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无锡慕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2-01-17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2-04-2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2-01-17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210047553.7 申请日 2022-01-17
公开/公告号 CN114279026A 公开/公告日 2022-04-05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2-01-17
申请年 2022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F24F7/003F24F7/08F24F11/72F24F13/02F24F13/20F24F13/28F24F110/10F24F110/12 主分类号 F24F7/003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无锡慕欢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无锡慕欢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静静 第一发明人 周静静
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路291-1532 邮编 214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无锡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季田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涉及建筑通风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进风风机、出风风机;进风风机的进气端连通有进风处理装置;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的出气端均与一进出风切换装置连通;进出风切换装置具有两分别与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连通的第一端,进出风切换装置还具有两个分别连通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的第二端;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分别安装在室内的顶部和底部。本发明通过将进出风释吸装置根据选择安装在室内的顶部和底部任意位置,同时通过在使用时切换进出风切换装置将两个进出风释吸装置的功能进行进风‑出风的功能切换。
  • 摘要附图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2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3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4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5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6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7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8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9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0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1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4F 7/003 专利申请号: 202210047553.7 申请日: 2022.01.17
2 2022-04-0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风机(1a)、出风风机(1b);
所述进风风机(1a)的进气端连通有进风处理装置(1);
所述进风风机(1a)和出风风机(1b)的出气端均与一进出风切换装置(3)连通;
所述进出风切换装置(3)具有两分别与进风风机(1a)和出风风机(1b)连通的第一端(231),所述进出风切换装置(3)还具有两个分别连通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3a)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3b)的第二端(208);
其中,所述进出风切换装置(3)包括圆形筒体(20),所述圆形筒体(20)内设置有可沿其内壁转动的芯体(23),两所述第二端(208)均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20)的底部,两所述第一端(231)均设置在所述芯体(23)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一端(231)为一贯穿所述芯体(23)的空气流道,所述芯体(23)的底部还设置有两分别与两第一端(231)一一配合连通的空气通道(233),任意一所述空气通道(233)均位于两第一端(231)之间;
所述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3a)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3b)分别安装在所述室内的顶部和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3a)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3b)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3a)包括若干依次连通的进出风释吸模块,任意相邻两所述进出风释吸模块之间均通过管路(6)连通;
所述进出风释吸模块包括安装支架(30),设置在安装支架(30)上的进出风释吸嘴(5),以及连通所述管路(6)、进出风释吸嘴(5)的Y型管(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0)包括U型板(31),所述U型板(31)的两端分别向外侧翻折成型有安装边(312),所述安装边(312)上设置有固定孔(313);
所述U型板(31)的两侧板上设置有一对呈同心结构、且用于管路(6)穿过的通孔(32);
位于所述通孔(32)处的U型板(31)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管路(6)进行固定的夹持机构;
所述U型板(31)的底侧面贯穿设置有一与进出风释吸嘴(5)连接的外螺纹管(311);
其中,所述进出风释吸嘴(5)包括与外螺纹管(311)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套(51),所述螺纹套(51)的端部设置有一喇叭口结构(52),所述喇叭口结构(52)的广口端和窄口端分别设置有一多孔滤板一(54)和多孔滤板二(55),所述内螺纹套(51)的端部还设置有抵靠在所述外螺纹管(311)端部的止挡环(53)
位于所述多孔滤板一(54)和多孔滤板二(55)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有空气过滤吸附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板(31)一侧壁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凸板(33),所述凸板(33)上螺纹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栓(36),所述调节螺栓(36)的端部通过轴承一(37)连接有一弧形夹紧板(34);
位于所述轴承一(37)两侧的弧形夹紧板(34)和凸板(33)之间连接有导向伸缩套杆A(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筒体(20)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2),所述第一端(231)从芯体(23)的顶部突出;所述顶板(2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端(231)转动角度的弧形孔(222);所述第一端(231)的最大转动范围为90°;
所述圆形筒体(20)的底侧面设置有支撑腿(201);
所述芯体(23)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芯体(23)在圆形筒体(20)内转动的驱动杆(21),且所述顶板(22)上设置有与驱动杆(21)配合转动的轴承孔,且所述轴承孔处配合安装有轴承二(221),所述轴承二(221)的内圈与所述驱动杆(21)连接;
所述圆形筒体(20)的底侧面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横梁A(202),所述横梁A(202)的端部设置有向上的立柱(203),所述立柱(203)的顶部设置有横置在芯体(23)正上方的横梁B(204),所述横梁B(204)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轴承二(221)呈同心结构的轴承三(205),所述驱动杆(21)的端部与所述轴承三(205)的内圈配合连接;
还包括一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杆(21)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为传动带或传动链条;
所述驱动杆(21)上设置有与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的传动模块(211),所述传动模块(211)为链轮或带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处理装置(1)包括若干依次连通连接的矩形管体(10),所述矩形管体(10)的两端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台阶(11),所述安装台阶(11)上安装有多孔隔板(12),所述矩形管体(10)的相对两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对人孔(101);还包括两个分别抵靠在两人孔(101)处的矩形管体(10)外侧壁的密封板一(102)和密封板二(103);
其中,所述密封板一(10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108),所述密封板二(10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柱(108)贯穿的通孔(105),所述连接柱(108)为一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端部螺纹连接有抵靠在密封板二(103)上的锁紧螺母(106);
相邻两矩形管体(10)之间连接矩形连接套(14),所述矩形连接套(14)上设置有固紧螺栓(1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一(102)和密封板二(103)均为一矩形板,所述矩形板靠近所述矩形管体(1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位于所述密封圈外周侧的矩形板四个拐角侧均设置有定位孔(104),位于所述人孔(101)周侧的矩形管体(10)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孔(104)配合的定位柱(107);
位于进风处理装置(1)两端的两矩形管体(10)上分别连接有密封安装在矩形管体(10)端部的端盖板(13),所述端盖板(13)上设置管道结构(1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机(1a)的出气端和出风风机(1b)的进气端分别与一调节装置(4)相连通;
其中,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管体(400)以及设置在管体(400)两端的端板(40),两所述端板(40)分别设置有进出气接头(41);所述管体(400)内设置有沿其内壁滑动的活塞(42),所述活塞(42)的两侧均连接有若干导向伸缩套杆B(43),所述导向伸缩套杆B(43)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端板(40)上;
两所述端板(4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6)和第二连接杆(44),所述第一连接杆(46)和第二连接杆(44)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导向密封杆A(47)和导向密封杆B(45),所述活塞(42)上设置有与导向密封杆A(47)和导向密封杆B(45)配合的贯穿孔A(49)和贯穿孔B(4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室内和室外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连通有一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进出风切换装置(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0003] 现代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虽然玻璃幕墙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安全、美观的需要,通常可开启的面积则很小,且在使用过程中窗户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对于很多现代建筑,自然通风的效果非常差,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建筑的内区,基本就不存在自然通风。
[0004] 如CN113218024A,公开了大型建筑的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适用于大型建筑内的内部大面积空间,通风系统包括进风口,进风口通过送风风机连接送风道,还包括排风口,排风口通过抽风风机连接排风道,进排风口都设置于建筑物每一楼层顶部;现有的通风系统一般包括设置在室内墙体顶部份排风扇进行通风,这种通风方式存在导致室内空气对流不完全,通风效果差,不能很好的对室内底部以及拐角侧设置换气。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通过将进出风释吸装置根据选择安装在室内的顶部和底部任意位置,同时通过在使用时切换进出风切换装置将两个进出风释吸装置的功能进行进风‑出风的功能切换,解决了现有通风方式存在导致室内空气对流不完全,通风效果差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为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包括进风风机、出风风机;所述进风风机的
进气端连通有进风处理装置;所述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的出气端均与一进出风切换装置连通;所述进出风切换装置具有两分别与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连通的第一端,所述进出风切换装置还具有两个分别连通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的第二端;所述进出风切换装置包括圆形筒体,所述圆形筒体内设置有可沿其内壁转动的芯体,两所述第二端均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的底部,两所述第一端均设置在所述芯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端为一贯穿所述芯体的空气流道,所述芯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两分别与两第一端一一配合连通的空气通道,任意一所述空气通道均位于两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室内的顶部和底部。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连通的进出风释吸模块,任意相邻两所述进出风释吸模块之间均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进出风释吸模块包括安装支架,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进出风释吸嘴,以及连通所述管路、进出风释吸嘴的Y型管。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两端分别向外侧翻折成型有安装边,所述安装边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U型板的两侧板上设置有一对呈同心结构、且用于管路穿过的通孔;位于所述通孔处的U型板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管路进行固定的夹持机构;所述U型板的底侧面贯穿设置有一与进出风释吸嘴连接的外螺纹管;其中,所述进出风释吸嘴包括与外螺纹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端
部设置有一喇叭口结构,所述喇叭口结构的广口端和窄口端分别设置有一多孔滤板一和多孔滤板二,所述内螺纹套的端部还设置有抵靠在所述外螺纹管端部的止挡环位于所述多孔滤板一和多孔滤板二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有空气过滤吸附颗粒。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板一侧壁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凸板,所述凸板上螺纹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通过轴承一连接有一弧形夹紧板;位于所述轴承一两侧的弧形夹紧板和凸板之间连接有导向伸缩套杆A。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形筒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第一端从芯体的顶部突出;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端转动角度的弧形孔;所述第一端的最大转动范围为90°;所述圆形筒体的底侧面设置有支撑腿;所述芯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芯体在圆形筒体内转动的驱动杆,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驱动杆配合转动的轴承孔,且所述轴承孔处配合安装有轴承二,所述轴承二的内圈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圆形筒体的底侧面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横梁A,所述横梁A的端部设置有向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横置在芯体正上方的横梁B,所述横梁B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轴承二呈同心结构的轴承三,所述驱动杆的端部与所述轴承三的内圈配合连接;还包括一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杆传动连接。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结构为传动带或传动链条;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的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为链轮或带轮。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连通连接的矩形管体,所述矩形管体的两端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上安装有多孔隔板,所述矩形管体的相对两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对人孔;还包括两个分别抵靠在两人孔处的矩形管体外侧壁的密封板一和密封板二;所述密封板一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密封板二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柱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柱为一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端部螺纹连接有抵靠在密封板二上的锁紧螺母;相邻两矩形管体之间连接矩形连接套,所述矩形连接套上设置有固紧螺栓。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板一和密封板二均为一矩形板,所述矩形板靠近所述矩形管体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位于所述密封圈外周侧的矩形板四个拐角侧均设置有定位孔,位于所述人孔周侧的矩形管体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位于进风处理装置两端的两矩形管体上分别连接有密封安装在矩形管体端部的端盖板,所述端盖板上设置管道结构。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风机的出气端和出风风机的进气端分别与一调节装置相连通;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管体以及设置在管体两端的端板,
两所述端板分别设置有进出气接头;所述管体内设置有沿其内壁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的两侧均连接有若干导向伸缩套杆B,所述导向伸缩套杆B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两所述端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导向密封杆A和导向密封杆B,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与导向密封杆A和导向密封杆B配合的贯穿孔A和贯穿孔B。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室内和室外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连通有一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进出风切换装置。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
[0017]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进出风释吸装置根据选择安装在室内的顶部和底部任意位置,同时
通过在使用时切换进出风切换装置将两个进出风释吸装置的功能进行进风‑出风的功能切换;从而根据需求完成顶部进风底部出风、以及底部进风顶部出风;同时采用由若干进出风释吸模块通过管路连通的进出风释吸装置的设置,根据需求将进出风释吸模块均匀安装在室内的边角处等位置,从而保证任意一位置的通风效果。
[0018]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实施方案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3] 请参阅图1‑8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包括进风风机1a、出风风机1b;进风风机1a的进气端连通有进风处理装置1;进风风机1a和出风风机1b的出气端均与一进出风切换装置3连通;进出风切换装置3具有两分别与进风风机1a和出风风机1b连通的第一端231,进出风切换装置3还具有两个分别连通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3a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3b的第二端208;进出风切换装置3包括圆形筒体20,圆形筒体20内设置有可沿其内壁转动的芯体23,两第二端208均设置在圆形筒体20的底部,两第一端231均设置在芯体23的顶部;第一端231为一贯穿芯体23的空气流道,芯体23的底部还设置有两分别与两第一端231一一配合连通的空气通道233,任意一空气通道233均位于两第一端231之间;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3a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3b分别安装在室内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将进出风释吸装置根据选择安装在室内的顶部和底部任意位置,同时通过在使用时切换进出风切换装置将两个进出风释吸装置的功能进行进风‑出风的功能切换,解决了现有通风方式存在导致室内空气对流不完全,通风效果差的问题。
[0024] 如图9‑13,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3a和第二进出风释吸装置3b结构相同;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3a包括若干依次连通的进出风释吸模块,任意相邻两进出风释吸模块之间均通过管路6连通;进出风释吸模块包括安装支架30,设置在安装支架30上的进出风释吸嘴5,以及连通管路6、进出风释吸嘴5的Y型管61,同时采用由若干进出风释吸模块通过管路连通的进出风释吸装置的设置,根据需求将进出风释吸模块均匀安装在室内的边角处等位置,从而保证任意一位置的通风效果;且通过Y型管61的设置,方便在任意两进出风释吸模块新增安装一新的进出风释吸模块,整体上的安装操作方便。
[0025] 如图12‑13,安装支架30包括U型板31,U型板31的两端分别向外侧翻折成型有安装边312,安装边312上设置有固定孔313;U型板31的两侧板上设置有一对呈同心结构、且用于管路6穿过的通孔32;位于通孔32处的U型板31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管路6进行固定的夹持机构;U型板31的底侧面贯穿设置有一与进出风释吸嘴5连接的外螺纹管311,通过该U型板31的设置,整体上方便了将进出风释吸模块安装在任意位置上;进出风释吸嘴5包括与外螺纹管311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套51,螺纹套51的端部设置有一喇叭口结构52,喇叭口结构52的广口端和窄口端分别设置有一多孔滤板一54和多孔滤板二55,内螺纹套51的端部还设置有抵靠在外螺纹管311端部的止挡环53位于多孔滤板一54和多孔滤板二55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有空气过滤吸附颗粒,使用时通过空气过滤吸附颗粒对经过空气过滤吸附颗粒的空气进行吸附过滤,保证排出和排入的空气的质量。
[0026] 如图13,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板31一侧壁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凸板33,凸板33上螺纹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栓36,调节螺栓36的端部通过轴承一37连接有一弧形夹紧板34;位于轴承一37两侧的弧形夹紧板34和凸板33之间连接有导向伸缩套杆A35,通过夹持机构的设置,方便对连接在安装支架30两侧的管路6进行固定,避免因管路6的自重力原因导致管路6与Y型管61的连接处出现松动,同时增强管路6安装的稳定性。
[0027] 如图2‑8,圆形筒体20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2,第一端231从芯体23的顶部突出;顶板2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端231转动角度的弧形孔222;第一端231的最大转动范围为90°;
圆形筒体20的底侧面设置有支撑腿201;芯体23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芯体23在圆形筒体20内转动的驱动杆21,且顶板22上设置有与驱动杆21配合转动的轴承孔,且轴承孔处配合安装有轴承二221,轴承二221的内圈与驱动杆21连接;圆形筒体20的底侧面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横梁A202,横梁A202的端部设置有向上的立柱203,立柱203的顶部设置有横置在芯体23正上方的横梁B204,横梁B204的顶部设置有与轴承二221呈同心结构的轴承三205,驱动杆21的端部与轴承三205的内圈配合连接;还包括一电机,电机通过传动结构与驱动杆21传动连接,传动结构为传动链条;驱动杆21上设置有与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的传动模块211,传动模块211为链轮;圆形筒体20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四个滑槽206,位于四个滑槽206底端设置有环形槽道207,芯体23的外侧设置有可沿滑槽206、环形槽道207滑动的球面凸起232;
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控制芯体23在圆形筒体20内发生转动,从而实现在使用时根据需求调整第一端231和第二端208的对应连通关系,从而整体上对进出风释吸装置的功能进行进风‑出风的功能切换;同时通过环形槽道207的设置,方便了芯体23在圆形筒体20内发生转动,以及对芯体23在圆形筒体20内发生转动进行限位;同步的通过滑槽206的设置,方便芯体23安装和拆卸。
[0028] 如图16‑19、21,进风处理装置1包括三个依次连通连接的矩形管体10,矩形管体10的两端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台阶11,安装台阶11上安装有多孔隔板12,矩形管体10的相对两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对人孔101;还包括两个分别抵靠在两人孔101处的矩形管体10外侧壁的密封板一102和密封板二103;密封板一10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108,密封板二10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柱108贯穿的通孔105,连接柱108为一螺纹柱,螺纹柱的端部螺纹连接有抵靠在密封板二103上的锁紧螺母106;相邻两矩形管体10之间连接矩形连接套14,矩形连接套14上设置有固紧螺栓141,三个矩形管体10内分别填充有海绵、活性炭一和活性炭二,通过进风处理装置1对进风进行预处理,为了进行加湿,可将活性炭二替换为竖直安装在矩形管体10内的多个棉布,通过在棉布上喷出进行加湿。
[0029] 如图16‑21,密封板一102和密封板二103均为一矩形板,矩形板靠近矩形管体1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109,位于密封圈外周侧的矩形板四个拐角侧均设置有定位孔104,位于人孔101周侧的矩形管体10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孔104配合的定位柱107;位于进风处理装置1两端的两矩形管体10上分别连接有密封安装在矩形管体10端部的端盖板13,端盖板13上设置管道结构131,通过定位孔104和定位柱107的配合,整体上方便了对密封板一102和密封板二103的安装;使用时,当需要打开人孔101将矩形管体10内填充的活性炭等拆除时,先松掉锁紧螺母106,此时将密封板一102和密封板二103从人孔101处拆除,然后再将活性炭等清理,先将密封板一102通过定位孔104和定位柱107的配合抵靠在矩形管体10外侧壁上,然后向矩形管体10内填入新的活性炭等颗粒,将密封板二103定位孔104和定位柱107的配合抵靠在矩形管体10外侧壁上,锁紧锁紧螺母106即可。
[0030] 如图14‑15,进风风机1a的出气端和出风风机1b的进气端分别与一调节装置4相连通;调节装置4包括柱状的壳体,壳体包括管体400以及设置在管体400两端的端板40,两端板40分别设置有进出气接头41;管体400内设置有沿其内壁滑动的活塞42,活塞42的两侧均连接有若干导向伸缩套杆B43,导向伸缩套杆B43的端部固定在端板40上;两端板4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6和第二连接杆44,第一连接杆46和第二连接杆44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导向密封杆A47和导向密封杆B45,活塞42上设置有与导向密封杆A47和导向密封杆B45配合的贯穿孔A49和贯穿孔B48,通过调节装置4的设置,保证在进出风释吸装置的功能进行进风‑出风的功能切换进行过程中,通过活塞42两侧形成的空气腔分别进行空气的暂存和暂给;功能切换进行过程中,进风风机1a、出风风机1b均进行抽风作业,进风风机1a将外界风抽入到一空气腔,出风风机1b将另一空气腔内暂存的空气抽出,从而使得在此操作下活塞42沿靠近与出风风机1b连接的一端移动。
[0031] 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室内和室外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连通有一处理器,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进出风切换装置3;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外温度;当室外温度高度室内时,则控制通过设置在底部的进出风释吸装置进行进风,通过设置在顶部的进出风释吸装置进行排风;当室内温度高出室外温度时,则控制通过设置在顶部的进出风释吸装置进行进风,通过设置在底部的进出风释吸装置进行排风。
[003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3]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发明绿色建筑通风节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进出风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圆形筒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圆形筒体侧视图;
图5为图4中B‑B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圆形筒俯视视角结构示意;
图7为本发明芯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芯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第一进出风释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安装支架和风释吸嘴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风释吸嘴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A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进风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矩形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矩形管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C‑C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端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矩形连接套结构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