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 在母排安装现场,当需要对接两根母排时,其中一根是已经固定安装好了,另一根母排是可活动的,将可活动的母排对接到已经固定安装好的母排上。本申请将已经固定安装好的母排定义为第一母排,将可活动的母排定义为第二母排。电力母排对接前,需要对母排进行预处理,在母排的对接面加工用于接纳联接柱的预制孔,预制孔的深度略大于联接柱的一半长度,在母排与联接工具的贴合面加工与工具的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定位孔的直径略大于定位柱的直径,使二者形成间隙配合。
[0040] 实施例一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其具有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固定部1、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活动部2及夹持联接柱的装载部3。活动部2滑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活动部2通过活动轴13固定联接于固定部1的液压缸传动单元15,活动轴13在液压缸传动单元15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做轴向滑动,装载部3滑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二固定轴12且在固定部1的主体和活动部2的主体之间滑动。固定部1和活动部2均设置有带有手柄的外壳,手柄设置有与电路控制单元21联接的多个按键,电源输入端与电路控制单元21联接。固定部1的两侧面个各设置有一个滑块,推动滑块可使支撑部18的支撑端突出或者缩回固定部1。支撑端突出时,支撑端支撑着处于开启状态的装载部3的两个活动板,使装载部3保持在开启状态,避免活动板影响到母排的顺利对接。固定部1与第一母排的贴合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1,第一定位柱111与第一母排上的预制定位孔配合,使得固定部1在母排对接过程中不和第一母排发生沿母排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移,即固定部1和第一母排在母排对接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母排对接完成后,第一定位柱111撤出第一母排的预制定位孔,实现了母排与固定部1的可拆卸联接。固定部1与第一母排的贴合侧垂直设置第一加热部17,第一加热部17的加热面朝向第一母排,触发手柄上的加热按键,第一加热部17在电路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对第一母排进行定时长加热。第一加热部17内置的线圈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第一母排处于高频交变磁场中,第一母排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热。活动部2与第二母排的贴合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
25,第二定位柱25与第二母排上的预制定位孔配合,使得活动部2在母排对接过程中不和第二母排发生沿母排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移,即活动部2和第二母排在母排对接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的。活动部2与第二母排的贴合侧垂直设置第二加热部26,第二加热部26的加热面朝向第二母排,触发手柄上的加热按键,第二加热部26在电路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对第二母排进行定时长加热,第二加热部26内置的线圈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第二母排处于高频交变磁场中,第二母排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热。活动部2与第二母排的贴合侧垂直设置夹持部27,夹持部27设置有齿槽,触发手柄上的夹持按键,活动部2内部的电机驱动单元工作,通过齿轮与齿槽的啮合实现夹持部27对第二母排的夹持功能,确保第二母排在对接过程中不脱离活动部2,活动部2夹持第二母排朝固定的第一母排移动。触发手柄上的释放按键,活动部2内部的电机驱动单元工作,通过齿轮与齿槽的啮合实现夹持部27对第二母排的释放功能,实现了母排与活动部2的可拆卸联接。第一、第二加热部26可活动调节,以适应不同母排厚度的需求,加热部采用高频电磁加热可快速完成母排的无明火预热,预热均匀,提高了加热效率,消除了火灾隐患,改善了工作环境。
[0042] 如图4所示,固定部1设置第一固定轴11、与第一固定轴11平行的第二固定轴12、与第一固定轴11平行的活动轴13、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11,12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一固定板14、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11,12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二固定板16、设置于第一与第二固定板
14,16之间的液压缸传动单元15、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11、12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三固定板
19、与第一及第二固定板14,16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四固定板110、设置于第四固定板110上用于插入电力母排上的定位孔的第一定位柱111、设置于第四固定板110上用于加热电力母排的第一加热部17、用于支撑装载部3的支撑部18。活动轴13固定联接于液压缸传动单元15的活塞杆,液压缸传动单元15在电路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驱动活动轴13在第一固定板14和第三固定板19之间移动。第一加热部17活动联接于第四固定板110以调节第一加热部17与电力母排之间的距离,第一加热单元在电路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对电力母排进行加热,加热方式为高频电磁加热。支撑部18的支撑端贯穿第一固定板14,支撑端突出第一固定板14的长度通过支撑部18的滑块调节。装载部3设置两个活动板,每个活动板可绕第二固定轴(12)的轴线开启或者闭合,活动板设置用于接纳联接柱的接纳腔及使装载部3处于闭合状态的磁性原件,接纳腔的间距与母排上的预制孔的间距一致,装载部3处于闭合状态时,联接柱被两个活动板夹紧,联接柱与活动板不发生相对位移。
[0043] 如图5和图11所示,活动部2设置第七固定板28、与第七固定板28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五固定板22、与第七固定板28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六固定板29、设置于第七固定板28上用于插入电力母排上的定位孔的第二定位柱25、设置于第五和第六固定板22,29之间且贯穿第七固定板28的用于夹持电力母排的夹持部27、设置于第七固定板28上用于驱动夹持部27移动的电机驱动单元、设置于第七固定板28上用于限制夹持部27移动距离的限位部24、设置于第七固定板28上用于加热电力母排的第二加热部26。电机驱动单元与电路控制单元21联接,电机驱动单元的齿轮与夹持部27设置的齿槽啮合。第二加热部26活动联接于第七固定板28以调节第二加热部26与电力母排之间的距离,第二加热单元在电路控制单元
21的控制下对电力母排进行加热,加热方式为高频电磁加热。第五固定板22与第六固定板
29平行设置。第五固定板22设置轴套23,轴套23与第五固定板22过盈配合,轴套23与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间隙配合。第六固定板29设置轴套23,轴套23与第五固定板22过盈配合,轴套23与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间隙配合。电路控制单元21设置于活动部2的外壳的内侧面,电路控制单元21与手柄的按键、电机驱动单元、限位部24、第二加热部26电气联接。触发手柄上的加热按键,第二加热部26进行定时长工作。触发手柄上的夹持按键,首先,限位部
24解除与夹持部27上设置的齿槽的啮合关系,即解除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之后,电机驱动单元工作,通过电机齿轮与夹持部27上设置的齿槽进行啮合,实现夹持部27夹持母排的动作,停止触发夹持按键,限位部24恢复与夹持部27上设置的齿槽的啮合关系,即恢复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夹持部27不发生移动,保持夹持部27对母排的夹持状态。触发手柄上的释放按键,首先,限位部24解除与夹持部27上设置的齿槽的啮合关系,即解除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之后,电机驱动单元工作,通过电机齿轮与夹持部
27上设置的齿槽进行啮合,实现夹持部27释放母排的动作,停止触发夹持按键,限位部24恢复与夹持部27上设置的齿槽的啮合关系,即恢复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夹持部
27不发生移动,保持夹持部27对母排的释放状态。
[0044] 如图3所示,固定部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轴11,12贯穿活动部2,固定部1的活动轴13的一端与活动部2的第五固定板22通过螺母实现固定联接,活动部2在固定部1的第三固定板19和第一固定板14之间滑动。固定部1的第二固定轴12贯穿装载部3,装载部3在活动部2的第五固定板22和固定部1的第一固定板14之间滑动。第一固定轴11与活动部2的第五、第六固定板22,29上设置的轴套23间隙配合,第二固定轴12与活动部2的第五、第六固定板22,29上设置的轴套23间隙配合。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的设置,使得活动部2相对于固定部1只具有一个轴向的自由度,即活动部2只能轴向滑动,有利于母排的正确对接。
[0045] 如图8-10所示,限位部24包括基体47、与基体47过盈配合的圆柱销45、部分插入基体47的限位端46、使限位端46复位的弹簧42及与限位端46的芯端43配合的电磁铁41。电磁铁41通过螺钉紧固于基体47,限位端46设置有与夹持部27的齿槽啮合的齿端44,齿端44设置有与圆柱销45配合的凹槽48,电磁铁41吸引限位端46的芯端43使齿端44与夹持部27的齿槽解除啮合,弹簧42作用于齿端44使齿端44与齿槽恢复啮合,齿端44设置的凹槽48与圆柱销45配合使齿端44定向移动确保齿端44与齿槽的正确啮合。齿端44与齿槽啮合时,限位端46限制了夹持部27的运动;齿端44与齿槽解除啮合时,夹持部27的运动不受限位端46限制,夹持部27在电机驱动单元的带动下运动。
[0046] 第一固定轴11与第一固定板14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12与第一固定板14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一固定轴11与第二固定板16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12与第二固定板16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见图6)。
[0047] 如图7所示,第一固定轴11与第三固定板19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12与第三固定板19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一固定轴11和第二固定轴12的末端通过第三固定板19进行固定联接,提高了固定部1的刚性,确保了活动部2在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上滑动的平稳性。
[0048] 母排对接过程如下
[0049] 如图12所示,将固定部1的第一定位柱111插入第一母排上预制的定位孔中,使固定部1的第四固定板110与第一母排贴合。滑动活动部2,使其滑动到第一位置,即活动部2与固定部1的第三固定板19贴合的位置。同时触发两个手柄上的对应按键,使活动部2的夹持部27移动到足以夹持第二母排的位置。转动装载部3到一个方便装载联接柱的位置,使装载部3处于开启状态。
[0050] 如图13所示,将联接柱居中放入装载部3的接纳腔中。
[0051] 如图14所示,合上装载部3的活动板,利用活动板上设置的磁性原件将装载部3保持在闭合状态。
[0052] 如图15所示,转动装载好联接柱的装载部3,使联接柱与第一母排的预制孔对齐。
[0053] 如图16所示,将第二母排上预制的定位孔套入活动部2的第二定位柱25中,使活动部2的第七固定板28与第二母排贴合。
[0054] 如图17所示,同时触发两手柄上的对应按键,使活动部2的夹持部27夹持住第二母排。调节第一、第二加热部26的位置,使加热部的加热面贴合母排。同时触发两手柄的对应按键,使第一、第二加热部26同时对母排进行定时长加热。
[0055] 如图18所示,母排加热完毕后,由于热胀热缩的作用,使得母排上的预制孔的直径变大,预制孔的直径大于联接柱的直径,方便联接柱装配到预制孔中。同时触发来两手柄上的对应按键,使液压缸传动单元15工作,使活动部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待联接柱部分插入第一、第二母排后,推动固定部1上设置的支撑部18的滑块,使支撑端突出,即可将装载部3开启,利用突出的支撑端支撑住装载部3的活动板,使装载部3保持在开启状态,避免第一、第二母排对接过程中卡到装载部3。
[0056] 如图19所示,持续触发对应按键,直到第一、第二母排的对接面完全贴合,即活动部2处于第二位置,停止触发对应按键。
[0057] 如图20所示,待母排冷却后,同时触发两手柄上的对应按键,使夹持部27松开第二母排。撤去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完成联接柱的装配及母排的对接(见图21)。
[0058] 实施例二
[0059] 用气压缸传动单元替换实施例一中的液压缸传动单元15,同时设置压缩空气释放单元用于对加热后的母排进行降温冷却,气压缸传动单元的气源及压缩空气释放单元的气源通过进气端5提供。如图22所示,电力母排联接工具,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具有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固定部1、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活动部2及夹持联接柱的装载部3,活动部2滑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活动部2通过活动轴13固定联接于固定部1的气压缸传动单元,活动轴13在气压缸传动单元的带动下相对于固定轴做轴向滑动,装载部3滑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二固定轴12且在固定部1的主体和活动部2的主体之间滑动。固定部1的进气端5与外界的压力气源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