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002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 实施例:
[0022]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1,模板主体1的下表面设有底座2,底座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限位转杆6,限位转杆6的外侧套设有转杆套件7,转杆套件7的外侧壁与模板主体1紧密接触,且转杆套件7远离模板主体1的一侧设有移置板8,移置板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夹紧弹簧17和连接挡板9,夹紧弹簧17的后端与转杆套件7固定连接,连接挡板9的左侧壁与限位转杆6紧密接触;
[0023] 该装置使用时,将底座1通过定位桩固定在地基上方,将模板主体1放置在底座1上方,模板主体1的底部插入预定位槽3内部,手握拉手13向前拉动,使移置板8向前移动,逆时针转动限位转杆6,使限位转杆6进入转杆套件7内部,限位转杆5与滚轮15紧密接触,松开拉手13,夹紧弹簧17回弹,牵引移置板8复位,连接挡板9与限位转杆5的右侧壁接触,阻挡限位转杆5顺时针转动,将限位转杆5固定在转杆套件7的内部,将支撑铰杆11套设在固定柱10的外侧壁,再将支撑铰杆11的下端抵在地面上,对模板主体1起加固作用,需要组合安装模板主体1时,将新的模板主体1的插接凸块4插入旧的模板主体1的配合凹槽5内部,将多个模板主体1拼接成一个整体,在转动相应的限位转杆6对新的模板主体1进行限位固定。
[0024]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杆套件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盒套14,安装盒套14的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15,滚轮15的曲面与限位转杆6紧密接触;通过设置滚轮15,能够将限位转杆6完全转动至转杆套件7的内部,使限位转杆6阻止滚轮15向上移动,进而在模板主体1的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
[0025] 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2的顶部开设有预定位槽3,模板主体1的底部位于预定位槽3的内部,底座2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开设有多个;通过设置预定位槽
3,能够将模板主体1插入预定位槽3的内部,对模板主体1进行预固定,减小模板主体1之间组合安装的难度,通过设置定位孔,能够将底座1通过定位桩固定在地基上。
[0026] 在其他实施例中,模板主体1的左侧壁开设有配合凹槽5,且模板主体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接凸块4,配合凹槽5和插接凸块4均为“T”型结构;通过设置配合凹槽5和插接凸块4,将插接凸块4插入配合凹槽5内部,能够将多个模板主体1拼接成一个整体,便于模板主体1之间的组合安装,“T”型结构能够减小模板主体1之间的拼接缝隙,防止混凝土从缝隙中溢出。
[0027]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杆套件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的外侧套设有支撑铰杆11,支撑铰杆11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固定柱10,能够将支撑铰杆11套设在固定柱10的外侧壁,再将支撑铰杆11的下端抵在地面上,对模板主体1起加固作用,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大支撑铰杆11底部与地面的摩擦。
[0028] 在其他实施例中,夹紧弹簧17的内部设有伸缩撑杆16,伸缩撑杆1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移置板8和转杆套件7固定连接,移置板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拉手13;通过设置伸缩撑杆16,能够对移置板8起限位支撑作用,使移置板8在转动套件7前方稳定进行前后移动,通过设置拉手13,便于操作人员手握拉手进而移动移置板8。
[0029] 在其他实施例中,模板主体1和转杆套件7的侧壁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设有固定螺栓12;通过设置固定螺栓12,能够将转杆套件7安装在模板主体1的外侧壁,使转杆套件7和模板主体1分为独立的两个个体,便于批量生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0030]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