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邵玉强 >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10-2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1-1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10-2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1033008.7 申请日 2019-10-28
公开/公告号 CN110585926A 公开/公告日 2019-12-20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39-10-28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01D61/06C02F1/44C02F103/08 主分类号 B01D61/06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6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201737788U、CN102838186A、US2018071685A1、CN107985081A、CN108238664A、CN110064306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邵玉强 当前专利权人 邵玉强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菁华路188号甬港现代铭楼B座8楼 邮编 31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宁波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端盖、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伸入机壳内的配流轴,所述机壳内转动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外圆周侧面设有十个径向柱塞孔,每个径向柱塞孔内均滑动连接有增压柱塞;所述转子设有径向滑槽;所述第一端盖设有环形曲线槽,所述径向滑槽内设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的一端与增压柱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环形曲线槽内;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配流轴上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配流组件和第二配流组件;该能量回收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持续工作避免阀配流产生的不稳定性和往复式产生的压力脉动。
  • 摘要附图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2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3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4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5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6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7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8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9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0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1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2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3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4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01D 61/06 专利申请号: 201911033008.7 申请日: 2019.10.28
2 2019-12-20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端盖、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伸入机壳内的配流轴,所述机壳内在配流轴上转动连接有转子;
所述转子的外圆周侧面上以转轴的轴线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十个径向柱塞孔,每个径向柱塞孔内均滑动连接有增压柱塞;所述转子在朝向第一端盖的面上设有十个与径向柱塞孔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径向滑槽;所述第一端盖在朝向转子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曲线槽,所述径向滑槽内设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的一端与增压柱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环形曲线槽内;增压柱塞在径向柱塞孔内运动时,动力杆在环形曲线槽的作用下推动转子转动;每个径向柱塞孔内在增压柱塞的一端和机壳的内圆周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柱塞腔、在增压柱塞的另一端和径向柱塞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柱塞腔;
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与低压新海水管连通的第一接口,以及与高压新海水管道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配流轴上设有与高压浓盐水管道连通的第三接口,以及与浓盐水排出管道连通的第四接口;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配流组件和第二配流组件,所述第一配流组件用于控制由第一接口进入的低压新海水流入第一柱塞腔内,并推动增压柱塞向配流轴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第二柱塞腔在第二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柱塞腔内的浓盐水从第四接口排出,在增压柱塞向配流轴方向运动时,转子在动力杆和环形曲线槽的作用下转动;当转子转动到第二柱塞腔在第二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三接口连通时,高压浓盐水由第二配流组件进入到第二柱塞腔内,并推动增压柱塞向远离配流轴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第一柱塞腔在第一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柱塞腔内的低压新海水在增压柱塞的作用下增压并从第二接口排出,在增压柱塞向远离配流轴方向运动时,转子在动力杆和环形曲线槽的作用下继续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流组件包括中间配流盘,所述中间配流盘固定安装在第二端盖上,且在第二端盖的作用下压紧在机壳上;所述机壳的内圆周侧壁上以配流轴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第一通流槽,所述中间配流盘上设有与第一接口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中间配流盘在朝向转子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环槽、以及六个用于连通第一环槽和第一通流槽的第一连通槽;
所述机壳的内圆周侧壁上以配流轴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第二通流槽,六个第一通流槽和六个第二通流槽以配流轴为中心沿转子的周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中间配流盘上以配流轴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与第二通流槽一一对应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盖在朝向中间配流盘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接口连通的第二环槽、以及六个用于连通第二环槽和第二通孔的第二连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流组件包括配流轴芯,所述配流轴内设有轴孔,所述配流轴芯安装在轴孔内;所述配流轴芯的圆周侧面并排设有第一环形切槽和第二环形切槽,所述配流轴内以其轴线为中心间隔均匀设有六个与第一环形切槽连通的第三通孔、以及六个与第二环形切槽连通的第四通孔;六个第三通孔和六个第四通孔以配流轴的轴线为中心沿配流轴的周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配流轴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三接口和第三通孔的第五通孔、以及用于连通第四接口和第四通孔的第六通孔;所述配流轴的外圆周侧面设有六个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三连通槽、以及六个与第四通孔连通的第四连通槽;所述转子内在每个径向柱塞孔的底部均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柱塞腔与第三连通槽或第四连通槽的第七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径向柱塞孔的开口处均固定安装有中空螺堵,所述增压柱塞包括滑动连接在径向柱塞孔内的柱塞本体,以及设置在柱塞本体上的且伸入中空螺堵内的导向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上设有第一转轴孔,所述配流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孔内,所述配流轴伸入机壳内的一端与第一转轴孔的底部之间设有推力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在朝向机壳的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转轴孔,所述转子上设有伸入第二转轴孔内的凸轴,所述第二转轴孔内在凸轴的外侧设有滑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施压液体与受压液体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反渗透海水淡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技术,已在全球沿海地区得到普遍化推广应用。该技术工艺中为了获得较高的淡化水回收率,反渗透膜组器入口处的受压液体压力通常需要高达5.5-6.0MPa,使得系统运行能量消耗巨大。与此同时,由反渗透膜组器中排放出的高压盐水的压力却高达5.0MPa以上,若直接通过减压阀排放,将造成系统能量的极大浪费。使用能量回收装置后,反渗透膜组器排放出的高压盐水中所储存的压力能将被重新利用并传递给低压新鲜海水,按照40%的淡化水回收率估算,可使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能耗降低50%以上。
[0003] 能量回收装置的作用就是把反渗透系统高压浓海水的压力能量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制水能耗和制水成本。我国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兴建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绝大部分都采用从国外进口的能量回收装置,价格十分昂贵。
[0004]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量回收装置。
[0005] 已公开的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用切换器多采用往复式切换结构型式,不仅内部结构复杂,而且由其控制的高压盐水和泄压盐水两股流体的流量和压力脉动也较大;(2)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处理量的放大,只能通过增加水压缸的长度或者直径来实现,使得装置的制造成本和安装空间显著增加;(3)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所使用的止回阀组需要满足装置增压冲程和泄压冲程高频次切换要求,这显著降低了止回阀组的使用寿命及装置整体的运行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6]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持续工作避免阀配流产生的不稳定性和往复式产生的压力脉动。
[0008] (二)技术方案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端盖、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伸入机壳内的配流轴,所述机壳内在配流轴上转动连接有转子;
[0010] 所述转子的外圆周侧面上以转轴的轴线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十个径向柱塞孔,每个径向柱塞孔内均滑动连接有增压柱塞;所述转子在朝向第一端盖的面上设有十个与径向柱塞孔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径向滑槽;所述第一端盖在朝向转子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曲线槽,所述径向滑槽内设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的一端与增压柱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环形曲线槽内;增压柱塞在径向柱塞孔内运动时,动力杆在环形曲线槽的作用下推动转子转动;每个径向柱塞孔内在增压柱塞的一端和机壳的内圆周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柱塞腔、在增压柱塞的另一端和径向柱塞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柱塞腔;
[0011] 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与低压新海水管连通的第一接口,以及与高压新海水管道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配流轴上设有与高压浓盐水管道连通的第三接口,以及与浓盐水排出管道连通的第四接口;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配流组件和第二配流组件,所述第一配流组件用于控制由第一接口进入的低压新海水流入第一柱塞腔内,并推动增压柱塞向配流轴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第二柱塞腔在第二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柱塞腔内的浓盐水从第四接口排出,在增压柱塞向配流轴方向运动时,转子在动力杆和环形曲线槽的作用下转动;当转子转动到第二柱塞腔在第二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三接口连通时,高压浓盐水由第二配流组件进入到第二柱塞腔内,并推动增压柱塞向远离配流轴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第一柱塞腔在第一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柱塞腔内的低压新海水在增压柱塞的作用下增压并从第二接口排出,在增压柱塞向远离配流轴方向运动时,转子在动力杆和环形曲线槽的作用下继续转动。
[001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配流组件包括中间配流盘,所述中间配流盘固定安装在第二端盖上,且在第二端盖的作用下压紧在机壳上;所述机壳的内圆周侧壁上以配流轴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第一通流槽,所述中间配流盘上设有与第一接口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中间配流盘在朝向转子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环槽、以及六个用于连通第一环槽和第一通流槽的第一连通槽;
[0013] 所述机壳的内圆周侧壁上以配流轴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第二通流槽,六个第一通流槽和六个第二通流槽以配流轴为中心沿转子的周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中间配流盘上以配流轴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与第二通流槽一一对应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盖在朝向中间配流盘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接口连通的第二环槽、以及六个用于连通第二环槽和第二通孔的第二连通槽。
[001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配流组件包括配流轴芯,所述配流轴内设有轴孔,所述配流轴芯安装在轴孔内;所述配流轴芯的圆周侧面并排设有第一环形切槽和第二环形切槽,所述配流轴内以其轴线为中心间隔均匀设有六个与第一环形切槽连通的第三通孔、以及六个与第二环形切槽连通的第四通孔;六个第三通孔和六个第四通孔以配流轴的轴线为中心沿配流轴的周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配流轴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三接口和第三通孔的第五通孔、以及用于连通第四接口和第四通孔的第六通孔;所述配流轴的外圆周侧面设有六个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三连通槽、以及六个与第四通孔连通的第四连通槽;所述转子内在每个径向柱塞孔的底部均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柱塞腔与第三连通槽或第四连通槽的第七通孔。
[001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每个径向柱塞孔的开口处均固定安装有中空螺堵,所述增压柱塞包括滑动连接在径向柱塞孔内的柱塞本体,以及设置在柱塞本体上的且伸入中空螺堵内的导向柱体。
[001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上设有第一转轴孔,所述配流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孔内,所述配流轴伸入机壳内的一端与第一转轴孔的底部之间设有推力轴承。
[001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端盖在朝向机壳的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转轴孔,所述转子上设有伸入第二转轴孔内的凸轴,所述第二转轴孔内在凸轴的外侧设有滑片。
[0018] (三)有益效果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0] (1)采用轴向配流、环形曲线槽结构,使得能量回收装置运行连贯可靠;
[0021] (2)无需通过其他阀进行配流,使得能够回收装置寿命长;
[0022] (3)新海水增压和浓盐水排出的过程转换过度顺畅,压力脉动小。

实施方案

[0036] 请参阅图1-24所示,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机壳2,所述机壳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端盖5、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端盖4;所述第一端盖5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伸入机壳2内的配流轴7,所述机壳2内在配流轴7上转动连接有转子1。所述转子1上设有第一转轴孔101,所述配流轴7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孔101内,所述配流轴7伸入机壳2内的一端与第一转轴孔101的底部之间设有推力轴承11。所述第二端盖4在朝向机壳2的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转轴孔401,所述转子1上设有伸入第二转轴孔401内的凸轴102,所述第二转轴孔401内在凸轴102的外侧设有滑片12。
[0037] 所述转子1的外圆周侧面上以转轴的轴线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十个径向柱塞孔1b,每个径向柱塞孔1b内均滑动连接有增压柱塞6,每个径向柱塞孔1b的开口处均螺纹连接有用于防止增压柱塞6脱离径向柱塞孔1b的中空螺堵9,所述增压柱塞6包括滑动连接在径向柱塞孔1b内的柱塞本体601,以及设置在柱塞本体601上的且伸入中空螺堵9内的导向柱体602。所述转子1在朝向第一端盖5的面上设有十个与径向柱塞孔1b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径向滑槽1a;所述第一端盖5在朝向转子1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曲线槽5a,所述径向滑槽1a内设有动力杆8,所述动力杆8的一端与增压柱塞6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环形曲线槽5a内;增压柱塞6在径向柱塞孔1b内运动时,动力杆8在环形曲线槽5a的作用下推动转子1转动;每个径向柱塞孔1b内在增压柱塞6的一端和机壳2的内圆周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柱塞腔1d、在增压柱塞6的另一端和径向柱塞孔1b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柱塞腔1c;
[0038] 所述第二端盖4上设有与低压新海水管连通的第一接口411,以及与高压新海水管道连通的第二接口412,所述配流轴7上设有与高压浓盐水管道连通的第三接口711,以及与浓盐水排出管道连通的第四接口712;所述机壳2内设有第一配流组件和第二配流组件,所述第一配流组件用于控制由第一接口411进入的低压新海水流入第一柱塞腔1d内,并推动增压柱塞6向配流轴7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第二柱塞腔1c在第二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四接口712连通,第二柱塞腔1c内的浓盐水从第四接口712排出,在增压柱塞6向配流轴7方向运动时,转子1在动力杆8和环形曲线槽5a的作用下转动;当转子1转动到第二柱塞腔1c在第二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三接口711连通时,高压浓盐水由第二配流组件进入到第二柱塞腔1c内,并推动增压柱塞6向远离配流轴7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第一柱塞腔1d在第一配流组件的作用下与第二接口412连通,第一柱塞腔1d内的低压新海水在增压柱塞6的作用下增压并从第二接口412排出,在增压柱塞6向远离配流轴7方向运动时,转子1在动力杆8和环形曲线槽5a的作用下继续转动。
[0039] 所述第一配流组件包括中间配流盘3,所述中间配流盘3固定安装在第二端盖4上,且在第二端盖4的作用下压紧在机壳2上;所述机壳2的内圆周侧壁上以配流轴7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第一通流槽2a,所述中间配流盘3上设有与第一接口411连通的第一通孔3g,所述中间配流盘3在朝向转子1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通孔3g连通的第一环槽3b、以及六个用于连通第一环槽3b和第一通流槽2a的第一连通槽3c。
[0040] 所述机壳2的内圆周侧壁上以配流轴7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第二通流槽2b,六个第一通流槽2a和六个第二通流槽2b以配流轴7为中心沿转子1的周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中间配流盘3上以配流轴7为中心间隔均匀地设有六个与第二通流槽2b一一对应且连通的第二通孔3a;所述第二端盖4在朝向中间配流盘3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接口411连通的第二环槽4a、以及六个用于连通第二环槽4a和第二通孔3a的第二连通槽4c。
[0041] 所述第二配流组件包括配流轴芯10,所述配流轴7内设有轴孔701,所述配流轴芯10安装在轴孔701内;所述配流轴芯10的圆周侧面并排设有第一环形切槽10a和第二环形切槽10b,所述配流轴7内以其轴线为中心间隔均匀设有六个与第一环形切槽10a连通的第三通孔7h、以及六个与第二环形切槽10b连通的第四通孔7g;六个第三通孔7h和六个第四通孔
7g以配流轴7的轴线为中心沿配流轴7的周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配流轴7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三接口711和第三通孔7h的第五通孔7b、以及用于连通第四接口712和第四通孔7g的第六通孔7d;所述配流轴7的外圆周侧面设有六个与第三通孔7h连通的第三连通槽7a、以及六个与第四通孔7g连通的第四连通槽7c;所述转子1内在每个径向柱塞孔1b的底部均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柱塞腔1c与第三连通槽7a或第四连通槽7c的第七通孔111。
[0042] 该能量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低压新海水通过第一接口411、第一通孔3g、第一环槽3b、第一连通槽3c、第一通流槽2a到达了第一柱塞腔1d处,由于此时该径向柱塞孔1b的第二柱塞腔1c通过第七通孔111、第四连通槽7c、第四通孔7g、第二环形切槽10b、第六通孔7d、第四接口712与浓盐水排出管路相连,所以此时该第二柱塞腔1c处压力为零,这样低压新海水会推动增压柱塞6向配流轴7方向运动将第二柱塞腔1c内的废料浓盐水排出,而此时与增压柱塞6相配合的动力杆8会在环形曲线槽5a的作用下,带动增压柱塞6绕着配流轴7转动,从而带动转子1转动,当动力杆8运动至环形曲线槽5a离配流轴7最近位置时,第一柱塞腔1d变为最大,此时第一柱塞腔1d不与第一连通槽3c或第二连通槽4c连通,第二柱塞腔1c也不与配流轴7上的第三连通槽7a或第四连通槽7c连通,即到达死点位置,完成低压新海水进入第一柱塞腔1d内、废料浓盐水从第二柱塞腔1c内排出的过程。
[0043] 在上述过程中该增压柱塞6已经入死点,此时在转子1旋转惯性和其他位置上工作的增压柱塞6带动下,转子1继续转动,使处于死点位置的该增压柱塞6旋转至第二柱塞腔1c通过第七通孔111与第三连通槽7a相连,且第一柱塞腔1d与第二连通槽4c相连,此时高压浓盐水通过第三接口711、第五通孔7b、第三通孔7h、第一环形切槽10a、第三连通槽7a、第七通孔111进入到第二柱塞腔1c中,推动增压柱塞6对在第一柱塞腔1d内的低压新海水进行增压,使第一柱塞腔1d中的压力与系统中的压力相等,而系统压力与高压浓盐水压力相等,所以高压浓盐水推动增压柱塞6向远离配流轴7方向运动并将高压新盐水排出,而此时与增压柱塞6相配合的动力杆8会在环形曲线槽5a的作用下,带动增压柱塞6绕着配流轴7转动,当动力杆8运动至环形曲线槽5a离配流轴7最远位置时,第一柱塞腔1d变为最小,此时第一柱塞腔1d不再与第一连通槽3c或第二连通槽4c连通,第二柱塞腔1c也不与第三连通槽7a或第四连通槽7c连通,即到达死点位置,完成低压新海水的增压并排至能量回收装置过程。进入死点位置后,在转子1的旋转惯性和其他位置上工作的增压柱塞6带动下,转子1继续转动,使处于死点出的增压柱塞6继续旋转至,第二柱塞腔1c通过第七通孔111与第四连通槽7c、第四接口712连通,第一柱塞腔1d通过第一连通槽3c与第一接口411连通,接着低压新海水进入、废料浓盐水排出,至此形成循环。
[004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23] 图1-5为本发明的装配结构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角度爆炸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角度爆炸图;
[0026] 图8为图4中A-A方向剖视图;
[0027] 图9为图3中B-B方向剖视图;
[0028] 图10-11为本发明第二端盖的结构图;
[0029] 图12为本发明机壳的结构图;
[0030] 图13为本发明第一端盖的结构图;
[0031] 图14-17为本发明转子的结构图;
[0032] 图18-19为本发明中间配流盘的结构图;
[0033] 图20-22为本发明配流轴的结构图;
[0034] 图23为本发明配流轴芯的结构图;
[0035] 图24为本发明在海水淡化工作系统中的应用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