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泉州海岸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配方及制备工艺专利详情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配方及制备工艺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6-07-24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7-02-0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9-03-0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6-07-24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610583379.2 申请日 2016-07-24
公开/公告号 CN106278245B 公开/公告日 2019-03-01
授权日 2019-03-01 预估到期日 2036-07-24
申请年 2016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2022-08-24
分类号 C04B35/46C04B35/495C04B35/624C04B35/626C04B35/63C04B35/632C04B35/64 主分类号 C04B35/46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泉州海岸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蚌埠企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阎惠至、张伟、魏发云 第一发明人 阎惠至
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安吉路滨海华庭15号楼1单元901室 邮编 362011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3
申请人所在省 福建省 申请人所在市 福建省泉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配方及制备工艺,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铌前驱物溶液3‑7份、钛酸丁脂2‑5份、碳酸钠7‑15份、碳酸钾10‑15份、氨水15‑20份、柠檬酸5‑10份、二乙醇胺20‑25份、醋酸25‑30份,在乙醇溶液中加入水、醋酸、二乙醇胺、钛酸丁脂,得到透明溶胶;将碳酸钠、碳酸钾通氨水混合后加入到铌前驱物溶液中,再加入柠檬酸,得到铌酸钾钠溶液;将铌酸钾钠溶液加入透明溶胶中,并进行升温凝胶;将凝胶干燥后进行密封煅烧,得到纳米粉体;将制备的纳米粉体装入石墨模具,手动预压后放入等离子烧结机上进行烧结;最后将烧结体置于氧气中退火,得到乳白色的纳米陶瓷体,本发明显著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有利于制备高致密性陶瓷。
  • 摘要附图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配方及制备工艺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配方及制备工艺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配方及制备工艺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配方及制备工艺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2-25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0.12.15 专利权人由泉州海岸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蚌埠企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由362011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安吉路滨海华庭15号楼1单元901室变更为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延安路1151号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609室
2 2019-03-01 授权
3 2017-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4B 35/46 专利申请号: 201610583379.2 申请日: 2016.07.24
4 2017-01-04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铌前驱物溶液3-7份、钛酸丁酯 2-5份、碳酸钠7-15份、碳酸钾10-15份、氨水15-20份、柠檬酸5-10份、二乙醇胺20-25份、醋酸25-30份;
所述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在乙醇中加入水,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同时加入醋酸和二乙醇胺,将钛酸丁酯 逐滴加入到上述混和溶液中,在密闭条件下将溶液静置,得到稳定透明溶胶;
(2)将碳酸钠、碳酸钾通氨水混合后加入到铌前驱物溶液中,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柠檬酸,升温搅拌,得到铌酸钾钠溶液;
(3)将铌酸钾钠溶液均匀加入透明溶胶中混合均匀,并进行升温凝胶;
(4)将得到的凝胶进行干燥后送入煅烧炉中进行密封煅烧,得到纳米粉体;
(5)将制备的纳米粉体装入石墨模具并手动预压,然后将其放入等离子烧结机上进行烧结;
(6)最后将烧结体置于氧气中退火,得到乳白色的纳米陶瓷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丁酯为化学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二乙醇胺、醋酸均为分析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纯度为25.0-2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铌前驱物溶液采用五氯化铌为前躯体,且纯度为68.0-7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升温速率20/min,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烧结温度为900℃,烧结压力为30MPa,升温速率为120/min℃左右,真空度为8Pa,烧结时间为1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退火环境温度为800℃,退火时间2h。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纳米陶瓷制备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商用的压电陶瓷仍以Pb(Zr,Ti)O3(锆钛酸铅,缩写为PZT)基材料为主。但是,PZT基陶瓷的主要生产原料为PbO,它具有较大的毒性,在生产和回收处理过程中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研究性能优异的无铅压电陶瓷来替代铅基压电陶瓷是目前压电陶瓷研究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碱金属铌酸盐和钛酸铋盐等体系中,但是,碱金基陶瓷在制备过程中存在一个难题:传统工艺合成的粉体颗粒度大(通常在微米级),团聚严重,因而烧结活性差,而高温下烧结造成K和Na等元素的大量挥发,很难得到致密的陶瓷烧结体,严重影响了该类材料电学性能的提升及在器件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及制备工艺,具有高的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和居里温度,能显著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减少钾钠的挥发,从而有利于制备高致密性陶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0005] 铌前驱物溶液3-7份、钛酸丁脂2-5份、碳酸钠7-15份、碳酸钾10-15 份、氨水15-20份、柠檬酸5-10份、二乙醇胺20-25份、醋酸25-30份;所述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 (1)在乙醇溶液中加入水,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同时加入醋酸和二乙醇胺,将钛酸丁脂逐滴加入到上述混和溶液中,在密闭条件下将溶液静置,得到稳定透明溶胶;
[0007] (2)将碳酸钠、碳酸钾通氨水混合后加入到铌前驱物溶液中,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柠檬酸,升温搅拌,得到铌酸钾钠溶液;
[0008] (3)将铌酸钾钠溶液均匀加入透明溶胶中混合均匀,并进行升温凝胶;
[0009] (4)将得到的凝胶进行干燥后送入煅烧炉中进行密封煅烧,得到纳米粉体;
[0010] (5)将制备的纳米粉体装入石墨模具并手动预压,然后将其放入等离子烧结机上进行烧结;
[0011] (6)最后将烧结体置于氧气中退火,得到乳白色的纳米陶瓷体。
[001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升温速率20/min,煅烧温度为 500℃,煅烧时间为5h。
[0013]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钛酸丁酯为化学纯。
[0014]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无水乙醇、二乙醇胺、醋酸均为分析纯。
[0015]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氨水纯度为25.0-28.0%。
[0016]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铌前驱物溶液采用五氯化铌为前躯体,且纯度为68.0-75.0%。
[001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烧结温度为900℃,烧结压力为30MPa,升温速率为120/min℃左右,真空度为8Pa,烧结时间为1min。
[001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中,退火环境温度为800℃,退火时间2h。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采用超细粉体,以氧化钛-铌酸钾钠作为混合基体,使得生产的纳米压电陶瓷具有高的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和居里温度;采用超细粉体,提高粉体烧结活性,能显著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减少钾钠的挥发,从而有利于制备高致密性陶瓷。

实施方案

[002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0027] 铌前驱物溶液3份、钛酸丁脂3份、碳酸钠7份、碳酸钾10份、氨水 15份、柠檬酸5份、二乙醇胺20份、醋酸25份。
[0028] 所述钛酸丁酯为化学纯;所述无水乙醇、二乙醇胺、醋酸均为分析纯;所述氨水纯度为25.0%;所述铌前驱物溶液采用五氯化铌为前躯体,且纯度为68.0%。
[0029] 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0] (1)在乙醇溶液中加入水,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同时加入醋酸和二乙醇胺,将钛酸丁脂逐滴加入到上述混和溶液中,在密闭条件下将溶液静置,得到稳定透明溶胶;
[0031] (2)将碳酸钠、碳酸钾通氨水混合后加入到铌前驱物溶液中,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柠檬酸,升温搅拌,得到铌酸钾钠溶液;
[0032] (3)将铌酸钾钠溶液均匀加入透明溶胶中混合均匀,并进行升温凝胶;
[0033] (4)将得到的凝胶进行干燥后送入煅烧炉中进行密封煅烧,得到纳米粉体,升温速率20/min,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5h;
[0034] (5)将制备的纳米粉体装入石墨模具并手动预压,然后将其放入等离子烧结机上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900℃,烧结压力为30MPa,升温速率为 120/min℃左右,真空度为8Pa,烧结时间为1min;
[0035] (6)最后将烧结体置于氧气中退火,得到乳白色的纳米陶瓷体,退火环境温度为800℃,退火时间2h。
[0036] 实施例2:
[0037]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0038] 铌前驱物溶液4份、钛酸丁脂3份、碳酸钠9份、碳酸钾13份、氨水 17份、柠檬酸7份、二乙醇胺23份、醋酸27份。
[0039] 所述钛酸丁酯为化学纯;所述无水乙醇、二乙醇胺、醋酸均为分析纯;所述氨水纯度为27.0%;所述铌前驱物溶液采用五氯化铌为前躯体,且纯度为70.0%。
[0040] 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41] (1)在乙醇溶液中加入水,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同时加入醋酸和二乙醇胺,将钛酸丁脂逐滴加入到上述混和溶液中,在密闭条件下将溶液静置,得到稳定透明溶胶;
[0042] (2)将碳酸钠、碳酸钾通氨水混合后加入到铌前驱物溶液中,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柠檬酸,升温搅拌,得到铌酸钾钠溶液;
[0043] (3)将铌酸钾钠溶液均匀加入透明溶胶中混合均匀,并进行升温凝胶;
[0044] (4)将得到的凝胶进行干燥后送入煅烧炉中进行密封煅烧,得到纳米粉体,升温速率20/min,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5h;
[0045] (5)将制备的纳米粉体装入石墨模具并手动预压,然后将其放入等离子烧结机上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000℃,烧结压力为30MPa,升温速率为120/min℃左右,真空度为8Pa,烧结时间为1min;
[0046] (6)最后将烧结体置于氧气中退火,得到乳白色的纳米陶瓷体,退火环境温度为800℃,退火时间2h。
[0047] 实施例3:
[0048] 一种纳米氧化钛-铌酸钾钠压电陶瓷,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
[0049] 铌前驱物溶液7份、钛酸丁脂5份、碳酸钠15份、碳酸钾15份、氨水20份、柠檬酸10份、二乙醇胺25份、醋酸29份。
[0050] 所述钛酸丁酯为化学纯;所述无水乙醇、二乙醇胺、醋酸均为分析纯;所述氨水纯度为28.0%;所述铌前驱物溶液采用五氯化铌为前躯体,且纯度为75.0%。
[0051] 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52] (1)在乙醇溶液中加入水,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同时加入醋酸和二乙醇胺,将钛酸丁脂逐滴加入到上述混和溶液中,在密闭条件下将溶液静置,得到稳定透明溶胶;
[0053] (2)将碳酸钠、碳酸钾通氨水混合后加入到铌前驱物溶液中,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柠檬酸,升温搅拌,得到铌酸钾钠溶液;
[0054] (3)将铌酸钾钠溶液均匀加入透明溶胶中混合均匀,并进行升温凝胶;
[0055] (4)将得到的凝胶进行干燥后送入煅烧炉中进行密封煅烧,得到纳米粉体,升温速率20/min,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5h;
[0056] (5)将制备的纳米粉体装入石墨模具并手动预压,然后将其放入等离子烧结机上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800℃,烧结压力为30MPa,升温速率为 120/min℃左右,真空度为8Pa,烧结时间为1min;
[0057] (6)最后将烧结体置于氧气中退火,得到乳白色的纳米陶瓷体,退火环境温度为700℃,退火时间2h。
[0058] 通过以下测试方法研究了初始粉体颗粒、烧结温度等对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0059] (1)初始粉体颗粒对纳米压电陶瓷密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
[0060] 将不同半径的粉体颗粒烧结成的陶瓷样品经切割、表面研磨、抛光至厚度为1mm,用D/Max-240型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粉体和纳米陶瓷的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峰的宽化,利用Scherrer公式计算纳米粉体的平均颗粒粒径和纳米陶瓷的平均晶粒粒径。
[0061] 由图1可见,粉体的平均颗粒粒径为15-40nm时,纳米陶瓷的相对密度随着粉体平均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烧结条件下平均颗粒较小的粉体更容易致密化。粉体颗粒越粗,比表面积越小,本征表面能驱动力就越小;而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本征表面能驱动力就越大。这也是实际烧结中小颗粒粉体比大颗粒粉体易于烧结的原因。然而,用平均颗粒粒径为7nm的粉体制备的纳米陶瓷其相对密度(90%)反而比平均颗粒粒径为15nm的粉体制备的纳米陶瓷的相对密度(96%)低,这个反常的结果可以从初始粉体的特征得到解释。经300℃煅烧获得的平均颗粒粒径为 7nm的粉体呈黑色,表明粉体中有未被燃烧的有机物质存在,这些残余的有机物在陶瓷的烧结过程中被燃烧分解,但同时在陶瓷中留下大量的气孔,导致所烧结的陶瓷相对密度降低。从图1还可以看出,陶瓷的相对密度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而提高,这是因为通过较高的成型压力可以获得较高密度的生坯,在相同烧结条件下,高密度的生坯更容易致密化。
[0062] (2)烧结温度对纳米压电陶瓷致密性的影响(如图2所示)
[0063] 将烧结温度下制成的陶瓷样品经切割、表面研磨、抛光至厚度为1mm,用D/Max-240型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粉体和纳米陶瓷的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峰的宽化,利用Scherrer公式计算纳米粉体的平均颗粒粒径和纳米陶瓷的平均晶粒粒径,从而得到对致命性的判断。
[0064] 由图2可以看出,纳米压电陶瓷的相对密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烧结温度小于800℃时,相对密度随烧结温度升高增大较快;当烧结温度超过800℃时,相对密度的增加程度减慢。因为烧结温度越高,颗粒内原子扩散系数越大,而且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烧结进行得越迅速;在烧结后期阶段,当闭气孔球化、缩小或消失,陶瓷烧结体已接近完全致密,虽然此时陶瓷密度进一步增加,但密度的增加幅度开始减慢。在800℃烧结时,陶瓷的相对密度已超过95%。同样,陶瓷的相对密度随成型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较高的成型压力下不仅可以获得较高密度的生坯,而且在压制生坯时,高压可以压碎粉体中团聚体,使生坯中的气孔变小和气孔粒径分布变窄。去除小气孔比去除大气孔需要较低的烧结温度和较短的烧结时间。因此,高压通常被用于制备细晶粒纳米陶瓷。
[0065]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超细粉体,以氧化钛-铌酸钾钠作为混合基体,使得生产的纳米压电陶瓷具有高的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和居里温度;采用超细粉体,提高粉体烧结活性,能显著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减少钾钠的挥发,从而有利于制备高致密性陶瓷。
[00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初始粉体颗粒与纳米压电陶瓷密度的关系曲线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烧结温度与纳米压电陶瓷致密性的关系曲线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制备工艺流程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