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8-21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10-30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12-1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8-21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0846266.3 申请日 2020-08-21
公开/公告号 CN111737841B 公开/公告日 2020-12-15
授权日 2020-12-15 预估到期日 2040-08-21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6F30/18 主分类号 G06F30/18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2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3150425A、CN105117518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章坚民、徐皖秋 第一发明人 章坚民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杨舟涛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具体包括获取处理数据、建立支线‑干线模型、确定支线相对干线的位置与夹角大小、计算联络‑支线的水平布局、消除联络‑水平支线的交叉、计算非联络‑支线的水平布局、消除非联络‑支线的交叉、完成完整的无交叉SCDN单线图布局。本发明首先生成所有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电网骨架图,然后补全骨架图的剩余节点,接着完成馈线扇形花布局,采用事先空间占用的平面布局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了图形的交叉和重叠,达到无交叉的布局,无需进行后续检查以及交叉的消除,为存在多环路多开闭所所出线的中心城区变电站提供一种SCDN单线图自动生成无交叉优化方法。
  • 摘要附图
    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2-15 授权
2 2020-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F 30/18 专利申请号: 202010846266.3 申请日: 2020.08.21
3 2020-10-0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获取及处理
对选择的数据文档进行解析,获取每条馈线的数据表格;获取数据表格中所有10kV馈线,以及馈线可能转供的所有其他变电站的10kV馈线的相关电气设备和负荷的标签,并获取所有设备端点-节点的拓扑信息,抽取线段、电源、开关设备信息;获取常规馈线辐射状静态拓扑描述以及按常规拓扑定义的联络资源,建立节点信息以及线路连接关系表;
步骤二、建立干线-支线模型
从变电站10kV馈线出线出发,分支节点最多的线路作为主干线,即0级支线;
步骤三、确定联络-1级支线与0级支线的相对位置与夹角
定义以0级支线上节点为起始节点的支线为1级支线,定义与其他支线间有联络的1级支线为联络-1级支线;用ki值表示第i条联络-1级支线相对0级支线的位置:
计算第i条1级支线与0级支线夹角的绝对值|αmi|
|αmi|=π/3-π(m-1)/36,m=1、2、3…                     (2)
m表示该节点上的1级支线的序号,m值越大,|αmi|越小;
计算第i条1级支线与0级支线夹角的实际值αmi
步骤四、计算联络-支线的水平布局
定义与其他支线间有联络的支线为联络-支线;将0级支线沿x轴正方向设置,定义1级支线与0级主干线间的节点为源节点;定义与1级支线有节点的支线为2级支线,1级支线与2级支线的节点为1级节点;依次定义3、4、5…级支线与3、4、5…级节点;定义a+1级支线为a级支线的下级支线,节点间的初始距离为dis;定义第i条a级支线的起始节点坐标为(xi,yi),则第i条a级支线上的第j个a级节点的坐标(xij,yij)为:
三级支线及三级以上支路各节点坐标:从上一级支线节点坐标取到第i条本级支线起始节点坐标(xi,yi),第i条二级支线第j个节点的坐标为(xij,yij),计算同公式(4);
步骤五、消除联络线路间的交叉
定义3种线路交叉类型;第一种交叉类型为: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两个虚拟联络节点间的联络线路穿过主干线;第二种交叉类型为: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两个虚拟联络节点间的联络线不穿过主干线,但是和另一个开闭所的联络线路之间有交叉;第三种交叉类型为: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虚拟联络节点,所属的两个分支线与主干线的夹角都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但是其中一条线路过长,造成联络线路交叉;
对第一种交叉类型,通过更改属于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2个虚拟联络开关节点相对各自主干线的顺、逆时针侧位置,消除交叉;
对第二种交叉类型,通过调换同一条干线上不同开闭所的2个虚拟联络开关节点所属支线的序号m,消除交叉;
对第三种交叉类型,通过公式(5)进行距离缩短处理;
disL=dis0-5*(L+1)                         (5)
dis0等于设置的节点间初始距离,循环计算公式(5),L为循环次数,disL为每次循环计算后的结果,将每次循环计算的结果disL代入公式(4)中的dis计算坐标,直至支线的联络线不交叉;
步骤六、确定非联络-支线的相对位置与夹角
定义非联络-1级支线为与其他支线没有联络的1级支线;用ki值表示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相对0级支线的位置;
计算第i条非联络-a级支线与其上级支线的夹角绝对值|αni|与夹角αni
|αni|=π/3-π(n-1)/36,n=1,2,3…                      (6)
根据夹角绝对值|αni|决定第i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值与夹角αni;
αni=ki*|αni|=ki(π/3-π(n-1)/36),n=1,2,3…              (7)
(1)n=1时,|αni|取得最大值αmax=π/3,当αni=αmax处没有支线时,第1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1;
(2)若αni=αmax处有支线,αni=-αmax处没有支线,则第1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1;
(3)若|αni|=αmax处均有支线,则|αni|=π/3-π(n-1)/36,n=2,重复判断是否存在支线;
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所有非联络支线均匀分布在上级支线的两侧;
步骤七、计算非联络-支线的水平布局
根据步骤四中的计算方法,完成非联络-支线节点的坐标,完成初始水平布局;
步骤八、对初始水平布局中单馈线的扇面进行旋转和缩放处理后,完成扇面拼接,初步建立完整的SCDN布局;
步骤九、消除非联络-支线的交叉节点
步骤9.1、针对存在交叉节点的非联络-支线,将它们按照距离上级支线起点的远近顺序进行编号,从起点开始分别为第1条支线、第2条支线…以此类推;
步骤9.2、定义kkii表示第ii条2级支线相对1级支线的位置
当ii>=3,且为奇数时,kkii=(-1)*kkii;
kkii为1时,表示在一级支线的顺时针侧,kkii为-1时,表示在逆时针侧;
步骤9.3、确定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的第ii个1级节点pathii的坐标;
当i<3时,pathii的坐标保持不变;
当i>=3时,pathii与主干线的夹角xita_00ii为:
xita_00ii=arctan((ypathi-1(1)-ypathi-1(dd))/(xpathi-1(1)-xpathi-1(dd))),dd=2、3、
4…(9)
(xpathi-1(dd),ypathi-1(dd))为第i-1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以及1级以下支线上的第dd个节点的坐标;
(1)当xita_00ii全大于0或者全小于0时,
(2)当xita_00ii同时存在大于0和小于0时,
所以,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第ii个1级支线上节点pathii的坐标(xpathii,ypathii)为:
rii=dis*(ii-1)(xpathii,ypathii)=(xpathi-1(1),ypathi-1(1))+riiej’*xita_00      (12)式中,rii是pathii相对于该非联络-1级支线对应的源节点的扇形半径,j’表示虚数;
步骤9.4、设某一节点为前继节点,与此前继节点有直接连接关系的节点统称为后继节点;遍历非联络-1级支线上第ii个1级节点的后继节点nodei,对nodei根据其后继节点个数从少到多进行排序,后继节个数最多的排在最外端;编号为jj
步骤9.5、求解后继节点nodei的坐标:
xita_0=arctan((ypathii(i)-ypathii(i-1))/(xpathii(i)-xpathii(i-1)))
xita_1=xita_0+kkii*π/180*jj
r=((ypathii(i)-ypathii(i-1))2+(xpathii(i)-xpathii(i-1))2)1/2(xpathiii(jj)’,ypathiii(jj)’)=(xpathii(i)’,ypathii(i)’)+r*ej’*xita_1          (13)
xita_0表示非联络-1级支线与主干线的夹角;xita_1是第jj个nodei与非联络-1级支线的夹角;r是节点nodei的扇形半径;(xpathiii(jj)’,ypathiii(jj)’)是第j个nodei的坐标;
步骤9.6、遍历nodei的后继节点node_waii,确定node_waii相对于非联络-1级支线的夹角xita_22:
xita_22j=arctan((ypathii(ii+1)-ynodei+1(j))/(xpathii(ii+1)-xnodei+1(j)))    (14)式中,nodei+1是非联络-1级支线的第ii+1个节点的所有后继节点,j是nodei+1的第j个后继节点,根据nodei+1与pathii(i+1)的最大夹角绝对来确定xita_22
(1)当xita_22j全大于0或者全小于0时,
(2)当xita_22j同时存在大于0和小于0时,
(3)当nodei+1不存在时,
xita_22=arctan((ypathii(ii)-ypathii(ii+1))/(xpathii(ii)-xpathii(ii+1)))     (17)即,以xita_22为夹角的支线,前两种情况是与nodei+1中最大夹角所在支线平行,第三种情况是与pathii平行;
步骤9.7、求解后继节点node_waii的坐标:
xita_2=xita_22+kkii*π/360*j
r2=0.5*((ypathii(ii)-ypathii(ii+1))2+(xpathii(ii)-xpathii(i+1))2)1/2(xnode_waii(j)’,ynode_waii(j)’)=(xnodeii(jj)’,ynodeii(jj)’)+r*ej’*xita_2     (18)
式中,xita_2是nodei的第j个后继节点的夹角;r2是节点半径node_waii相对于nodei的半径;(xnodeii(jj)’,ynodeii(jj)’)第jj个nodei的坐标,(xnode_waii(j)’,ynode_waii(j)’)是第j个的node_waii的坐标;
步骤9.8、重复步骤9.6和9.7,直到node_waii的后继节点不存在;
步骤十、根据初始布局中单馈线扇面进行旋转和缩放处理,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无交叉SCDN单线图布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网态势感知与可视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智能配电网下,适用于中心城市中压配电网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开闭所和环网柜的高识别单线图自动生成算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心城市城区形成由220/110kV变电站群供电、含大量开闭所和环网柜及新能源等转供、发电 “主动”元件的高度错综复杂中压多环环网,物理耦合、信息物理耦合严重,运行难度及风险日益加剧,电网监控及运行人员难以驾驭,急需优良的态势感知可视化管控系统的支撑。
[0003] 变电站为中心配电网(substation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network,SCDN)的概念,主要为大规模配电网基于现有自动化及智能量测的在线态势感知可视化,从而使得态势管控大势在握,体现了“大范围首先”(global-first)的拓朴性认知机理,以实现“一目了然”“一览无遗”的配电网运行态势监管,其使用者主要为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
[0004] 基于“变电站为中心中压配电网”动态切片和CPS信息物理融合的态势可视化,是迫切需求的电网“一张图”高级阶段和“城市电网大脑”的核心应用技术。基于力场模型或动力学算法的优点是单线图较为美观,计算快速,但易出现交叉及布局球簇化,且严重依赖于初始布局,在面对含有大量环网柜、开闭所和变电站群供电的高度错综复杂中压多环环网以及大量出线的情况下,并不适用于中心城区中压配电网的单馈线生成,因此提出了一种变电站为中心配电网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
[0005] 首先对所有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电网骨架图的形成,然后是骨架图剩余节点补全,接着是馈线扇形花布局,采用事先空间占用的平面布局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了图形的交叉和重叠,达到无交叉的布局,无需进行后续检查以及交叉的消除。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为存在多环路多开闭所所出线的中心城区变电站提供一种SCDN单线图自动生成无交叉优化方法。
[0007] 一种SCDN单线图的径向无交叉均匀分布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步骤一、数据获取及处理;
[0009] 对选择的数据文档进行解析,获取每条馈线的数据表格;获取数据表格中所有10kV馈线,以及馈线可能转供的所有其他变电站的10kV馈线的相关电气设备和负荷的标签,并获取所有设备端点-节点的拓扑信息,抽取线段、电源、开关设备信息;获取常规馈线辐射状静态拓扑描述以及按常规拓扑定义的联络资源,建立节点信息以及线路连接关系表。
[0010] 步骤二、建立干线-支线模型;
[0011] 从变电站10kV馈线出线出发,分支节点最多的线路作为主干线,即0级支线;
[0012] 步骤三、确定联络-1级支线与0级支线的相对位置与夹角
[0013] 定义以0级支线上节点为起始节点的支线为1级支线,定义与其他支线间有联络的1级支线为联络-1级支线。用ki值表示第i条联络-1级支线相对0级支线的位置:
[0014] (1)
[0015] 计算第i条1级支线与0级支线夹角的绝对值 |αmi|
[0016] |αmi|=π/3-π(m-1)/36,m=1、2、3…(2)
[0017] m表示该节点上的1级支线的序号,m值越大,|αmi|越小。
[0018] 计算第i条1级支线与0级支线夹角的实际值 αmi
[0019] αmi=ki*|αmi |=ki*(π/3-π(m-1)/36) ,m=1、2、3…(3)
[0020] 步骤四、计算联络-支线的水平布局
[0021] 定义与其他支线间有联络的支线为联络-支线;将0级支线沿x轴正方向设置,定义1级支线与0级主干线间的节点为源节点。定义与1级支线有节点的支线为2级支线,1级支线与2级支线的节点为1级节点。依次定义3、4、5…级支线与3、4、5…级节点。定义a+1级支线为a级支线的下级支线,节点间的初始距离为dis。定义第i条a级支线的起始节点坐标为(xi,yi),则第i条a级支线上的第j个a级节点的坐标(xij,yij)为:
[0022] xij=xi(j-1)+dis*cos(ki*αmi)
[0023] yij=yi(j-1)+dis*sin(ki*αmi)   (4)
[0024] 三级支线及三级以上支路各节点坐标:从上一级支线节点坐标取到第i 条本级支线起始节点坐标(xi,yi),第i条二级支线第j个节点的坐标为(xij,yij),计算同公式(4);
[0025] 步骤五、消除联络线路间的交叉;
[0026] 定义3种线路交叉类型。第一种交叉类型为: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两个虚拟联络节点间的联络线路穿过主干线;第二种交叉类型为: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两个虚拟联络节点间的联络线不穿过主干线,但是和另一个开闭所的联络线路之间有交叉;第三种交叉类型为: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虚拟联络节点,所属的两个分支线与主干线的夹角都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但是其中一条线路过长,造成联络线路交叉;
[0027] 对第一种交叉类型,通过更改属于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2个虚拟联络开关节点相对各自主干线的顺、逆时针侧位置,消除交叉;
[0028] 对第二种交叉类型,通过调换同一条干线上不同开闭所的2个虚拟联络开关节点所属支线的序号m,消除交叉;
[0029] 对第三种交叉类型,通过公式(5)进行距离缩短处理;
[0030] disL=dis0-5*(L+1)  (5)
[0031] dis0等于设置的节点间初始距离,循环计算公式(5),L为循环次数,disL为每次循环计算后的结果,将每次循环计算的结果disL代入公式(4)中的dis计算坐标,直至支线的联络线不交叉。
[0032] 步骤六、确定非联络-支线的相对位置与夹角
[0033] 定义非联络-1级支线为与其他支线没有联络的1级支线。用ki值表示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相对0级支线的位置。
[0034] 计算第i条非联络-a级支线与其上级支线的夹角绝对值|αni|与夹角αni
[0035] |αni|=π/3-π(n-1)/36,n=1、2、3…(6)
[0036] 根据夹角绝对值|αni|决定第i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值与夹角αni
[0037] αni=ki*|αni |=ki*(π/3-π(n-1)/36) ,n=1、2、3…(7)
[0038] ①n=1时,|αni|取得最大值αmax=π/3,当αni=αmax处没有支线时,第1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1;
[0039] ②若αni=αmax处有支线,αni=-αmax处没有支线,则第1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1;
[0040] ③若|αni|=αmax处均有支线,则|αni|=(π/3-π(n-1)/36,n=2,重复判断是否存在支线;
[0041] 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所有非联络支线均匀分布在上级支线的两侧。
[0042] 步骤七、计算非联络-支线的水平布局;
[0043] 根据步骤4中的计算方法,完成非联络-支线节点的坐标,完成初始水平布局。
[0044] 步骤八、对初始水平布局中单馈线的扇面进行旋转和缩放处理后,完成扇面拼接,初步建立完整的SCDN布局。
[0045] 步骤九、消除非联络-支线的交叉节点;
[0046] 步骤9.1、针对存在交叉节点的非联络-支线,按距其上级支线起点的远近顺序进行编号,从起点开始分别为第1条支线、第2条支线…以此类推;
[0047] 步骤9.2、定义kkii表示第ii条2级支线相对1级支线的位置
[0048] (8)
[0049] 当ii>=3,且为奇数时,kkii=(-1)*kkii。
[0050] kkii为1时,表示在一级在一级支线的顺时针侧,为-1时,表示在逆时针侧。
[0051] 步骤9.3、确定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的第ii个1级节点pathii的坐标。
[0052] 当i<3时,pathii的坐标保持不变;
[0053] 当i>=3时,pathii与主干线的夹角xita_00ii为:
[0054] xita_00ii=arctan((ypathi-1(1)- ypathi-1(dd))/ (xpathi-1(1)- xpathi-1(dd))),dd=2、3、4…(9)
[0055] (xpathi-1(dd),ypathi-1(dd))为第i-1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以及1级以下支线上的第dd个节点的坐标。
[0056] ①当xita_00ii全大于0或者全小于0时,
[0057] (10)
[0058] ②当xita_00ii同时存在大于0或者小于0时,
[0059] (11)
[0060] 所以,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第ii个1级支线上节点pathii的坐标(xpathii,ypathii)为:
[0061] rii=dis*(ii-1)(xpathii,ypathii)=(xpathi-1(1),ypathi-1(1))+ riiej’*xita_00   (12)[0062] 式中,rii是pathii相对于该非联络-1级支线对应的源节点的扇形半径,j’表示虚数;
[0063] 步骤9.4、以此节点为前继节点,与此前继节点有直接连接关系的节点统称为后继节点。遍历非联络-1级支线上第ii个1级节点的后继节点nodei,对nodei根据其后继节点个数从少到多进行排序,后继节个数最多的排在最外端;编号为jj;
[0064] 步骤9.5、求解后继节点nodei的坐标:
[0065] xita_0=arctan((ypathii(i)- ypathii(i-1))/( xpathii(i)- xpathii(i-1)))[0066] xita_1=xita_0+kkii*π/180*jj                               (13)
[0067] r =(( ypathii(i)- ypathii(i-1))2+( xpathii(i)- xpathii(i-1))2)1/2(xpathiii(jj)’, ypathiii (jj)’)=( xpathii(i)’, ypathii(i)’)+r*ej’*xita_1
[0068] xita_0表示非联络-1级支线与主干线的夹角;xita_1是第jj个nodei与非联络-1级支线的夹角;r是节点nodei的扇形半径;(xpathiii(jj)’, ypathiii (jj)’)是第j个nodei的坐标。
[0069] 步骤9.6、遍历nodei的后继节点node_waii,确定node_waii相对于非联络-1级支线的夹角xita_22:
[0070] xita_22j=arctan((ypathii(ii+1)- ynodei+1(j))/( xpathii(ii+1)- xnodei+1(j)))  (14)[0071] 式中,nodei+1是非联络-1级支线的第ii+1个节点的所有后继节点,j是nodei+1的第j个后继节点,根据nodei+1与pathii(i+1)的最大夹角绝对来确定xita_22
[0072] (1)当xita_22j全大于0或者全小于0时,
[0073] (15)
[0074] (2)当xita_22j同时存在大于0或者小于0时,
[0075] (16)
[0076] (3)当nodei+1不存在时,
[0077] xita_22=arctan((ypathii(ii)- ypathii (ii+1))/( xpathii(ii)- xpathii (ii+1)))  (17)[0078] 即以xita_22为夹角的支线,前两种情况是与nodei+1中最大夹角所在支线平行,第三种情况是与pathii平行。
[0079] 步骤9.7、求解后继节点node_waii的坐标:
[0080] xita_2=xita_22+kkii*π/360*j
[0081] r =0.5*(( ypathii(ii)- ypathii(ii+1))2+( xpathii(ii)- xpathii(i+1))2)1/2    (18)[0082] (xnode_waii(j)’, ynode_waii(j)’)=( xnodeii(jj)’, ynodeii(jj)’)+r*ej’*xita_2[0083] 式中,xita_2是nodei的第j个后继节点的夹角;r是节点半径node_waii相对于nodei的半径;(xnodeii(jj)’,ynodeii(jj)’)第jj个nodei的坐标,(xnode_waii(j)’,ynode_waii(j)’)是第j个的node_waii的坐标;
[0084] 步骤9.8、重复步骤9.6和9.7,直到node_waii的后继节点不存在;
[0085] 步骤十、根据初始布局中单馈线扇面的旋转和缩放进处理,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无交叉SCDN单线图布局。
[0086]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计算快速,确保无交叉产生,无需后续交叉点分类与消除,省时省力。

实施方案

[009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92] 步骤一、数据获取及处理;
[0093] 对JSON文档进行解析,获取常规馈线辐射状静态拓扑描述以及按常规拓扑定义的联络资源,完成节点信息以及线路连接关系表的建立;
[0094] 步骤二、建立干线-支线模型;
[0095] 从变电站10kV馈线出线出发,分支节点最多的线路作为主干线,即0级支线;
[0096] 步骤三、确定联络-1级支线与0级支线的相对位置与夹角
[0097] 定义以0级支线上节点为起始节点的支线为1级支线,定义与其他支线间有联络的1级支线为联络-1级支线。用ki值表示第i条联络-1级支线相对0级支线的位置:
[0098] (19)
[0099] 计算第i条1级支线与0级支线夹角的绝对值 |αmi|
[0100] |αmi|=π/3-π(m-1)/36,m=1、2、3…(20)
[0101] m表示该节点上的1级支线的序号,m值越大,|αmi|越小。
[0102] 计算第i条1级支线与0级支线夹角的实际值 αmi
[0103] αmi=ki*|αmi |=ki*(π/3-π(m-1)/36) ,m=1、2、3…(21)
[0104] 步骤四、计算联络-支线的水平布局
[0105] 定义与其他支线间有联络的支线为联络-支线;将0级支线沿x轴正方向设置,定义1级支线与0级主干线间的节点为源节点。定义与1级支线有节点的支线为2级支线,1级支线与2级支线的节点为1级节点。依次定义3、4、5…级支线与3、4、5…级节点。定义a+1级支线为a级支线的下级支线,节点间的初始距离为dis。定义第i条a级支线的起始节点坐标为(xi,yi),则第i条a级支线上的第j个a级节点的坐标(xij,yij)为:
[0106] xij=xi(j-1)+dis*cos(ki*αmi)
[0107] yij=yi(j-1)+dis*sin(ki*αmi)   (22)
[0108] 三级支线及三级以上支路各节点坐标:从上一级支线节点坐标取到第i 条本级支线起始节点坐标(xi,yi),第i条二级支线第j个节点的坐标为(xij,yij),计算同公式(22);
[0109] 步骤五、消除联络线路间的交叉
[0110] 如图1所示,定义3种线路交叉类型。第一种交叉类型为:图1中联络线路7-f,联络线路经过母线;第二种交叉类型为:图1中联络线路8-h、9-g,两条联络线路不经过母线,但是彼此之间有交叉;第三种交叉类型为:图1中联络线路5-d、6-e,其实本质上也是第二种,不同的是属于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虚拟联络节点(5和d、6和e),所属的两个分支线与主干线的夹角都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0111] 对第一种交叉类型, 属于同一个广义开闭所的2个虚拟联络开关节点在坐标位置上靠近, 使7位于馈线1的逆时针侧,g位于馈线2的顺时针侧;
[0112] 对第二种交叉类型,8与9或者g与h互换位置,此类解决方法也就是对主干线节点2为起始源节点的分支线通过与主干线的夹角进行排序,夹角最大的为1,以此类推,同一广义开闭所的两个虚拟联络开关序号相同;
[0113] 对第三种交叉类型,通过公式(23)进行距离缩短处理;
[0114] disL=dis0-5*(L+1)  (23)
[0115] dis0等于设置的节点间初始距离,循环计算公式(23),L为循环次数,disL为每次循环计算后的结果,将每次循环计算的结果disL代入公式(22)中的dis计算坐标,直至支线的联络线不交叉。
[0116] 消除交叉后,联络-1级支线的顺序及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0117] 非联络1-级支线编号 所属主干线 所属源节点 位置顺序m 相对主干线位置ki5 主干线1 1 1 1
6 主干线1 1 2 1
7 主干线1 2 1 1
8 主干线1 2 2 1
9 主干线1 2 3 1
d 主干线2 a 1 -1
e 主干线2 a 2 -1
f 主干线2 b 1 -1
g 主干线2 b 2 -1
h 主干线2 b 3 -1
[0118] 步骤六、确定非联络-支线的相对位置与夹角
[0119] 定义非联络-1级支线为与其他支线没有联络的1级支线。用ki值表示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相对0级支线的位置。
[0120] 计算第i条非联络-a级支线与其上级支线的夹角绝对值|αni|与夹角αni
[0121] |αni|=π/3-π(n-1)/36,n=1、2、3…(24)
[0122] 根据夹角绝对值|αni|决定第i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值与夹角αni
[0123] αni=ki*|αni |=ki*(π/3-π(n-1)/36) ,n=1、2、3…(25)
[0124] ①n=1时,|αni|取得最大值αmax=π/3,当αni=αmax处没有支线时,第1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1;
[0125] ②若αni=αmax处有支线,αni=-αmax处没有支线,则第1条非联络-a级支线的ki=-1;
[0126] ③若|αni|=αmax处均有支线,则|αni|=(π/3-π(n-1)/36,n=2,重复判断是否存在支线;
[0127] 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所有非联络支线均匀分布在上级支线的两侧。
[0128] 步骤七、计算非联络-支线的水平布局;
[0129] 根据步骤4中的计算方法,完成非联络-支线节点的坐标,完成初始水平布局。
[0130] 步骤八、对初始水平布局中单馈线的扇面进行旋转和缩放处理后,完成扇面拼接,初步建立完整的SCDN布局,如图2所示,其中横、纵坐标轴无具体量纲,仅用于表示各节点相对的平面空间位置,图3、图4同理。
[0131] 步骤九、消除非联络-支线的交叉节点;
[0132] 步骤9.1、针对存在交叉节点的非联络-支线,按距其上级支线起点的远近顺序进行编号,从起点开始分别为第1条支线、第2条支线…以此类推;
[0133] 步骤9.2、定义kkii表示第ii条2级支线相对1级支线的位置
[0134] (26)
[0135] 当ii>=3,且为奇数时,kkii=(-1)*kkii。
[0136] kkii为1时,表示在一级在一级支线的顺时针侧,为-1时,表示在逆时针侧。
[0137] 步骤9.3、确定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的第ii个1级节点pathii的坐标。
[0138] 当i<3时,pathii的坐标保持不变;
[0139] 当i>=3时,pathii与主干线的夹角xita_00ii为:
[0140] xita_00ii=arctan((ypathi-1(1)- ypathi-1(dd))/ (xpathi-1(1)- xpathi-1(dd))),dd=2、3、4…(27)
[0141] (xpathi-1(dd),ypathi-1(dd))为第i-1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以及1级以下支线上的第dd个节点的坐标。
[0142] (1)当xita_00ii全大于0或者全小于0时,
[0143] (28)
[0144] (2)当xita_00ii同时存在大于0或者小于0时,
[0145] (29)
[0146] 所以,第i条非联络-1级支线上第ii个1级支线上节点pathii的坐标(xpathii,ypathii)为:
[0147] rii=dis*(ii-1)(xpathii,ypathii)=(xpathi-1(1),ypathi-1(1))+ riiej’*xita_00   (30)[0148] 式中,rii是pathii相对于该非联络-1级支线对应的源节点的扇形半径,j’表示虚数;
[0149] 步骤9.4、以此节点为前继节点,与此前继节点有直接连接关系的节点统称为后继节点。遍历非联络-1级支线上第ii个1级节点的后继节点nodei,对nodei根据其后继节点个数从少到多进行排序,后继节个数最多的排在最外端;编号为jj;
[0150] 步骤9.5、求解后继节点nodei的坐标:
[0151] xita_0=arctan((ypathii(i)- ypathii(i-1))/( xpathii(i)- xpathii(i-1)))[0152] xita_1=xita_0+kkii*π/180*jj
[0153] r =(( ypathii(i)- ypathii(i-1))2+( xpathii(i)- xpathii(i-1))2)1/2             (31)[0154] (xpathiii(jj)’, ypathiii (jj)’)=( xpathii(i)’, ypathii(i)’)+r*ej’*xita_1[0155] xita_0表示非联络-1级支线与主干线的夹角;xita_1是第jj个nodei与非联络-1级支线的夹角;r是节点nodei的扇形半径;(xpathiii(jj)’, ypathiii (jj)’)是第j个nodei的坐标。
[0156] 步骤9.6、遍历nodei的后继节点node_waii,确定node_waii相对于非联络-1级支线的夹角xita_22:
[0157] xita_22j=arctan((ypathii(ii+1)- ynodei+1(j))/( xpathii(ii+1)- xnodei+1(j)))  (32)[0158] 式中,nodei+1是非联络-1级支线的第ii+1个节点的所有后继节点,j是nodei+1的第j个后继节点,根据nodei+1与pathii(i+1)的最大夹角绝对来确定xita_22
[0159] (1)当xita_22j全大于0或者全小于0时,
[0160] (33)
[0161] (2)当xita_22j同时存在大于0或者小于0时,
[0162] (34)
[0163] (3)当nodei+1不存在时,
[0164] xita_22=arctan((ypathii(ii)- ypathi i (ii+1))/( xpathii(ii)- xpathii (ii+1)))  (35)[0165] 即以xita_22为夹角的支线,前两种情况是与nodei+1中最大夹角所在支线平行,第三种情况是与pathii平行。
[0166] 步骤9.7、求解后继节点node_waii的坐标:
[0167] xita_2=xita_22+kkii*π/360*j
[0168] r =0.5*(( ypathii(ii)- ypathii(ii+1))2+( xpathii(ii)- xpathii(i+1))2)1/2    (36)[0169] (xnode_waii(j)’, ynode_waii(j)’)=( xnodeii(jj)’, ynodeii(jj)’)+r*ej’*xita_2[0170] 式中,xita_2是nodei的第j个后继节点的夹角;r是节点半径node_waii相对于nodei的半径;(xnodeii(jj)’,ynodeii(jj)’)第jj个nodei的坐标,(xnode_waii(j)’,ynode_waii(j)’)是第j个的node_waii的坐标;
[0171] 步骤9.8、重复步骤9.6和9.7,直到node_waii的后继节点不存在,如图3所示;
[0172] 步骤十、根据初始布局中单馈线扇面的旋转和缩放进处理,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无交叉SCDN单线图布局,如图4所示。

附图说明

[0087] 图1为联络线路交叉情况分类。
[0088] 图2为单馈线骨架图补全后拓扑图。
[0089] 图3为馈线扇形花布局算法后的单馈线无交叉拓扑图。
[0090] 图4为本发明算法形成中心城区SCDN初始单线图。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