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0019]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格构柱焊接用辅助装置,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底面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支撑杆2,四个支撑杆2底端固定有同一个底座3,所述底座3顶面一侧处固定有第一竖板49,所述第一竖板49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4,所述电动伸缩杆24的伸缩端穿透第一竖板49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底座3顶面开设有第一T形滑槽22,所述第一T形滑槽22内滑动设有第一T形滑块23,所述底座3上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二竖板25,其中一个第二竖板25底端与底座3顶面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竖板25底端与第一T形滑块23顶端固定连接,且第一T形滑块23顶部固定的第二竖板25侧壁与电动伸缩杆2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竖板25相反一侧分别对称固定有固定板26,两个固定板26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7,两个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上分别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8,两个第二转轴28相对一端分别穿透相对应的第二竖板25并分别固定有圆盘30,所述第二转轴28与第二竖板25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8上固定套有两个第一限位圈29,且两个第一限位圈29分别对称贴合设置在第二竖板25两侧处,所述圆盘30外圈面上均匀的固定有四个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另一端处侧壁上固定有L形限位板32,所述L形限位板32与圆盘30之间设有挡板33,所述挡板3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31侧壁上,所述支撑板31与L形限位板32之间设有三角块34,所述三角块34为直角等腰三角形状,所述三角块34的两个垂直面分别与L形限位板32的两个侧板平行设置,且三角块34倾斜面朝向挡板33,所述三角块34倾斜面中央处镶嵌安装有轴承35,所述轴承35外环与三角块34接触处固定连接,所述轴承35内环内固定套有螺纹杆36,所述螺纹杆36另一端穿透挡板33固定有把手37,所述螺纹杆36与挡板33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挡板33上贯穿设有第二导向杆38,所述第二导向杆38与螺纹杆36平行设置,且第二导向杆38与挡板33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38侧端与三角块34倾斜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底面中央处固定安装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的伸缩端穿透安装板1固定有横板5,所述液压缸4的伸缩端与安装板1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横板5底面四角处分别固定有连接杆6,四个连接杆6底端均竖向穿透安装板1并固定有同一个长方形框架7,所述长方形框架7一侧固定有L形安装板8,所述L形安装板8的竖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穿透L形安装板8的竖板固定有第一链轮10,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与L形安装板8的竖板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长方形框架7两端端面上分别对称固定有导向板39,所述导向板39顶面上开设有滑槽40,所述长方形框架7底面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44,两个第二T形滑槽44内分别均匀的滑动设有若干个第二T形滑块45,所述第二T形滑块45底端伸出第二T形滑槽44固定有长方形弹簧筒41,所述长方形弹簧筒41顶端固定有第二螺纹杆47,所述第二螺纹杆47滑动设在滑槽40内,所述第二螺纹杆47上螺接有锁紧螺母48,所述锁紧螺母48设置在导向板
39上端,所述长方形弹簧筒41内滑动设有长方形滑块42,所述长方形滑块42一侧与长方形弹簧筒41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弹簧43,所述弹簧43设置在长方形弹簧筒41内,所述长方形滑块42另一侧固定有定位板46,所述定位板46另一端一角处呈倾斜状设置,所述长方形滑块
42伸出长方形弹簧筒41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长方形框架7上横向贯穿设有两个丝杠11,两个丝杠11同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链轮18,两个第二链轮18与第一链轮10之间通过同一个链条17传动连接,所述丝杠11与长方形框架7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长方形框架7两个侧板的两侧分别贴合有第二限位圈12,所述第二限位圈12固定套在丝杠11上,两个丝杠
11上分别对称套有丝杠螺母13,所述丝杠螺母13与丝杠11螺纹连接,两个丝杠螺母13之间固定设有箱体14,所述箱体14顶部和底部均呈开口状,所述箱体14底面一侧中央处对称固定有两个L形板19,两个L形板19的横板之间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第一转轴20,每个第一转轴20上均套设有筒体21,所述筒体21与第一转轴20旋转连接,所述筒体21顶端高于L形板19的横板顶端,两个丝杠螺母13正下端分别设有导向筒15,两个导向筒15分别固定在箱体14两端端面上,所述导向筒15内滑动设有第一导向杆16,所述第一导向杆16两端分别与长方形框架7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0021] 所述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27和电动伸缩杆24分别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0022] 所述液压缸4通过导管与外界液压站管路连接。
[0023] 所述电动伸缩杆24为LX700型号的电动推杆。
[0024] 所述导向板39顶面上设置有刻度。
[0025]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制作格构柱用的四根角钢拿到两个圆盘30之间,并将每根角钢拿到两个圆盘30上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板31之间,将角钢两端分别对准两个支撑板31上L形限位板32与三角块34之间的缝隙,随后先将角钢一端插入支撑板31上L形限位板32与三角块34之间的缝隙,并拧动把手37使得三角块34向L形限位板32方向移动,在L形限位板32与三角块34之间夹紧固定角钢一端,然后控制电动伸缩杆24的伸缩端伸长,使得第一T形滑块23上的第二竖板25向另一个第二竖板25方向移动,直到角钢另一端插入另一个相对应的支撑板31上L形限位板32与三角块34之间的缝隙后停止电动伸缩杆24,此时在拧动把手37使得三角块34向L形限位板32方向移动,在L形限位板32与三角块34之间夹紧固定角钢另一端,从而将四个角钢牢牢的固定在两个圆盘30之间。通过两个第二电机27的设置,当格构柱顶端处的两个角钢上的钢板焊接好后,可以启动两个第二电机27,两个第二电机27被启动时其输出轴同步运行,这样能够带动四个角钢翻转,进而能够轻松的将格构柱另外三个未焊接钢板的面朝上,实现轻松翻转格构柱的目的,为格构柱焊接工作提供了便利。当格构柱所有面均焊接好钢板后,将成品格构柱从两个圆盘30之间拿下来时,拧动把手37使得三角块34向挡板33方向移动,这样三角块34不再夹紧角钢端部,随后控制电动伸缩杆24的伸缩端缩回,使得第一T形滑块23上的第二竖板25向第一竖板49方向移动,这样两个圆盘30之间的间距变大,成品格构柱能够自然掉落下来,进而完成卸掉格构柱的目的。
[0026] 四个角钢固定到两个圆盘30之间后,首先通过箱体14顶部开口将制作格构柱的钢板整齐的放入箱体14内,此时多个钢板中的最底部的一个钢板底面会与若干个筒体21顶部贴合,随后启动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运行时通过第一链轮10和链条17同步传动两个第二链轮18,这样两个第二链轮18同步传动两个丝杠11,两个丝杠11同步传动时,两个丝杠螺母13能够带动箱体14移动,这样格构柱钢板焊接时,首先启动第一电机9,将箱体14移动长方形框架7一端处(靠近L形安装板8一端处),随后滑动长方形框架7两端的若干个长方形弹簧筒41,按照导向板39顶面上的刻度,测量调整相邻两个长方形弹簧筒41之间的间距,使得相邻两个长方形弹簧筒41之间的间距与格构柱制作工艺的相邻两个钢板的间距要求相符合,由于导向板39顶面上的刻度的设置,能够精确的保证每相邻两个长方形弹簧筒41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由于长方形弹簧筒41的可滑动设置,长方形弹簧筒41的位置能够灵活的调节,所以能够适用于多种格构柱的制作工艺,这样调整好每个长方形弹簧筒41的位置后,拧动锁紧螺母48,将长方形弹簧筒41通过第二螺纹杆47夹紧固定在导向板39底面上,这时在控制液压缸4的伸缩端缩回,使得长方形框架7以及箱体14向下移动,直到箱体14内最底部钢板的底面距离格构柱顶部两个角钢顶面1‑5mm时(如图1所示),停止液压缸4,然后启动第一电机9,使得箱体14向长方形框架7另一端处移动,随着箱体14移动时,当箱体14每移动到长方形框架7两端处相对应两个长方形弹簧筒41之间时,箱体14内最底部的钢板被相对应两个定位板46阻挡,这样箱体14内最底部的钢板从多个筒体21上滚落到格构柱顶部两个角钢上,这样当箱体14移动到角钢另一端处时,停止第一电机9,此时格构柱顶部两个角钢上会均匀的留下多个钢板,有效的达到了均匀的铺设钢板的目的,此时多个钢板会均匀整齐的分布在格构柱顶部的两个角钢上,不需要人工去均匀的放置整理钢板,更不需要为了精确度刻意去测量相邻两个钢板之间的间距,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格构柱制作进度。当格构柱顶部的两个角钢上均匀的铺设好钢板后,控制液压缸4的伸缩端伸长,使得长方形框架7以及箱体14向上移动,给钢板的焊接工作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此时即可对格构柱顶部的两个角钢上的钢板进行焊接工作,同时控制第一电机9,将箱体14移动到原位(靠近L形安装板8一端处),为格构柱另外三个面钢板的铺设工作做准备,此过程中箱体14最下端的钢板与定位板46接触时,由于定位板46一角处呈倾斜状设置,所以钢板会通过定位板46上倾斜面挤压定位板46,使得定位板46缩回长方形弹簧筒41内,当钢板经过定位板46后,在弹簧43的作用下,定位板46会弹出定位板46实现复位。
[0027] 格构柱顶部两个角钢上的钢板焊接工作结束后,便可以启动两个第二电机27,将四个角钢翻转,使得格构柱另外一侧未焊接面翻转到格构柱顶部后,按照上述步骤,继续对格构柱顶部进行钢板的均匀铺设以及焊接焊接工作,直到格构柱四面均焊接好钢板后即可完成格构柱的制作过程。
[002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