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安徽师范大学 >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详情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5-06-24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5-11-1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7-09-2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5-06-24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510354527.9 申请日 2015-06-24
公开/公告号 CN104961207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6
授权日 2017-09-26 预估到期日 2035-06-24
申请年 2015年 公开/公告年 2017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02F1/50C02F1/52C02F9/04 主分类号 C02F1/5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12
权利要求数量 13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安徽师范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安徽师范大学
发明人 左胜鹏、万堃、周守标、方章顺 第一发明人 左胜鹏
地址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九华南路189号科技服务部 邮编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安徽省 申请人所在市 安徽省芜湖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董彬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除藻剂含有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其中,植物粉末选自大茨藻、槐叶萍、香蒲、喜旱莲子草和苍耳中的一种或多种。该除藻剂集具有优异的除藻能力、对环境友好且用量低;同时制备该除藻剂的方法步骤简单,原料易得且成本低,进而使得该除藻剂能够广泛应用于净化水质中。
  • 摘要附图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3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4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5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6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7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8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9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0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1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2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3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4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5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6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7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8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9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0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1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2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3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4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5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6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7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8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9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30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31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32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33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34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35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36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7-09-26 授权
2 2015-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2F 1/50 专利申请号: 201510354527.9 申请日: 2015.06.24
3 2015-10-0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其特征在于,该除藻剂含有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其中,所述植物粉末由大茨藻粉末、槐叶萍粉末、香蒲粉末、喜旱莲子草粉末和苍耳粉末组成,所述大茨藻粉末、槐叶萍粉末、香蒲粉末、喜旱莲子草粉末和苍耳粉末的重量比为1:
1:1:1:1;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植物粉末,所述HCl的含量为2.5-10重量份,所述膨胀蛭石的含量为250-300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其中,所述膨胀蛭石的粒径不小于
2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其中,所述植物粉末的粒径不小于
2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其中,所述除藻剂以悬浊液的形式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其中,以所述除藻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HCl、植物粉末和膨胀蛭石的总含量为1-3重量%,所述水的含量为97-99重量%。

6.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植物粉末由大茨藻粉末、槐叶萍粉末、香蒲粉末、喜旱莲子草粉末和苍耳粉末组成,所述大茨藻粉末、槐叶萍粉末、香蒲粉末、喜旱莲子草粉末和苍耳粉末的重量比为1:1:1:1:1;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植物粉末,所述HCl的用量为2.5-10重量份,所述膨胀蛭石的用量为250-3000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其中,所述膨胀蛭石的粒径不小于
200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其中,所述植物粉末的粒径不小于
200目。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将所述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进行混合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将0.5-2.0重量%的盐酸溶液与所述植物粉末混合,定容得到混合溶液;
(2)将所述膨胀蛭石与所述混合溶液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水的用量使得制备的除藻剂为悬浊液的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该悬浊液的形式的除藻剂中,所述HCl、植物粉末和膨胀蛭石的总含量为1-3重量%,所述水的含量为97-99重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藻剂或者6-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除藻剂在净化水质过程中的应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除藻剂与待处理水体的用量的体积比不低于0.2:10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除藻剂,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水华的发生伴随着藻类的大量爆发,有效去除藻类是控制水华规模、减少水华危害的直接途径。经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以物理、化学、生物为手段的三类主要除藻技术。
[0003] 物理法可以分为去除法和灭杀法,前者是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直接去除藻细胞或降低其含量,主要包括引水换水、机械除藻、过滤除藻、气浮除藻和活性炭吸附等;后者是使用物理手段直接或间接杀死水体中的藻,主要方法有遮光处理、电解除藻、紫外线照射和超声波处理等。物理法能够有效去除藻类,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需要昂贵的费用,所以只能用于小水体和大水体的局部水域。
[0004] 化学法主要是化学灭杀法。化学灭杀法一般是通过投加药剂,抑制藻细胞的生理功能,破坏藻细胞的结构,使藻细胞灭活甚至解体,从而达到杀死藻类。主要药剂有强氧化剂(液氯、过氧化氢、臭氧、高锰酸钾等)、硫酸铜等。化学法除藻效果好、成本低,但专一性差,且二次污染严重。
[0005] 生物法除藻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控制藻类。微生物法是通过投加微生物降解水中营养物质,或投加噬藻微生物直接降解藻细胞。植物法是人工栽种水生高等植物,对水体营养盐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是通过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来抑制水体中的藻类。动物法通常是放养水生动物如滤食性鱼类,来吞食水体中的藻类。生物除藻的生态安全性高、成本低,但往往见效慢、作用周期长,其中微生物噬藻虽见效快,但生态安全性有待商榷。
[0006] 当然,除了上述三种除藻方法,还存在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主要采取絮凝沉淀、加药气浮等措施。絮凝沉淀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处理方法之一,指在絮凝剂的作用下,使水中的胶体和藻体凝聚成絮凝体、沉淀沉降,然后予以分离去除。除藻常用的絮凝剂一般有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黏土、铝盐、铁盐、聚合氯化铝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改性淀粉等)、微生物絮凝剂。铝盐和铁盐无机絮凝剂絮凝性能受水体的pH影响较大。聚合氯化铝对藻细胞有较好的絮凝效果,铝易生物富集,次生危害严重;铁盐易增加水体色度。微生物絮凝剂具高效、无毒、易生物降解等独特的优点,但目前大多处于菌种的筛选阶段,且成本很高,无法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0007] 较为典型的絮凝剂为天然黏土絮凝除藻,利用天然黏土可以与藻细胞结合并形成絮体沉降至水体底部,在这个过程中或直接杀死藻细胞、或吸附营养盐、或影响其光合作用使藻细胞失去耐以生长的条件等间接除藻。天然黏土矿物除藻在成本、对环境和非赤潮或水华生物影响等方面优于其他除藻方法,但因溶胶性质差,迅速凝聚、沉淀藻类的能力低,需大量撒播,给大面积治理藻类污染带来原料和淤渣量过大的问题。
[0008] 相对于天然黏土絮凝剂,改性黏土絮凝除藻效果更好,改性黏土絮凝除藻以天然黏土矿物为基础,对其进行各种改性,以提高黏土絮凝除藻的能力。是使用壳聚糖对黏土进行包覆改性,目的是利用壳聚糖改变黏土颗粒表面特性和电性,提高黏土絮凝去除藻细胞的能力。改性和复合黏土除藻能显著提高黏土的除藻效率且降低黏土的用量,但是改性后的黏土通常会给环境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0009] 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改性黏土絮凝剂是使用壳聚糖对天然黏土进行包覆改性,目的是利用壳聚糖改变黏土颗粒表面特性和电性,提高黏土絮凝去除藻细胞的能力。使用壳聚糖改性后的黏土除藻效果好且对环境的影响低,但当在治理水华时往往要投加大量的黏土,而壳聚糖的价格相对较高,这就使得成本偏高,这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除藻剂集具有优异的除藻能力、对环境友好且用量低;同时制备该除藻剂的方法步骤简单,原料易得且成本低,进而使得该除藻剂能够广泛应用于净化水质中。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该除藻剂含有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其中,植物粉末选自大茨藻、槐叶萍、香蒲、喜旱莲子草和苍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进行混合,其中,植物粉末选自大茨藻、槐叶萍、香蒲、喜旱莲子草和苍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的除藻剂或者上述的方法制得的除藻剂在净化水质过程中的应用。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利用富含化感活性物质的植物粉末和HCl的协同作用对膨胀蛭石进行改性形成除藻剂。一方面,该除藻剂能够集杀藻、藻吸附、混凝藻残体功能于一体,如抑藻活性物质作用于藻细胞以将其直接杀死藻细胞残体可被吸附、絮凝以形成牢固的结合体并快速沉降水底。另一方面,在多种抑藻方式的基础上,本除藻剂具有优异的除藻能力,同时,在低投加量时即可取得优异的除藻效果。另外,该除藻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简单,并且能够自自然界中进行取材,廉价易得,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
[0015]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实施方案

[0053]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5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该除藻剂含有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其中,植物粉末选自大茨藻、槐叶萍、香蒲、喜旱莲子草和苍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5] 在上述的除藻剂中,膨胀蛭石的粒径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除藻剂具有更优异的除藻能力,优选地,膨胀蛭石的粒径不小于200目。
[0056] 在上述的除藻剂中,植物粉末的粒径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除藻剂具有更优异的除藻能力,优选地,植物粉末的粒径不小于200目。
[0057] 在本发明中,各物料的具体含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除藻剂的除藻能力,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植物粉末,HCl的含量为2.5-10重量份,膨胀蛭石的含量为250-3000重量份。
[0058] 另外,该除藻剂中含水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随着含水量的不同,除藻剂能够不同的分散系的形式存在,但是从除藻剂的稳定性以及为了便于储存的角度考虑,优选地,除藻剂以悬浊液的形式存在。更优选地,以除藻剂的总重量为基准,HCl、植物粉末和膨胀蛭石的总含量为1-3重量%,水的含量为97-99重量%。
[0059]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进行混合,其中,植物粉末选自大茨藻、槐叶萍、香蒲、喜旱莲子草和苍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60] 在上述的方法中,膨胀蛭石的粒径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除藻剂具有更优异的除藻能力,优选地,膨胀蛭石的粒径不小于200目。
[0061] 在上述的方法中,植物粉末的粒径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除藻剂具有更优异的除藻能力,优选地,植物粉末的粒径不小于200目。
[0062]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各物料的具体用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除藻剂的除藻能力,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植物粉末,HCl的用量为2.5-10重量份,膨胀蛭石的用量为250-3000重量份。
[0063] 另外,在上述混合工序中,各原料的添料顺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能够让HCl、植物粉末和膨胀蛭石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优选地,将HCl、植物粉末、膨胀蛭石和水进行混合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64] (1)将0.5-2.0重量%的盐酸溶液与植物粉末混合,定容得到混合溶液;
[0065] (2)将膨胀蛭石与混合溶液混合。
[0066] 另外,在上述混合工序中,水的用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保证制得的除藻剂的稳定性,优选地,水的用量使得制备的除藻剂为悬浊液的形式。更优选地,在该悬浊液的形式的除藻剂中,HCl、植物粉末和膨胀蛭石的总含量为1-3重量%,水的含量为97-99重量%。
[0067]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的除藻剂或者上述的方法制得的除藻剂在净化水质过程中的应用。
[0068] 在该除藻剂的应用过程中,除藻剂的具体用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为了达到优异的除藻效果,但是又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优选地,除藻剂与待处理水体的用量的体积比不低于0.2:1000。
[0069]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70] 制备例1
[0071] 将大茨藻植株进行清洗、在-60℃下冷冻干燥48h研磨成粉末,通过200目筛筛选取得粒径小于74μm的大茨藻粉末。
[0072] 通过上述同样的方法制得槐叶萍粉末、香蒲粉末、喜旱莲子草粉末和苍耳粉末。
[0073] 制备例2
[0074] 将块状蛭石破碎、筛分获得片径为2-4mm的颗粒,接着经过900℃煅烧1min,然后粉碎成粉末并通过200目筛筛选制得粒径小于74μm的膨胀蛭石。
[0075] 实施例1
[0076] 1)将100mg植物粉末(大茨藻粉、槐叶萍粉末、香蒲粉末、喜旱莲子草粉末和苍耳粉末的重量比为1:1:1:1:1)与10ml 1%稀盐酸混匀并放置30min,将混合液;用水定容至100ml,得到植物悬浊液。
[0077] 2)将3g膨胀蛭石与上述植物悬浊液混合制得除藻剂A1。
[0078] 实施例2
[0079]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所不同的是,膨胀蛭石的用量为2.5g。
[0080] 实施例3
[008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所不同的是,膨胀蛭石的用量为2g。
[0082] 实施例4
[008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4,所不同的是,膨胀蛭石的用量为1.5g。
[0084] 实施例5
[008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5,所不同的是,膨胀蛭石的用量为1g。
[0086] 实施例6
[0087]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6,所不同的是,膨胀蛭石的用量为1g,植物粉末的用量为200mg。
[0088] 实施例7
[0089]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7,所不同的是,膨胀蛭石的用量为1g,植物粉末的用量为400mg。
[0090] 实施例8
[009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8,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大茨藻粉末。
[0092] 实施例9
[0093]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9,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大茨藻粉末。
[0094] 实施例10
[0095]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0,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大茨藻粉末。
[0096] 实施例11
[0097]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1,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大茨藻粉末。
[0098] 实施例12
[0099]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2,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大茨藻粉末。
[0100] 实施例13
[0101]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3,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大茨藻粉末。
[0102] 实施例14
[0103] 按照实施例7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4,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大茨藻粉末。
[0104] 实施例15
[010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5,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槐叶萍粉末。
[0106] 实施例16
[0107]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6,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槐叶萍粉末。
[0108] 实施例17
[0109]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7,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槐叶萍粉末。
[0110] 实施例18
[0111]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8,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槐叶萍粉末。
[0112] 实施例19
[0113]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19,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槐叶萍粉末。
[0114] 实施例20
[0115]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0,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槐叶萍粉末。
[0116] 实施例21
[0117] 按照实施例7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1,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槐叶萍粉末。
[0118] 实施例22
[0119]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2,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香蒲粉末。
[0120] 实施例23
[0121]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3,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香蒲粉末。
[0122] 实施例24
[0123]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4,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香蒲粉末。
[0124] 实施例25
[0125]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5,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香蒲粉末。
[0126] 实施例26
[0127]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6,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香蒲粉末。
[0128] 实施例27
[0129]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7,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香蒲粉末。
[0130] 实施例28
[0131] 按照实施例7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8,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香蒲粉末。
[0132] 实施例29
[013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29,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喜旱莲子草粉末。
[0134] 实施例30
[0135]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0,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喜旱莲子草粉末。
[0136] 实施例31
[0137]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1,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喜旱莲子草粉末。
[0138] 实施例32
[0139]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2,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喜旱莲子草粉末。
[0140] 实施例33
[0141]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3,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喜旱莲子草粉末。
[0142] 实施例34
[0143]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4,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喜旱莲子草粉末。
[0144] 实施例35
[0145] 按照实施例7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5,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喜旱莲子草粉末。
[0146] 实施例36
[0147]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8,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苍耳粉末。
[0148] 实施例37
[0149]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7,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苍耳粉末。
[0150] 实施例38
[0151]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8,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苍耳粉末。
[0152] 实施例39
[0153]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39,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苍耳粉末。
[0154] 实施例40
[0155]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40,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苍耳粉末。
[0156] 实施例41
[0157]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41,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苍耳粉末。
[0158] 实施例42
[0159] 按照实施例7的方法进行制得除藻剂A42,所不同的是,植物粉末中只有苍耳粉末。
[0160] 应用例1
[0161] 取对数期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9.52×106个/ml)100ml,分别加入5ml上述制得的除藻剂,摇匀、静置30min,测量液面下2cm处的藻细胞密度,计算去除率。其中,藻细胞去除率
[0162] A1-A7的去除率见图6,A8-A14的去除率见图1,A9-A21的去除率见图2,A22-A28的去除率见图3,A29-A35的去除率见图4,A36-A42的去除率见图5。由图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除藻剂对藻类具有优异的除藻能力,其中,当植物粉末与膨胀蛭石的重量比为1:10时,制得的除藻剂具有最优异的除藻效果。
[0163] 应用例2
[0164] 取对数期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8.93×106个/ml)5组,每组各6瓶,每瓶100ml,用0.1mol/L的HCl和0.1mol/L的NaOH分别调节每组的pH为5、6、7、8和9,接着向每组的各瓶中分别加入5ml除藻剂A5、除藻剂A12、除藻剂A19、除藻剂A26、除藻剂A33、除藻剂A40,最后测量液面下2cm处的藻细胞密度,计算去除率,结果见图7。
[0165] 由图7可知,A12和A17在pH为5的环境下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较差,而其他除藻剂均在pH为5-9的环境的下的除藻率均接近100%,由此可知,pH的变化对本发明提供的除藻剂的除藻效果的无显著影响。
[0166] 应用例3
[0167] 取对数期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8.71×106个/ml)6组,每组中8瓶,每瓶100ml,分别向每组对应投入除藻剂A5、除藻剂A12、除藻剂A19、除藻剂A26、除藻剂A33、除藻剂A40,其中,除藻剂投入量依次为0.2ml、0.4ml、0.6ml、0.8ml、1.0ml、1.5ml、2.0ml和3.0ml(对应投加量为20mg/l、40mg/l、60mg/l、80mg/l、100mg/l、150mg/l、200mg/l、300mg/l),摇匀、静置30min,测量液面下2cm的藻细胞密度,计算去除率。
[0168] 其中,除藻剂A5的去除率见图13、除藻剂A12的去除率见图8、除藻剂A19的去除率见图9、除藻剂A26的去除率见图10、除藻剂A33的去除率见图11、除藻剂A40的去除率见图12。由图可知,在对数期及藻密度恒定的情形下,改变除藻剂的投加量,会影响除藻剂的除藻效果。投加量低于200mg/l时,除藻率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在200mg/l时接近100%,继续增加投加量,除藻率不再变化。
[0169] 应用例4
[0170] 取适应期铜绿微囊藻(初始藻细胞密度为2.69×106个/ml,藻液温度为16.1℃,藻液pH为7.52)7瓶,每瓶100ml。前6瓶分别加入5ml除藻剂A5、除藻剂A12、除藻剂A19、除藻剂A26、除藻剂A33、除藻剂A40,第7瓶加入膨胀蛭石悬浊液5ml(膨胀蛭石的质量百分数为1.48%);摇匀、静置30min后,测量液面下2cm处的藻细胞密度。
[0171] 其中,除藻剂A5的除藻效果见图19、除藻剂A12的除藻效果见图14、除藻剂A19的除藻效果见图15、除藻剂A26的除藻效果见图16、除藻剂A33的除藻效果见图17、除藻剂A40的除藻效果见图18。
[0172] 应用例5
[0173] 按照应用例4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适应期铜绿微囊藻换为对数期铜绿微囊藻(初始藻细胞密度为9.86×106个/ml,藻液温度为16.1℃,藻液pH为8.17)。
[0174] 其中,除藻剂A5的除藻效果见图25、除藻剂A12的除藻效果见图20、除藻剂A19的除藻效果见图21、除藻剂A26的除藻效果见图22、除藻剂A33的除藻效果见图23、除藻剂A40的除藻效果见图24。
[0175] 应用例6
[0176] 按照应用例4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适应期铜绿微囊藻换为稳定期铜绿微囊藻(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99×107个/ml,藻液温度为16.1℃,藻液pH为8.72)。
[0177] 其中,除藻剂A5的除藻效果见图31、除藻剂A12的除藻效果见图26、除藻剂A19的除藻效果见图27、除藻剂A26的除藻效果见图28、除藻剂A33的除藻效果见图29、除藻剂A40的除藻效果见图30。
[0178] 由应用例4-6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除藻剂对各个时期的藻类均有优异的除藻效果。
[0179] 应用例7
[0180] 以富营养水体中的浮游藻类为检测对象,测定水体中叶绿素a的初始含量,分别取7瓶1L的含藻富营养水样。设置实验组,向其中的6瓶分别加入50ml的除藻剂A5、除藻剂A12、除藻剂A19、除藻剂A26、除藻剂A33、除藻剂A40;同时设置对照组,向剩下的1瓶加入膨胀蛭石悬浊液50ml(膨胀蛭石的质量百分数为0.99%)。静置、摇匀,测量3h后水样中叶绿素a的含量,计算叶绿素a的去除率,去除率结果见图32。其中,叶绿素a去除率=(初始叶绿素a含量-剩余叶绿素a含量)/初始叶绿素a含量×100%。
[0181] 由图32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除藻剂均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
[0182] 应用例8
[0183] 取对数期铜绿微囊藻(初始藻浓度8.29×106个/ml;藻液温度为16.1℃;藻液pH为8.58)4瓶,每瓶50ml。设置对照组3瓶和实验组1瓶,对照组编号1、2、3,依次为未添加任何物质的铜绿微囊藻、仅添加植物悬浊液(大茨藻粉、槐叶萍粉末、香蒲粉末、喜旱莲子草粉末和苍耳粉末的重量比为1:1:1:1:1)2.5ml的铜绿微囊藻、仅添加膨胀蛭石悬浊液2.5ml的铜绿微囊藻;实验组编号4,为添加2.5ml除藻剂A4的铜绿微囊藻。以上各组添加后,摇匀、静置
3h,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藻细胞形态。其中,未添加任何物质的铜绿微囊藻3h后的藻细胞形态的扫面电镜图见33,仅添加植物悬浊液的铜绿微囊藻3h后的藻细胞形态的扫面电镜图见34,仅添加膨胀蛭石悬浊液的铜绿微囊藻3h后的藻细胞形态的扫面电镜图见35,添加除藻剂A1的铜绿微囊藻3h后的藻细胞形态的扫面电镜图见36。
[0184] 由图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除藻剂能够完全将铜绿微囊藻杀死、吸附、絮凝以形成牢固的结合体并快速沉降水底;而植物粉末和膨胀蛭石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抑藻作用,但是效果不佳。
[0185]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186]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187]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 图1是应用例1中A8-A14的去除率统计图;
[0018] 图2是应用例1中A9-A21的去除率统计图;
[0019] 图3是应用例1中A22-A28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0] 图4是应用例1中A29-A35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1] 图5是应用例1中A36-A42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2] 图6是应用例1中A1-A7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3] 图7是应用例2中A5、A12、A19、A26、A33和A40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4] 图8是应用例3中A12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5] 图9是应用例3中A19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6] 图10是应用例3中A26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7] 图11是应用例3中A33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8] 图12是应用例3中A40的去除率统计图;
[0029] 图13是应用例3中A5的去除率统计图;
[0030] 图14是应用例4中A12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1] 图15是应用例4中A19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2] 图16是应用例4中A26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3] 图17是应用例4中A33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4] 图18是应用例4中A40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5] 图19是应用例4中A5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6] 图20是应用例5中A12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7] 图21是应用例5中A19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8] 图22是应用例5中A26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39] 图23是应用例5中A33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0] 图24是应用例5中A40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1] 图25是应用例5中A5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2] 图26是应用例6中A12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3] 图27是应用例6中A19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4] 图28是应用例6中A26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5] 图29是应用例6中A33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6] 图30是应用例6中A40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7] 图31是应用例6中A5的除藻效果统计图;
[0048] 图32是应用例7中A5、A12、A19、A26、A33、A40和膨胀蛭石的叶绿素a去除率统计图;
[0049] 图33是应用例8中对照组1中藻液形态以及藻细胞形态的扫面电镜图;
[0050] 图34是应用例8中对照组2中藻液形态以及藻细胞形态的扫面电镜图;
[0051] 图35是应用例8中对照组3中藻液形态以及藻细胞形态的扫面电镜图;
[0052] 图36是应用例8中实验组4中藻液形态以及藻细胞形态的扫面电镜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