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雷桂群 >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7-27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11-23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7-27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847543.7 申请日 2021-07-27
公开/公告号 CN113604635A 公开/公告日 2021-11-05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1-07-27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21D1/18C21D1/68C21D9/00 主分类号 C21D1/18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雷桂群 当前专利权人 雷桂群
发明人 雷桂群 第一发明人 雷桂群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工业区方达路2号(新经济产业园)3号厂房1楼 邮编 510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广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广东省广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其装置包括保温筒,所述保温筒的顶部设置有盖板,且盖板的顶部连接有吊运机构,盖板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可伸缩的悬挂机构,所述保温筒的顶部开口,且保温筒内壁的顶端固定有顶部开口的处理筒,所述处理筒内设置有处理腔,且处理筒外壁与保温筒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腔;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注液管向处理腔内注入冷却液,使液面处于注液管的下方,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使冷却液中间产生空心涡流。本发明利用冷却产生的水汽和烟气对初步回火的零件进行包覆,避免转运而直接与空气接触造成零件表面碳化物的过多流失,从而提高实际装置进行回火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 摘要附图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21D 1/18 专利申请号: 202110847543.7 申请日: 2021.07.27
2 2021-11-0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包括保温筒(1),所述保温筒(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5),且盖板(5)的顶部连接有吊运机构(501),盖板(5)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可伸缩的悬挂机构(50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筒(1)的顶部开口,且保温筒(1)内壁的顶端固定有顶部开口的处理筒(2),所述处理筒(2)内设置有处理腔(3),且处理筒(2)外壁与保温筒(1)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腔(4),所述处理筒(2)圆周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烟气槽(201),且烟气槽(201)穿透设置,烟气槽(201)的内壁固定有滤网(202),所述处理筒(2)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有向外延伸的注液管(301),且处理腔(3)的底端中间位置连接有排液管(302),注液管(301)位于烟气槽(201)的下方位置,所述保温筒(1)圆周内壁底部与连接腔(4)对应的位置连接有环形阵列分布的通风管(401),且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多个雾化振动片(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2)的底端开口,且处理筒(2)内壁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导热筒(6),且导热筒(6)的底部固定有支撑筒(8),支撑筒(8)的底端与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保温筒(1)底部外壁位于支撑筒(8)内的一侧固定有向上延伸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与支撑筒(8)内壁底端啮合的传动齿轮,排液管(302)固定于保温筒(1)底部内壁的中间位置,排液管(302)外壁的顶端与导热筒(6)底端的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保温筒(1)的底部设置成圆筒状结构,且保温筒(1)的顶端设置成向上拱起的半球状结构,导热筒(6)设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连接部(601)、导流部(602)和集流部(603),连接部(601)、导流部(602)和集流部(603)是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601)和处理筒(2)设置成与保温筒(1)顶端相适配的半球状结构,导流部(602)设置成内径向下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集流部(603)设置成向下拱起的半球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筒(6)圆周外壁位于连接部(601)和导流部(602)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引流槽(604),且保温筒(1)圆周内壁与第一引流槽(60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引流槽(402),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的截面均设置成宽度向内逐渐减小的V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筒(6)圆周内壁与导流部(602)对应的位置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多个导流件(7),且导流件(7)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流槽(701),导流槽(701)的顶端穿透设置,导流槽(701)的内壁设置成弧形结构,导流槽(701)的宽度向着底端逐渐减小,导流件(7)两侧的导流槽(701)之间设置成间隔分布;
导流件(7)一端外壁的底端开设有穿透设置的穿孔(702),且穿孔(702)内壁与导流槽(701)底端对应的位置贯穿设置,导流槽(701)底端内壁与穿孔(70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70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8)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多组在竖直方向上等距离分布的聚集孔(801),且每组聚集孔(801)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成环形阵列分布,聚集孔(801)设置成内径向内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相邻两个聚集孔(801)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连通槽(802),连通槽(802)的宽度向内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8)顶端与导流部(602)的外壁接触,且通风管(401)与支撑筒(8)的顶端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杆(9),且固定杆(9)圆周外壁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辅助筒(10),辅助筒(10)设置成宽度向上逐渐增大的圆台状结构,辅助筒(10)的圆周外壁开设有交错设置的分散槽(1001),分散槽(1001)向着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延伸,辅助筒(10)的圆周外壁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辅助槽(1002),辅助槽(1002)向着竖直方向上延伸,辅助槽(1002)的宽度从中间位置分别向顶端和底端逐渐减小,辅助槽(1002)的中间位置与通风管(401)的位置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从注液管(301)向处理腔(3)内注入冷却液,使液面处于注液管(301)的下方;
S2: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6),使冷却液中间产生空心涡流;
S3:利用负压机构从通风管(401)向外抽风而使连接腔(4)内产生负压;
S4:通过吊运机构(501)将悬挂机构(502)底端的零件由上而下放入至处理腔(3)内,同时关闭通风管(401)一端连通的负压机构,直至盖板(5)与保温筒(1)的顶端盖合;
S5:利用驱动电机使导热筒(6)的转速往复变化,而使处理腔(3)内空心涡流的宽度进行收缩和扩张的往复变化;
S6:运行一段时间后,使导热筒(6)的转速固定,打开排液管(302)将冷却液排出,连接腔(4)内的水汽和烟气回注,同时启动雾化振动片(403)将连接腔(4)底部冷凝的液体雾化;
S7:处理腔(3)内的冷却液排出至集流部(603)位置时,从通风管(401)向连接腔(4)内通入高温热风,持续雾化振动片(403)的作业,在冷却液排尽后关闭排液管(302);
S8:将排液管(302)底端切换至与热风机构的进风端连通,并打开排液管(302)的阀门,使高温热风在处理腔(3)内循环流通进行升温处理,关闭雾化振动片(403),持续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6);
S9:升温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再将通风管(401)和排液管(302)切换至冷风机构进行降温,降至一定温度后再切换至热风机构,往复作业后关闭设备,取出零件完整回火作业。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所以集热器是各种利用太阳能装置的关键部分,由于用途不同,集热器及其匹配的系统类型分为许多种,名称也不同,如用于炊事的太阳灶、用于产生热水的太阳能热水器、用于干燥物品的太阳能干燥器、用于熔炼金属的太阳能熔炉,以及太阳房、太阳能热电站、太阳能海水淡化器等等。
[0003] 由于太阳能集热器的设备会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进行集热,因此对于太阳能集热器设备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需求,常在生产加工太阳能集热器的金属部件或零件时,对零件进行回火作业,现有技术中对材料的回火作业,一般是通过悬吊机构将加热后的材料送至水或其它冷凝液中冷却处理后,再送至腔室内加热至一定温度进行回火作业,但是实际进行回火尤其是初次回火作业时,冷却后的零件会从空气中转运再送至回火炉内,且脱离冷却液后在回火炉中直接利用干燥的热风,会造成铁素基体内的碳化物过多流失而影响回火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及其回火方法。
[000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包括保温筒,所述保温筒的顶部设置有盖板,且盖板的顶部连接有吊运机构,盖板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可伸缩的悬挂机构,所述保温筒的顶部开口,且保温筒内壁的顶端固定有顶部开口的处理筒,所述处理筒内设置有处理腔,且处理筒外壁与保温筒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腔,所述处理筒圆周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烟气槽,且烟气槽穿透设置,烟气槽的内壁固定有滤网,所述处理筒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有向外延伸的注液管,且处理腔的底端中间位置连接有排液管,注液管位于烟气槽的下方位置,所述保温筒圆周内壁底部与连接腔对应的位置连接有环形阵列分布的通风管,且连接腔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多个雾化振动片。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筒的底端开口,且处理筒内壁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导热筒,且导热筒的底部固定有支撑筒,支撑筒的底端与连接腔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保温筒底部外壁位于支撑筒内的一侧固定有向上延伸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与支撑筒内壁底端啮合的传动齿轮,排液管固定于保温筒底部内壁的中间位置,排液管外壁的顶端与导热筒底端的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07] 所述保温筒的底部设置成圆筒状结构,且保温筒的顶端设置成向上拱起的半球状结构,导热筒设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连接部、导流部和集流部,连接部、导流部和集流部是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和处理筒设置成与保温筒顶端相适配的半球状结构,导流部设置成内径向下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集流部设置成向下拱起的半球状结构。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筒圆周外壁位于连接部和导流部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引流槽,且保温筒圆周内壁与第一引流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引流槽,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的截面均设置成宽度向内逐渐减小的V型结构。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筒圆周内壁与导流部对应的位置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多个导流件,且导流件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流槽,导流槽的顶端穿透设置,导流槽的内壁设置成弧形结构,导流槽的宽度向着底端逐渐减小,导流件两侧的导流槽之间设置成间隔分布;
[0010] 导流件一端外壁的底端开设有穿透设置的穿孔,且穿孔内壁与导流槽底端对应的位置贯穿设置,导流槽底端内壁与穿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多组在竖直方向上等距离分布的聚集孔,且每组聚集孔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成环形阵列分布,聚集孔设置成内径向内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相邻两个聚集孔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连通槽,连通槽的宽度向内逐渐减小。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顶端与导流部的外壁接触,且通风管与支撑筒的顶端位置相对应。
[0013]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腔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杆,且固定杆圆周外壁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辅助筒,辅助筒设置成宽度向上逐渐增大的圆台状结构,辅助筒的圆周外壁开设有交错设置的分散槽,分散槽向着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延伸,辅助筒的圆周外壁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辅助槽,辅助槽向着竖直方向上延伸,辅助槽的宽度从中间位置分别向顶端和底端逐渐减小,辅助槽的中间位置与通风管的位置相对应。
[001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 S1:从注液管向处理腔内注入冷却液,使液面处于注液管的下方;
[0016] S2: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使冷却液中间产生空心涡流;
[0017] S3:利用负压机构从通风管向外抽风而使连接腔内产生负压;
[0018] S4:通过吊运机构将悬挂机构底端的零件由上而下放入至处理腔内,同时关闭通风管一端连通的负压机构,直至盖板与保温筒的顶端盖合;
[0019] S5:利用驱动电机使导热筒的转速往复变化,而使处理腔内空心涡流的宽度进行收缩和扩张的往复变化;
[0020] S6:运行一段时间后,使导热筒的转速固定,打开排液管将冷却液排出,连接腔内的水汽和烟气回注,同时启动雾化振动片将连接腔底部冷凝的液体雾化;
[0021] S7:处理腔内的冷却液排出至集流部位置时,从通风管向连接腔内通入高温热风,持续雾化振动片的作业,在冷却液排尽后关闭排液管;
[0022] S8:将排液管底端切换至与热风机构的进风端连通,并打开排液管的阀门,使高温热风在处理腔内循环流通进行升温处理,关闭雾化振动片,持续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
[0023] S9:升温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再将通风管和排液管切换至冷风机构进行降温,降至一定温度后再切换至热风机构,往复作业后关闭设备,取出零件完整回火作业。
[0024]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0025] 1.装置使零件浸入至冷却液内产生的水汽和烟气从烟气槽被引至连接腔内,在排出冷却液的过程中连接腔内的高温水汽和烟气会回注至处理腔内,而利用浸泡冷却产生的烟气对脱离冷却液的零件进行保护,并在冷却液排完后,从通风管向连接腔内注入高温热风进行回火作业,从排液管进行出风实现流通,并利用雾化振动片将连接腔内的液体雾化随热风与零件接触,以利用冷却产生的水汽和烟气对初步回火的零件进行包覆,避免转运而直接与空气接触造成零件表面碳化物的过多流失,从而提高实际装置进行回火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且充分利用冷却作业产生的水汽和烟气的物质和能源,实现能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0026] 2.装置利用处理筒底部导热筒的设置增加处理腔和连接腔内的换热效果,在水汽和烟气从烟气槽位置向下流动过程中由于连接部和导流部的斜面差异而产生流速差,使得导热筒外壁各个位置的温度存在差异,进而导热筒内壁各个位置换热速率存在差异,以增加处理腔内冷却液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性以此提高实际对零件的冷却效率。
[0027] 3.装置通过集流部和导流部的设置而使处理腔内的冷却液中心产生空心涡流,将零件放入至涡流空心的中间位置,并利用驱动电机使导热筒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往复变化,而使涡流空心内径不断变化与零件接触再分离,从而增加对冷却液的气化效果以提高对零件的冷却效率,并且增加进入至连接腔中的水汽和烟气量,配合导热筒换热提高的冷凝效果,而使冷却后再回注气体和再升温过程中对零件的保护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对物质和能源的利用效果。
[0028] 4.装置旋转导热筒的过程中,第一引流槽随着导热筒旋转,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之间不断交错,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之间的气体分别向两个槽体的内部被负压收集,以保证在冷却和回注热风的作业过程中,连接腔内的气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流通交互效果,以保证设备回注水汽和烟气作业的正常运行。
[0029] 5.通过扭簧连接的导流件在随着导热筒变速转动的过程中,不断摇摆以从局部增加液流以及气流变化来提高零件与冷却液或回注气体的接触效果,且利用导流件两侧的导流槽增加局部液流和气流向着导热筒内壁一端的聚流效果,提高换热而增加工作效率,且增加水平方向上的液流和气流交互效果,利用导流槽产生的液流或气流变化配合穿孔,可进一步提高处理腔内在竖直方向上的液流和气流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际回火作业的处理效果和工作效率。
[0030] 6.利用聚集孔和导流部的外壁,使导热筒和支撑筒转动的过程中连接腔内气流向下聚集,便于在冷却作业时将水汽和烟气进行收集,并利用连通槽将水汽和烟气均匀分散,从而提高实际对零件的回火效果且增强工作效率,通风管注入的气体与支撑管顶端和导流部之间的位置碰撞接触,而使气体沿着导流部的外壁流通,充分利用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的交互效果。
[0031] 7.装置在连接腔内气流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使辅助筒随着气流运动而转动,而利用辅助筒外壁的分散槽以及辅助槽增加进入的烟气以及回注的热气分散流动效果,在零件刚进入冷却时增加各个位置的温差而提高冷却效果,在回注热风时使热风分散而提高升温效率以及烟气分散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实际的回火处理质量。

实施方案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9] 实施例1
[0040] 参照图1‑2,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包括保温筒1,保温筒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5,且盖板5的顶部连接有吊运机构501,盖板5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可伸缩的悬挂机构502,保温筒1的顶部开口,且保温筒1内壁的顶端固定有顶部开口的处理筒2,处理筒2内设置有处理腔3,且处理筒2外壁与保温筒1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腔4,处理筒2圆周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烟气槽201,且烟气槽201穿透设置,烟气槽201的内壁固定有滤网202,处理筒2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有向外延伸的注液管301,且处理腔3的底端中间位置连接有排液管302,注液管301位于烟气槽201的下方位置,保温筒1圆周内壁底部与连接腔4对应的位置连接有环形阵列分布的通风管401,且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多个雾化振动片403;
[0041] 在使用该设备进行回火作业时,先利用注液管301将冷却液通入至处理腔3内使液面处于烟气槽201下方,利用通风管401使连接腔4内保持负压状态,将待回火的零件悬吊在悬挂机构502的下方而通过吊运机构501送至处理筒2内,并在送入后使盖板5将处理筒2内进行遮盖,送入的过程中断开通风管401的抽风,连接腔4内的负压恢复慢而使零件浸入至冷却液内产生的水汽和烟气从烟气槽201被引至连接腔4内,盖板5合上后产生的水汽和烟气因为高温高压而被送至连接腔4内;
[0042] 零件被进入至冷却液中一段时间后利用排液管302将冷却液排出,在排出冷却液的过程中连接腔4内的高温水汽和烟气会回注至处理腔3内,而利用浸泡冷却产生的烟气对脱离冷却液的零件进行保护,并在冷却液排完后,从通风管401向连接腔4内注入高温热风进行回火作业,从排液管302进行出风实现流通,并利用雾化振动片403将连接腔4内的液体雾化随热风与零件接触,以利用冷却产生的水汽和烟气对初步回火的零件进行包覆,避免转运而直接与空气接触造成零件表面碳化物的过多流失,从而提高实际装置进行回火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且充分利用冷却作业产生的水汽和烟气的物质和能源,实现能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0043] 本发明中,处理筒2的底端开口,且处理筒2内壁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导热筒6,且导热筒6的底部固定有支撑筒8,支撑筒8的底端与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保温筒1底部外壁位于支撑筒8内的一侧固定有向上延伸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与支撑筒8内壁底端啮合的传动齿轮,排液管302固定于保温筒1底部内壁的中间位置,排液管302外壁的顶端与导热筒6底端的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44] 保温筒1的底部设置成圆筒状结构,且保温筒1的顶端设置成向上拱起的半球状结构,导热筒6设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连接部601、导流部602和集流部603,连接部601、导流部602和集流部603是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601和处理筒2设置成与保温筒1顶端相适配的半球状结构,导流部602设置成内径向下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集流部603设置成向下拱起的半球状结构;
[0045] 利用处理筒2底部导热筒6的设置增加处理腔3和连接腔4内的换热效果,在水汽和烟气从烟气槽201位置向下流动过程中由于连接部601和导流部602的斜面差异而产生流速差,使得导热筒6外壁各个位置的温度存在差异,进而导热筒6内壁各个位置换热速率存在差异,以增加处理腔3内冷却液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性以此提高实际对零件的冷却效率;
[0046] 在放入零件前利用驱动电机预先旋转导热筒6,通过集流部603和导流部602的设置而使处理腔3内的冷却液中心产生空心涡流,将零件放入至涡流空心的中间位置,并利用驱动电机使导热筒6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往复变化,而使涡流空心内径不断变化与零件接触再分离,从而增加对冷却液的气化效果以提高对零件的冷却效率,并且增加进入至连接腔4中的水汽和烟气量,配合导热筒6换热提高的冷凝效果,而使冷却后再回注气体和再升温过程中对零件的保护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对物质和能源的利用效果;
[0047] 回注热风时,利用连接部601、导流部602和集流部603配合旋转增加处理腔3内的气流变化效果,以提高升温速率以及零件与回注气体的接触效果。
[0048]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1:从注液管301向处理腔3内注入冷却液,使液面处于注液管301的下方;
[0050] S2: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6,使冷却液中间产生空心涡流;
[0051] S3:利用负压机构从通风管401向外抽风而使连接腔4内产生负压;
[0052] S4:通过吊运机构501将悬挂机构502底端的零件由上而下放入至处理腔3内,同时关闭通风管401一端连通的负压机构,直至盖板5与保温筒1的顶端盖合;
[0053] S5:利用驱动电机使导热筒6的转速往复变化,而使处理腔3内空心涡流的宽度进行收缩和扩张的往复变化;
[0054] S6:运行一段时间后,使导热筒6的转速固定,打开排液管302将冷却液排出,连接腔4内的水汽和烟气回注,同时启动雾化振动片403将连接腔4底部冷凝的液体雾化;
[0055] S7:处理腔3内的冷却液排出至集流部603位置时,从通风管401向连接腔4内通入高温热风,持续雾化振动片403的作业,在冷却液排尽后关闭排液管302;
[0056] S8:将排液管302底端切换至与热风机构的进风端连通,并打开排液管302的阀门,使高温热风在处理腔3内循环流通进行升温处理,关闭雾化振动片403,持续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6;
[0057] S9:升温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再将通风管401和排液管302切换至冷风机构进行降温,降至一定温度后再切换至热风机构,往复作业后关闭设备,取出零件完整回火作业。
[0058] 实施例2
[0059] 实施例2包括实施例1中的所有结构和方法部分,参照图1‑4,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还包括有,导热筒6圆周外壁位于连接部601和导流部602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引流槽604,且保温筒1圆周内壁与第一引流槽60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引流槽402,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的截面均设置成宽度向内逐渐减小的V型结构,在第一引流槽604随着导热筒6旋转的作业过程中,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之间不断交错,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之间的气体分别向两个槽体的内部被负压收集,以保证在冷却和回注热风的作业过程中,连接腔4内的气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流通交互效果,以保证设备回注水汽和烟气作业的正常运行。
[0060] 本发明中,导热筒6圆周内壁与导流部602对应的位置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多个导流件7,且导流件7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流槽701,导流槽701的顶端穿透设置,导流槽701的内壁设置成弧形结构,导流槽701的宽度向着底端逐渐减小,导流件7两侧的导流槽701之间设置成间隔分布;
[0061] 导流件7一端外壁的底端开设有穿透设置的穿孔702,且穿孔702内壁与导流槽701底端对应的位置贯穿设置,导流槽701底端内壁与穿孔70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703,通过扭簧连接的导流件7在随着导热筒6变速转动的过程中,不断摇摆以从局部增加液流以及气流变化来提高零件与冷却液或回注气体的接触效果,且利用导流件7两侧的导流槽701增加局部液流和气流向着导热筒6内壁一端的聚流效果,提高换热而增加工作效率,且增加水平方向上的液流和气流交互效果,利用导流槽701产生的液流或气流变化配合穿孔702,可进一步提高处理腔3内在竖直方向上的液流和气流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际回火作业的处理效果和工作效率。
[0062] 本发明中,支撑筒8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多组在竖直方向上等距离分布的聚集孔801,且每组聚集孔801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成环形阵列分布,聚集孔801设置成内径向内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相邻两个聚集孔801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连通槽
802,连通槽802的宽度向内逐渐减小,利用聚集孔801和导流部602的外壁,使导热筒6和支撑筒8转动的过程中连接腔4内气流向下聚集,便于在冷却作业时将水汽和烟气进行收集,并利用连通槽802将水汽和烟气均匀分散,从而提高实际对零件的回火效果且增强工作效率。
[0063] 实施例3
[0064] 实施例3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所有结构和方法部分,参照图1‑5,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还包括有,支撑筒8顶端与导流部602的外壁接触,且通风管401与支撑筒8的顶端位置相对应,使回注热风时,通风管401注入的气体与支撑管8顶端和导流部602之间的位置碰撞接触,而使气体沿着导流部602的外壁流通,充分利用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的交互效果;
[0065] 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杆9,且固定杆9圆周外壁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辅助筒10,辅助筒10设置成宽度向上逐渐增大的圆台状结构,辅助筒10的圆周外壁开设有交错设置的分散槽1001,分散槽1001向着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延伸,辅助筒10的圆周外壁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辅助槽1002,辅助槽1002向着竖直方向上延伸,辅助槽1002的宽度从中间位置分别向顶端和底端逐渐减小,辅助槽1002的中间位置与通风管401的位置相对应,在连接腔4内气流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使辅助筒10随着气流运动而转动,而利用辅助筒10外壁的分散槽1001以及辅助槽1002增加进入的烟气以及回注的热气分散流动效果,在零件刚进入冷却时增加各个位置的温差而提高冷却效果,在回注热风时使热风分散而提高升温效率以及烟气分散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实际的回火处理质量。
[00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导热筒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导流件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支撑筒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辅助筒结构示意图。
[0037] 图中:1保温筒、2处理筒、201烟气槽、202滤网、3处理腔、301注液管、302排液管、4连接腔、401通风管、402第二引流槽、403雾化振动片、5盖板、501吊运机构、502悬挂机构、6导热筒、601连接部、602导流部、603集流部、604第一引流槽、7导流件、701导流槽、702穿孔、703连接孔、8支撑筒、801聚集孔、802连通槽、9固定杆、10辅助筒、1001分散槽、1002辅助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