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专利详情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8-1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9-07-12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28-08-1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1821323018.5 申请日 2018-08-16
公开/公告号 CN209103528U 公开/公告日 2019-07-12
授权日 2019-07-12 预估到期日 2028-08-16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8G1/01G08G1/065G01S13/91 主分类号 G08G1/01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1
权利要求数量 2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官伯然、顾月 第一发明人 官伯然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朱月芬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而了一种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收发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的收发单元上的V极化照射天线发射信号到被测机动车轮毂,收发单元上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被测机动车轮毂上的H极化回波信号;收发单元的输出信号接信号处理单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部署灵活,可靠性高,适用全天候,对于反隐身机动车辆雷达探测亦有参考价值。(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摘要附图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1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2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3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4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5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6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7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8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9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10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11
    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9-07-12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的收发单元上的V极化照射天线发射信号到被测机动车轮毂,收发单元上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被测机动车轮毂上的H极化回波信号;收发单元的输出信号接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的收发单元上的V极化照射天线和H极化接收天线结构相同;包括四个蝶形辐射贴片A1,A2,A3,A4,其中蝶形辐射贴片A1,A3位于介电常数为3.38的Roger4003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呈正交排列,蝶形辐射贴片A2,A4位于介质基板底面亦服从正交排列关系;所述的蝶形辐射贴片A1和A2的对称轴重合,蝶形辐射贴片A3和A4的对称轴重合,蝶形辐射贴片A1的窄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2的窄端与第二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3的窄端与第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4的窄端与第四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四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1的宽端与第一扼流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扼流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2的宽端与第二扼流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扼流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3的宽端与第三扼流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三扼流电感L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4的宽端与第四扼流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四扼流电感L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收发单元与被测机动车轮毂产生的再生辐射场的雷达处在同一个位置时,所述的收发单元为一个,收发单元同时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当收发单元与被测机动车轮毂产生的再生辐射场的雷达处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的收发单元为两个,其中一个作为发送端,另一个作为接收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个监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进程不断加速,交通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构成元素。然而伴随着城市边缘扩大化与经济的持续迅猛增长,交通拥堵问题逐渐蔓延到几乎每个城市。因此对城市道路及主要干道进行有效的机动车交通流量监测对于提高出行效率,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 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采取的方案主要基于埋地线圈传感、视频监控、GPS及RFID应答、红外监测、微动多普勒等技术。然而,线圈铺设会对路面结构形成损伤,且因气候变化和频繁碾压使其故障率较高;视频监控容易受到雨雪云雾和照度的影响,无法实现全天候保障;红外线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而失灵;GPS及RFID应答则需要机动车的配合和保障,因此在管理覆盖和特种车辆的流量监测方面存在局限;微动多普勒技术对静止和缓行车辆无效,因而无法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0005] 一种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包括收发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的收发单元上的V极化照射天线发射信号到被测机动车,收发单元上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被测机动车上的H极化回波信号;收发单元的输出信号接信号处理单元;
[0006] 所述的收发单元上的V极化照射天线和H极化接收天线结构相同;包括四个蝶形辐射贴片A1,A2,A3,A4,其中蝶形辐射贴片A1,A3位于介电常数为3.38的Roger4003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呈正交排列,蝶形辐射贴片A2,A4位于介质基板底面亦服从正交排列关系;所述的蝶形辐射贴片A1和A2的对称轴重合,蝶形辐射贴片A3和A4的对称轴重合,蝶形辐射贴片A1的窄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2的窄端与第二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3的窄端与第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4的窄端与第四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四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1的宽端与第一扼流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扼流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2的宽端与第二扼流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扼流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3的宽端与第三扼流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三扼流电感L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4的宽端与第四扼流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四扼流电感L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
[0007] 当收发单元与被测机动车轮毂产生的再生辐射场的雷达处在同一个位置时,所述的收发单元为一个,收发单元同时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当收发单元与被测机动车轮毂产生的再生辐射场的雷达处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的收发单元为两个,其中一个作为发送端,另一个作为接收端。
[0008]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几种优点:
[0009] 1、结构简单,部署灵活;
[0010] 2、可靠性高,适用全天候;
[0011] 3、对于反隐身机动车辆雷达探测亦有参考价值。

实施方案

[002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机动车轮毂极化散射特性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包括收发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的收发单元上的V极化照射天线发射信号到被测机动车,收发单元上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被测机动车上的H极化回波信号;收发单元的输出信号接信号处理单元;
[0024] 所述的收发单元上的V极化照射天线和H极化接收天线结构相同;包括四个蝶形辐射贴片A1,A2,A3,A4,其中蝶形辐射贴片A1,A3位于介电常数为3.38的Roger4003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呈正交排列,蝶形辐射贴片A2,A4位于介质基板底面亦服从正交排列关系;所述的蝶形辐射贴片A1和A2的对称轴重合,蝶形辐射贴片A3和A4的对称轴重合,蝶形辐射贴片A1的窄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2的窄端与第二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3的窄端与第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4的窄端与第四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四极管D1的负极与通过矩形铜片与馈电端连接;蝶形辐射贴片A1的宽端与第一扼流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扼流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2的宽端与第二扼流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扼流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3的宽端与第三扼流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三扼流电感L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蝶形辐射贴片A4的宽端与第四扼流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四扼流电感L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直流控制线接直流源。
[0025] 在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之前,首先要进行样本采集,即监测不同类型机动车经过时收发单元接收到的极化散射信号并存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极化散射特征不同,且不同类型机动车的雷达散射特性也存在差异。
[0026] 如图1,2所示当被测机动车驶入可探测的区域范围内,收发系统中的发射天线发射频率为255MHz,极化方式为垂直极化的宽波束入射电磁波,同时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入射时间节点,该入射波在机动车轮毂上激励出再生正交辐射场,该信号反射回来,并被收发系统中的窄波束水平极化天线接收,同理信号处理单元存储接受回波的时间节点,并将目标散射特性信号与样本库中存储的信号比对,从而确定被测目标是否属于机动车车辆以及机动车具体的类型范围。
[0027] 为适用单站和双站两种不同场景的需求,设计了一款极化可重构天线如图3所示。该极化可重构天线包括四个辐射贴片A1,A2,A3,A4,其中A1,A3位于介电常数为3.38的Roger4003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呈正交排列,A2,A4位于介质基板底面亦服从正交排列关系。图中标注1为pin二极管D1,D2,D3,D4,这四个二极管位于振臂和馈电点之间。标注2是值为
350nH的电感和四个蝶形振臂相连起到射频扼流圈的作用,从而和标注3所示的直流控制线一起组成pin二极管的直流偏置网络,标注4为蝶形振子上加载的槽状线结构。利用50欧姆的同轴电缆通过介质基板中央的F1和F2实现对天线的馈电激发。可以通过控制D1~D4四个二极管的来实现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状态的切换。当D1和D2导通,D3和D4截止时,天线极化状态为水平极化;而当D1和D2截止,D3和D4导通时天线极化状态为垂直极化。通过调整加载的槽状线的长度可以实现中心频率和带宽可调从而方便天线可以覆盖不同类型汽车轮毂的本征频率。
[0028] 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空间方位角示意图。图9,图10和图11即是建立在本图所给出的坐标系和变量说明的基础之上。
[0029] 图5给出了入射波与轮毂感应电场空间关系示意图。当机动车驶入探测区域,入射波到达轮毂两侧存在波程差,将先到达轮毂的入射波视为入射波1,后到达轮毂的入射波视为入射波2。如图6所示入射波1在θ′∈[0,π]激励起感应电流,入射波2在θ′∈[π,2π]激励起感应电流且两电流同向,当入射波1和入射波2波程差达到λ/2(λ为工作频率下入射波长)时,轮毂在入射波1和入射波2激励下的再生辐射场在接收天线处相互加强。
[0030] 如图7所示为轮毂感应电场分解示意图,由于轮毂的感应电场和感应电流方向一致,电场在任意方向上都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EH和垂直方向EV两部分,由于理论分析阶段拾取的轮毂的主极化雷达散射截面和机动车车体相比并不明显,因此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考虑垂直方向上的电场分量。水平方向上的电场等效成如图8所示的示意图,将地平面视作镜像平面,这相当于在空间内存在两个电偶极子,由于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地面损耗,距离地表越近,镜像电场越接近于原电场,则靠近地表的电场分量可以互相抵消,因此接收机接收到的轮毂再生辐射场中单向的水平极化雷达散射截面最显著。
[0031] 图9为本实用新型正交极化项雷达散射截面和机动车车体的正交极化项雷达散射截面的频域扫描对比,表明本实用新型中收发单元发射255MHz频段的平面波。图10和图11是加载本实用新型后监测到的轮毂正交极化雷达散射截面空间扫描对比。结果表明当以本征频率255MHz,方位角为θ=90°, 平面波照射时,轮毂的正交极化散射特性突出,其雷达散射截面在数值上高于汽车模型30dB,并且具备良好的空间角度选择特性。因而采用轮毂作为雷达目标对机动车和非机动作为现有车流量监测手段的补充方案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站监测系统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站监测系统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发天线示意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空间方位角示意图;
[0016] 图5为入射波与轮毂感应电场空间关系示意图;
[0017] 图6为轮毂感应电场分布示意图;
[0018] 图7为轮毂感应电场分解示意图;
[0019] 图8为轮毂等效水平极化感应电场分布示意图;
[0020]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与机动车整体正交极化雷达散射截面的频域扫描对比图;
[002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频率时,入射波不同方位角下轮毂正交极化项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扫描对比图;
[0022]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频率时,入射波不同俯仰角下轮毂正交极化项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扫描对比图。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