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能促进较大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及应用专利详情

能促进较大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及应用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12-2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5-15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6-0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12-2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1369828.3 申请日 2019-12-26
公开/公告号 CN111040028B 公开/公告日 2021-06-01
授权日 2021-06-01 预估到期日 2039-12-26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07K14/47C07K14/755C12N15/67 主分类号 C07K14/47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3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2007.01.18CN 102337297 A,2012.02.01CN 106480090 A,2017.03.08CN 102329777 A,2012.01.25范玉丹.Bcl-2蛋白突变体(模拟磷酸化)的纯化和核磁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8,Ting Song,等.Expression and SolutionNMR Study of Multi-site PhosphomimeticMutant BCL-2 Protein《.protein and peptideletters》.2019,第26卷(第6期),Yan-Yi Wang,等.In vivo selection withlentiviral expression of Bcl2T69A/S70A/S87A mutant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ed mice《.gene therapy》.2018,;
引用专利 US2011236404A、US2009111143A、US2007015250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王彦刈 第一发明人 王彦刈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朱亚冠
摘要
本发明公开能促进较大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及应用。本发明Bcl2突变体为在小鼠Bcl2基因的第190位密码子由GGA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或人Bcl2基因的第193位密码子由GGA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本发明通过突变第568位(人Bcl2基因为577位)碱基,使G变为T,把该经过突变的磷酸化Bcl2与目的重组蛋白基因构建于双顺反子的表达载体上,就可以促进大于4.3kb的目的重组蛋白基因的表达。
  • 摘要附图
    能促进较大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及应用
  • 说明书附图:abs-1
    能促进较大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及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1
    能促进较大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及应用
  • 说明书附图:图2
    能促进较大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及应用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6-01 授权
2 2020-05-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7K 14/47 专利申请号: 201911369828.3 申请日: 2019.12.26
3 2020-04-21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能促进大于4.3kb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在小鼠Bcl2基因的第190位密码子由GGA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第69位的苏氨酸残基(T)密码子ACC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密码子GAG,第70位的丝氨酸残基(S)密码子TCG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密码子GAA,第84位的丝氨酸残基(S)密码子AGC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密码子GAA。

2.能促进大于4.3kb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其特征在于人Bcl2基因的第193位密码子由GGA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第69位的苏氨酸残基(T)密码子ACC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密码子GAG,第70位的丝氨酸残基(S)密码子TCG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密码子GAA,第87位的丝氨酸残基(S)密码子AGC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密码子GAA。

3.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Bcl2突变体和目的基因构建在能同时表达双基因的载体质粒上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目的基因大于4.3kb。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Bcl2突变体连接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下游,目的基因连接在IRES上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大于4.3kb目的基因包括B区域删除的凝血因子八BDD FVIII、全长凝血因子八FVIII。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促进大于4.3kb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Bcl2基因是一个能抗细胞凋亡的基因,目前被用于基因治疗的体内筛选和生物制药中增加重组蛋白表达等。经研究发现,当把小鼠Bcl2的第69位的苏氨酸(T)、第70和84位(人Bcl2为第87位)的丝氨酸(S)突变为谷氨酸(E)(这三个位点氨基酸突变为谷氨酸的小鼠T69E/S70E/S84E T69E/S70E/S87EBcl2为Bcl2 ,人的Bcl2为Bcl2 ),模拟在这三个位点磷酸化,就可显著
提高Bcl2的抗凋亡能力,因此磷酸化的Bcl2蛋白也被应用于增加重组蛋白的表达量。但是对于目的重组蛋白基因比较大的(大于4.3kb,比如凝血因子VIII基因)基因,因为mRNA不稳定的原因,表达量比较低,影响了工业化生产这种大小的重组蛋白质。对于这种蛋白质,即使把其基因与模拟磷酸化的Bcl2构建在同一表达质粒进行共表达也对促进其表达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促进大于4.3kb基因表达的Bcl2突变体。
[0004]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Bcl2突变体为在小鼠Bcl2基因的第190位密码子由GGA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或人Bcl2基因的第193位密码子由GGA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
[0006] 即在小鼠Bcl2基因的第568位碱基(人Bcl2相应的为577位),野生型的为G,只要把其突变为T,从而使得190位密码子(人相应为193位密码子)由GGA变为终止密码子TGA,也就是把Bcl2从189位(人为192位)后切除其尾巴,即可使Bcl2获得促进大于4.3kb基因表达的能力。当该Bcl2突变体与大于4.3kb目的基因构建于同一表达质粒共表达时,就可大大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0007] 作为优选,本发明Bcl2突变体还包括小鼠Bcl2基因的第69位的苏氨酸残基(T)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第70位的丝氨酸残基(S)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第84位的丝氨酸残基(S)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或人Bcl2基因的第69位的苏氨酸残基(T)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第70位的丝氨酸残基(S)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第87位的丝氨酸残基(S)突变为谷氨酸残基(E)。
[000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上述新型Bcl2突变体和目的基因构建在能同时表达双基因的载体质粒上的应用。上述目的基因大于4.3kb。
[0009] 作为优选,新型Bcl2突变体连接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下游,把目的基因连接在IRES上游。
[0010] 所述的大于4.3kb目的基因包括B区域删除的凝血因子八(BDD FVIII)、全长凝血因子八(FVIII)。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 本发明通过突变第568位(人Bcl2基因为577位)碱基,使G变为T,把该经过突变的磷酸化Bcl2与目的重组蛋白基因构建于双顺反子的表达载体上,就可以促进大于4.3kb的目的重组蛋白基因的表达。

实施方案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分析。
[0017] 实施例1:点突变Bcl2
[0018] 小鼠Bcl2 cDNA和人Bcl2 cDNA分别克隆于pMigR1质粒的Nco I和Sal I之间,即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下游,见图1。利用点突变试剂盒(Transformer,CLONTECH),把第568位(人Bcl2为第577位)核苷酸G突变成T,使对应于第190位(人Bcl2相应为193位密码子)的甘氨酸残基密码子GGA换成终止密码子TGA。通过对cDNA测序进行验证突变点,验证正确无误后,即得到所需要的去掉尾部47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Bcl2(△Bcl2)的基因序列,包含有该△Bcl2质粒为pMigR1‑△Bcl2(包含人△Bcl2的质粒为pMigR1‑△hBcl2)。再通过同样的方法把对应于第69位的苏氨酸残基T密码子和第70位、84位(人Bcl2对应的为第87位)的丝氨酸残基S密码子突变成谷氨酸残基E密码子,每个突变点通过对cDNA测序进行验证,验证正确无误后,即得到所需要的T69E/S70E/S84E(人Bcl2为T69E/S70E/S87E)并去掉尾部EEE EEE47个氨基酸残基的模拟磷酸化的突变小鼠Bcl2(△Bcl2 )和突变人Bcl2(△hBcl2 )的基EEE EEE EEE
因序列,包含有该△Bcl2 和△hBcl2 质粒分别为pMigR1‑△Bcl2 和pMigR1‑△EEE WT WT
hBcl2 。以没有去尾部氨基酸残基的野生型小鼠Bcl2(Bcl2 )和人Bcl2(hBcl2 )和模拟EEE EEE WT
磷酸化的突变小鼠Bcl2(Bcl2 )和人Bcl2(hBcl2 )构建的pMigR1‑Bcl2 、pMigR1‑WT EEE EEE
hBcl2 和pMigR1‑Bcl2 、pMigR1‑hBcl2 作为对照质粒。
[0019] 实施例2:构建含有上述点突变小鼠Bcl2和大于4.3kb基因的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0020] 取pMigR1质粒进行BglII/SalI酶切,酶切完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pMigR1酶切片段;合成5’GATCTCTCGAGGCGGCCGCCAATTGG3’和5’TCGACCAATTGGCGGCCGCCTCGAGA3’,退火后与pMigR1酶切片段进行连接,以导入多克隆酶切位点BglII‑XhoI‑NotI‑MunI‑SalI,连接好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琼脂糖培养皿中进行筛选培养,对阳性大肠杆菌克隆进行扩增培养,然后提取纯化质粒。然后进行测序验证序列是否正确,验证后即得pMigR1‑△GFP质粒。
[0021] 以pMigR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GFP基因,在5’端引物中引入BglII酶切位点和Kozak序列GCCACC,在3’端引物中保留SalI酶切位点。PCR后提纯PCR产物,然后用BglII/SalI进行酶切,酶切完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GFP片段。另以HSQ/AvrII/RENEO质粒为模板,PCR扩增B区域删除的凝血因子八(BDD FVIII)基因,5’端引物保留XhoI酶切位点,3’端引物引入MunI酶切位点。PCR后提纯PCR产物,然后用XhoI/MunI进行酶切,酶切完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BDD FVIII片段。全长人凝血因子八(FVIII)通过合成获得,两端引入XhoI/MunI酶切位点,用XhoI/MunI酶切,酶切完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FVIII片EEE EEE WT
段。pMigR1‑△Bcl2 、pMigR1‑Bcl2 和pMigR1‑Bcl2 用BglII/EcoRI和XhoI/EcoRI切开多EEE EEE WT
克隆酶切位点,pMigR1‑△hBcl2 、pMigR1‑hBcl2 和pMigR1‑hBcl2 用XhoI/EcoRI切开多克隆酶切位点,pMigR1‑△GFP用XhoI/MunI切开多克隆酶切位点,琼脂糖胶电泳进行分离纯化。把上述分离纯化好的GFP基因片段、BDD FVIII基因片段分别与BglII/EcoRI切开的三个质粒片段放在一起进行连接反应;另把BDD FVIII或FVIII基因片段分别与XhoI/EcoRI切开的六个质粒片段以及XhoI/MunI切开的pMigR1‑△GFP质粒片段放在一起进行连接反应。连接好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琼脂糖培养皿中进行筛选培养,对阳性大肠杆菌克隆进行扩增培养,然后提取纯化质粒。然后进行测序验证序列是否正确,验证后即EEE EEE EEE
得pMigR1‑△Bcl2 ‑GFP‑BDD FVIII、pMigR1‑△Bcl2 ‑BDD FVIII、pMigR1‑△Bcl2 ‑EEE EEE
FVIII、pMigR1‑△hBcl2 ‑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以及对照pMigR1‑Bcl2 ‑GFP‑EEE EEE WT
BDD FVIII、pMigR1‑Bcl2 ‑BDD FVIII、pMigR1‑Bcl2 ‑FVIII和pMigR1‑Bcl2 ‑GFP‑BDD WT WT EEE
FVIII、pMigR1‑Bcl2 ‑BDD FVIII、pMigR1‑Bcl2 ‑FVIII、pMigR1‑hBcl2 ‑FVIII、pMigR1‑WT
hBcl2 ‑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见图1A)和pMigR1‑△GFP‑BDD FVIII、pMigR1‑△GFP‑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见图1B),其中目的基因大小均超过4.3kb。
[0022] 实施例3:转染HEK293细胞并表达大于5kb的融合基因GFP
[0023] 取二块六孔细胞培养板,在其中九孔中进行人胚肾来源的HEK293细胞培养,具体培养基为DMEM添加15%胎牛血清、2mM L‑谷氨酰胺、100单位/毫升青霉素、100微克/毫升链霉素(配好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把HEK293细胞培养于该培养基中,在37℃、5%二氧化碳浓度的培养箱中培养,等到细胞在培养皿中70‑80%汇合(confluent)后,用仅含有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洗两遍,然后每孔加入2毫升仅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放在培EEE EEE养箱中待用。分别取上述提纯好的pMigR1‑△Bcl2 ‑GFP‑BDD FVIII、pMigR1‑Bcl2 ‑GFP‑WT
BDD FVIII和pMigR1‑Bcl2 ‑GFP‑BDD 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各15微克,分别溶解于装于3个1.5毫升eppendof管的750微升的OPTI‑MEM培养基中,混匀;另取3个1.5毫升的eppendof管,每管加750微升的OPTI‑MEM培养基,然后在每管OPTI‑MEM培养基加入invitrogen公司的lipofactamine2000脂质体30微升,混匀。室温放置五分钟。然后把溶有DNA的OPTI‑MEM溶液与溶有脂质体的OPTI‑MEM溶液混合在一起,混匀,室温放置20分钟。从培养箱中取出细胞,每三孔重复转染一种DNA质粒,即每孔细胞中加入已经混匀室温放置20分钟的DNA脂质体混合液500微升,轻轻摇匀,置于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六小时后,每孔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2.5毫升,继续培养24小时,再换新鲜完全培养基2.5毫升/孔,培养24小时后上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蛋白表达量。GFP表达量见附图2,图中显示,经过了第568位(人Bcl2为第577位)核苷酸G突变成T,使对应于第190位(人Bcl2相应为193位密码子)的甘EEE
氨酸残基密码子GGA换成终止密码子TGA后,△Bcl2 与连接了BDD FVIII基因的GFP在一个mRNA链共表达后,能极大促进该GFP的表达。
[0024] 实施例4转染HEK293细胞并表达BDD FVIII和FVIII基因
[0025] 取四块六孔细胞培养板,进行人胚肾来源的HEK293细胞培养,具体培养基为DMEM添加15%胎牛血清、2mM L‑谷氨酰胺、100单位/毫升青霉素、100微克/毫升链霉素(配好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把HEK293细胞培养于该培养基中,在37℃、5%二氧化碳浓度的培养箱中培养,等到细胞在培养皿中70‑80%汇合(confluent)后,用仅含有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洗两遍,然后每孔加入2毫升仅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放在培养箱中待用。分EEE EEE别取上述提纯好的pMigR1‑△Bcl2 ‑BDD FVIII、pMigR1‑Bcl2 ‑BDD FVIII和pMigR1‑WT EEE EEE WT
Bcl2 ‑BDD FVIII、pMigR1‑△hBcl2 ‑FVIII、pMigR1‑hBcl2 ‑FVIII、pMigR1‑hBcl2 ‑FVIII、pMigR1‑△GFP‑BDD FVIII、pMigR1‑△GFP‑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各15微克,分别溶解于装于3个1.5毫升eppendof管的750微升的OPTI‑MEM培养基中,混匀;另取3个
1.5毫升的eppendof管,每管加750微升的OPTI‑MEM培养基,然后在每管OPTI‑MEM培养基加入invitrogen公司的lipofactamine2000脂质体30微升,混匀。室温放置五分钟。然后把溶有DNA的OPTI‑MEM溶液与溶有脂质体的OPTI‑MEM溶液混合在一起,混匀,室温放置20分钟。
从培养箱中取出细胞,每三孔重复转染一种DNA质粒,即每孔细胞中加入已经混匀室温放置
20分钟的DNA脂质体混合液500微升,轻轻摇匀,置于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六小时后,每孔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2.5毫升,继续培养48小时,取上清液,用Coatest FVIII试剂盒(Chromogenix)根据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来测试不同细胞上清液中的FVIII含量。结果如下:
EEE EEE WT
转染pMigR1‑△Bcl2 ‑BDD FVIII、pMigR1‑Bcl2 ‑BDD FVIII、pMigR1‑Bcl2 ‑BDD FVIII、EEE EEE WT
pMigR1‑△hBcl2 ‑FVIII、pMigR1‑hBcl2 ‑FVIII、pMigR1‑hBcl2 ‑FVIII、pMigR1‑△GFP‑BDD FVIII、pMigR1‑△GFP‑FVIII的细胞上清液中的FVIII含量分别为85.31±28.65mU/ml、
37.57±8.59mU/ml、29.98±6.32mU/ml、13.93±3.22mU/ml、5.48±1.26mU/ml、3.80±
0.84mU/ml、2.11±0.57mU/ml、0.84±0.28mU/ml。从结果可知,经过了第568位(人Bcl2为第
577位)核苷酸G突变成T,使对应于第190位(人Bcl2相应为193位密码子)的甘氨酸残基密码子GGA换成终止密码子TGA后,与目的基因BDD FVIII或FVIII在一个mRNA链共表达后,不管EEE EEE EEE
是小鼠△Bcl2 还是人△hBcl2 均能显著促进该目的基因的表达(pMigR1‑△Bcl2 ‑BDD EEE WT
FVIII与pMigR1‑Bcl2 ‑BDD FVIII、pMigR1‑Bcl2 ‑BDD FVIII和pMigR1‑△GFP‑BDD FVIIIEEE EEE WT
相比,p<0.05;pMigR1‑△hBcl2 ‑FVIII与pMigR1‑hBcl2 ‑FVIII、pMigR1‑hBcl2 ‑FVIII和pMigR1‑△GFP‑FVIII相比,p<0.01)。
[0026] 上述实施例并非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符合本发明要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7] 序列表
[0028] 1、第568位碱基G突变为T的小鼠Bcl2突变体序列,如SIQ ID NO.1:
[0029] ATGGCGCAAGCCGGGAGAACAGGGTATGATAACCGGGAGATCGTGATGAAGTACATACATTATAAGCTGTCACAGAGGGGCTACGAGTGGGATGCTGGAGATGCGGACGCGGCGCCCCTGGGGGCTGCCCCCACCCCTGGCATCTTCTCCTTCCAGCCTGAGAGCAACCCAATGCCCGCTGTGCACCGGGACATGGCTGCCAGGACGTCTCCTCTCAGGCCCCTCGTTGCCACCGCTGGGCCTGCGCTCAGCCCTGTGCCACCTGtGGTCCATCTGACCCTCCGCCGGGCTGGGGATGACTTCTCTCGTCGCTACCGTCGTGACTTCGCAGAGATGTCCAGTCAGCTGCACCTGACGCCCTTCACCGCGAGGGGACGCTTTGCCACGGTGGTGGAGGAACTCTTCAGGGATGGGGTGAACTGGGGGAGGATTGTGGCCTTCTTTGAGTTCGGTGGGGTCATGTGTGTGGAGAGCGTCAACAGGgAGATGTCACCCCTGGTGGACAACATCGCCCTGTGGATGACTGAGTACCTGAACCGGCATCTGCACACCTGGATCCAGGATAACTGAGGCTGGGATGCCTTTGTGGAACTATATGGCCCCAGCATGCGACCTCTGTTTGATTTCTCCTGGCTGTCTCTGAAGACCCTGCTCAGCCTGGCCCTGGTCGGGGCCTGCATCACTCTGGGTGCATACCTGGGCCACAAGTGA
[0030] 2、第568位碱基G突变为T和第69、70、84位氨基酸残基突变为谷氨酸残基的小鼠Bcl2突变体序列,如SIQ ID NO.2:
[0031] ATGGCGCAAGCCGGGAGAACAGGGTATGATAACCGGGAGATCGTGATGAAGTACATACATTATAAGCTGTCACAGAGGGGCTACGAGTGGGATGCTGGAGATGCGGACGCGGCGCCCCTGGGGGCTGCCCCCACCCCTGGCATCTTCTCCTTCCAGCCTGAGAGCAACCCAATGCCCGCTGTGCACCGGGACATGGCTGCCAGGGAGGAACCTCTCAGGCCCCTCGTTGCCACCGCTGGGCCTGCGCTCGAACCTGTGCCACCTGTGGTCCATCTGACCCTCCGCCGGGCTGGGGATGACTTCTCTCGTCGCTACCGTCGTGACTTCGCAGAGATGTCCAGTCAGCTGCACCTGACGCCCTTCACCGCGAGGGGACGCTTTGCCACGGTGGTGGAGGAACTCTTCAGGGATGGGGTGAACTGGGGGAGGATTGTGGCCTTCTTTGAGTTCGGTGGGGTCATGTGTGTGGAGAGCGTCAACAGGGAGATGTCACCCCTGGTGGACAACATCGCCCTGTGGATGACTGAGTACCTGAACCGGCATCTGCACACCTGGATCCAGGATAACTGAGGCTGGGATGCCTTTGTGGAACTATATGGCCCCAGCATGCGACCTCTGTTTGATTTCTCCTGGCTGTCTCTGAAGACCCTGCTCAGCCTGGCCCTGGTCGGGGCCTGCATCACTCTGGGTGCATACCTGGGCCACAAGTGA
[0032] 3、第577位碱基G突变为T的人Bcl2突变体序列,如SIQ ID NO.3:
[0033] ATGGCGCACGCTGGGAGAACAGGGTACGATAACCGGGAGATAGTGATGAAGTACATCCATTATAAGCTGTCGCAGAGGGGCTACGAGTGGGATGCGGGAGATGTGGGCGCCGCGCCCCCGGGGGCCGCCCCCGCACCGGGCATCTTCTCCTCCCAGCCCGGGCACACGCCCCATCCAGCCGCATCCCGGGACCCGGTCGCCAGGACCTCGCCGCTGCAGACCCCGGCTGCCCCCGGCGCCGCCGCGGGGCCTGCGCTCAGCCCGGTGCCACCTGTGGTCCACCTGACCCTCCGCCAGGCCGGCGACGACTTCTCCCGCCGCTACCGCCGCGACTTCGCCGAGATGTCCAGCCAGCTGCACCTGACGCCCTTCACCGCGCGGGGACGCTTTGCCACGGTGGTGGAGGAGCTCTTCAGGGACGGGGTGAACTGGGGGAGGATTGTGGCCTTCTTTGAGTTCGGTGGGGTCATGTGTGTGGAGAGCGTCAACCGGGAGATGTCGCCCCTGGTGGACAACATCGCCCTGTGGATGACTGAGTACCTGAACCGGCACCTGCACACCTGGATCCAGGATAACTGAGGCTGGGATGCCTTTGTGGAACTGTACGGCCCCAGCATGCGGCCTCTGTTTGATTTCTCCTGGCTGTCTCTGAAGACTCTGCTCAGTTTGGCCCTGGTGGGAGCTTGCATCACCCTGGGTGCCTATCTGGGCCACAAGTGA
[0034] 4、第577位碱基G突变为T和第69、70、87位氨基酸残基突变为谷氨酸残基的人Bcl2突变体序列,如SIQ ID NO.4:
[0035] ATGGCGCACGCTGGGAGAACAGGGTACGATAACCGGGAGATAGTGATGAAGTACATCCATTATAAGCTGTCGCAGAGGGGCTACGAGTGGGATGCGGGAGATGTGGGCGCCGCGCCCCCGGGGGCCGCCCCCGCACCGGGCATCTTCTCCTCCCAGCCCGGGCACACGCCCCATCCAGCCGCATCCCGGGACCCGGTCGCCAGGGAGGAACCGCTGCAGACCCCGGCTGCCCCCGGCGCCGCCGCGGGGCCTGCGCTCGAACCGGTGCCACCTGTGGTCCACCTGACCCTCCGCCAGGCCGGCGACGACTTCTCCCGCCGCTACCGCCGCGACTTCGCCGAGATGTCCAGCCAGCTGCACCTGACGCCCTTCACCGCGCGGGGACGCTTTGCCACGGTGGTGGAGGAGCTCTTCAGGGACGGGGTGAACTGGGGGAGGATTGTGGCCTTCTTTGAGTTCGGTGGGGTCATGTGTGTGGAGAGCGTCAACCGGGAGATGTCGCCCCTGGTGGACAACATCGCCCTGTGGATGACTGAGTACCTGAACCGGCACCTGCACACCTGGATCCAGGATAACTGAGGCTGGGATGCCTTTGTGGAACTGTACGGCCCCAGCATGCGGCCTCTGTTTGATTTCTCCTGGCTGTCTCTGAAGACTCTGCTCAGTTTGGCCCTGGTGGGAGCTTGCATCACCCTGGGTGCCTATCTGGGCCACAAGTGA

附图说明

[0013] 图1A为构建有GFP‑BDD FVIII或者BDD FVIII或者FVIII基因和小鼠Bcl2或人Bcl2(标记为hBcl2)突变体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示意图。
[0014] 图1B为仅构建有BDD FVIII或者FVIII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示意图。
[0015] 图2在HEK293细胞转染pMigR1‑△Bcl2EEE‑GFP‑BDD FVIII、pMigR1‑Bcl2EEE‑GFP‑WTBDD FVIII和pMigR1‑Bcl2 ‑GFP‑BDD 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后54小时的GFP荧光EEE
显微图。其中图2A、图2B分别为转染pMigR1‑△Bcl2 ‑GFP‑BDD 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EEE
质粒后54小时的细胞生长图和GFP荧光显微图;图2C、图2D分别为转染pMigR1‑Bcl2 ‑GFP‑BDD 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后54小时的细胞生长图和GFP荧光显微图;图2E、图2FWT
分别为转染pMigR1‑Bcl2 ‑GFP‑BDD FVIII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后54小时的细胞生长EEE
图和GFP荧光显微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转染pMigR1‑△Bcl2 ‑GFP‑BDD FVIII的细胞中GFPEEE WT
阳性细胞最多并且荧光强度最强,而转染pMigR1‑Bcl2 ‑GFP‑BDD FVIII和pMigR1‑Bcl2 ‑GFP‑BDD FVIII的细胞中GFP阳性细胞和荧光强度显著减低了。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