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大学 > 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专利详情

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2-22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6-1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4-2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2-2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195966.5 申请日 2021-02-22
公开/公告号 CN112886894B 公开/公告日 2022-04-26
授权日 2022-04-26 预估到期日 2041-02-22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2P21/22 主分类号 H02P21/2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发明人 朱熀秋、孙静波、马志豪 第一发明人 朱熀秋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3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个、第二改进泛模型以及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第一个改进泛模型和第二个改进泛模型的输出端均连接于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的输入端,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上位机运算模块,第一个、第二个改进泛模型计算出泛模型位移,第一个、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同时计算得到径向悬浮力,改进的无模型控制器在利用当前数据的同时,也使用了系统的历史数据,不仅能提高辨识的收敛性,也提高无模型控制率的精度和数据的准确性,改进泛模型加入了新的参数,克服系统采集到的坏数据对控制器输出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泛模型的输出精度。
  • 摘要附图
    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4-26 授权
2 2021-12-07 著录事项变更 发明人由朱熀秋 孙静波 变更为朱熀秋 孙静波 马志豪 
3 2021-06-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2P 21/22 专利申请号: 202110195966.5 申请日: 2021.02.22
4 2021-06-01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Clark逆变换模块(6)和电压源逆变器(7),电压源逆变器(7)的输出端连接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输入端,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输出的是t时刻转子在x,y方向的径向位移x(t),y(t),其特征是: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以及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径向位移x(t),y(t)为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的第一个和第二输入量,径向位移x(t)为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的第一个输入量,径向位移y(t)为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的第一个输入量,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输出的是x方向t时刻泛模型位移X(t),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输出的是y方向t时刻泛模型位移Y(t),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和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的输出端均连接于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的输入端,泛模型位移X(t),Y(t)为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的第三个和第四个输入量,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的输出端连接上位机运算模块(21),上位机运算模块(21)输出的是x,y* *
方向的检测位移x′(t),y′(t),检测位移x′(t),y′(t)与x,y方向的参考位移信号x、y 对应地比较得到位移偏差值Δu(t),Δu′(t),位移偏差值Δu(t)为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的第二个输入量,位移偏差值Δu′(t)为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的第二个输入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
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和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的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径向位移x(t),y(t)输入对应的第一改进泛模型(8)和第一改进泛模型(9)中,第一改进泛模型(8)和第二改进泛模型(9)计算出泛模型位移X(t),Y(t);
步骤B: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接收到径向位移x(t),y(t)以及第一改进泛模型(8)和第一改进泛模型(9)输出的泛模型位移X(t),Y(t),上位机运算模块(21)计算出检测位移x′(t),y′(t);
步骤C: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和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同时利用已存储的t‑1时刻径向悬浮力Fx(t‑1),Fy(t‑1)计算得到t时刻径向悬浮力
其中,中间量 为
小于等于1的正的随机数,0.1≤ρ≤2表示步长序列,0.1≤λ≤2为权重因子,0.1≤η≤1表示步长序列,0.1≤μ≤1为权重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中,第一改进泛模型(8)和第二改进泛模型(9)采用公式 计算出泛模型
位移X(t),Y(t);0<p≤1为小于等于1的正的随机数,0.1≤η≤1表示步长序列,0.1≤μ≤1为权重因子,Δu(t‑1)是t‑1时刻的x方向的位移偏差,Δu′(t‑1)是t‑1时刻的y方向的位移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B中,所述的检测位移x′(t)=0.5×[X(t)+x(t)],y′(t)=0.5×[Y(t)+y(t)]。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C中,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和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将径向悬浮力Fx(t),Fy(t)传递给径* *
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经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变换为径向控制参考电流ix ,iy ,再经Clark逆变换模块(6)变换为三相电流期望值 由电压源逆变器(7)输出径向控
制电流ia、ib、ic。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高速及超高速电气传动领域,涉及磁悬浮轴承的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主动磁轴承的控制系统,适用于航空航天、真空技术、机械工业及能源交通等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磁悬浮轴承(称磁轴承)是利用线圈中的电流或者永磁体产生电磁力,使转子悬浮于空间中,实现转子和定子之间没有任何机械接触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目前磁轴承多采用PID控制器进行控制,但PID控制器过分依赖控制对象的模型参数,鲁棒性较差,很难满足系统精密控制的要求。对于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事先去实现复杂模型的建模是较为困难的。目前处理控制非线性系统,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将非线性系统线性化,将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变为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线性化方法如泰勒展开线性化,虽然能够将非线性化变为线性化,但是会对控制过程造成其他影响,将非线性转线性后会导致时变的线性部分和高阶忽略项。
[0003] 无模型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将一般离散化时间非线性系统采用动态线性化方法折现化,并仅用被控对象输入与输出的数据,结合系统的控制输入进行在线迭代辨识,实现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的一体化辨识与控制。测控技术2017年第36卷第2期出版的文献《轴向主动磁轴承的无模型控制》中利用无模型控制方法控制轴向主动磁轴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法较PID控制器控制效果较好,但其不使用磁轴承系统的历史数据,辨识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充分利用了磁轴承系统历史数据,提高无模型控制器的精度和辨识的收敛性及收敛速度。
[0005] 本发明一种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依次串联的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Clark逆变换模块和电压源逆变器,电压源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输入端,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输出的是t时刻转子在x,y方向的径向位移x(t),y(t),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个改进泛模型、第二个改进泛模型以及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径向位移x(t),y(t)为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的第一个和第二输入量,径向位移x(t)为第一个改进泛模型的第一个输入量,径向位移y(t)为第二个改进泛模型的第一个输入量,第一个改进泛模型输出的是x方向t时刻泛模型位移X(t),第二个改进泛模型输出的是y方向t时刻泛模型位移Y(t)。第一个改进泛模型和第二个改进泛模型的输出端均连接于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的输入端,泛模型位移X(t),Y(t)为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的第三个和第四个输入量,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上位机运算模块,上位机运算模块输出的是x,y方向的检测位移x′(t),y′(t),检测位移x′(t),y′(t)* *与x,y方向的参考位移信号x、y对应地比较得到位移偏差值Δu(t),Δu′(t),位移偏差值Δu(t)为第一个改进泛模型的第二个输入量,位移偏差值Δu′(t)为第二个改进泛模型的第二个输入量。
[0006] 本发明一种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0007] 步骤A:径向位移x(t),y(t)输入到对应的第一改进泛模型和第一改进泛模型中,第一改进泛模型和第二改进泛模型计算出泛模型位移X(t),Y(t);
[0008] 步骤B: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接收到径向位移x(t),y(t)以及第一改进泛模型和第一改进泛模型输出的泛模型位移X(t),Y(t),上位机运算模块计算出检测位移x′(t),y′(t);
[0009] 步骤C: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和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同时利用已存储的t‑1时刻径向悬浮力Fx(t‑1),Fy(t‑1)计算得到时刻径向悬浮力其中,中间量 0<p≤1为小于等于1的正的随机数,0.1≤ρ≤2表示步长序
列,0.1≤λ≤2为权重因子,0.1≤η≤1表示步长序列,0.1≤μ≤1为权重因子。
[0010] 步骤A中,第一改进泛模型和第二改进泛模型采用公式计算出泛模型位移X(t),Y(t);0<p≤1为小于等于1的正的随机数,0.1≤η≤1表示步长序列,0.1≤μ≤1为权重因子,Δu(t‑1)是t‑1时刻的x方向的位移偏差,Δu′(t‑1)是t‑1时刻的y方向的位移偏差。
[0011] 步骤B中,所述的检测位移x′(t)=0.5×[X(t)+x(t)],y′(t)=0.5×[Y(t)+y(t)]。
[0012]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3] 1.相比较于标准的无模型控制器,本发明中的改进的无模型控制器在利用当前数据的同时,也使用了系统的历史数据,不仅能提高辨识的收敛性,也提高了无模型控制率的精度和数据的准确性。
[0014] 2.本发明对标准泛模型进行了改进,相比较标准泛模型,加入了新的参数,能克服系统采集到的坏数据对控制器输出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泛模型的输出精度。
[0015] 3.本发明所述的改进无模型控制器代替PID控制器来实现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悬浮和抗干扰,从而使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抗干扰性和控制精度。

实施方案

[0020] 如图1所示,径向六级主动磁轴承1包括转子11、径向控制线圈12和径向定子13,转子11的中心置于径向定子13的几何中心,每个径向定子13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六个磁极,定子片上的磁极沿轴向对齐。径向控制线圈12分别缠绕在磁极上,分为A、B、C三组,每组四个线圈串联,采用星型连接,通以三相径向控制电流ia、ib、ic。
[0021]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与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相连,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所述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Clark逆变换6和电压源逆变器7,电压源逆变器7的输出端连接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的输入端。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以及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
[0022] 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输出的是t时刻转子在x,y方向的径向位移x(t),y(t),径向位移x(t),y(t)作为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的第一个和第二输入量,同时,x方向的径向位移x(t)作为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的第一个输入量,y方向的径向位移y(t)作为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的第一个输入量。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输出的是x方向t时刻泛模型位移X(t)信号,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输出的是y方向t时刻泛模型位移Y(t)信号。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和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的输出端均连接于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的输入端,泛模型位移X(t),Y(t)信号作为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的第三个和第四个输入量。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的输出端连接上位机运算模块21,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将检测到的四个位移x(t),y(t),X(t),Y(t)输出至上位机运算模块21中,经上位机运算模块21运算后输出的是x,y方向的检测位移x′(t),y′(t)信号。
[0023] 将x,y方向的检测位移x′(t),y′(t)与x,y方向的参考位移信号x*、y*对应地进行比较,得到对应的位移偏差值Δu(t),Δu′(t)。其中,x方向的位移偏差值Δu(t)作为第一个改进泛模型8的第二个输入量,y方向的位移偏差值Δu′(t)作为第二个改进泛模型9的第二个输入量。其中,x方向的位移偏差值Δu(t)同时作为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的输入变量,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输出的是x方向径向悬浮力Fx(t)。y方向的位移偏差值Δu′(t)作为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的输入变量,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输出为y方向径向悬浮力Fy(t)。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和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的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经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变换为到径向控制参考电流* *径向控制参考电流ix ,iy 经Clark逆变换模块6变换为三相电流期望值
电压源逆变器7跟踪三相电流期望值 输出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的
径向控制电流ia、ib、ic,以此控制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可由Clark逆变换模块6、电压源逆变器7与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共同构成复合被控对象。
[0024] 径向六极六极主动磁轴承1输出t时刻转子在x,y方向的径向位移x(t),y(t)到对应的第一改进泛模型8和第一改进泛模型9中,第一改进泛模型8利用已存储的t‑1时刻的x方向的位移偏差Δu(t‑1)和接收到的径向位移x(t)计算得到泛模型位移X(t),同时,第二改进泛模型9利用已存储的t‑1时刻的y方向的位移偏差Δu′(t‑1)和接收到的径向位移y(t)计算得到泛模型位移Y(t),计算公式如下:
[0025]
[0026] 式中,0<p≤1表示小于等于1的正的随机数,0.1≤η≤1表示步长序列,0.1≤μ≤1为权重因子。
[0027] 标准的泛模型计算公式是:
[0028]
[0029] 由公式(5)和(6)可以看出,本发明中的改进的泛模型加入了新的参数p,p为小于等于1的正的随机数,增加了随机性,在一定范围内抵消坏数据的影响,提高了泛模型的输出精度。
[0030] 同时,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接收到径向六极六极主动磁轴承1输出t时刻转子在x,y方向的径向位移x(t),y(t)以及第一改进泛模型8和第一改进泛模型9输出的泛模型位移X(t),Y(t),向上位机运算模块21传送,上位机运算模块21计算得到检测位移x′(t),y′(t),计算公式如下:
[0031] x′(t)=0.5×[X(t)+x(t)]                           (3)
[0032] y′(t)=0.5×[Y(t)+y(t)]                           (4)
[0033] 上位机运算模块21输出检测位移x′(t),y′(t),检测位移x′(t),y′(t)与给定的参* *考位移x、y进行相减运算,得到转子位移偏差Δu(t),Δu′(t),转子位移偏差Δu(t),Δu′(t)分别传递给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和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中。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和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同时利用已存储的t‑1时刻径向悬浮力Fx(t‑1),Fy(t‑1)计算得到时刻径向悬浮力Fx(t),Fy(t),计算过程如下:
[0034] 先求得中间量 和
[0035]
[0036] 然后利用转子位移偏差Δu(t)、Δu′(t),中间量 和已存储的t‑1时刻径向悬浮力Fx(t‑1),Fy(t‑1),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t时刻的径向悬浮力Fx(t),Fy(t)。:
[0037]
[0038] 其中0<p≤1表示小于等于1的正的随机数,0.1≤η≤1、0.1≤ρ≤2表示步长序列;0.1≤μ≤1、0.1≤λ≤2为权重因子。
[0039] 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3和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将径向悬浮力Fx(t),Fy*(t)传递给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经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5变换为径向控制参考电流ix ,*
iy。再经Clark逆变换模块6变换为三相电流期望值 由电压源逆变器7输出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的径向控制电流ia、ib、ic,以此来调节转子位移,实现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的实时控制。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径向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一种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的改进无模型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框图;
[0018] 图中,1.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11.转子;12.径向控制线圈;13.径向定子;
[0019] 2.径向方向位移传感器;21.上位机运算模块;3.第一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4.第二个改进无模型控制器;5.径向力电流变换模块;6.Clark逆变换模块;7.电压源逆变器;8.第一个改进泛模型;9第二个改进泛模型。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