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陕西中桥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专利详情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2-08-02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2-09-23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2-08-0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210923683.2 申请日 2022-08-02
公开/公告号 CN115013587A 公开/公告日 2022-09-06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2-08-02
申请年 2022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2022-12-13
分类号 F16K37/00F16K27/04F16K3/24F16K3/30F16K3/316F16K51/00F16L23/00F16F6/00G01K5/32G01K1/14 主分类号 F16K37/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陕西中桥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陕西中桥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葛晓燕、翟忠 第一发明人 葛晓燕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征和四路2168号自贸产业园4号楼2层6342室 邮编 710075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陕西省 申请人所在市 陕西省西安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程凌军
摘要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属于温控阀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经常出现渗漏现象,影响整体使用,整体外接密封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连接总成,维稳机构以及放置机构,阀体与连接总成相连接,阀体外表面与维稳机构相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放置机构相连接,温度传感器与连接总成相连接;本发明实现在封堵杆下移的过程中,L型杆也会沿着插槽向下移动,当磁三角块与磁梯块距离足够近时,其会产生斥力,磁梯块则会拉动短接弹簧进行移动,同时磁梯块的一端会挤压密封塞,使得密封塞对下移的封堵杆起到夹紧的作用,减少封堵杆与流径槽之间的空隙,提高封堵杆与流径槽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渗漏现象。
  • 摘要附图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1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2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3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4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5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6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7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8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9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 说明书附图:图10
    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9-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16K 37/00 专利申请号: 202210923683.2 申请日: 2022.08.02
2 2022-09-06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包括阀体(1),设置在阀体(1)上端的连接总成(2),设置在连接总成(2)一端的导管(3),设置在导管(3)一端的温度传感器(4),以及设置在连接总成(2)外表面上的控制板(5),其特征在于:阀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维稳机构(6),温度传感器(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放置机构(7),温度传感器(4)通过放置机构(7)与外界相连接;
连接总成(2)包括设置在阀体(1)上端的辅助接板(26),设置在辅助接板(26)上表面的下接管(25),设置在下接管(25)上端的上接管(24),设置在上接管(24)上端的主接管(23),以及设置在主接管(23)上端的副接管(21),副接管(21)的上端设置有短接管(22),副接管(21)通过短接管(22)与导管(3)相连接,下接管(25)通过辅助接板(26)与阀体(1)相连接,控制板(5)与主接管(23)外表面相连接,控制板(5)与温度传感器(4)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副接管(21)包括设置在副接管(21)内部的扩罩(211),设置在扩罩(211)一端的接通软管(212),以及设置在扩罩(211)另一端的底板(213),底板(213)的下端设置有加长连接杆(214),主接管(23)的内部设置有压制板(231),压制板(231)的下端设置有复位弹簧(232),底板(213)通过加长连接杆(214)与压制板(231)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阀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接管(11),端接管(11)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法兰(12),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阀芯(13)和封堵杆(14),封堵杆(14)的一端与复位弹簧(232)相连接,封堵杆(14)的另一端设置在阀芯(13)内部,封堵杆(14)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杆(15),阀芯(13)的内部设置有插槽(16),L型杆(15)与插槽(16)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阀芯(13)的内部还设置有流径槽(17),流径槽(17)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8),凹槽(18)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塞(181),L型杆(15)的一端设置有磁三角块(151),插槽(16)的内部设置有磁梯块(161),磁梯块(161)的一侧设置有短接弹簧(162),磁梯块(161)通过短接弹簧(162)与插槽(16)内壁相连接,磁三角块(151)与磁梯块(161)磁性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套管(41),固定套管(4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盘(42),固定套管(41)通过连接盘(42)与导管(3)相连接,温度传感器(4)通过固定套管(41)与放置机构(7)相连接,放置机构(7)包括设置在固定套管(41)外表面上的放置管(71)和设置在放置管(71)外表面上的减震机构(72),减震机构(72)的一端与外界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放置管(7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环槽(711),放置管(7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组件(712),定位组件(712)包括设置在放置管(71)外表面上的定位主管(7121),设置在定位主管(7121)一侧的外接开口(7122),以及设置在定位主管(7121)一端的内支杆(7123),内支杆(7123)的一端设置有软垫囊(7125),软垫囊(7125)与定位主管(7121)之间设置有细接管(7124),细接管(7124)与外接开口(7122)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减震机构(72)包括设置在放置管(71)外表面上的减震管(721),设置在减震管(721)一端的卡接块(722),设置在减震管(721)内壁上的磁嵌板(723),以及设置在减震管(721)内部的辅助杆(724),减震管(721)通过卡接块(722)与环槽(711)卡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辅助杆(724)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弹簧(727),辅助杆(724)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件(725),辅助杆(724)的两侧均设置有磁面板(726),磁面板(726)与磁嵌板(723)磁性相同,辅助杆(724)通过辅助弹簧(727)与减震管(721)内壁相连接,辅助杆(724)通过外接件(725)与外界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维稳机构(6)包括设置在阀体(1)外表面上的外贴板(61),设置在外贴板(61)一侧的维稳杆(62),设置在维稳杆(62)一端的紧贴板(63),以及设置在外贴板(61)下端的连接绳(65),连接绳(65)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66),外贴板(61)的一侧开设有侧孔(64),维稳杆(62)的一端通过侧孔(64)设置在外贴板(61)内部,外贴板(6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放置孔(67)。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外贴板(61)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内管(611),卡接内管(6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杆(612),卡接内管(611)的内部设置有拉伸弹簧(613)和气压伸缩管(614),气压伸缩管(614)的一端设置有转接管(615),转接管(615)的一端设置有竖管(616),竖管(616)的内部设置有活塞(617),活塞(617)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杆(618),延伸杆(618)的一端与连接绳(65)相连接,维稳杆(62)的一端设置在卡接内管(611)内部,且与拉伸弹簧(613)和气压伸缩管(614)相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温控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背景技术

[0002] 自力式温控阀利用热涨冷缩的原理来自动调节介质的温度,适用于化工、冶金、电力、医疗、供暖等行业部门,自力式温度调节阀利用液体受热膨胀及液体不可压缩的原理实现自动调节。温度传感器内的液体膨胀是均匀的,其控制作用为比例调节。被控介质温度变化时,传感器内的感温液体体积随着膨胀或收缩。被控介质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感温液体膨胀,推动阀芯向下关闭阀门,减少热媒的流量;被控介质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感温液体收缩,复位弹簧推动阀芯开启,增加热媒的流量。
[0003] 目前的自力式温控阀在使用的时候,其内部的启闭部分因为常常需要打开和关闭,导致出现的磨损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出现渗漏现象,影响整体的使用,且会导致整体的使用寿命降低,其次,自力式温控阀在与外界安装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松动现象,导致整体的密封性不足,影响整体的使用。
[0004] 为此,我们提出了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目前的自力式温控阀在使用的时候,其内部的启闭部分因为常常需要打开和关闭,导致出现的磨损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出现渗漏现象,影响整体的使用,且会导致整体的使用寿命降低,其次,自力式温控阀在与外界安装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松动现象,导致整体的密封性不足,影响整体的使用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上端的连接总成,设置在连接总成一端的导管,设置在导管一端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连接总成外表面上的控制板,阀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维稳机构,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放置机构,温度传感器通过放置机构与外界相连接;连接总成包括设置在阀体上端的辅助接板,设置在辅助接板上表面的下接管,设
置在下接管上端的上接管,设置在上接管上端的主接管,以及设置在主接管上端的副接管,副接管的上端设置有短接管,副接管通过短接管与导管相连接,下接管通过辅助接板与阀体相连接,控制板与主接管外表面相连接,控制板与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
[0007] 进一步地,副接管包括设置在副接管内部的扩罩,设置在扩罩一端的接通软管,以及设置在扩罩另一端的底板,底板的下端设置有加长连接杆,主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压制板,压制板的下端设置有复位弹簧,底板通过加长连接杆与压制板相连接。
[0008] 进一步地,阀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接管,端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法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芯和封堵杆,封堵杆的一端与复位弹簧相连接,封堵杆的另一端设置在阀芯内部,封堵杆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杆,阀芯的内部设置有插槽,L型杆与插槽相对应。
[0009] 进一步地,阀芯的内部还设置有流径槽,流径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塞,L型杆的一端设置有磁三角块,插槽的内部设置有磁梯块,磁梯块的一侧设置有短接弹簧,磁梯块通过短接弹簧与插槽内壁相连接,磁三角块与磁梯块磁性相同。
[0010]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套管,固定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盘,固定套管通过连接盘与导管相连接,温度传感器通过固定套管与放置机构相连接,放置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套管外表面上的放置管和设置在放置管外表面上的减震机构,减震机构的一端与外界相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放置管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环槽,放置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放置管外表面上的定位主管,设置在定位主管一侧的外接开口,以及设置在定位主管一端的内支杆,内支杆的一端设置有软垫囊,软垫囊与定位主管之间设置有细接管,细接管与外接开口相连通。
[0012] 进一步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置管外表面上的减震管,设置在减震管一端的卡接块,设置在减震管内壁上的磁嵌板,以及设置在减震管内部的辅助杆,减震管通过卡接块与环槽卡合连接。
[0013] 进一步地,辅助杆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弹簧,辅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件,辅助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磁面板,磁面板与磁嵌板磁性相同,辅助杆通过辅助弹簧与减震管内壁相连接,辅助杆通过外接件与外界相连接。
[0014] 进一步地,维稳机构包括设置在阀体外表面上的外贴板,设置在外贴板一侧的维稳杆,设置在维稳杆一端的紧贴板,以及设置在外贴板下端的连接绳,连接绳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外贴板的一侧开设有侧孔,维稳杆的一端通过侧孔设置在外贴板内部,外贴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放置孔。
[0015] 进一步地,外贴板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内管,卡接内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杆,卡接内管的内部设置有拉伸弹簧和气压伸缩管,气压伸缩管的一端设置有转接管,转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竖管,竖管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杆,延伸杆的一端与连接绳相连接,维稳杆的一端设置在卡接内管内部,且与拉伸弹簧和气压伸缩管相连接。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出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阀体的上端设置有辅助接板,
辅助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下接管,下接管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管,上接管的上端设置有主接管,主接管的上端设置有副接管,副接管的上端设置有短接管,副接管通过短接管与导管相连接,下接管通过辅助接板与阀体相连接,控制板与主接管外表面相连接,控制板与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其次,副接管的内部设置有扩罩,扩罩的一端设置有接通软管,扩罩的另一端设置有底板,底板的下端设置有加长连接杆,主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压制板,压制板的下端设置有复位弹簧,底板通过加长连接杆与压制板相连接,阀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接管,端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法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芯和封堵杆,封堵杆的一端与复位弹簧相连接,封堵杆的另一端设置在阀芯内部,封堵杆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杆,阀芯的内部设置有插槽,L型杆与插槽相对应,阀芯的内部还设置有流径槽,流径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塞,L型杆的一端设置有磁三角块,插槽的内部设置有磁梯块,磁梯块的一侧设置有短接弹簧,磁梯块通过短接弹簧与插槽内壁相连接,磁三角块与磁梯块磁性相同,在封堵杆下移的过程中,L型杆也会沿着插槽向下移动,当磁三角块与磁梯块距离足够近时,其会产生斥力,磁梯块则会拉动短接弹簧进行移动,同时磁梯块的一端会挤压密封塞,使得密封塞对下移的封堵杆起到夹紧的作用,减少封堵杆与流径槽之间的空隙,提高封堵杆与流径槽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渗漏现象。
[0017] 2.本发明提出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阀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贴板,外贴板的一侧设置有维稳杆,维稳杆的一端设置有紧贴板,外贴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绳,连接绳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外贴板的一侧开设有侧孔,维稳杆的一端通过侧孔设置在外贴板内部,外贴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放置孔,外贴板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内管,卡接内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杆,卡接内管的内部设置有拉伸弹簧和气压伸缩管,气压伸缩管的一端设置有转接管,转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竖管,竖管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杆,延伸杆的一端与连接绳相连接,维稳杆的一端设置在卡接内管内部,且与拉伸弹簧和气压伸缩管相连接,当阀体与外界相连接时,将配重块从放置孔上取下,连接绳受到重力而拉伸,拉力会带动延伸杆,从而使得活塞向下移动,从而会将气压伸缩管中的气体吸出,使得气压伸缩管变短,最终使得维稳杆拉动紧贴板,使紧贴板紧贴外界设备,防止时间过久,出现松动现象,提高整体的密封性。
[0018] 3.本发明提出的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套管,固定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盘,固定套管通过连接盘与导管相连接,温度传感器通过固定套管与放置机构相连接,固定套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放置管,放置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的一端与外界相连接,放置管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环槽,放置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组件,其中,放置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主管,定位主管的一侧设置有外接开口,定位主管的一端设置有内支杆,内支杆的一端设置有软垫囊,软垫囊与定位主管之间设置有细接管,细接管与外接开口相连通,放置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减震管,减震管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块,减震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磁嵌板,减震管的内部设置有辅助杆,减震管通过卡接块与环槽卡合连接,其次,辅助杆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弹簧,辅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件,辅助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磁面板,磁面板与磁嵌板磁性相同,辅助杆通过辅助弹簧与减震管内壁相连接,辅助杆通过外接件与外界相连接,在将温度传感器与外界设备相安装时,因为温度传感器随时与待测液体相接触,当发生晃动时,磁面板与磁嵌板之间的斥力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减小冲击力,同时在受到冲击时,卡接块会沿着环槽活动,也能够降低温度传感器所受到的冲击力,其次,当温度传感器浸入液体时,会有局部液体进入到减震管中,最后流入至软垫囊中,使得软垫囊逐渐膨胀,提高对温度传感器的夹持稳定性。

实施方案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为了解决如何提高封堵杆14与流径槽17之间密封性的技术问题,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包括阀体1,设置在阀体1上端的连接总成2,设置在连接总成2一端的导管3,设置在导管3一端的温度传感器4,以及设置在连接总成2外表面上的控制板5,阀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维稳机构6,温度传感器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放置机构7,温度传感器4通过放置机构7与外界相连接,连接总成2包括设置在阀体1上端的辅助接板26,设置在辅助接板26上表面的下接管25,设置在下接管25上端的上接管24,设置在上接管24上端的主接管23,以及设置在主接管23上端的副接管21,副接管21的上端设置有短接管22,副接管21通过短接管22与导管3相连接,下接管25通过辅助接板26与阀体1相连接,控制板5与主接管23外表面相连接,控制板5与温度传感器4信号连接。
[0023] 副接管21包括设置在副接管21内部的扩罩211,设置在扩罩211一端的接通软管212,以及设置在扩罩211另一端的底板213,底板213的下端设置有加长连接杆214,主接管
23的内部设置有压制板231,压制板231的下端设置有复位弹簧232,底板213通过加长连接杆214与压制板231相连接。
[0024] 阀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接管11,端接管11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法兰12,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阀芯13和封堵杆14,封堵杆14的一端与复位弹簧232相连接,封堵杆14的另一端设置在阀芯13内部,封堵杆14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杆15,阀芯13的内部设置有插槽16,L型杆15与插槽16相对应。
[0025] 阀芯13的内部还设置有流径槽17,流径槽17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8,凹槽18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塞181,L型杆15的一端设置有磁三角块151,插槽16的内部设置有磁梯块161,磁梯块161的一侧设置有短接弹簧162,磁梯块161通过短接弹簧162与插槽16内壁相连接,磁三角块151与磁梯块161磁性相同。
[0026] 具体的,在封堵杆14下移的过程中,L型杆15也会沿着插槽16向下移动,当磁三角块151与磁梯块161距离足够近时,其会产生斥力,磁梯块161则会拉动短接弹簧162进行移动,同时磁梯块161的一端会挤压密封塞181,使得密封塞181对下移的封堵杆14起到夹紧的作用,减少封堵杆14与流径槽17之间的空隙,提高封堵杆14与流径槽17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渗漏现象。
[0027] 为了解决如何防止出现松动现象,提高整体外接密封性的技术问题,如图7和图8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维稳机构6包括设置在阀体1外表面上的外贴板61,设置在外贴板61一侧的维稳杆
62,设置在维稳杆62一端的紧贴板63,以及设置在外贴板61下端的连接绳65,连接绳65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66,外贴板61的一侧开设有侧孔64,维稳杆62的一端通过侧孔64设置在外贴板61内部,外贴板6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放置孔67。
[0028] 外贴板61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内管611,卡接内管6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杆612,卡接内管611的内部设置有拉伸弹簧613和气压伸缩管614,气压伸缩管614的一端设置有转接管615,转接管615的一端设置有竖管616,竖管616的内部设置有活塞617,活塞617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杆618,延伸杆618的一端与连接绳65相连接,维稳杆62的一端设置在卡接内管611内部,且与拉伸弹簧613和气压伸缩管614相连接。
[0029] 具体的,当阀体1与外界相连接时,将配重块66从放置孔67上取下,连接绳65受到重力而拉伸,拉力会带动延伸杆618,从而使得活塞617向下移动,从而会将气压伸缩管614中的气体吸出,使得气压伸缩管614变短,最终使得维稳杆62拉动紧贴板63,使紧贴板63紧贴外界设备,防止时间过久,出现松动现象,提高整体的密封性。
[0030] 为了解决如何提高对温度传感器4夹持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套管41,固定套管4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盘42,固定套管41通过连接盘42与导管3相连接,温度传感器4通过固定套管41与放置机构7相连接,放置机构7包括设置在固定套管41外表面上的放置管71和设置在放置管71外表面上的减震机构72,减震机构72的一端与外界相连接。
[0031] 放置管7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环槽711,放置管7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组件712,定位组件712包括设置在放置管71外表面上的定位主管7121,设置在定位主管7121一侧的外接开口7122,以及设置在定位主管7121一端的内支杆7123,内支杆7123的一端设置有软垫囊7125,软垫囊7125与定位主管7121之间设置有细接管7124,细接管7124与外接开口7122相连通。
[0032] 减震机构72包括设置在放置管71外表面上的减震管721,设置在减震管721一端的卡接块722,设置在减震管721内壁上的磁嵌板723,以及设置在减震管721内部的辅助杆724,减震管721通过卡接块722与环槽711卡合连接。
[0033] 辅助杆724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弹簧727,辅助杆724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件725,辅助杆724的两侧均设置有磁面板726,磁面板726与磁嵌板723磁性相同,辅助杆724通过辅助弹簧727与减震管721内壁相连接,辅助杆724通过外接件725与外界相连接。
[0034] 具体的,在将温度传感器4与外界设备相安装时,因为温度传感器4随时与待测液体相接触,当发生晃动时,磁面板726与磁嵌板723之间的斥力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减小冲击力,同时在受到冲击时,卡接块722会沿着环槽711活动,也能够降低温度传感器4所受到的冲击力,其次,当温度传感器4浸入液体时,会有局部液体进入到减震管721中,最后流入至软垫囊7125中,使得软垫囊7125逐渐膨胀,提高对温度传感器4的夹持稳定性。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连接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放置机构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结构示
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副接管与主接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阀体内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维稳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外贴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可进行压力控制的自力式温控阀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阀体;11、端接管;12、对接法兰;13、阀芯;14、封堵杆;15、L型杆;151、磁三角块;16、插槽;161、磁梯块;162、短接弹簧;17、流径槽;18、凹槽;181、密封塞;2、连接总成;21、副接管;211、扩罩;212、接通软管;213、底板;214、加长连接杆;22、短接管;23、主接管;
231、压制板;232、复位弹簧;24、上接管;25、下接管;26、辅助接板;3、导管;4、温度传感器;
41、固定套管;42、连接盘;5、控制板;6、维稳机构;61、外贴板;611、卡接内管;612、固定杆;
613、拉伸弹簧;614、气压伸缩管;615、转接管;616、竖管;617、活塞;618、延伸杆;62、维稳杆;63、紧贴板;64、侧孔;65、连接绳;66、配重块;67、放置孔;7、放置机构;71、放置管;711、环槽;712、定位组件;7121、定位主管;7122、外接开口;7123、内支杆;7124、细接管;7125、软垫囊;72、减震机构;721、减震管;722、卡接块;723、磁嵌板;724、辅助杆;725、外接件;726、磁面板;727、辅助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