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宁波大学 > 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3-0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8-09-2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5-1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03-0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0233450.3 申请日 2018-03-06
公开/公告号 CN108492026B 公开/公告日 2021-05-11
授权日 2021-05-11 预估到期日 2038-03-06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6Q10/06G06Q10/04G06N3/00G06K9/62 主分类号 G06Q10/06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1
权利要求数量 2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CN 107038147 A,2017.08.11CN 107168063 A,2017.09.15CN 106599494 A,2017.04.26CN 101017373 A,2007.08.15CN 107025351 A,2017.08.08CN 106094786 A,2016.11.09CN 103390103 A,2013.11.13CN 106897774 A,2017.06.27CN 106649202 A,2017.05.10Chudong Tong等.DecentralizedMonitoring of Dynamic Processes Based onDynamic Feature Selection and InformativeFault Pattern Dissimilarity《.IEEE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6,童楚东等.正交信号校正的自回归模型及其在动态过程监测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16,;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许可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实施许可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发明人 童楚东、俞海珍、朱莹 第一发明人 童楚东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信息学院521室 邮编 315211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3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宁波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旨在解决如何集成考虑多种类型的正交成分回归算法,并使用最优化的思想建立软测量模型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本发明方法首先分别利用主成分回归(PCR)算法、独立成分回归(I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建立三个正交成分回归模型,然后利用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再次预测质量数据,所不同的是利用回归模型预测值再次预测质量数据时是采用粒子群算法得到回归系数向量。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考虑了多个正交成分回归模型,并通过最优化的回归系数向量预测输出质量指标。因此本发明方法对质量指标的预测精度不会低于其中任何一种回归模型,软测量性能得到了充分保证。
  • 摘要附图
    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3-01-13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Q 10/06 合同备案号: X2022330000855 专利申请号: 201810233450.3 申请日: 2018.03.06 让与人: 宁波大学 受让人: 三门三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申请公布日: 2018.09.04 授权公告日: 2021.05.11 许可种类: 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 2022.12.26
2 2021-05-11 授权
3 2018-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Q 10/06 专利申请号: 201810233450.3 申请日: 2018.03.06
4 2018-09-04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生产过程的历史数据库中找出易测量变量所对应的采样数据组成输入矩n×m n×1
阵X∈R ,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指标所对应的数据组成输出向量y∈R ,其中,nn×m
为训练样本数,m为过程测量变量数,R为实数集,R 表示n×m维的实数矩阵;
若是质量数据的采样频率低于易测量数据的采样频率,可将每个质量数据样本进行复制,从而使输入与输出样本个数相等;
步骤(2):对输入X按照列实施标准化处理,即每一列数据都减去其各自列的均值后再除以各自列的标准差,得到标准化后的输入
步骤(3):计算输出质量数据y的均值μ与标准差σ,根据公式 实施标准化处理;
步骤(4):利用主成分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上式中,矩阵 中包含了d个相互正交的主成分,Θ1为PCR模型的回归系数
向量,e1为回归模型残差,P为投影变换矩阵;
步骤(5):利用独立成分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上式中,矩阵 中包含了k个相互正交的独立成分,Θ2为ICR模型的回归系
数向量,e2为回归模型残差,W为投影变换矩阵;
步骤(6):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上式中,矩阵 中包含了r个相互正交的独立成分,Θ3为ICR模型的回归系
数向量,e3为回归模型残差,Q为投影变换矩阵;
步骤(7):令y1=TΘ1、y2=SΘ2、以及y3=UΘ3后,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最优求解回归系T 3×1
数向量b=[b1,b3,b3]∈R ;
1×m
步骤(8):采集新时刻易测量变量的样本数据x∈R ,对其实施与步骤(3)中输入X相同的标准化处理得到
步骤(9):根据公式 和 分别计算不同回归模型对输出
的预测值z1、z2、和z3;
步骤(10):利用最优化的回归系数向量b计算最终的质量指标预测值
那么,最终的产品质量指标的估计值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最优求解回归系数向量b的详细实施过程具体为:
①设置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参数,包括最大迭代次数Imax≥1000、加速常数c1=c2=2、粒子群总数N=max{20,5m} 、惯性权δ重按照如下所示公式从最大值δmax=1.2线性递减到δmin=0.4:
上式中,iter表示当前迭代次数;
3×1
②置iter=0后,任意初始化N个粒子o1,o2,…,oN,其中粒子oi∈R 的元素皆随机取值于区间[‑3,3],i=1,2,…,N;
③根据公式 计算每个粒子oi所对应的适应度值Ji;
④记录当前迭代次数中最小适应度值所对应的粒子为Ω1,将整个迭代历史中取得最小
3×1
适应度值的粒子记为Ω2,并依照如下所示公式更新各粒子的运行速度vi∈R :
vi=δ·vi+c1·rand1·(Ω2‑oi)+c2·rand2·(Ω1‑oi)  (5)
上式中,rand1和rand2皆是在区间[0,1]内的任意随机数;
⑤按照公式oi=oi+vi更新每个粒子的位置,并按照如下所示规则对元素进行修正:
上式中oi,j表示粒子oi中的第j个元素,j=1,2,3;
⑥判断是否满足条件iter<Imax;若是,置iter=iter+1后返回③;若否,将Ω2作为最优化的回归系数向量b。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软测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维持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性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与品牌效应的根本途径,这些直接或间接能反应产品质量的关键变量通常使用在线分析手段或者离线化验分析方法来获取。然而,在线分析仪器价格高昂、维护成本较高;而离线化验分析需要较长时间测得相应数据,造成严重的滞后,无法及时反映当前质量状况。为了能以低成本实时获取产品质量信息,软测量技术应运而生。其基本思想在于:利用与质量指标相关的其他容易测量的过程变量,估计出质量指标变量的测量值以便实时监控产品的质量信息。从软测量方法的基本思想可以看出,软测量技术的实施关键在于建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模型。
[0003] 在当前已有的文献与专利资料中,软测量模型的建模算法主要有:统计回归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所建立的输入‑输出模型精度较高,但通常适用于数据量充分以及非线性特性很强的条件下。相比之下,统计回归法所需的数据量较小,而且训练时间很短,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软测量建模领域。常见的统计回归算法有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算法、独立成分回归(Independent Component Regression,ICR)算法、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等等。这三类典型的统计回归算法的共同特点在于将输入数据通过投影变换后,转换得到少数几个正交的潜在特征成分,然后利用这些正交成分软测量出相应的质量指标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PCR、ICR、以及PLSR统称为正交成分回归算法。
[0004] 然而,PCR、ICR、和PLSR在建立软测量模型时都是单独使用的,针对不同对象通常能取得不同的软测量效果,没有哪种算法一直最好,哪种算法一直最差的说法。鲜有综合考虑这三类算法同时使用的研究文献或专利,都只是停留在对单个算法实施改进的层面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CR与ICR算法实际都涉及到提取相应正交成分后进行最小二乘回归预测输出。然而,最小二乘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算法思想,未能从最优回归的角度预测模型输出。因此,最优化回归的问题也是同样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如何集成考虑上述三类正交成分回归算法,并使用最优化的思想建立软测量模型。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本发明方法首先分别建立三个回归模型,然后利用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再次预测质量数据,所不同的是利用回归模型预测值再次预测质量数据时是采用粒子群算法得到回归系数向量。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从生产过程的历史数据库中找出易测量变量所对应的采样数据组成输入矩阵n×m n×1X∈R ,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指标所对应的数据组成输出向量y∈R 。其中,n为n×m
训练样本数,m为过程测量变量数,R为实数集,R 表示n×m维的实数矩阵。
[0008]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质量数据的采样频率低于‑易测量数据的采样频率,可将每个质量数据样本进行复制,从而使输入与输出样本个数相等。
[0009] (2)对输入X按照列实施标准化处理,即每一列数据都减去其各自列的均值后再除以各自列的标准差,得到标准化后的输入
[0010] (3)计算输出质量数据y的均值μ与标准差σ,根据公式 实施标准化处理。
[0011] (4)利用主成分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0012]
[0013] 上式中,矩阵 中包含了d个相互正交的主成分,Θ1为PCR模型的回归系数向量,e1为回归模型残差,P为投影变换矩阵。
[0014] (5)利用独立成分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0015]
[0016] 上式中,矩阵 中包含了k个相互正交的独立成分,Θ2为ICR模型的回归系数向量,e2为回归模型残差,W为投影变换矩阵。
[0017] (6)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0018]
[0019] 上式中,矩阵 中包含了r个相互正交的特征成分,Θ3为ICR模型的回归系数向量,e3为回归模型残差,Q为投影变换矩阵。
[0020] (7)令y1=TΘ1、y2=SΘ2、以及y3=UΘ3后,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最优求解回归系T 3×1数向量b=[b1,b3,b3]∈R ,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所示:
[0021] ①设置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参数,包括最大迭代次数Imax≥1000、加速常数c1=c2=2、粒子群总数N=max{20,5m}、惯性权δ重按照如下所示公式从最大值δmax=1.2线性递减到δmin=0.4:
[0022]
[0023] 上式中,iter表示当前迭代次数;
[0024] ②置iter=0后,任意初始化N个粒子o1,o2,...,oN,其中粒子oi∈R3×1的元素皆随机取值于区间[‑3,3],i=1,2,...,N;
[0025] ③根据公式 计算每个粒子oi所对应的适应度值Jj;
[0026] ④记录当前迭代次数中最小适应度值所对应的粒子为Ω1,将整个迭代历史中取3×1
得最小适应度值的粒子记为Ω2,并依照如下所示公式更新各粒子的运行速度vi∈R :
[0027] vi=δ·vi+c1·rand1·(Ω2‑oi)+c2·rand2·(Ω1‑oi)    (5)
[0028] 上式中,rand1和rand2皆是在区间[0,1]内的任意随机数;
[0029] ⑤按照公式oi=oi+vi更新每个粒子的位置,并按照如下所示规则对元素进行修正:
[0030]
[0031] 上式中oi,j表示粒子oi中的第j个元素,j=1,2,3;
[0032] ⑥判断是否满足条件iter<Imax?若是,置iter=iter+1后返回③;若否,将Ω2作为最优化的回归系数向量b。
[0033] (8)采集新时刻易测量变量的样本数据x∈R1×m,对其实施与步骤(3)中输入X相同的标准化处理得到
[0034] (9)根据公式 和 分别计算不同回归模型对输出的预测值z1、z2、和z3。
[0035] (10)利用最优化的回归系数向量b计算最终的质量指标预测值那么,最终的产品质量指标的估计值为
[0036]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势在于:
[0037] 本发明方法综合考虑了多个正交成分回归模型对输出的预测值,并通过最优化的回归系数向量预测输出质量指标。因此本发明方法对质量指标的预测精度不会低于其中任何一种回归模型,软测量性能得到了充分保证。可以说,本发明方法是一种更为优选的软测量方法。

实施方案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集成正交成分最优化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工业过程的例子来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相对于现有方法的优越性。
[0042] 应用对象是来自于美国田纳西‑伊斯曼(TE)化工过程实验,原型是伊斯曼化工生产车间的一个实际工艺流程。目前,TE过程因其流程的复杂性,已作为一个标准实验平台被广泛用于过程监测与软测量研究。整个TE过程包括22个测量变量、12个操作变量、和19个成分测量变量。此实施案例中选择如表1所示的33个容易测量的变量作为输入,而将TE过程在净化设备端产品A的成分信息作为输出质量指标。
[0043] 表1:TE过程监测变量。
[0044] 序号 变量描述 序号 变量描述 序号 变量描述1 物料A流量 12 分离器液位 23 D进料阀门位置
2 物料D流量 13 分离器压力 24 E进料阀门位置
3 物料E流量 14 分离器塔底流量 25 A进料阀门位置
4 总进料流量 15 汽提塔等级 26 A和C进料阀门位置
5 循环流量 16 汽提塔压力 27 压缩机循环阀门位置
6 反应器进料 17 汽提塔底部流量 28 排空阀门位置
7 反应器压力 18 汽提塔温度 29 分离器液相阀门位置
8 反应器等级 19 汽提塔上部蒸汽 30 汽提塔液相阀门位置
9 反应器温度 20 压缩机功率 31 汽提塔蒸汽阀门位置
10 排空速率 21 反应器冷却水出口温度 32 反应器冷凝水流量
11 分离器温度 22 分离器冷却水出口温度 33 冷凝器冷却水流量
[0045] 首先,利用TE过程历史输入‑输出采样数据建立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0046] 步骤(1):从生产过程的历史数据库中找出容易测量变量所对应的采样数据组成960×33 960
输入矩阵X∈R ,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指标所对应的数据组成输出向量y∈R×1

[0047] 步骤(2):对输入X按照列实施标准化处理,即每一列数据都减去其各自列的均值后再除以各自列的标准差,得到标准化后的输入
[0048] 步骤(3):计算输出质量数据y的均值μ与标准差σ,根据公式 实施标准化处理。
[0049] 步骤(4):利用主成分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0050]
[0051] 步骤(5):利用独立成分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0052]
[0053] 步骤(6):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输入 与输出 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即:
[0054]
[0055] 步骤(7):令y1=TΘ1、y2=SΘ2、以及y3=UΘ3后,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最优求解回T 3×1归系数向量b=[b1,b3,b3]∈R 。
[0056] 其次,利用另外一组测试数据测试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
[0057] 步骤(8):采集新时刻易测量变量的样本数据x∈R1×33,对其实施与步骤(3)中输入X相同的标准化处理得到
[0058] 步骤(9):根据公式 和 分别计算不同回归模型对输出的预测值z1、z2、和z3。
[0059] 步骤(10):利用最优化的回归系数向量b计算最终的质量指标预测值那么,最终的产品质量指标的估计值为
[0060] 最后,将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方法的质量预测效果对比于图2中,本次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为均方根误差,该数值越小则说明软测量性约优越。从图2中可以发现,相比其他三种方法(PCR,ICR,PLSR),本发明方法的均方预测误差数值最小,软测量效果最优。
[0061] 上述实施案例只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修改,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38]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0039]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预测精度对比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