首页 > 专利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专利详情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04-17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09-10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12-03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04-17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0307990.6 申请日 2019-04-17
公开/公告号 CN110129916B 公开/公告日 2021-12-03
授权日 2021-12-03 预估到期日 2039-04-17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D01F8/08D01F8/18D01D5/34C09K5/06 主分类号 D01F8/08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1
权利要求数量 2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CN 108251066 A,2018.07.06CN 105350299 A,2016.02.24CN 109576823 A,2019.04.05CN 105926055 A,2016.09.07CN 108570766 A,2018.09.25张红星.“石蜡在相变调温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2011,(第8期),第B020-35 页.;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发明人 张明、方旖旎、陈佳伟、伊利强、姚菊明、祝国成 第一发明人 张明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高教园区浙江理工大学 邮编 310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6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赵越剑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为皮芯结构,皮层为成纤聚合物,芯层为混合石蜡相变材料,所述皮层由外相纺丝液纺丝而成,所述外相纺丝液为聚丙烯腈和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物,所述芯层由内相纺丝液纺丝而成,所述内相纺丝液为正二十烷与正十四烷的混合物。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可纺性、控温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 摘要附图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12-03 授权
2 2019-09-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D01F 8/08 专利申请号: 201910307990.6 申请日: 2019.04.17
3 2019-08-16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为皮芯结构,皮层为成纤聚合物,芯层为混合石蜡相变材料,所述皮层由外相纺丝液纺丝而成,所述外相纺丝液为聚丙烯腈和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物,所述芯层由内相纺丝液纺丝而成,所述内相纺丝液为正二十烷与正十四烷的混合物;
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水洗后的聚丙烯腈溶解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 h,制得聚丙烯腈质量浓度为10‑15%的外相纺丝液;
步骤二:将正二十烷和常温下为液态的正十四烷按照1:3 1:7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内相~
纺丝液;
步骤三:将外相纺丝溶液及内相纺丝溶液转移至注射器内并加入到同轴喷头中,在高压静电场中进行纺丝,通过表面包覆有锡箔纸的滚筒接收纤维,干燥后获得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1
步骤三纺丝时,所述外相纺丝液的流速为0.5 mL· h ,内相纺丝液的流速为0.3 mL· ‑1
h ;步骤三纺丝时,电压控制为10 kV 14 kV;步骤三纺丝时,接收距离为10 15 cm。
~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的干燥为在常压下,60℃烘箱中,干燥6小时以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功能纤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背景技术

[0002] 调温纤维是一种将相变材料包覆于纤维内或将其涂覆、整理在纤维表面而制得的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复合纤维。相变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热缓冲、建筑领域、温室农业大棚、电脑芯片及纺织领域。这种相变材料应用于纺织纤维材料中,可通过相变材料对温变起到的响应作用,从而对人体温度变化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使得体感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恒定。
[0003] 目前相变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中空纤维浸渍法、共混纺丝法、微胶囊法、熔融纺丝法、化学接枝法及湿法纺丝等,但通过浸渍填充法和共混纺丝法制备的相变纤维包覆效果不佳,相变材料极易流失,而采用化学法和微胶囊法制备的纤维性能较好,但相变潜热不佳,熔融纺丝与湿法纺丝制得的纤维性能与包覆性都满足了使用需求,但其制备过程工艺较为复杂,制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可纺性、控温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为皮芯结构,皮层为成纤聚合物,芯层为混合石蜡相变材料,所述皮层由外相纺丝液纺丝而成,所述外相纺丝液为聚丙烯腈和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物,所述芯层由内相纺丝液纺丝而成,所述内相纺丝液为正二十烷与正十四烷的混合物。
[0007] 本发明选取聚丙烯腈作为皮层成纤材料,以复配石蜡作为芯层相变材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相变调温纤维,利用聚丙烯腈对芯层二十烷与十四烷复配的双组份相变材料进行有效包覆,并构建三维网状结构,充分利用纳米相变调温纤维的毛细管效应使双组份相变材的控温性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集中体现。本发明将多组分相变石蜡通过简单的同轴纺丝技术进行有效包覆,并且将尺寸限制在纳米级,为以后在服用智能产品应用提供新型、简单的制备方法。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外相纺丝液中聚丙烯腈的质量浓度为10‑15%。
[0009] 作为优选,正二十烷与正十四烷的混合物由正二十烷与正十四烷按照1:3~1:7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0010] 作为优选,制备方法如下:
[0011] 步骤一:将水洗后的聚丙烯腈溶解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h,制得聚丙烯腈质量浓度为10‑15%的外相纺丝液;
[0012] 步骤二:将正二十烷和常温下为液态的正十四烷按照1:3~1:7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内相纺丝液;
[0013] 步骤三:将外相纺丝溶液及内相纺丝溶液转移至注射器内并加入到同轴喷头中,在高压静电场中进行纺丝,通过表面包覆有锡箔纸的滚筒接收纤维,干燥后获得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0014] 作为优选,步骤三纺丝时,所述外相纺丝液的流速为0.5mL h‑1,内相纺丝液的流速‑1为0.3mL h 。
[0015] 作为优选,步骤三纺丝时,电压控制为10kV~14kV。
[0016] 作为优选,步骤三纺丝时,接收距离为10~15cm。
[0017] 作为优选,步骤三的干燥为在常压下,60℃烘箱中,干燥6小时以上。通过干燥以去除DMF,防止纤维粘黏,增强调温效果。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 (1)本发明制备方法中通过改变外相纺丝液的浓度调控皮芯结构包覆率,合适的外相纺丝液浓度可在最大程度包覆芯层材料的同时,有效保护芯层材料,防止其流失,同时也保证了其优异力学性能。
[0020] (2)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级调温纤维具有较大的相变热焓值。通过改变芯层相变材料的复配比,调控相变纤维对特定温度区间的温变响应。
[0021] (3)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级相变纤维具有明显的皮芯结构,避免了传统相变纤维中相变材料易流失的问题,增强了相变纤维的调温效果,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纳米级别的纤维,充分利用纳米相变调温纤维的毛细管效应使双组份相变材的控温性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集中体现。

实施方案

[002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0028] 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0029] 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主要试剂信息如下:聚丙烯腈(PAN,M≈1.4×105,产自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DMF,99.5%,产自杭州高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十四烷(C14,98%,相变温度为5.86℃,产自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二十烷(C20,99%,相变温度为36.8℃,产自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0030] 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纤维表面结构采用JSM‑6700F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JEOL,Japan)测得;纤维内部结构采用JSM‑2100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OL,Japan)测得;纤维的调温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美国TA公司)进行测试,测试纤维在氮气(N2)气氛中以‑15℃min 的速率匀速升、降温,温度范围为‑10℃‑40℃;纤维的热稳定性采用热重分析仪(美‑1
国PE公司)进行测试,测试纤维在N2中以10℃min 的升温速率进行热分解,温度范围为40℃‑700℃。
[0031] 实施例1
[0032] (1)将水洗后的PAN溶解于DMF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h,制得PAN质量分数约为10%的均相静电纺丝溶液,作为调温纤维的皮层成纤材料。
[0033] (2)将二十烷和常温下为液态的十四烷互溶,其质量比为1:5,用作调温纤维的芯层相变物质。
[0034] (3)以PAN溶液作为外相纺丝溶液,以二十烷/十四烷混合溶液作为内相纺丝溶液,转移至注射器内并加入到同轴喷头中,在高压静电场中进行纺丝,该纳米纤维通过表面包覆有锡箔纸的滚筒接收。同轴喷头与接收滚筒外接正、负电压分别为13kV、‑1.5kV,接收距‑1 ‑1离约为15cm,喷头外径1.01mm,内径0.41mm。内外相流速分别为0.3mL h 、0.5mL h 。经60℃烘箱干燥后即可得到调温纳米纤维。
[0035] 实施例2
[0036] (1)将水洗后的PAN溶解于DMF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h,制得PAN质量分数约为12%的均相静电纺丝溶液,作为调温纤维的皮层成纤材料。
[0037] (2)将二十烷和常温下为液态的十四烷互溶,其质量比为1:5,用作调温纤维的芯层相变物质。
[0038] (3)以PAN溶液作为外相纺丝溶液,以二十烷/十四烷混合溶液作为内相纺丝溶液,转移至注射器内并加入到同轴喷头中,在高压静电场中进行纺丝,该纳米纤维通过表面包覆有锡箔纸的滚筒接收。同轴喷头与接收滚筒外接正、负电压分别为13kV、‑1.5kV,接收距‑1 ‑1离约为15cm,喷头外径1.01mm,内径0.41mm。内外相流速分别为0.3mL h 、0.5mL h 。经60℃烘箱干燥后即可得到调温纳米纤维。
[0039] 实施例3
[0040] (1)将水洗后的PAN溶解于DMF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h,制得PAN质量分数约为15%的均相静电纺丝溶液,作为调温纤维的皮层成纤材料。
[0041] (2)将二十烷和常温下为液态的十四烷互溶,其质量比为1:5,用作调温纤维的芯层相变物质。
[0042] (3)以PAN溶液作为外相纺丝溶液,以二十烷/十四烷混合溶液作为内相纺丝溶液,转移至注射器内并加入到同轴喷头中,在高压静电场中进行纺丝,该纳米纤维通过表面包覆有锡箔纸的滚筒接收。同轴喷头与接收滚筒外接正、负电压分别为13kV、‑1.5kV,接收距‑1 ‑1离约为15cm,喷头外径1.01mm,内径0.41mm。内外相流速分别为0.3mL h 、0.5mL h 。经60℃烘箱干燥后即可得到调温纳米纤维。
[0043] 实施例4
[0044] (1)将水洗后的PAN溶解于DMF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h,制得PAN质量分数约为15%的均相静电纺丝溶液,作为调温纤维的皮层成纤材料。
[0045] (2)将二十烷和常温下为液态的十四烷互溶,其质量比为1:3,用作调温纤维的芯层相变物质。
[0046] (3)以PAN溶液作为外相纺丝溶液,以二十烷/十四烷混合溶液作为内相纺丝溶液,转移至注射器内并加入到同轴喷头中,在高压静电场中进行纺丝,该纳米纤维通过表面包覆有锡箔纸的滚筒接收。同轴喷头与接收滚筒外接正、负电压分别为13kV、‑1.5kV,接收距‑1 ‑1离约为15cm,喷头外径1.01mm,内径0.41mm。内外相流速分别为0.3mL h 、0.5mL h 。经60℃烘箱干燥后即可得到调温纳米纤维。
[0047] 实施例5
[0048] (1)将水洗后的PAN溶解于DMF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h,制得PAN质量分数约为15%的均相静电纺丝溶液,作为调温纤维的皮层成纤材料。
[0049] (2)将二十烷和常温下为液态的十四烷互溶,其质量比为1:7,用作调温纤维的芯层相变物质。
[0050] (3)以PAN溶液作为外相纺丝溶液,以二十烷/十四烷混合溶液作为内相纺丝溶液,转移至注射器内并加入到同轴喷头中,在高压静电场中进行纺丝,该纳米纤维通过表面包覆有锡箔纸的滚筒接收。同轴喷头与接收滚筒外接正、负电压分别为13kV、‑1.5kV,接收距‑1 ‑1离约为15cm,喷头外径1.01mm,内径0.41mm。内外相流速分别为0.3mL h 、0.5mL h 。经60℃烘箱干燥后即可得到调温纳米纤维。
[0051] 实施例6
[0052] (1)将水洗后的PAN溶解于DMF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h,制得PAN质量分数约为15%的均相静电纺丝溶液,作为调温纤维纺丝液。
[0053] (2)喷头与接收滚筒外接正、负电压分别为13kV、‑1.5kV,接收距离约为15cm,流速‑1为0.5mL h 。经60℃烘箱干燥后即可得到调温纳米纤维。
[0054] 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得到的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如图1所示。所述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具有明显的皮芯结构,表明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可以成功制备以复配石蜡为相变芯材,以聚丙烯腈为皮层材料的相变纤维。
[0055] 从图1a、c、e的SEM中可以看出,随着浓度的增大,纳米纤维的直径也呈增大趋势(~100nm‑~500nm),成型过程中随着纺丝液浓度的提高,纤维需要克服更大的表面张力,因此纤维的直径变大。此外,表面由相对光滑到出现部分条形沟槽。该沟槽的出现是由于芯层相变材料的存在以及PAN基纺丝溶液黏度的增大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三种浓度梯度下,纳米纤维均具有良好的成型度,且保持纳米尺度分布。如图1b、d、f所示,三组纳米纤维的皮芯结构均成功制备,加之其良好的成型度,说明PAN作为外相纺丝溶液对于黏度的依赖性不高,因此有着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普通相变纤维的相变材料容易流失,使得纳米纤维的调温性能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当PAN浓度为10%时,相变材料的包覆率最高,随着外相纺丝溶液浓度的增大,相对应的包覆率随之下降。另外,纳米纤维直径与聚合物浓度的关系与SEM的结论一致,外相纺丝溶液浓度为15%时,纤维直径最大,具有较好的包覆强度。当PAN浓度为15%时,纤维直径为500nm~700nm,熔融焓和结晶焓分别达到38.07J/g和34.06J/g。
[0056] 对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得到的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进行热学性能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0057] 根据不同PAN浓度下三组样品的吸热曲线可知,皮层成纤材料浓度对相变材料调温区间无明显影响。结合图1皮层浓度影响相变材料的包覆率的结论,可见皮层浓度越低,纤维直径越小,包覆率越大,而相变材料出现明显的相分离且包覆强度受到限制。综合考量储能密度适用范围和稳定性,选用15%的PAN浓度(最小焓变值仍然大于25J/g)进行智能调温纳米纤维的二元组分调控。
[0058] 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得到的调温纳米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如图3所示。
[0059] 在皮层成纤材料PAN浓度为15%的情况下,本发明进一步研究了芯层溶液复配比对调温纳米纤维的影响。如图3所示,三种比例的PAN15@C20:C14‑NFs的扫描图显示纳米纤维直径在500nm‑700nm范围内,纤维表面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沟槽。由图3b、d、f可见,随着十四烷在二元组份中的占比增大,芯层直径略微变小,相变纤维的包覆率也随之减小。这是因为相较于长链烷烃二十烷而言,短链烷烃十四烷的体积较小,当其比例增加时,成纤后体积也随之减小。但整体包覆率仍在50%以上,呈现较好出包覆效果和纳米尺寸分布。
[0060] 对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得到的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进行热学性能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0061] 所有样品的相变焓(包括熔融和结晶两个过程)及相变温度都低于相变材料的理论值,究其原因,是内外相分子间形成氢键以及调温纳米纤维的三维网络结构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十四烷、二十烷的相转变过程。此外,在调温纳米纤维吸、放热过程中,熔融温度及熔融焓均略大于结晶温度及焓值,这是由于相变材料出现了不同程度过冷结晶及分相的现象。
[0062] 对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得到的调温纳米纤维进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0063] 如图5所示,在100℃附近和300℃之后出现的质量变化分别是由水分蒸发和PAN基底的分解所造成的。PAN15@C20:C14‑NFs的三组样品均在130℃‑300℃的温度范围中出现两次质量损失阶段,且分解速率较快,这主要归因于十四烷、二十烷的受热分解过程,该结论也进一步说明PAN15@C20:C14‑NFs调温纳米纤维皮芯结构的成功制备。此外,相变材料、PAN基底分别在130℃、300℃以上才发生分解,证明了该调温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因而在服用智能产品的开发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0064] 表1
[0065]
[0066]
[0067]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调温纳米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及透射电镜图。
[0023] 图2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调温纳米纤维的示差扫描量热曲线,其中heat flow为热流量,temperature为温度。
[0024] 图3为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的调温纳米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及透射电镜图。
[0025] 图4为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的调温纳米纤维的示差扫描量热曲线。
[0026] 图5为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的调温纳米纤维的热重分析曲线,其中Weight:重量,deriva.Weight:重量的一次微分。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