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5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51] 实施例1
[0052]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3] 1)鲜叶采收:于4月下旬,选择柳州市九万山地区古茶树鲜叶,采摘标准: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一芽二叶鲜叶。
[0054] 2)恒温晾青:于晴天上午采摘上述鲜叶,将采回的鲜叶薄摊于晾青架上,置于安装有换气扇的恒温空调房内进行晾青,摊叶厚度5cm,空调房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75%,摊青时间180min,期间轻翻2次,每间隔30min开启换气扇换气3min。恒温晾青至鲜叶含水量在68%。
[0055] 3)日光晒青:将晾青后的鲜叶置于25℃的室外进行日光晒青,相对湿度65%,摊叶厚度3cm,晒青时间15min,期间轻翻1次。晒青至晒青叶叶色变暗,叶质柔软,青气退去,有轻微花香,无红边、红点。
[0056] 4)第二次晾青:将上述晒青适度的鲜叶置于室内进行第二次晾青,室内温度21℃,相对湿度80%,摊叶厚度5cm,第二次晾青时间60min,期间轻翻1次。
[0057] 5)摇青: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0%,摇青与静置交替进行,摇青采用可调速自动摇青机进行,摇青3次,摇青转数和静置时间逐次增加,具体按表1所示摇青程序进行。摇青至叶色变为黄绿,叶脉较透明,叶张微翘,青气消失,花香显露。
[0058] 表1摇青程序
[0059]
[0060] 注:摇青机需保持转速和力度均匀一致,转速约为每1.5秒1转。
[0061] 6)杀青:采用6CSZ‑45型茶叶汽热杀青机,使摇青叶先经过蒸汽快速杀青,紧接着利用热风进行二次杀青和脱水。蒸汽温度150℃,热风温度140℃,投叶速度32kg/h。杀青至茶胚含水量57%,叶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握茶胚有刺手感,紧握茶胚放手后即能松散。
[0062] 7)微波缓苏:采用6CSTW‑50A型微波缓苏机,将杀青完成后的茶胚迅速转移至微波缓苏机内,利用其微波极化杀青叶内部的水分子,使其快速向杀青叶表面转移,使杀青叶内、外部水分快速分布均匀,达到缓苏回潮要求。
[0063] 8)第一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0℃,相对湿度86%。揉捻机转速55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杀青缓苏叶15kg,按空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第一次揉捻时间20min。揉捻至茶叶初步成型,成条率达80%以上。
[0064] 9)第一次烘干: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6%。采用五斗烘干机进行第一次烘干,五斗烘干机出风口温度为90℃,将第一次揉捻叶薄摊于烘盘上,摊叶厚度3cm,用手适时轻翻茶胚以使其受热均匀。烘至茶胚表面稍带刺手感为止,其含水量为37%。
[0065] 10)第一次摊凉:第一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将其薄摊于室内进行回潮,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6%,摊叶厚度15cm,摊凉时间40min。
[0066] 11)第二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0℃,相对湿度86%。揉捻机转速55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第一次摊凉叶10kg,按空压→轻度加压→中度加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揉捻时间35min。揉捻至茶叶完全成型,成条率达90%以上。
[0067] 12)第二次烘干:将第二次揉捻后的茶胚用提香机进行第二次烘干,提香机温度设定为75℃,摊叶厚度2cm,时间35min。烘至茶胚含水量12%为止。
[0068] 13)第二次摊凉:第二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摊凉回潮,摊凉室温度20℃,相对湿度86%,摊叶厚度17cm,摊凉时间7h。
[0069] 14)足火提香:将长时间摊凉后的茶胚进行足火提香,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0℃,摊叶厚度1cm,将茶胚烘至足干,含水量5%,手搓茶叶成粉末。足干后的成品茶摊凉2h后装袋入库贮藏。
[0070] 实施例2
[0071]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2] 1)鲜叶采收:于5月上旬,选择柳州市九万山地区古茶树鲜叶,采摘标准: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一芽二叶鲜叶。
[0073] 2)恒温晾青:于晴天上午采摘上述鲜叶,将采回的鲜叶薄摊于晾青架上,置于安装有换气扇的恒温空调房内进行晾青,摊叶厚度6cm,空调房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75%,摊青时间200min,期间轻翻2次,每间隔30min开启换气扇换气3min。恒温晾青至鲜叶含水量在70%。
[0074] 3)日光晒青:将晾青后的鲜叶置于27℃的室外进行日光晒青,相对湿度70%,摊叶厚度3cm,晒青时间30min,期间轻翻1次。晒青至晒青叶叶色变暗,叶质柔软,青气退去,有轻微花香,无红边、红点。
[0075] 4)第二次晾青:将上述晒青适度的鲜叶置于室内进行第二次晾青,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5%,摊叶厚度6cm,晾青时间60min,期间轻翻1次。
[0076] 5)摇青: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85%,摇青与静置交替进行,摇青采用可调速自动摇青机进行,摇青3次,摇青转数和静置时间逐次增加,具体按表2所示摇青程序进行。摇青至叶色变为黄绿,叶脉较透明,叶张微翘,青气消失,花香显露。
[0077] 表2摇青程序
[0078]
[0079]
[0080] 注:摇青机需保持转速和力度均匀一致,转速约为每1.5秒1转。
[0081] 6)杀青:采用6CSZ‑45型茶叶汽热杀青机,使摇青叶先经过蒸汽快速杀青,紧接着利用热风进行二次杀青和脱水。蒸汽温度180℃,热风温度150℃,投叶速度30kg/h。杀青至茶胚含水量58%,叶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握茶胚有刺手感,紧握茶胚放手后即能松散。
[0082] 7)微波缓苏:同实施例1。
[0083] 8)第一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5℃,相对湿度85%。揉捻机转速60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杀青缓苏叶20kg,按空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第一次揉捻时间30min。揉捻至茶叶初步成型,成条率达80%以上。
[0084] 9)第一次烘干: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85%。采用五斗烘干机进行第一次烘干,五斗烘干机出风口温度为95℃,将第一次揉捻叶薄摊于烘盘上,摊叶厚度2cm,用手适时轻翻茶胚以使其受热均匀。烘至茶胚表面稍带刺手感为止,含水量35%。
[0085] 10)第一次摊凉:第一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将其薄摊于室内进行回潮,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85%,摊叶厚度20cm,摊凉时间60min。
[0086] 11)第二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5℃,相对湿度85%。揉捻机转速60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第一次摊凉叶15kg,按空压→轻度加压→中度加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揉捻时间30min。揉捻至茶叶完全成型,成条率达90%以上。
[0087] 12)第二次烘干:将第二次揉捻后的茶胚用提香机进行第二次烘干,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0℃,摊叶厚度3cm,时间30min。烘至茶胚含水量10%为止。
[0088] 13)第二次摊凉:第二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摊凉回潮,摊凉室温度25℃,相对湿度85%,摊叶厚度15cm,摊凉时间6h。
[0089] 14)足火提香:将长时间摊凉后的茶胚进行足火提香,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5℃,摊叶厚度2cm,将茶胚烘至足干,含水量6%,手搓茶叶成粉末。足干后的成品茶摊凉2h后装袋入库贮藏。
[0090] 实施例3
[0091] 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2] 1)鲜叶采收:于5月下旬,选择柳州市九万山地区古茶树鲜叶,采摘标准: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一芽二叶鲜叶。
[0093] 2)恒温晾青:于晴天上午采摘上述鲜叶,将采回的鲜叶薄摊于晾青架上,置于安装有换气扇的恒温空调房内进行晾青,摊叶厚度8cm,空调房温度控制在23℃,湿度控制在80%,摊青时间240min,期间轻翻2次,每间隔30min开启换气扇换气3min,恒温晾青至鲜叶含水量在72%。
[0094] 3)日光晒青:将晾青后的鲜叶置于28℃的室外进行日光晒青,相对湿度67%,摊叶厚度5cm,晒青时间22min,期间轻翻1次。晒青至晒青叶叶色变暗,叶质柔软,青气退去,有轻微花香,无红边、红点。
[0095] 4)第二次晾青:将上述晒青适度的鲜叶置于室内进行第二次晾青,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82%,摊叶厚度8cm,晾青时间90min,期间轻翻1次。
[0096] 5)摇青: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83%,摇青与静置交替进行,摇青采用可调速自动摇青机进行,摇青3次,摇青转数和静置时间逐次增加,具体按表3所示摇青程序进行。摇青至叶色变为黄绿,叶脉较透明,叶张微翘,青气消失,花香显露。
[0097] 表3摇青程序
[0098]
[0099] 注:摇青机需保持转速和力度均匀一致,转速约为每1.5秒1转。
[0100] 6)杀青:采用6CSZ‑45型茶叶汽热杀青机,使摇青叶先经过蒸汽快速杀青,紧接着利用热风进行二次杀青和脱水。蒸汽温度165℃,热风温度160℃,投叶速度35kg/h。杀青至茶胚含水量56%%,叶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握茶胚有刺手感,紧握茶胚放手后即能松散。
[0101] 7)微波缓苏:同实施例1。
[0102] 8)第一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3℃,相对湿度88%。揉捻机转速57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杀青缓苏叶17kg,按空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第一次揉捻时间25min。揉捻至茶叶初步成型,成条率达80%以上。
[0103] 9)第一次烘干:室内进行,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88%。采用五斗烘干机进行第一次烘干,五斗烘干机出风口温度为92℃,将第一次揉捻叶薄摊于烘盘上,摊叶厚度3cm,用手适时轻翻茶胚以使其受热均匀。烘至茶胚表面稍带刺手感为止,含水量37%。
[0104] 10)第一次摊凉:第一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将其薄摊于室内进行回潮,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86%,摊叶厚度18cm,摊凉时间50min。
[0105] 11)第二次揉捻:室内进行,揉捻室温度23℃,相对湿度86%。揉捻机转速57rad/min,投叶量:40型揉捻机投第一次摊凉叶18kg,按空压→轻度加压→中度加压→轻度加压→空压的加压顺序进行加、减压,揉捻时间40min。揉捻至茶叶完全成型,成条率达90%以上。
[0106] 12)第二次烘干:将第二次揉捻后的茶胚用提香机进行第二次烘干,提香机温度设定为77℃,摊叶厚度2.5cm,时间40min。烘至茶胚含水量15%为止。
[0107] 13)第二次摊凉:第二次烘干结束后用风扇快速散去茶胚中的水蒸气,待茶胚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摊凉回潮,摊凉室温度23℃,相对湿度86%,摊叶厚度20cm,摊凉时间8h。
[0108] 14)足火提香:将长时间摊凉后的茶胚进行足火提香,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2℃,摊叶厚度1.5cm,将茶胚烘至足干,含水量5.5%,手搓茶叶成粉末。足干后的成品茶摊凉2h后装袋入库贮藏。
[0109] 实施例效果说明
[0110] 将实施例1所制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与柳州地区引种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省级无性系茶树品种桂绿1号按传统工艺[陈亮,虞富莲,杨亚军,等.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加工的绿茶样品进行品质比较分析,旨在进一步明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
[0111] (一)对照样品的原料选择及加工方法
[0112] 原料选择:选取国家级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和广西省级茶树品种桂绿1号为对照品原料。于4月下旬,选择引进种植于柳州地区的上述两个茶树品种鲜叶,采摘标准:无病虫害、芽叶多茸毛、叶色深绿、富光泽的标准一芽二叶鲜叶。
[0113] 加工方法:将上述鲜叶原料按传统工艺[陈亮,虞富莲,杨亚军,等.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加工成烘青绿茶,作为实施例的对照品。
[0114] (二)品质分析与评定方法
[0115] 水浸出物测定方法参照GB/T8305‑2013,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GB/T8313‑2018,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GB/T8314‑2013;生物碱和儿茶素组分的液相测定方法参考李自勇等[李自勇,喻宗沅,徐小军,等.茶多酚含量与儿茶素含量关系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24(11):73‑75.]的方法。感官品质评定按照GB/T 23776‑2018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PS 19.0软件进行。
[0116] (三)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
[0117] A.感官审评结果
[0118] 从表4的感官审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所制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在综合评分上最高(94.4),高于两个对照样品福鼎大白茶绿茶(92.5)与桂绿1号绿茶(92.5)。在香气与滋味上,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具有兰花香高长、滋味醇爽等优异品质特征,干茶墨绿显毫,茶汤色绿明亮,无论是内质还是外形上,实施例1所制得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均优于两个对照样品,说明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不仅品质优异,而且在香气和滋味上独具特色。
[0119] 表4不同绿茶样品感官品质审评结果
[0120]
[0121] B.生化成分分析
[0122] 1、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0123] 从表5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46.78%),显著高于两个对照样品,说明其内含物丰富。从茶多酚含量上来看,福鼎大白茶绿茶含量最高(25.16%),桂绿1号绿茶最低(21.50%),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茶多酚含量适中(23.61%),茶多酚类物质是茶汤苦涩味的主要成分,因而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相较两个对照样品苦涩味低,滋味表现醇厚。在氨基酸含量上,福鼎大白茶绿茶与桂绿1号绿茶的含量相差不大,均在3.5%左右,而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氨基酸含量为4.59%,显著高于两个对照样品,游离氨基酸类物质是构成茶汤鲜爽味的主要物质,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滋味醇爽的原因。正是由于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形成了其鲜爽回甘、不苦不涩的品质特点。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咖啡碱含量也明显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2.86%)与桂绿1号绿茶(3.41%),达到了4.00%。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水浸出物与两个对照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含量明显高于两个对照样。氨基酸与茶多酚含量三个样品间都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的优势所在。而在咖啡碱、没食子酸、可可碱的含量上,三个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和适中的茶多酚含量是形成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独特品质风味的关键。
[0124] 表5不同绿茶样品基本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0125]
[0126] 2、儿茶素组成与含量分析
[0127]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儿茶素总量上最高的为桂绿1号绿茶,福鼎大白茶绿茶次之,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儿茶素总量最低。显著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在儿茶素总量、D,L‑C、EGCG、GCG、ECG的含量上与两个对照样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和福鼎大白茶绿茶的EGC与EC的含量显著低于桂绿1号绿茶。单从酯型儿茶素(EGCG、GCG、ECG)含量来看,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均较两个对照样品低。茶叶中的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儿茶素中又以酯型儿茶素为主,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收敛性强,是构成茶汤涩味的主体,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实施例1所制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较两个对照样品滋味更加醇爽的原因所在。
[0128] 表6不同绿茶样品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及其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0129]
[0130] 注:EC表示表儿茶素,EGC表示表没食子儿茶素,ECG表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示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DL‑C表示DL‑儿茶素。
[0131] (四)结论
[0132] 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实施例1所制的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具有兰花香高长、滋味醇爽、汤色绿亮的优异品质特点,其综合品质均显著优于两个对照样品,尤其是其独具一格的兰花香和古茶树茶的稀有宝贵属性显得尤为独特。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适宜的茶多酚含量造就了兰花香型古茶树绿茶的品质特征。
[013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3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