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9] 实施例1
[0040] 参照图1‑2,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包括保温筒1,保温筒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5,且盖板5的顶部连接有吊运机构501,盖板5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可伸缩的悬挂机构502,保温筒1的顶部开口,且保温筒1内壁的顶端固定有顶部开口的处理筒2,处理筒2内设置有处理腔3,且处理筒2外壁与保温筒1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腔4,处理筒2圆周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烟气槽201,且烟气槽201穿透设置,烟气槽201的内壁固定有滤网202,处理筒2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有向外延伸的注液管301,且处理腔3的底端中间位置连接有排液管302,注液管301位于烟气槽201的下方位置,保温筒1圆周内壁底部与连接腔4对应的位置连接有环形阵列分布的通风管401,且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多个雾化振动片403;
[0041] 在使用该设备进行回火作业时,先利用注液管301将冷却液通入至处理腔3内使液面处于烟气槽201下方,利用通风管401使连接腔4内保持负压状态,将待回火的零件悬吊在悬挂机构502的下方而通过吊运机构501送至处理筒2内,并在送入后使盖板5将处理筒2内进行遮盖,送入的过程中断开通风管401的抽风,连接腔4内的负压恢复慢而使零件浸入至冷却液内产生的水汽和烟气从烟气槽201被引至连接腔4内,盖板5合上后产生的水汽和烟气因为高温高压而被送至连接腔4内;
[0042] 零件被进入至冷却液中一段时间后利用排液管302将冷却液排出,在排出冷却液的过程中连接腔4内的高温水汽和烟气会回注至处理腔3内,而利用浸泡冷却产生的烟气对脱离冷却液的零件进行保护,并在冷却液排完后,从通风管401向连接腔4内注入高温热风进行回火作业,从排液管302进行出风实现流通,并利用雾化振动片403将连接腔4内的液体雾化随热风与零件接触,以利用冷却产生的水汽和烟气对初步回火的零件进行包覆,避免转运而直接与空气接触造成零件表面碳化物的过多流失,从而提高实际装置进行回火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且充分利用冷却作业产生的水汽和烟气的物质和能源,实现能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0043] 本发明中,处理筒2的底端开口,且处理筒2内壁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导热筒6,且导热筒6的底部固定有支撑筒8,支撑筒8的底端与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保温筒1底部外壁位于支撑筒8内的一侧固定有向上延伸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与支撑筒8内壁底端啮合的传动齿轮,排液管302固定于保温筒1底部内壁的中间位置,排液管302外壁的顶端与导热筒6底端的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44] 保温筒1的底部设置成圆筒状结构,且保温筒1的顶端设置成向上拱起的半球状结构,导热筒6设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连接部601、导流部602和集流部603,连接部601、导流部602和集流部603是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601和处理筒2设置成与保温筒1顶端相适配的半球状结构,导流部602设置成内径向下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集流部603设置成向下拱起的半球状结构;
[0045] 利用处理筒2底部导热筒6的设置增加处理腔3和连接腔4内的换热效果,在水汽和烟气从烟气槽201位置向下流动过程中由于连接部601和导流部602的斜面差异而产生流速差,使得导热筒6外壁各个位置的温度存在差异,进而导热筒6内壁各个位置换热速率存在差异,以增加处理腔3内冷却液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性以此提高实际对零件的冷却效率;
[0046] 在放入零件前利用驱动电机预先旋转导热筒6,通过集流部603和导流部602的设置而使处理腔3内的冷却液中心产生空心涡流,将零件放入至涡流空心的中间位置,并利用驱动电机使导热筒6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往复变化,而使涡流空心内径不断变化与零件接触再分离,从而增加对冷却液的气化效果以提高对零件的冷却效率,并且增加进入至连接腔4中的水汽和烟气量,配合导热筒6换热提高的冷凝效果,而使冷却后再回注气体和再升温过程中对零件的保护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对物质和能源的利用效果;
[0047] 回注热风时,利用连接部601、导流部602和集流部603配合旋转增加处理腔3内的气流变化效果,以提高升温速率以及零件与回注气体的接触效果。
[0048]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1:从注液管301向处理腔3内注入冷却液,使液面处于注液管301的下方;
[0050] S2: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6,使冷却液中间产生空心涡流;
[0051] S3:利用负压机构从通风管401向外抽风而使连接腔4内产生负压;
[0052] S4:通过吊运机构501将悬挂机构502底端的零件由上而下放入至处理腔3内,同时关闭通风管401一端连通的负压机构,直至盖板5与保温筒1的顶端盖合;
[0053] S5:利用驱动电机使导热筒6的转速往复变化,而使处理腔3内空心涡流的宽度进行收缩和扩张的往复变化;
[0054] S6:运行一段时间后,使导热筒6的转速固定,打开排液管302将冷却液排出,连接腔4内的水汽和烟气回注,同时启动雾化振动片403将连接腔4底部冷凝的液体雾化;
[0055] S7:处理腔3内的冷却液排出至集流部603位置时,从通风管401向连接腔4内通入高温热风,持续雾化振动片403的作业,在冷却液排尽后关闭排液管302;
[0056] S8:将排液管302底端切换至与热风机构的进风端连通,并打开排液管302的阀门,使高温热风在处理腔3内循环流通进行升温处理,关闭雾化振动片403,持续启动驱动电机旋转导热筒6;
[0057] S9:升温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再将通风管401和排液管302切换至冷风机构进行降温,降至一定温度后再切换至热风机构,往复作业后关闭设备,取出零件完整回火作业。
[0058] 实施例2
[0059] 实施例2包括实施例1中的所有结构和方法部分,参照图1‑4,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还包括有,导热筒6圆周外壁位于连接部601和导流部602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引流槽604,且保温筒1圆周内壁与第一引流槽60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引流槽402,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的截面均设置成宽度向内逐渐减小的V型结构,在第一引流槽604随着导热筒6旋转的作业过程中,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之间不断交错,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之间的气体分别向两个槽体的内部被负压收集,以保证在冷却和回注热风的作业过程中,连接腔4内的气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流通交互效果,以保证设备回注水汽和烟气作业的正常运行。
[0060] 本发明中,导热筒6圆周内壁与导流部602对应的位置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多个导流件7,且导流件7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流槽701,导流槽701的顶端穿透设置,导流槽701的内壁设置成弧形结构,导流槽701的宽度向着底端逐渐减小,导流件7两侧的导流槽701之间设置成间隔分布;
[0061] 导流件7一端外壁的底端开设有穿透设置的穿孔702,且穿孔702内壁与导流槽701底端对应的位置贯穿设置,导流槽701底端内壁与穿孔70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703,通过扭簧连接的导流件7在随着导热筒6变速转动的过程中,不断摇摆以从局部增加液流以及气流变化来提高零件与冷却液或回注气体的接触效果,且利用导流件7两侧的导流槽701增加局部液流和气流向着导热筒6内壁一端的聚流效果,提高换热而增加工作效率,且增加水平方向上的液流和气流交互效果,利用导流槽701产生的液流或气流变化配合穿孔702,可进一步提高处理腔3内在竖直方向上的液流和气流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际回火作业的处理效果和工作效率。
[0062] 本发明中,支撑筒8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多组在竖直方向上等距离分布的聚集孔801,且每组聚集孔801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成环形阵列分布,聚集孔801设置成内径向内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相邻两个聚集孔801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连通槽
802,连通槽802的宽度向内逐渐减小,利用聚集孔801和导流部602的外壁,使导热筒6和支撑筒8转动的过程中连接腔4内气流向下聚集,便于在冷却作业时将水汽和烟气进行收集,并利用连通槽802将水汽和烟气均匀分散,从而提高实际对零件的回火效果且增强工作效率。
[0063] 实施例3
[0064] 实施例3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所有结构和方法部分,参照图1‑5,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系统的回火设备,还包括有,支撑筒8顶端与导流部602的外壁接触,且通风管401与支撑筒8的顶端位置相对应,使回注热风时,通风管401注入的气体与支撑管8顶端和导流部602之间的位置碰撞接触,而使气体沿着导流部602的外壁流通,充分利用第一引流槽604和第二引流槽402的交互效果;
[0065] 连接腔4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杆9,且固定杆9圆周外壁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辅助筒10,辅助筒10设置成宽度向上逐渐增大的圆台状结构,辅助筒10的圆周外壁开设有交错设置的分散槽1001,分散槽1001向着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延伸,辅助筒10的圆周外壁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辅助槽1002,辅助槽1002向着竖直方向上延伸,辅助槽1002的宽度从中间位置分别向顶端和底端逐渐减小,辅助槽1002的中间位置与通风管401的位置相对应,在连接腔4内气流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使辅助筒10随着气流运动而转动,而利用辅助筒10外壁的分散槽1001以及辅助槽1002增加进入的烟气以及回注的热气分散流动效果,在零件刚进入冷却时增加各个位置的温差而提高冷却效果,在回注热风时使热风分散而提高升温效率以及烟气分散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实际的回火处理质量。
[00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