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安徽硕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专利详情

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7-09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8-12-2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10-1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07-0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0743903.7 申请日 2018-07-09
公开/公告号 CN108899883B 公开/公告日 2020-10-16
授权日 2020-10-16 预估到期日 2038-07-09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2H9/04 主分类号 H02H9/0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2
权利要求数量 3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4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5809574A、CN202159088U、CN102508046A、CN104714462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安徽硕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安徽硕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丁鑫 第一发明人 丁鑫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经济开发区荷花路南侧8号 邮编 230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安徽省 申请人所在市 安徽省合肥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傅磊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山体寻找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山体组模型寻找m组测试山体,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包括一座主山和n座辅山;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m组测试山体中的每一座主山上设置避雷设备,并分别采集上述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基于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获取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并存储;区域分析模块用于基于上述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制定最佳防雷区域。本发明通过分析主山在什么位置时能对该预设山体模型所示的区域内的雷电进行优质回避,不仅简化了避雷设备的安装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避雷效果,保证安全。
  • 摘要附图
    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0-16 授权
2 2018-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2H 9/04 专利申请号: 201810743903.7 申请日: 2018.07.09
3 2018-11-2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山体寻找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山体组模型寻找m组测试山体,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包括一座主山和n座辅山;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m组测试山体中的每一座主山上设置避雷设备,并分别采集上述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
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基于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获取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并存储;
区域分析模块,用于基于上述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制定最佳防雷区域;
其中,n≥3;
所述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m组测试山体中的每一座主山上设置避雷设备;
采集上述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分别记为A1、A2、A3……Am和B1、B2、B3……Bm;
所述参数分析模块内存储有预设雷击次数A0和预设平均雷击强度B0;
所述参数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第i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Ai和平均雷击强度Bi;
分别将Ai与A0、Bi与B0进行比较,当Ai≥A0、Bi≥B0时,将第i座主山相对于第i组测试山体的相对位置标记为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并存储至分析集合内;
其中,1≤i≤m;
所述区域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分析集合内每一个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
记录每一个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相对于n座辅山的相对位置,并统计上述相对位置形成位置区域;
对上述位置区域进行重叠率分析,并将重叠率超过预设值的区域标记为最佳防雷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寻找模块中,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中的主山的海拔高度在第一预设海拔高度范围内、n座辅山基于自身相对位置形成的多边形的形状和面积均在预设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寻找模块中,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中的n座辅山的海拔高度均在第二预设海拔高度范围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雷电是自然界最为宏伟壮观的大气现象,但是也给人类带来灾难,成为“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1752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揭示了雷电的奥秘,探知了雷击电流的传播途径,为此寻找到了一条防雷避雷的保护伞-避雷针。避雷针实际上是将雷击电流引导到接地引下线,再由接地引下线传导到埋设在地表之下的金属接地极,金属接地极再通过覆盖在其上、下的泥土泄放到大地中去,由此获得人身财产的安全。因此,避雷针的实际功能和名称应为“引雷针”。在不同山体上安装避雷针需要考虑山体的实际位置以及周边山体的高度和位置对该避雷针的避雷效果的影响,为简化不同山体上避雷针的安装过程,本发明提出一种研究式的分析方法,来寻找预设地形下避雷针的优质设置区域,在简化避雷设备安装步骤的基础上提高避雷设备的避雷效果,保证安全。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
[0004]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包括:
[0005] 山体寻找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山体组模型寻找m组测试山体,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包括一座主山和n座辅山;
[0006]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m组测试山体中的每一座主山上设置避雷设备,并分别采集上述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
[0007] 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基于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获取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并存储;
[0008] 区域分析模块,用于基于上述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制定最佳防雷区域;
[0009] 其中,n≥3。
[0010] 优选地,所述山体寻找模块中,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中的主山的海拔高度在第一预设海拔高度范围内、n座辅山基于自身相对位置形成的多边形的形状和面积均在预设范围内。
[0011] 优选地,所述山体寻找模块中,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中的n座辅山的海拔高度均在第二预设海拔高度范围内。
[0012] 优选地,所述山体寻找模块中,m组测试山体中的n座辅山一一对应,且每一个对应集合内的m座辅山中的任意两座辅山海拔高度的差值均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0013] 优选地,所述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0014] 在m组测试山体中的每一座主山上设置避雷设备;
[0015] 采集上述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分别记为A1、A2、A3……Am和B1、B2、B3……Bm。
[0016] 优选地,所述参数分析模块内存储有预设雷击次数A0和预设平均雷击强度B0;
[0017] 所述参数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0018] 获取第i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Ai和平均雷击强度Bi;
[0019] 分别将Ai与A0、Bi与B0进行比较,当Ai≥A0、Bi≥B0时,将第i座主山相对于第i组测试山体的相对位置标记为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并存储至分析集合内;
[0020] 其中,1≤i≤m。
[0021] 优选地,所述区域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0022] 获取分析集合内每一个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
[0023] 记录每一个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相对于n座辅山的相对位置,并统计上述多个相对位置形成位置区域;
[0024] 对上述位置区域进行重叠率分析,并将重叠率超过预设值的区域标记为最佳防雷区域。
[0025]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首先按照预设山体模型来寻找多组测试山体组,通过增加测试山体的数量来提高分析结果的有效性;然后采集每一组测试山体内主山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以获取主山在什么位置时能对该预设山体模型所示的区域内的雷电进行优质回避;当获取到所述优质位置时,本发明统计上述优质位置并将其结合为优质区域,最后对上述优质区域进行重叠率分析,标记处重叠率较大的区域并将其作为最佳防雷区域,以获取在该预设山体模型下,避雷设备安装在什么位置时的避雷效果最佳,从而为以后相同区域地形设置避雷设备提供稳定有效的参考依据,不仅简化避雷设备的安装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避雷效果,保证安全。

实施方案

[0027]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
[0028]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包括:
[0029] 山体寻找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山体组模型寻找m组测试山体,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包括一座主山和n座辅山;
[003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中的主山的海拔高度在第一预设海拔高度范围内、n座辅山基于自身相对位置形成的多边形的形状和面积均在预设范围内;避免n座辅山自身地理条件对主山的避雷效果造成影响而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度。
[0031] 进一步地,为减少n座辅山的自身海拔高度对主山上安装的避雷设备的避雷效果造成影响,本实施方式示出了n座辅山海拔的两种预设方式:
[0032] 第一种为所述预设山体组模型中的n座辅山的海拔高度均在第二预设海拔高度范围内;即每一座辅山的海拔均在一个预设的范围内;
[0033] 第二中为m组测试山体中的n座辅山一一对应,且每一个对应集合内的m座辅山中的任意两座辅山海拔高度的差值均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即每一组测试山体中的每一座辅山均一一对应,且每一组对应的辅山的海拔高度均相近,每组辅山的高度可能不同。
[0034]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m组测试山体中的每一座主山上设置避雷设备,并分别采集上述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
[0035]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0036] 在m组测试山体中的每一座主山上设置避雷设备;
[0037] 采集上述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分别记为A1、A2、A3……Am和B1、B2、B3……Bm;
[0038] 上述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的工作场景和实验场景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和调整,以保证分析过程的全面性和适用性。
[0039] 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基于m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获取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并存储;
[004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分析模块内存储有预设雷击次数A0和预设平均雷击强度B0;
[0041] 所述参数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0042] 获取第i座主山上的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次数Ai和平均雷击强度Bi;
[0043] 分别将Ai与A0、Bi与B0进行比较,当Ai≥A0、Bi≥B0时,表明将避雷设备设置在第i座主山所在的位置时能够对雷电进行优质规避,此时将第i座主山相对于第i组测试山体的相对位置标记为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并存储至分析集合内,以方便后期数据分析;
[0044] 其中,1≤i≤m。
[0045] 区域分析模块,用于基于上述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制定最佳防雷区域;
[0046]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区域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0047] 获取分析集合内每一个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
[0048] 记录每一个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相对于n座辅山的相对位置,并统计上述多个相对位置形成位置区域;
[0049] 对上述位置区域进行重叠率分析,并将重叠率超过预设值的区域标记为最佳防雷区域;以为日后防雷作业时在不同山体环境下来为设置避雷设备的位置提供稳定有效的参考依据,不仅简化防雷作业的繁杂性,而且有利于提高防雷效果;其中,n≥3。
[0050] 本实施方式提出的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首先按照预设山体模型来寻找多组测试山体组,通过增加测试山体的数量来提高分析结果的有效性;然后采集每一组测试山体内主山的雷击次数和平均雷击强度,以获取主山在什么位置时能对该预设山体模型所示的区域内的雷电进行优质回避;当获取到所述优质位置时,本实施方式统计上述优质位置并将其结合为优质区域,最后对上述优质区域进行重叠率分析,标记处重叠率较大的区域并将其作为最佳防雷区域,以获取在该预设山体模型下,避雷设备安装在什么位置时的避雷效果最佳,从而为以后相同区域地形设置避雷设备提供稳定有效的参考依据,不仅简化避雷设备的安装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避雷效果,保证安全。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一种基于地域分析的智能防雷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