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吴丹丹 >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专利详情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8-1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4-2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1-08-1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121885850.6 申请日 2021-08-12
公开/公告号 CN216378158U 公开/公告日 2022-04-26
授权日 2022-04-26 预估到期日 2031-08-12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2022-09-13
分类号 C12M1/12C12M1/02C12M1/38C12M1/08C12M1/00 主分类号 C12M1/1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8
权利要求数量 9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吴丹丹 当前专利权人 吴丹丹
发明人 吴丹丹 第一发明人 吴丹丹
地址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交通路与八一路交叉口百胜国际1919室 邮编 466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河南省 申请人所在市 河南省周口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涉及疫苗生产研究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和通风组件,主体内部开设有培养仓,主体顶部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有顶盖,主体顶部设置有插接块,主体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管,培养仓底部设置有加热套筒,主体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主体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培养仓进行换气的通风组件。该种培养罐通过在通风管处设置注料口,方便使用者对培养仓内部进行物料注射的同时避免病毒泄露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加热管对加热套筒进行加热,再通过加热套筒对培养仓进行加热以此提升加热的均匀性,避免病毒过热灭活的情况发生。
  • 摘要附图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4-26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通风组件;
所述主体内部开设有培养仓,所述主体顶部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有顶盖,所述主体顶部设置有插接块,所述主体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管,所述培养仓底部设置有加热套筒,所述主体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主体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培养仓进行换气的通风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滤网,所述通风管为蛇形结构,所述通风管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主体外表面相导通,所述通风管一侧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培养仓内壁相导通,所述通风管内部设置有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底部设置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且所述注料口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口靠近出风口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半圆形倒角,且所述倒角设置于挡板靠近注料口内部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套筒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且所述加热管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底部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螺纹一和螺纹二,所述插接块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一,所述顶盖内壁上设置有螺纹二,且所述顶盖通过螺纹一和螺纹二与插接块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结构还包括卡槽和卡块,所述插接块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顶盖底部四周设置有若干个卡块,所述顶盖通过卡块和卡槽与插接块卡合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疫苗生产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

背景技术

[0002]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通过注射疫苗能够再人体内形成相应的抗体,以此对人体进行保护。
[0003] 而制造疫苗的第一步便是需要对病原生物既病毒进行培养,通过培养皿或培养罐将病毒放在其内部进行培养,现在为了避免病毒外泄大多采用培养罐进行培养,再通过对培养罐内部进行加热将培养罐的温度保持在病毒生长的合适温度,以此提高培养的效率。
[0004] 但是,市面上常见的培养罐上没有方便使用者对培养仓内部进行加料注射的设计,导致当使用者需要对培养仓内部添加培养液时需要打开顶盖,增大使用者的使用难度的同时也增大了病毒泄露的几率,同时市面上常见的培养罐大多通过电热管直接对培养仓内部进行加热,导致温度不均匀导致病毒死亡率较高的情况出现。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通过在通风管处设置注料口,方便使用者对培养仓内部进行物料注射的同时避免病毒泄露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加热管对加热套筒进行加热,再通过加热套筒对培养仓进行加热以此提升加热的均匀性,避免病毒过热灭活的情况发生。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包括主体和通风组件;
[0007] 所述主体内部开设有培养仓,所述主体顶部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有顶盖,所述主体顶部设置有插接块,所述主体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管,所述培养仓底部设置有加热套筒,所述主体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0008] 所述主体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培养仓进行换气的通风组件。
[0009]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滤网,所述通风管为蛇形结构,所述通风管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主体外表面相导通,所述通风管一侧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培养仓内壁相导通,所述通风管内部设置有滤网。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底部设置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且所述注料口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导通。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注料口靠近出风口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挡板。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半圆形倒角,且所述倒角设置于挡板靠近注料口内部一侧。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套筒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且所述加热管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部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在通风管处设置注料口,方便使用者对培养仓内部进行物料注射,挡板将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旋转并盖在注料口上,避免病毒从注料口处脱离培养仓飘散到外界造成泄露。
[0017] 2、其次,通过加热管对加热套筒进行加热,再通过加热套筒对培养仓进行加热以此提升加热的均匀性,避免病毒过热灭活的情况发生。

实施方案

[0025] 实施例:
[0026] 请参阅图1‑6中,
[0027]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疫苗生产研究的培养罐,包括主体1和通风组件;
[0028] 如图2所示,主体1内部开设有培养仓101,主体1顶部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有顶盖102,主体1顶部设置有插接块103,插接块103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一,顶盖102内壁上设置有螺纹二,且顶盖102通过螺纹一和螺纹二与插接块103螺纹连接,主体1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管2,培养仓101底部设置有加热套筒3,主体1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4;
[0029] 主体1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培养仓101进行换气的通风组件。
[0030]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顶盖102与插接块103之间通过螺纹转动连接这一实施方式之外,还存在另一实施方式,即顶盖102底部设置有卡块,插接块103内壁开设有卡槽,在此基础上,顶盖102与插接块103之间通过卡块与卡槽卡合连接,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技术特征与上一实施方式中的技术内容相同,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仅需将插接块103上的卡槽对准顶盖102表面的卡扣并将插接块103扣在顶盖102上,即可简易的将顶盖102装载主体1顶部,无需像第一实施例一样需要不断转动顶盖102才能将顶盖102装载在主体1顶部,简化了使用者的安装步骤,但是使用该种实施方式,如果需要长期培养病毒时,卡合连接的方式连接较松不像螺纹连接那样紧密,导致搬运主体1时顶盖102非常容易脱离,因此卡和连接的方式相较于螺纹连接的方式更适用于短时间进行培养不需要进行搬运的情形能够简化使用者的测量操作,进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效率。
[0031] 进一步的,通风组件包括进风口201、出风口202和滤网205,通风管2为蛇形结构,通风管2一侧设置有进风口201,进风口201与主体1外表面相导通,通风管2一侧设置有出风口202,且出风口202与培养仓101内壁相导通,通风管2内部设置有滤网206,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通风管2、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将培养仓101内部的空气与主体1外部的空气相导通,以此为培养仓101内部病毒的培养提供适量的氧气,同时通过蛇形的通风管2能够使通风管2的主体部分高于进风口201与出风口202的高度,防止病毒经进入出风口202穿过通风管2飘散到空气中,而在换气的过程中也能通过过滤网205在通风管2内部进行隔断,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灰尘或其他杂菌飘入培养仓101内部,对培育的结果造成影响和破坏。
[0032] 进一步的,通风管2底部设置有注料口203,注料口203位于进风口201与出风口202之间,且注料口203与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相导通,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需要对培养仓101内部进行注射药物或培养病毒用的营养液时,使用者能够将针头插入注料口203内部,并通过针头顶开挡板204将药液或营养液注入培养仓101内部,注射完毕后,当使用者将针头从注料口203内部抽走时,挡板204将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旋转并盖在注料口203上,避免病毒从注料口203处脱离培养仓101飘散到外界造成泄露。
[0033] 进一步的,注料口203靠近出风口202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挡板204。
[0034] 进一步的,挡板204底部设置有半圆形倒角,且倒角设置于挡板204靠近注料口203内部一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挡板204与注料口203的内壁紧密贴合才能够将注料口203完全堵住,才能避免病毒的泄露,但是又需要挡板204能够被针头顶开以此方便使用者对培养仓101内部进行注射,因此在挡板204底部一侧设置半圆形倒角,使挡板204在能够保持旋转功能方便使用者注射物料的前提下能够将注料口203堵住,以此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0035] 进一步的,加热套筒3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301,且加热管301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够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加热管301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管301能够将热量散发到加热套筒3上,再通过加热套筒3能够将热量传导至培养仓101内部,以此对培养仓101内部进行加热,将培养仓101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便于病毒的培养,同时通过加热套筒3对培养仓101内部进行传导加热能够避免加热管301直接对培养仓
101进行加热,造成培养仓101内部部分位置温度过高导致病毒过热死亡的情况发生。
[0036] 进一步的,主体1底部设置有垫块104,垫块104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垫块104为主体1提供支撑,通过防滑纹路能够增加主体1放置的稳定性,以此避免培养过程中主体1翻倒培养仓101内部的病毒泄露的情况发生。
[0037]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主体1放置在较为平整的桌面上,通过垫块104为主体1提供支撑,通过防滑纹路能够增加主体1放置的稳定性,以此避免培养过程中主体1翻倒导致培养仓101内部的病毒泄露的情况发生,再将主体1与外部电源相接通,此时将病毒的培养液与病毒倒入培养仓101内部,再将顶盖102旋转盖在主体1顶部,此时即可使用培养罐将病毒养在培养仓101内部,在培养过程中,使用者能够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加热管301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管301能够将热量散发到加热套筒3上,再通过加热套筒3能够将热量传导至培养仓101内部,以此对培养仓101内部进行加热,将培养仓101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便于病毒的培养,同时通过加热套筒3对培养仓101内部进行传导加热能够避免加热管301直接对培养仓101进行加热,造成培养仓101内部部分位置温度过高导致病毒过热死亡的情况发生,通过通风管2、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将培养仓101内部的空气与主体1外部的空气相导通,以此为培养仓101内部病毒的培养提供适量的氧气,同时通过蛇形的通风管2能够使通风管2的主体部分高于进风口201与出风口202的高度,防止病毒经进入出风口202穿过通风管2飘散到空气中,而在换气的过程中也能通过过滤网205在通风管2内部进行隔断,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灰尘或其他杂菌飘入培养仓101内部,对培育的结果造成影响和破坏,当使用者需要对培养仓101内部进行注射药物或培养病毒用的营养液时,使用者能够将针头插入注料口203内部,并通过针头顶开挡板204,挡板204将通过转轴打开,便于针头将药液或营养液注入培养仓101内部,注射完毕后,当使用者将针头从注料口203内部抽走时,挡板204将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旋转并盖在注料口203上,避免病毒从注料口203处脱离培养仓101飘散到外界造成泄露,而在通过挡板204进行遮挡的过程中需要挡板204与注料口
203的内壁紧密贴合才能够将注料口203完全堵住,才能避免病毒的泄露,但是又需要挡板
204能够被针头顶开以此方便使用者对培养仓101内部进行注射,因此在挡板204底部一侧设置半圆形倒角,使挡板204在能够保持旋转功能方便使用者注射物料的前提下能够将注料口203堵住,以此通过以上结构使装置能够为使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一面研究用病毒培养功能。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结构螺纹连接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结构卡合连接示意图。
[0024] 图1‑6中:1、主体;101、培养仓;102、顶盖;103、插接块;104、垫块;2、通风管;201、进风口;202、出风口;203、注料口;204、挡板;205、滤网;3、加热套筒;301、加热管;4、控制面板。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