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姚方 > 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专利详情

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10-19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6-2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0-10-1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022328809.0 申请日 2020-10-19
公开/公告号 CN213538758U 公开/公告日 2021-06-25
授权日 2021-06-25 预估到期日 2030-10-19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E01F13/02E04H17/00 主分类号 E01F13/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姚方 当前专利权人 姚方
发明人 姚方 第一发明人 姚方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金田路1002号宣嘉华庭A栋 邮编 518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广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广东省深圳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柱,且支柱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圆柱、螺纹孔、转动件、压板和螺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位于支柱的外侧设置有增重结构,且增重结构包括第一增重块、第二增重块、通孔、卡接槽、卡接柱和凹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属于隔离带领域,通过设置的连接架,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调节,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同时连接头上设置球形槽,配合着柔性带端部的球体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进行连接,拆卸起来也方便快捷,简化了操作过程中,采用增重结构,需要的时候可以对底板进行增重,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
  • 摘要附图
    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6-25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柱(2),且支柱(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包括圆柱(301)、螺纹孔(302)、转动件(303)、压板(304)和螺柱(305),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位于支柱(2)的外侧设置有增重结构(4),且增重结构(4)包括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通孔(403)、卡接槽(404)、卡接柱(405)和凹槽(4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支柱(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302)开设于圆柱(301)上,且圆柱(301)固定于支柱(2)的上端,所述转动件(303)套设于圆柱(301)上,所述压板(304)与螺柱(305)之间固定连接,且螺柱(305)与螺纹孔(302)之间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03)包括旋转套(3031)、圆孔(3032)、连接头(3033)和球形槽(3034),所述圆孔(3032)开设于旋转套(3031)上,且旋转套(3031)通过圆孔(3032)套设于圆柱(301)之上,所述连接头(3033)固定于旋转套(3031)的外表面上,所述球形槽(3034)开设于连接头(303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03)开设于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之上,且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通过通孔(403)套设于支柱(2)上,所述卡接槽(404)开设于第一增重块(401)上,所述卡接柱(405)固定于第二增重块(402)的内侧位置处,所述凹槽(406)开设于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405)与卡接槽(404)之间相卡接,所述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通过卡接槽(404)、卡接柱(405)的相卡接固定在一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离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隔离带又称伸缩隔离带、一米线、栏杆座、警戒线、移动护栏杆等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无论是在机场、银行、邮局、酒店,还是在机关、企业,都是隔离带广泛应用的领域。隔离带可以将人群做区域性的隔离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传统的隔离带中,连接时,工作人员需要将圆柱形的连接块插入到连接头中,这一过程操作时极为不便,不利于隔离带的快速连接和使用,操作起来不够方便,同时隔离带在使用时,重量较轻,极易倾倒,使用稳定性差。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柱,且支柱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圆柱、螺纹孔、转动件、压板和螺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位于支柱的外侧设置有增重结构,且增重结构包括第一增重块、第二增重块、通孔、卡接槽、卡接柱和凹槽。
[0006]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支柱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底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垫。
[0007]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开设于圆柱上,且圆柱固定于支柱的上端,所述转动件套设于圆柱上,所述压板与螺柱之间固定连接,且螺柱与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旋转套、圆孔、连接头和球形槽,所述圆孔开设于旋转套上,且旋转套通过圆孔套设于圆柱之上,所述连接头固定于旋转套的外表面上,所述球形槽开设于连接头上。
[0009] 优选的,所述通孔开设于第一增重块、第二增重块之上,且第一增重块、第二增重块通过通孔套设于支柱上,所述卡接槽开设于第一增重块上,所述卡接柱固定于第二增重块的内侧位置处,所述凹槽开设于第一增重块、第二增重块之上。
[0010] 优选的,所述卡接柱与卡接槽之间相卡接,所述第一增重块、第二增重块通过卡接槽、卡接柱的相卡接固定在一起。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便携式隔离带结构,通过设置的连接架,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调节,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同时连接头上设置球形槽,配合着柔性带端部的球体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进行连接,拆卸起来也方便快捷,简化了操作过程中,采用增重结构,需要的时候可以对底板进行增重,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

实施方案

[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0] 如图1‑4所示,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柱2,且支柱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架3,连接架3包括圆柱301、螺纹孔302、转动件303、压板304和螺柱305,底板1的上表面位于支柱2的外侧设置有增重结构4,且增重结构4包括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通孔403、卡接槽404、卡接柱405和凹槽406;
[0021] 底板1与支柱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耐磨垫,耐磨垫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提高了使用效果。
[0022] 螺纹孔302开设于圆柱301上,且圆柱301固定于支柱2的上端,转动件303套设于圆柱301上,压板304与螺柱305之间固定连接,且螺柱305与螺纹孔302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连接架3,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调节,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0023] 转动件303包括旋转套3031、圆孔3032、连接头3033和球形槽3034,圆孔3032开设于旋转套3031上,且旋转套3031通过圆孔3032套设于圆柱301之上,连接头3033固定于旋转套3031的外表面上,球形槽3034开设于连接头3033上,连接头3033上设置球形槽3034,配合着柔性带端部的球体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进行连接,拆卸起来也方便快捷,简化了操作过程中。
[0024] 通孔403开设于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之上,且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通过通孔403套设于支柱2上,卡接槽404开设于第一增重块401上,卡接柱405固定于第二增重块402的内侧位置处,凹槽406开设于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之上,采用增重结构4,需要的时候可以对底板1进行增重,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
[0025] 卡接柱405与卡接槽404之间相卡接,第一增重块401、第二增重块402通过卡接槽404、卡接柱405的相卡接固定在一起,增重块之间可以拼接,方便安装拆卸,操作简单方便。
[002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隔离带搬运到需要使用的地方,在合适的位置处放置底板1,通过底板1将支柱2等结构支撑起来,然后在相邻支柱2之间连接柔性带,连接时,将柔性带端部的球体放入到转动件303中连接头3033上的球形槽3034中,从而通过连接头3033将柔性带连接好,当所有的柔性带连接完成后即可形成隔离,在连接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转动件303的位置角度进行微调,调节时,转动压板304,使得螺柱305在圆柱301上的螺纹孔302中转动,随后转动旋转套3031,旋转套3031通过圆孔3032在圆柱301上转动,进而带着连接头3033等结构旋转,当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处后,再旋紧压板304即可,通过设置的连接架3,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调节,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同时柔性带端部设置球体,配合着连接头3033上的球形槽3034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进行连接,拆卸起来也方便快捷,简化了操作过程中,节约了时间,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对转动件303进行更换,更换时,将压板304和螺柱305拆卸下来,将旋转套
3031从圆柱301上取下来,随后更换并进行安装,安装后即可继续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重,工作人员通过凹槽406将第一增重块401和第二增重块402放置到底板1上,将第一增重块401和第二增重块402合到一起,使得卡接柱405卡入到卡接槽404中,此时增重结构4就安装在了底板1上,从而起到一个增重的效果,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002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连接架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隔离带结构增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底板;2、支柱;3、连接架;301、圆柱;302、螺纹孔;303、转动件;3031、旋转套;3032、圆孔;3033、连接头;3034、球形槽;304、压板;305、螺柱;4、增重结构;401、第一增重块;402、第二增重块;403、通孔;404、卡接槽;405、卡接柱;406、凹槽。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