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湖南农业大学 >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9-21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02-1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3-2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09-21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1108209.4 申请日 2018-09-21
公开/公告号 CN109198056B 公开/公告日 2022-03-25
授权日 2022-03-25 预估到期日 2038-09-21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8
权利要求数量 9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CN 106172922 A,2016.12.07CN 103262916 A,2013.08.28CN 102246865 A,2011.11.23CN 104222331 A,2014.12.24CN 107258964 A,2017.10.20CN 107439714 A,2017.12.08CN 106615304 A,2017.05.10CN 102972540 A,2013.03.20CN 101507454 A,2009.08.19CN 108112714 A,2018.06.05郭丽,等.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浙江农业科学》.2009,袁林颖,等.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西南园艺》.2001,胡芸青,等.九万山古茶树群体种试制绿茶的品质分析《.茶叶通讯》.2018,第23-27页.;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陈涛林、冉立群、葛智文、陈美丽、王熙富、郑丹琳、廖寅平、杨雪梅、张征、罗军武 第一发明人 陈涛林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 邮编 41012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0
申请人所在省 湖南省 申请人所在市 湖南省长沙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长沙启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李儒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恒温晾青、日光晒青、第二次晾青、摇青、汽热杀青、微波缓苏、第一次揉捻、第一次烘干、第一次摊凉、第二次揉捻、第二次烘干、第二次摊凉、足火提香来制备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所制备得到的古茶树绿茶具有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和适中的茶多酚含量,这三种成分含量是形成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独特品质风味的关键,该古茶树绿茶具有兰花香高长、滋味醇爽和汤色绿亮的优异品质特点。
  • 摘要附图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3-25 授权
2 2019-0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23F 3/06 专利申请号: 201811108209.4 申请日: 2018.09.21
3 2019-01-1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柳州市九万山地区古茶树的鲜叶;
2)恒温晾青,将所述鲜叶置于恒温室内环境中,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75%‑
80%,恒温晾青时间为180min‑240min,恒温晾青的摊叶厚度为5cm‑8cm,期间轻翻1‑2次,恒温晾青后的茶叶含水量为68%‑72%;
3)日光晒青,将恒温晾青后的茶叶置于太阳光下,在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65%‑
70%的环境下,日光晒青时间为15min‑30min,日光晒青的摊叶厚度为3cm‑5cm,期间轻翻1次;
4)第二次晾青,将日光晒青后的茶叶置于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0%‑85%的室内环境中,摊叶厚度为5cm‑8cm,晾青时间60min‑90min,期间轻翻1‑2次;
5)摇青,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0%‑85%的室内环境下,摇青3次且摇青与静置交替进行,第一次摇青30rad,静置30min;第二次摇青60rad,静置60min;第三次摇青
90rad;
6)杀青,先通过蒸汽杀青,再通过热风进行二次杀青,蒸汽温度为150℃‑180℃,热风温度为140℃‑160℃;
7)微波缓苏,用于使杀青后的茶叶内、外部水分分布均匀,达到缓苏回潮要求;
8)第一次揉捻,将微波缓苏后的茶叶置于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通过55rad/min‑60rad/min的转速揉捻;
9)第一次烘干,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采用斗式烘干机进行第一次烘干,斗式烘干机出风口温度90℃‑95℃,摊叶厚度2‑3cm,烘至茶胚的含水量为35%‑40%为止;
10)第一次摊凉,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第一次摊凉,摊凉时间为40min‑60min,第一次摊凉的摊叶厚度为15cm‑20cm;
11)第二次揉捻,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第二次揉捻,通过55rad/min‑60rad/min的转速揉捻;
12)第二次烘干,采用75℃‑80℃的温度进行第二次烘干,摊叶厚度为2cm‑3cm,第二次烘干时间为30min‑40min,烘至茶胚的含水量为10%‑15%为止;
13)第二次摊凉,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第二次摊凉,第二次摊凉的摊叶厚度为15cm‑20cm,第二次摊凉时间为6h‑8h;
14)足火提香,采用80℃‑85℃的温度进行提香,摊叶厚度为1cm‑2cm,提香至茶胚的含水量为5%‑6%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叶为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一芽二叶古茶树鲜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晾青步骤中,室内设有风扇,每间隔30min开启风扇换气3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步骤中,杀青方式为蒸汽、热风混合杀青,蒸汽温度为150‑180℃,热风温度为140‑160℃,投叶速度为30kg/h‑35kg/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后的茶胚含水量为55%‑
5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揉捻的投叶量为15kg‑
20kg,第二次揉捻的投叶量为10kg‑15kg。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揉捻时间为20min‑30min,按加压、减压的顺序进行揉捻;第二次揉捻时间为30min‑40min,按加压、减压的顺序进行揉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揉捻的茶叶成条率为80%以上,第二次揉捻的茶叶成条率为9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饮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茶叶产量大、种类多,拥有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青茶、黄茶六大茶类,且各具特色。其中绿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茶类,由于其内含成分在加工过程中保留较多,而且具备抗衰老、抗癌、杀菌消炎等其他发酵类茶所不及的特殊保健功效,使得绿茶一直以来都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成为我国产销量最大的茶类。近年来,随着我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加工已经逐渐告别了过去作坊式的手工作业,正在向机械化、标准化的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方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茶产品也逐渐趋于大众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地方特色,“有量无质”的问题普遍存在。
[0003]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型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中的茶树。以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茶称为古茶树茶。古茶树一般生长在天然林中,与自然和谐共生,已完全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存活下来的植株其抗性较一般茶树要强,能抵抗各类病虫害,故无需使用农药,因而较其它茶而言更加生态环保。古茶树资源树型大、根茎深,所处生态条件好,因而其内含物更加丰富协调,加工出来的古茶树茶品饮价值较一般茶类要高。而且,由于古茶树存量不多且常散落而居,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且一般一年只采摘两季,产量十分稀少。它内质丰富,生态环保,追求者又不计其数,更增加了它不可多得的宝贵属性,使得古茶树茶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大力追捧。但由于古茶树鲜叶较一般常规栽培型茶树鲜叶更为特殊,因而不能采用传统常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目前又缺乏有针对性的加工工艺,使得古茶树鲜叶原料的优异品质底蕴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其产品始终未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0004] 绿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影响其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这些品质因素不仅与加工工艺有关,也与茶树原料品种密切相关。当前,市面上绿茶种类繁多,但品质大多大同小异,其品质上的区别主要在于“外形”,而关乎消费者品饮感受的“香气”和“滋味”差异不大,香气上最常见的是栗香、豆香和清香,香气类型普遍不高且缺乏特色,早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目前,有少量关于花香型绿茶品种和工艺研究的报道,李家贤[参考文献1]等的研究表明,只有采用具备加工花香型绿茶物质基础的茶叶品种并结合提香工艺,才能加工出花香绿茶产品;王小云[参考文献2]等利用乌龙茶品种一芽二叶原料,结合清香型乌龙茶的晒青和摇青加工工艺加工出醇、花香高的花香型绿茶;庞月兰[参考文献3]等以乌龙茶品种“金萱”为原料,对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运用乌龙茶品种,结合乌龙茶晒青和摇青工艺加工花香型绿茶上[参考文献4‑7],目前未见以古茶树为原料加工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报道。
[0005] 参考文献:
[0006] [1]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广东特色茶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8):81‑83.
[0007] [2]王小云,杨春,谭少波,等.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J].广西农学报,2008,23(4):47‑48.
[0008] [3]庞月兰,廖勤明,杨春,等“.金萱”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6,31(4):26‑29.
[0009] [4]郭丽,谭俊峰,王力,等.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9,(5):946‑948.
[0010] [5]王柏龄,李烈国,吴东生,等.茶树鲜叶摇青光发酵生产兰花香型茶的探讨[J].蚕桑茶叶通讯,2005,(1):21‑22.
[0011] [6]袁林颖,周正科,高飞虎,等.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J].西南园艺,2001,29(3):47‑48.
[0012] [7]王灵均,匡新.高香绿茶工艺的研究[J].茶叶通讯,2007,34(1):24‑25.发明内容
[0013]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古茶树绿茶具有兰花香高长、滋味醇爽的优异品质。
[001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5]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 1)采摘,采摘古茶树的鲜叶;
[0017] 2)恒温晾青,将上述鲜叶置于安装有换气扇的恒温室内环境中,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75%‑80%,恒温晾青时间为180min‑240min,恒温晾青的摊叶厚度为5cm‑8cm,期间轻翻1‑2次,晾青室内每间隔30min开启换气扇换气3min,恒温晾青后的茶叶含水量为68%‑72%;
[0018] 3)日光晒青,将恒温晾青后的茶叶置于太阳光下,在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65%‑70%的环境下,日光晒青时间为15min‑30min,日光晒青的摊叶厚度为3cm‑5cm,期间轻翻1次;
[0019] 4)第二次晾青,将日光晒青后的茶叶置于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0%‑85%的室内环境中,摊叶厚度5‑8cm,晾青时间60min‑90min,期间轻翻1‑2次;
[0020] 5)摇青,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0%‑85%的室内环境下,摇青3次且摇青与静置交替进行;
[0021] 6)杀青,先通过蒸汽杀青,再通过热风进行二次杀青,蒸汽温度为150℃‑180℃,热风温度为140℃‑160℃;
[0022] 7)微波缓苏,用于使杀青后的茶叶内、外部水分分布均匀,达到缓苏回潮要求;
[0023] 8)第一次揉捻,将缓苏后的茶叶置于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通过55rad/min‑60rad/min的转速揉捻;
[0024] 9)第一次烘干,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采用斗式烘干机进行第一次烘干,斗式烘干机出风口温度90℃‑95℃,摊叶厚度2‑3cm,烘至茶胚的含水量为35%‑40%为止;
[0025] 10)第一次摊凉,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第一次摊凉,摊凉时间为40min‑60min,第一次摊凉的摊叶厚度为15cm‑20cm;
[0026] 11)第二次揉捻,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第二次揉捻,通过55rad/min‑60rad/min的转速揉捻;
[0027] 12)第二次烘干,采用75℃‑80℃的温度进行第二次烘干,摊叶厚度为2cm‑3cm,第二次烘干时间为30min‑40min,烘至茶胚的含水量为10%‑15%为止;
[0028] 13)第二次摊凉,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88%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第二次摊凉,第二次摊凉的摊叶厚度为15cm‑20cm,第二次摊凉时间为6h‑8h;
[0029] 14)足火提香,采用80℃‑85℃的温度进行提香,摊叶厚度为1cm‑2cm,烘至茶胚的含水量为5%‑6%为止。
[00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鲜叶为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标准一芽二叶古茶树鲜叶。
[00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温晾青步骤中,室内设有风扇,每间隔30min开启风扇换气3min。
[003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次摇青的转数为30rad,静置30min;第二次摇青的转数为60rad,静置60min;第三次摇青的转数为90rad。
[003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青步骤中,杀青方式为蒸汽、热风混合杀青,蒸汽温度为150‑180℃,热风温度为140‑160℃,投叶速度为30kg/h‑35kg/h。
[003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青后的茶胚含水量为55%‑58%。
[00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揉捻的投叶量为15kg‑20kg,第二次揉捻的投叶量为10kg‑15kg。
[003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次揉捻时间为20min‑30min,按加压、减压的顺序进行揉捻;第二次揉捻时间为30min‑40min,按加压、减压的顺序进行揉捻。
[003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次揉捻的茶叶成条率为80%以上,第二次揉捻的茶叶成条率为90%以上。
[0038]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
[0039] 本发明通过恒温晾青、日光晒青、第二次晾青、摇青、汽热混合杀青、微波缓苏、第一次揉捻、第一次烘干、第一次摊凉、第二次揉捻、第二次烘干、第二次摊凉、足火提香来制备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所制备得到的古茶树绿茶具有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和适中的茶多酚含量,而这三种成分含量是形成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独特品质风味的关键,该古茶树绿茶具有兰花香高长、滋味醇爽、汤色绿亮的优异品质特征。

实施方案

[004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5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51] 实施例1
[0052]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3] 1)鲜叶采收:于4月下旬,选择柳州市九万山地区古茶树鲜叶,采摘标准: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一芽二叶鲜叶。
[0054] 2)恒温晾青:于晴天上午采摘上述鲜叶,将采回的鲜叶薄摊于晾青架上,置于安装有换气扇的恒温空调房内进行晾青,摊叶厚度5cm,空调房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75%,摊青时间180min,期间轻翻2次,每间隔30min开启换气扇换气3min。恒温晾青至鲜叶含水量在68%。
[0055] 3)日光晒青:将晾青后的鲜叶置于25℃的室外进行日光晒青,相对湿度65%,摊叶厚度3cm,晒青时间15min,期间轻翻1次。晒青至晒青叶叶色变暗,叶质柔软,青气退去,有轻微花香,无红边、红点。
[0056] 4)第二次晾青:将上述晒青适度的鲜叶置于室内进行第二次晾青,室内温度21℃,相对湿度80%,摊叶厚度5cm,第二次晾青时间60min,期间轻翻1次。
[0057] 5)摇青: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0%,摇青与静置交替进行,摇青采用可调速自动摇青机进行,摇青3次,摇青转数和静置时间逐次增加,具体按表1所示摇青程序进行。摇青至叶色变为黄绿,叶脉较透明,叶张微翘,青气消失,花香显露。
[0058] 表1摇青程序
[0059]
[0060] 注:摇青机需保持转速和力度均匀一致,转速约为每1.5秒1转。
[0061] 6)杀青:采用6CSZ‑45型茶叶汽热杀青机,使摇青叶先经过蒸汽快速杀青,紧接着利用热风进行二次杀青和脱水。蒸汽温度150℃,热风温度140℃,投叶速度32kg/h。杀青至茶胚含水量57%,叶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握茶胚有刺手感,紧握茶胚放手后即能松散。
[0062] 7)微波缓苏:采用6CSTW‑50A型微波缓苏机,将杀青完成后的茶胚迅速转移至微波缓苏机内,利用其微波极化杀青叶内部的水分子,使其快速向杀青叶表面转移,使杀青叶内、外部水分快速分布均匀,达到缓苏回潮要求。
[0063] 8)第一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0℃,相对湿度86%。揉捻机转速55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杀青缓苏叶15kg,按空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第一次揉捻时间20min。揉捻至茶叶初步成型,成条率达80%以上。
[0064] 9)第一次烘干: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6%。采用五斗烘干机进行第一次烘干,五斗烘干机出风口温度为90℃,将第一次揉捻叶薄摊于烘盘上,摊叶厚度3cm,用手适时轻翻茶胚以使其受热均匀。烘至茶胚表面稍带刺手感为止,其含水量为37%。
[0065] 10)第一次摊凉:第一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将其薄摊于室内进行回潮,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6%,摊叶厚度15cm,摊凉时间40min。
[0066] 11)第二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0℃,相对湿度86%。揉捻机转速55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第一次摊凉叶10kg,按空压→轻度加压→中度加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揉捻时间35min。揉捻至茶叶完全成型,成条率达90%以上。
[0067] 12)第二次烘干:将第二次揉捻后的茶胚用提香机进行第二次烘干,提香机温度设定为75℃,摊叶厚度2cm,时间35min。烘至茶胚含水量12%为止。
[0068] 13)第二次摊凉:第二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摊凉回潮,摊凉室温度20℃,相对湿度86%,摊叶厚度17cm,摊凉时间7h。
[0069] 14)足火提香:将长时间摊凉后的茶胚进行足火提香,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0℃,摊叶厚度1cm,将茶胚烘至足干,含水量5%,手搓茶叶成粉末。足干后的成品茶摊凉2h后装袋入库贮藏。
[0070] 实施例2
[0071]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2] 1)鲜叶采收:于5月上旬,选择柳州市九万山地区古茶树鲜叶,采摘标准: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一芽二叶鲜叶。
[0073] 2)恒温晾青:于晴天上午采摘上述鲜叶,将采回的鲜叶薄摊于晾青架上,置于安装有换气扇的恒温空调房内进行晾青,摊叶厚度6cm,空调房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75%,摊青时间200min,期间轻翻2次,每间隔30min开启换气扇换气3min。恒温晾青至鲜叶含水量在70%。
[0074] 3)日光晒青:将晾青后的鲜叶置于27℃的室外进行日光晒青,相对湿度70%,摊叶厚度3cm,晒青时间30min,期间轻翻1次。晒青至晒青叶叶色变暗,叶质柔软,青气退去,有轻微花香,无红边、红点。
[0075] 4)第二次晾青:将上述晒青适度的鲜叶置于室内进行第二次晾青,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5%,摊叶厚度6cm,晾青时间60min,期间轻翻1次。
[0076] 5)摇青: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85%,摇青与静置交替进行,摇青采用可调速自动摇青机进行,摇青3次,摇青转数和静置时间逐次增加,具体按表2所示摇青程序进行。摇青至叶色变为黄绿,叶脉较透明,叶张微翘,青气消失,花香显露。
[0077] 表2摇青程序
[0078]
[0079]
[0080] 注:摇青机需保持转速和力度均匀一致,转速约为每1.5秒1转。
[0081] 6)杀青:采用6CSZ‑45型茶叶汽热杀青机,使摇青叶先经过蒸汽快速杀青,紧接着利用热风进行二次杀青和脱水。蒸汽温度180℃,热风温度150℃,投叶速度30kg/h。杀青至茶胚含水量58%,叶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握茶胚有刺手感,紧握茶胚放手后即能松散。
[0082] 7)微波缓苏:同实施例1。
[0083] 8)第一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5℃,相对湿度85%。揉捻机转速60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杀青缓苏叶20kg,按空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第一次揉捻时间30min。揉捻至茶叶初步成型,成条率达80%以上。
[0084] 9)第一次烘干: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85%。采用五斗烘干机进行第一次烘干,五斗烘干机出风口温度为95℃,将第一次揉捻叶薄摊于烘盘上,摊叶厚度2cm,用手适时轻翻茶胚以使其受热均匀。烘至茶胚表面稍带刺手感为止,含水量35%。
[0085] 10)第一次摊凉:第一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将其薄摊于室内进行回潮,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85%,摊叶厚度20cm,摊凉时间60min。
[0086] 11)第二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5℃,相对湿度85%。揉捻机转速60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第一次摊凉叶15kg,按空压→轻度加压→中度加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揉捻时间30min。揉捻至茶叶完全成型,成条率达90%以上。
[0087] 12)第二次烘干:将第二次揉捻后的茶胚用提香机进行第二次烘干,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0℃,摊叶厚度3cm,时间30min。烘至茶胚含水量10%为止。
[0088] 13)第二次摊凉:第二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摊凉回潮,摊凉室温度25℃,相对湿度85%,摊叶厚度15cm,摊凉时间6h。
[0089] 14)足火提香:将长时间摊凉后的茶胚进行足火提香,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5℃,摊叶厚度2cm,将茶胚烘至足干,含水量6%,手搓茶叶成粉末。足干后的成品茶摊凉2h后装袋入库贮藏。
[0090] 实施例3
[0091]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2] 1)鲜叶采收:于5月下旬,选择柳州市九万山地区古茶树鲜叶,采摘标准: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一芽二叶鲜叶。
[0093] 2)恒温晾青:于晴天上午采摘上述鲜叶,将采回的鲜叶薄摊于晾青架上,置于安装有换气扇的恒温空调房内进行晾青,摊叶厚度8cm,空调房温度控制在23℃,湿度控制在80%,摊青时间240min,期间轻翻2次,每间隔30min开启换气扇换气3min,恒温晾青至鲜叶含水量在72%。
[0094] 3)日光晒青:将晾青后的鲜叶置于28℃的室外进行日光晒青,相对湿度67%,摊叶厚度5cm,晒青时间22min,期间轻翻1次。晒青至晒青叶叶色变暗,叶质柔软,青气退去,有轻微花香,无红边、红点。
[0095] 4)第二次晾青:将上述晒青适度的鲜叶置于室内进行第二次晾青,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82%,摊叶厚度8cm,晾青时间90min,期间轻翻1次。
[0096] 5)摇青: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83%,摇青与静置交替进行,摇青采用可调速自动摇青机进行,摇青3次,摇青转数和静置时间逐次增加,具体按表3所示摇青程序进行。摇青至叶色变为黄绿,叶脉较透明,叶张微翘,青气消失,花香显露。
[0097] 表3摇青程序
[0098]
[0099] 注:摇青机需保持转速和力度均匀一致,转速约为每1.5秒1转。
[0100] 6)杀青:采用6CSZ‑45型茶叶汽热杀青机,使摇青叶先经过蒸汽快速杀青,紧接着利用热风进行二次杀青和脱水。蒸汽温度165℃,热风温度160℃,投叶速度35kg/h。杀青至茶胚含水量56%%,叶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握茶胚有刺手感,紧握茶胚放手后即能松散。
[0101] 7)微波缓苏:同实施例1。
[0102] 8)第一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3℃,相对湿度88%。揉捻机转速57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杀青缓苏叶17kg,按空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第一次揉捻时间25min。揉捻至茶叶初步成型,成条率达80%以上。
[0103] 9)第一次烘干: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88%。采用五斗烘干机进行第一次烘干,五斗烘干机出风口温度为92℃,将第一次揉捻叶薄摊于烘盘上,摊叶厚度3cm,用手适时轻翻茶胚以使其受热均匀。烘至茶胚表面稍带刺手感为止,含水量37%。
[0104] 10)第一次摊凉:第一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将其薄摊于室内进行回潮,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86%,摊叶厚度18cm,摊凉时间50min。
[0105] 11)第二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3℃,相对湿度86%。揉捻机转速57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第一次摊凉叶18kg,按空压→轻度加压→中度加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揉捻时间40min。揉捻至茶叶完全成型,成条率达90%以上。
[0106] 12)第二次烘干:将第二次揉捻后的茶胚用提香机进行第二次烘干,提香机温度设定为77℃,摊叶厚度2.5cm,时间40min。烘至茶胚含水量15%为止。
[0107] 13)第二次摊凉:第二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摊凉回潮,摊凉室温度23℃,相对湿度86%,摊叶厚度20cm,摊凉时间8h。
[0108] 14)足火提香:将长时间摊凉后的茶胚进行足火提香,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2℃,摊叶厚度1.5cm,将茶胚烘至足干,含水量5.5%,手搓茶叶成粉末。足干后的成品茶摊凉2h后装袋入库贮藏。
[0109] 实施例效果说明
[0110] 将实施例1所制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与柳州地区引种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省级无性系茶树品种桂绿1号按传统工艺[陈亮,虞富莲,杨亚军,等.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加工的绿茶样品进行品质比较分析,旨在进一步明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
[0111] (一)对照样品的原料选择及加工方法
[0112] 原料选择:选取国家级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和广西省级茶树品种桂绿1号为对照品原料。于4月下旬,选择引进种植于柳州地区的上述两个茶树品种鲜叶,采摘标准: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标准一芽二叶鲜叶。
[0113] 加工方法:将上述鲜叶原料按传统工艺[陈亮,虞富莲,杨亚军,等.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加工成烘青绿茶,作为实施例的对照品。
[0114] (二)品质分析与评定方法
[0115] 水浸出物测定方法参照GB/T8305‑2013,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GB/T8313‑2018,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GB/T8314‑2013;生物碱和儿茶素组分的液相测定方法参考李自勇等[李自勇,喻宗沅,徐小军,等.茶多酚含量与儿茶素含量关系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24(11):73‑75.]的方法。感官品质评定按照GB/T 23776‑2018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PS 19.0软件进行。
[0116] (三)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
[0117] A.感官审评结果
[0118] 从表4的感官审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所制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在综合评分上最高(94.4),高于两个对照样品福鼎大白茶绿茶(92.5)与桂绿1号绿茶(92.5)。在香气与滋味上,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具有兰花香高长、滋味醇爽等优异品质特征,干茶墨绿显毫,茶汤色绿明亮,无论是内质还是外形上,实施例1所制得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均优于两个对照样品,说明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不仅品质优异,而且在香气和滋味上独具特色。
[0119] 表4不同绿茶样品感官品质审评结果
[0120]
[0121] B.生化成分分析
[0122] 1、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0123] 从表5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46.78%),显著高于两个对照样品,说明其内含物丰富。从茶多酚含量上来看,福鼎大白茶绿茶含量最高(25.16%),桂绿1号绿茶最低(21.50%),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茶多酚含量适中(23.61%),茶多酚类物质是茶汤苦涩味的主要成分,因而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相较两个对照样品苦涩味低,滋味表现醇厚。在氨基酸含量上,福鼎大白茶绿茶与桂绿1号绿茶的含量相差不大,均在3.5%左右,而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氨基酸含量为4.59%,显著高于两个对照样品,游离氨基酸类物质是构成茶汤鲜爽味的主要物质,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滋味醇爽的原因。正是由于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形成了其鲜爽回甘、不苦不涩的品质特点。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咖啡碱含量也明显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2.86%)与桂绿1号绿茶(3.41%),达到了4.00%。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水浸出物与两个对照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含量明显高于两个对照样。氨基酸与茶多酚含量三个样品间都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优势所在。而在咖啡碱、没食子酸、可可碱的含量上,三个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和适中的茶多酚含量是形成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独特品质风味的关键。
[0124] 表5不同绿茶样品基本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0125]
[0126] 2、儿茶素组成与含量分析
[0127]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儿茶素总量上最高的为桂绿1号绿茶,福鼎大白茶绿茶次之,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儿茶素总量最低。显著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在儿茶素总量、D,L‑C、EGCG、GCG、ECG的含量上与两个对照样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和福鼎大白茶绿茶的EGC与EC的含量显著低于桂绿1号绿茶。单从酯型儿茶素(EGCG、GCG、ECG)含量来看,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均较两个对照样品低。茶叶中的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儿茶素中又以酯型儿茶素为主,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收敛性强,是构成茶汤涩味的主体,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实施例1所制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较两个对照样品滋味更加醇爽的原因所在。
[0128] 表6不同绿茶样品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及其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0129]
[0130] 注:EC表示表儿茶素,EGC表示表没食子儿茶素,ECG表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示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DL‑C表示DL‑儿茶素。
[0131] (四)结论
[0132] 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具有兰花香高长、滋味醇爽、汤色绿亮的优异品质特点,其综合品质均显著优于两个对照样品,尤其是其独具一格的兰花香和古茶树茶的稀有宝贵属性显得尤为独特。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适宜的茶多酚含量造就了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品质特征。
[013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3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附图说明

[0040] 图1为本发明所制得的一种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外形图;
[0041] 图2为福鼎大白茶绿茶的外形图;
[0042] 图3为桂绿1号绿茶的外形图;
[0043] 图4为本发明所制得的一种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汤色图;
[0044] 图5为福鼎大白茶绿茶的汤色图;
[0045] 图6为桂绿1号绿茶的汤色图;
[0046] 图7为本发明所制得的一种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叶底示意图;
[0047] 图8为福鼎大白茶绿茶的叶底示意图;
[0048] 图9为桂绿1号绿茶的叶底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