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陈立波 >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专利详情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1-14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8-07-2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9-2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01-14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0033277.2 申请日 2018-01-14
公开/公告号 CN108218121B 公开/公告日 2021-09-24
授权日 2021-09-24 预估到期日 2038-01-14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02F9/14 主分类号 C02F9/1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4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US7323108B1、CN106477806A、CN105617730A、CN102008839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陈立波 当前专利权人 陈立波
发明人 陈立波 第一发明人 陈立波
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绍兴滨海工业区兴滨路1903号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邮编 31203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绍兴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徐关寿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生活污水经絮凝池和沉淀池后,将清水提升至生化池;(2)对生化池进行连续曝气,反应1‑2h;(3)反应后的水流入至斜板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流至蓄水池待用。本发明中仅通过絮凝‑沉淀‑生化‑斜板沉淀即可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处理流程简易,无需建设很多的底面池体,极大程度的节省了土地资源;且生化池通过曝气的方式可使得生化池内产生紊流,保证填料与污水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 摘要附图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9-24 授权
2 2018-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2F 9/14 专利申请号: 201810033277.2 申请日: 2018.01.14
3 2018-06-29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生活污水经絮凝池和沉淀池后,将清水提升至生化池;
(2)对生化池进行连续曝气,反应1‑2h;所述生化池中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由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制成;所述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重量比为2‑3:1‑1.5;所述生化池中曝气的时间为1.2‑1.8h,曝气量为10‑20L/h;
(3)反应后的水流入至斜板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流至蓄水池待用;
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用于将沉淀池内的沉淀物进行刮泥操作的刮泥装置;
所述刮泥装置(2)包括转动件(21)、与所述转动件(21)相连的支撑件(22)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件(22)上的多个刮泥部件(3);所述刮泥部件(3)包括刮泥板(31)和刮泥件(32),所述刮泥件(32)通过一连接部件(4)与所述刮泥板(31)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4)包括与所述刮泥板(31)相连的弹性件(41)和与所述弹性件(41)相连的连接件(42),所述刮泥件(32)与所述连接件(42)可拆卸连接;
所述刮泥板(3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放置腔(311),该放置腔(311)为一柱形腔室,且两相邻放置腔(311)的间隔距离相同,所述的弹性件(41)数量与放置腔(311)的数量相同,每个弹性件(41)相对应的放入至一个放置腔(311)内,弹性件(41)的上端部与放置腔(311)的底部固定连接,弹性件(41)的下端部伸出放置腔(311)外和所述的连接件(42)相连接;所述的连接件(42)上设有多个连接腔(425),在所述弹性件(41)端部上活动连接有一调节件(43);
所述调节件(43)包括调节部(431)和螺接部(432),调节部 (431)与螺接部(432)一体成型,该调节部(431)的中间处设有供弹性件(41)端部穿过的通孔(436),螺接部(43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弹性件(41)上焊接一金属片,该金属片形成了设于所述弹性件(41)端部上的防脱凸部(44),该防脱凸部(44)的上端面和调节部(431)的下端面相接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通常为格栅‑混凝‑沉淀‑好氧‑厌氧‑缺氧‑好氧‑二沉‑蓄水池。该种方式下工艺繁杂,不仅占地面积极大,废水处理的投入成本高;且净化后的污水中COD、悬浮物的指标依旧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小、水处理效果好的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1)生活污水经絮凝池和沉淀池后,将清水提升至生化池;
[0006] (2)对生化池进行连续曝气,反应1‑2h;
[0007] (3)反应后的水流入至斜板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流至蓄水池待用。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池中填充有填料。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由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制成。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重量比为2‑3:1‑1.5。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池中曝气的时间为1.2‑1.8h,曝气量为10‑20L/h;当曝气时间低于1.2h,曝气量低于10L/h时,生化池内的紊流效果无法满足对污水处理的要求,污水处理效果差;当曝气时间高于1.8h,曝气量高于20L/h时,生化池内的紊流效果将基本维持不变,故而过多的充入气体只会造成能耗的损失。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用于将沉淀池内的沉淀物进行刮泥操作的刮泥装置;通过刮泥装置的设置,有效对沉淀池内沉积的污泥进行刮除。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刮泥装置包括转动件、与所述转动件相连的支撑件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的多个刮泥部件;所述刮泥部件包括刮泥板和刮泥件,所述刮泥件通过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刮泥板可拆卸连接。本发明设置沉淀池,生活污水进入至沉淀池内,从而沉淀池内的固体物质沉入至沉淀池底部,便于除去污水中大量的固体污染物,便于后续对污水进而再处理工序;在沉淀池内设置刮泥装置可将沉入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刮至沉淀池的中心处,通过设于沉淀池底部的排泥管道将沉淀池内的淤泥排出,然后进行统一处理,避免了淤泥积聚于沉淀池内,造成沉淀池内的滋生大量的微生物,避免加重水体污染;设置转动件和支撑件,通过转动件转动从而带动支撑件随之旋转,从而驱使刮泥部件有效的将淤泥刮除干净;将刮泥部件设置成刮泥件和刮泥板,刮泥板可实现对刮泥件固定,还可阻隔刮起的淤泥越过刮泥件重新落入至原位上,同时设置刮泥板还可有效的限制淤泥在被刮起时的流动方向,使淤泥相互堆积并向着沉淀池的中心处流动;而设置刮泥件可刮动底部的淤泥,将沉淀池底部的淤泥除去;该刮泥件为耐磨塑料,其耐磨性好,不易磨损,因此使用寿命长,对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刮除能力强;而设置连接部件可便于将刮泥件安装至刮泥板上,便于在长期使用后更换刮泥件,刮泥件于连接部件上拆装方便,安装效率高;连接部件还可进行上下浮动,因此在遇见沉淀池底部具有凸块等卡死的情况下,可有效的向运动,从而保障装置运行稳定。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与所述刮泥板相连的弹性件和与所述弹性件相连的连接件,所述刮泥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设置弹性件可保持刮泥件与沉淀池底部紧密接触,从而有效的将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刮除干净,保障即使在刮泥件受到一定程度磨损之后,弹性能使刮泥件向下运动,使刮泥件仍能与沉淀池底部接触紧密,有效的提高了刮泥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刮泥的过程中,若遇见沉淀池底部具有凸起等情况,刮泥件可上下运动一端距离,避免刮泥件发生损坏;而设置连接件可便于刮泥件安装,保障刮泥件在刮泥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刮泥板上设有放置腔,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设于该放置腔内;在刮泥板上设置放置腔,可对弹性件进行保护,避免淤泥粘在弹性件上,造成弹性件腐蚀;设置放置腔还能够对弹性件限位,保障弹性件只能沿着上下活动,避免弹性件弯曲而造成刮泥件向着一侧弯曲。
[0016]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仅通过絮凝‑沉淀‑生化‑斜板沉淀即可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处理流程简易,无需建设很多的底面池体,极大程度的节省了土地资源;且生化池通过曝气的方式可使得生化池内产生紊流,保证填料与污水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实施方案

[002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水经絮凝池和沉淀池后,将清水提升至生化池;在絮凝池内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向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具体的,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刮泥装置2,通过该刮泥装置对沉积在池底的污泥进行刮除;(2)对生化池进行连续曝气,反应1h;曝气操作具体为通过曝气器向生化池中通入气体,气体可谓空气或氧气;具体的,曝气的时间为1.2h,曝气量为10L/h;生化池中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由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制成,具体的,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的重量比为2:1;(3)反应后的水流入至斜板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流至蓄水池待用,斜板沉淀池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25] 如图1‑5所示,所述的沉淀池1为一锥形池,且该沉淀池1由水泥浇筑而成;在该沉淀池1的底部的中心处连接有一排泥管道,刮泥装置2刮起的淤泥进入至排泥管道中,然后经由排泥管道排除,具体的排泥管道排泥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刮泥装置2包括电机20、转动件21、支撑件22及刮泥部件3,所述的转动件21为一垂直于水平面的金属杆,该转动件21的上端与所述的电机20相连,通过电机20驱动所述的转动件21旋转;所述的支撑件22为端部固定在所述转动件21上的金属杆,该支撑件22与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斜面平行,所述的刮泥部件3设在转动件21上,且刮泥部件3为多个,两相邻的刮泥部件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所述的刮泥部件3包括了和支撑件22相连的刮泥板31和刮泥件32,所述的刮泥板31为一金属板,所述的刮泥件32为一耐磨塑料板,刮泥件32通过一连接部件4和刮泥板31可拆卸连接。
[0026] 具体的,所述的连接部件4包括多个弹性件41和连接件42,所述的弹性件41为弹簧,所述的连接件42为厚度较厚的金属条;在所述刮泥板3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放置腔311,该放置腔311为一柱形腔室,且两相邻放置腔311的间隔距离相同,所述的弹性件41数量与放置腔311的数量相同,每个弹性件41相对应的放入至一个放置腔311内,并且弹性件41的上端部与放置腔311的底部固定连接,弹性件41的下端部伸出放置腔311外和所述的连接件42相连接;具体的连接为,在所述的连接件42上设有多个连接腔425,在所述弹性件41端部上活动连接有一调节件43;设置调节件穿入至连接腔内,从而调节件与连接腔内壁螺接在一起,对弹性件的下部实现固定;同样的,通过转动调节,可控制弹性件的硬度,便于根据需要调节弹性件对连接件产生向下的压力大小,进而可控制刮泥件与沉淀池底部之间的压力,提高刮泥件的刮泥效率。
[0027] 所述调节件43包括调节部431和螺接部432,调节部 431与螺接部432一体成型,所述的调节部431为六角形的金属块,该调节部431的中间处设有供弹性件41端部穿过的通孔436,所述的螺接部432为一内部中空形成空腔435的金属柱,且螺接部43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因此所述的弹性件41端部从所述通孔436穿过进入至空腔435内,然后在弹性件41上焊接一金属片,该金属片形成了设于所述弹性件41端部上的防脱凸部44,该防脱凸部44的上端面和调节部431的下端面相接触,从而限制了弹性件41从调节件44当中脱开;通过该设置方式,调节件44可相对弹性件41转动;因此在连接时,将所述的调节件44螺接入所述连接腔425内,从而实现了弹性件41与连接件42之间可拆卸连接;设置调节部可便于在需要调节时,扳手等设备可夹在调节部上转动整个调节件,便于使用;同样的,调节部还可限制整个调节件进入至连接腔内,还能够加强调节件上端的厚度,增强装置整体的强度;设置螺接部可螺接入至放置腔内,通过螺接部的外螺纹和连接腔的内螺纹相互限制,有效的控制住弹性件压缩的强度;而将调节部和螺接部设置为一体成型,可有效加强调节件的整体强度,提高调节件的使用寿命。
[0028]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刮泥板31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一凹部310,在每个凹部310上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固定件33,该固定件33的下部端面向外延伸形成固定部331,所述的固定部331和固定件33一体成型;设置固定件可对弹性件的下端部进行保护,从而与放置腔相配合,将弹性件整体包裹住;同样的,固定件还可对连接件进行限位,进一步的保障连接件不会发生左右偏移,该固定件的设置还可便于拆装连接件,在安装时,弹性件下部裸露在外,其与连接件可轻易的安装在一起,然后再将固定件安装上去,该安装方式简单,同样也便于更换连接件;设置固定部穿入至第一凹槽,可有效的限制连接件可上下活动的范围,且还可进一步保障淤泥无法进入至弹性件两固定件之间,加强对弹性件的保护。
[0029] 在所述的连接件42上设有一第一凹槽421,在固定件33上部固定在凹部310当中之后,所述的固定部331穿入至第一凹槽421内,所述的第一凹槽421的宽度较宽,因此在连接件42发生上下位移时,固定部331可相对于第一凹槽421发生上下动作;通过固定件33的设置;在所述的连接件33的左右侧壁上还分别设有第二凹槽422,该第二凹槽422设于第一凹槽421的下方,且第二凹槽422的底部上还垂直设置有一第一延伸部423;所述的刮泥件32上设有防脱部321,该防脱部321为穿入至所述的第二凹槽422内,在该防脱部32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23,该第二延伸部323和第一延伸部423相接触;为了能够更好的固定所述的刮泥件32,在刮泥件32的左右端部上分别穿设有一螺栓,该螺栓和连接件42相连;;设置第二凹槽可在安装刮泥件时,防脱部从第二凹槽的端部穿入至第二凹槽内,从而保障了刮泥件与固定件之间的连接稳定,刮泥件不会从向下掉落;同样的,该设置方式还保障了刮泥件无法相对连接件发生左右偏移,保障刮泥的效率;设置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可加强刮泥件和连接件之间的稳定性。
[0030] 进一步的,所述的刮泥板31上设有一弧形面301,该弧形面301为刮泥板31的侧面,在所述的弧形面301上设置有多个凸筋302,该凸筋302为弯曲设;为了能够更好的使用,在位于弧形面301一侧的固定件33向的下端部上设有一橡胶块,该橡胶块能够有效的防止淤泥进入至连接件42的第一凹槽421和第二凹槽422内。
[0031] 实施例2
[0032] 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水经絮凝池和沉淀池后,将清水提升至生化池;在絮凝池内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向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具体的,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刮泥装置2,通过该刮泥装置对沉积在池底的污泥进行刮除;(2)对生化池进行连续曝气,反应2h;曝气操作具体为通过曝气器向生化池中通入气体,气体可谓空气或氧气;具体的,曝气的时间为1.8h,曝气量为20L/h;生化池中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由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制成,具体的,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的重量比为3:1;(3)反应后的水流入至斜板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流至蓄水池待用,斜板沉淀池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33] 本实施例中刮泥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再赘述。
[0034] 实施例3
[0035] 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水经絮凝池和沉淀池后,将清水提升至生化池;在絮凝池内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向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具体的,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刮泥装置2,通过该刮泥装置对沉积在池底的污泥进行刮除;(2)对生化池进行连续曝气,反应2h;曝气操作具体为通过曝气器向生化池中通入气体,气体可谓空气或氧气;具体的,曝气的时间为1.8h,曝气量为18L/h;生化池中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由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制成,具体的,活性碳纤维和聚乙烯纤维的重量比为3:1.2;(3)反应后的水流入至斜板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流至蓄水池待用,斜板沉淀池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36] 本实施例中刮泥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再赘述。
[0037]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刮泥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0021] 图5为图3中B的放大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