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4]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范围。
[0055] 实例1:如图1-6所示,公开的一种倾斜式脱液缓冲输送机,主要包括机架、斜滑板2和泵10,所述的机架包括位于设备前端的左前支腿8´和右前支腿7´,以及位于设备后端的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左前支腿8´和右前支腿7´的高度大于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的高度;
[0056] 所述的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的之间有后支腿连杆9;
[0057] 所述的后支腿连杆9连接泵10的进油口,泵10的出油口连接支腿横向连杆11;
[0058] 所述的机架上有斜滑板2,斜滑板2的前端连接有接料台1,斜滑板2的后端连接有出料台4,斜滑板2的左侧有左挡板6,斜滑板2的右侧有右挡板5,斜滑板2的斜面上横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凸台3;
[0059] 所述的斜滑板2和出料台4之间还有下导流槽12,下导流槽12分别与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连接;
[0060] 所述的凸台3和左挡板6之间有左侧斜导流槽14,凸台3和右挡板5之间有右侧斜导流槽13;
[0061] 使用时,输送机的支腿横向连杆11与前一工序的设备的储液槽16-2连接,输送机的接料台1置于前一工序的设备的输送机下方,输送机的出料台4下方连接后一工序的设备;
[0062] 加工后的产品从前一工序的设备的输送机经出料口16-5推送至接料台1,产品受凸台3的阻滞减低下滑速度,产品受到前一工序的设备的输送机的推挤逐个越过凸台3,缓速经过出料台4后进入后一工序的设备;
[0063] 产品表面的液体从凸台3两侧的左侧斜导流槽14及右侧斜导流槽13流入下导流槽12,然后通过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流入后支腿连杆9后进入泵10,泵10将液体通过支腿横向连杆11泵送入前一工序的设备的储液槽16-2。
[0064] 实例2:如图1-6所示,根据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倾斜式脱液缓冲输送机,机械加工输送零件时,输送机的支腿横向连杆11与前一工序的设备的冷却液储液槽连接,输送机的接料台1置于前一工序的机械加工设备的输送机下方,输送机的出料台4下方连接后一工序的机械加工设备;
[0065] 加工后的零件从前一工序的设备的输送机经出料口推送至接料台1,零件受凸台3的阻滞减低下滑速度,零件受到前一工序的设备的输送机的推挤逐个越过凸台3,缓速经过出料台4后进入后一工序的机械加工设备;
[0066] 零件表面的冷却液从凸台3两侧的左侧斜导流槽14及右侧斜导流槽13流入下导流槽12,然后通过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流入后支腿连杆9后进入泵10,泵10将液体通过支腿横向连杆11泵送入前一工序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储液槽。
[0067] 实例3:如图1-6所示,根据实施例1或2公开的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一种倾斜式脱液缓冲输送机,所述的泵10还包括内部安装有储液罐,储液罐内安装有液位控制模块和液位检测模块,液位控制模块和液位检测模块之间产生通信,液位控制模块控制泵10电机启动和停止,使用前先调整液位控制模块设定泵10启动和停止的阈值,使用时,当产品表面的液体流入储液罐达到启动阈值时,泵10启动,产品表面的液体低于停止阈值时,泵10停止运行。
[0068] 实例4:如图1-6所示,根据实施例1或2公开的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一种倾斜式脱液缓冲输送机,所述的凸台3的上顶为圆弧过渡,凸台3的左侧和右侧与斜滑板2之间为圆弧过渡。
[0069] 实例5:如图1-6所示,根据实施例1或2公开的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一种倾斜式脱液缓冲输送机,所述的泵10还包括连接在泵前端的过滤器和连接在泵后端的单向阀。
[0070] 实例6:如图1-6所示,本发明进一步的一种输送方法,采用实施例1或5公开的倾斜式脱液缓冲输送机进行物料输送,该输送机主要包括机架、斜滑板2和泵10,其特征是:
[0071] 所述的机架包括位于设备前端的左前支腿8´和右前支腿7´,以及位于设备后端的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左前支腿8´和右前支腿7´的高度大于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的高度;
[0072] 所述的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的之间有后支腿连杆9;
[0073] 所述的后支腿连杆9连接泵10的进油口,泵10的出油口连接支腿横向连杆11;
[0074] 所述的机架上有斜滑板2,斜滑板2的前端连接有接料台1,斜滑板2的后端连接有出料台4,斜滑板2的左侧有左挡板6,斜滑板2的右侧有右挡板5,斜滑板2的斜面上横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凸台3;
[0075] 所述的斜滑板2和出料台4之间还有下导流槽12,下导流槽12分别与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连接;
[0076] 所述的凸台3和左挡板6之间有左侧斜导流槽14,凸台3和右挡板5之间有右侧斜导流槽13;
[0077] 采用该输送机进行脱液缓冲输送的步骤如下:
[0078] 1)输送机的支腿横向连杆11与前一工序的设备的储液槽16-2连接,输送机的接料台1置于前一工序的设备的输送机下方,输送机的出料台4下方连接后一工序的设备;
[0079] 2)加工后的产品从前一工序的设备的输送机经出料口16-5推送至接料台1,产品受凸台3的阻滞减低下滑速度,产品受前一工序的设备的输送机的推挤逐个越过凸台3;
[0080] 3)产品缓速经过出料台4后进入后一工序的设备;
[0081] 4)产品表面的液体从凸台3两侧的左侧斜导流槽14及右侧斜导流槽13流入下导流槽12;
[0082] 5)产品表面的液体然后通过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流入后支腿连杆9后进入泵10,泵10将液体通过支腿横向连杆泵送入卤煮加温设备的储液槽。
[0083] 实例7:如图1-6所示,根据实施例6 本发明进一步的一种输送方法,采用实施例1或5公开的倾斜式脱液缓冲输送机进行物料输送,该输送机主要包括机架、斜滑板2和泵10,其特征是:
[0084] 所述的机架包括位于设备前端的左前支腿8´和右前支腿7´,以及位于设备后端的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左前支腿8´和右前支腿7´的高度大于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的高度;
[0085] 所述的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的之间有后支腿连杆9;
[0086] 所述的后支腿连杆9连接泵10的进油口,泵10的出油口连接支腿横向连杆11;
[0087] 所述的机架上有斜滑板2,斜滑板2的前端连接有接料台1,斜滑板2的后端连接有出料台4,斜滑板2的左侧有左挡板6,斜滑板2的右侧有右挡板5,斜滑板2的斜面上横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凸台3;
[0088] 所述的斜滑板2和出料台4之间还有下导流槽12,下导流槽12分别与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连接;
[0089] 所述的凸台3和左挡板6之间有左侧斜导流槽14,凸台3和右挡板5之间有右侧斜导流槽13;
[0090] 采用该输送机进行脱液缓冲输送的步骤如下:
[0091] 1)输送机的支腿横向连杆9与卤煮加温设备16的储液槽16-2连接,输送机的接料台1置于卤煮加温设备16的网链式输送机16-3下方,输送机从卤煮车间和包装车间的隔断墙17上的物料口穿过,输送机的出料台4下方连接包装操作平台18;
[0092] 2)加工后的卤制食品从卤煮加温设备16的网链式输送机16-3经出料口16-5推送至接料台1,卤制食品受凸台3的阻滞减低下滑速度,卤制食品受网链式输送机16-3的推挤逐个越过凸台3;
[0093] 3)卤制食品缓速经过出料台4后进入包装操作平台18;
[0094] 4)卤制食品的汤汁从凸台3两侧的左侧斜导流槽14及右侧斜导流槽13流入下导流槽12;
[0095] 5)然后通过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流入后支腿连杆9后进入泵10,泵10将汤汁通过支腿横向连杆11泵送入卤煮加温设备16的储液槽16-2。
[0096] 实例8:如图1-6所示,根据实施例1-5公开的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一种卤煮机,包括采用上述倾斜式脱液缓冲输送机进行物料输送,所述输送机主要包括机架、斜滑板2和泵10,其特征是:
[0097] 所述的机架包括位于设备前端的左前支腿8´和右前支腿7´,以及位于设备后端的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左前支腿8´和右前支腿7´的高度大于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的高度;
[0098] 所述的左后支腿8和右后支腿7的之间有后支腿连杆9;
[0099] 所述的后支腿连杆9连接泵10的进油口,泵10的出油口连接支腿横向连杆11;
[0100] 所述的机架上有斜滑板2,斜滑板2的前端连接有接料台1,斜滑板2的后端连接有出料台4,斜滑板2的左侧有左挡板6,斜滑板2的右侧有右挡板5,斜滑板2的斜面上横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凸台3;
[0101] 所述的斜滑板2和出料台4之间还有下导流槽12,下导流槽12分别与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连接;
[0102] 所述的凸台3和左挡板6之间有左侧斜导流槽14,凸台3和右挡板5之间有右侧斜导流槽13;
[0103] 使用时,输送机的支腿横向连杆11与卤煮加温设备16的储液槽16-2连接,输送机的接料台1置于卤煮加温设备16的网链式输送机16-3下方,输送机从卤煮车间和包装车间的隔断墙17上的物料口穿过,输送机的出料台4下方连接包装操作平台18;
[0104] 加工后的卤制食品从卤煮加温设备16的网链式输送机16-3经出料口16-5推送至接料台1,卤制食品受凸台3的阻滞减低下滑速度,卤制食品受网链输送机16-3的推挤逐个越过凸台3,缓速经过出料台4后进入包装操作平台18;
[0105] 卤制食品的汤汁从凸台3两侧的左侧斜导流槽14及右侧斜导流槽13流入下导流槽12,然后通过左后支腿8及右后支腿7流入后支腿连杆9后进入泵10,泵10将汤汁通过支腿横向连杆11泵送入卤煮机16的储液槽16-2。
[0106]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