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大学 >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7-02-17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7-08-0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08-28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7-02-17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710086003.5 申请日 2017-02-17
公开/公告号 CN106934104B 公开/公告日 2020-08-28
授权日 2020-08-28 预估到期日 2037-02-17
申请年 2017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6F30/20G06F30/18G06F111/06 主分类号 G06F30/2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7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Qiang Fu《.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impellerpassage in a nuclear centrifugal pumpunder cavitation state》《.Annals ofNuclear Energy》.2016,第97卷190-197. 田明《.基于数值模拟的泵站进水流道优化设计》《.给水排水》.2015,第41卷(第5期),103-106.;
引用专利 CN104595239A、CN205478549U、CN105608287A、CN104099913A、CN104265652A、JPH11351149A、US8506244B2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5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发明人 付强、张国玉、朱荣生、王秀礼、张本营、刘刚、李梦圆、陈铭 第一发明人 付强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8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属于涉及泵站的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本发明主要是为了针对泵站设计的一种虹吸式出水流道,通过控制出水流道的扩散段、出水弯管段、上升段、驼峰段、下降段、出口段等主要相关参数来降低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达到提高泵站运行的稳定性、高效性、经济性,从而能够延长泵站的维修周期。此外,还可以将其与现代化设备相结合,使参数化设计成为可能。
  • 摘要附图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式中: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2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14)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式中:-1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13]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14]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19]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35]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37]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58]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79]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80]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85]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87]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89]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93]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由达西公式: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98]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08-28 授权
2 2017-08-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F 17/50 专利申请号: 201710086003.5 申请日: 2017.02.17
3 2017-07-0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参数包括: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宽度B、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出口直径D、虹吸式出水流道扩散段的高度L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曲率半径R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弯曲角α1、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上升角α、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长度L2、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下倾角β、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长度L3、叶轮中轴线至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的长度L,其特征关系如下:
B=0.964e0.5713D   (1)
α1=-1.894Q4+23.69Q3-103.6Q2+167.4Q+4.73   (5)
-5 3.143
L2=4.593e a +1.27   (7)
β=-25.08sin Q+0.2243Q2+42.4   (8)
式中:
B—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宽度,米;
D—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出口直径,米;
L1—虹吸式出水流道扩散段的高度,米;
R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曲率半径,米;
α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弯曲角,度;
α—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上升角,度;
L2—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长度,米;
β—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下倾角,度;
L3—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长度,米;
L—叶轮中轴线至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的长度,米;
D0—泵站用泵的叶轮直径,米;
Q—泵站用泵的流量,米3/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几何参数还包括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平面扩散角Φ、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曲率半径R3、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高度h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过渡圆半径ri,设计公式为:
R3=-0.467sin Q+0.002965cos Q+0.05814tan Q+3.267   (12)
ri=-0.007235e0.66Q+0.233e0.2204Q   (14)
式中:
Φ—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平面扩散角,度;
R3—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曲率半径,米;
h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高度,米;
r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过渡圆半径,米;
D0—泵站用泵的叶轮直径,米;
Q—泵站用泵的流量,米3/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几何参数还包括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高度h,设计公式为:
h=2.845e-11+0.4333B+1.635e-11Q+1.697e-11B2-1.254e-11BQ+2.304e-12Q2   (15)式中:
h—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高度,米;
B—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宽度,米;
3
Q—泵站用泵的流量,米/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几何参数还包括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曲率半径R2,设计公式为:
R2=5.461sin(9.568h+9.443)+3.466sin(12.27h+22.09)   (16)
式中:
R2—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曲率半径,米;
h—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高度,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几何参数还包括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弯曲角α2,设计公式为:
式中:
α2—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弯曲角,度;
Q—泵站用泵的流量,米3/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几何参数还包括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弯曲角α3,设计公式为:
a3=9.443e-21β5-3.911e-18β4+5.835e-16β3-4.067e-14β2+β-1.709e-11   (18)式中:
α3—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弯曲角,度;
β—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下倾角,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涉及泵站的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来说,大型泵站都是采用立式泵,因此,从水泵导叶出口到出水池之间的过流通道,即出水流道对其就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出水流道的形式可分为虹吸式、直管式、双向出水式、屈膝式、猫背式等。
[0003] 虹吸现象是指:如果将一根弯管充满水,然后把两个不同的水位连接起来,水流将会从高水位自动流向低水位。虹吸式出水流道就是一种利用虹吸原理的弯曲形出水流道,因为它可以跨过堤岸,对堤岸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影响,同时其断流方式简单可靠,因此,虹吸式出水流道是大型泵站最常用的出水流道之一。
[0004] 常见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由扩散段、出水弯管段、上升段、驼峰段、下降段、出口段等部分构成。当泵站正常运行时,虹吸式出水流道的驼峰为负压;当泵站停止运行时,只需将驼峰顶部的真空破坏阀打开,空气就会进入流道内,虹吸作用就会中断,从而可以防止流道内的水倒流以及水泵倒转。此外,虹吸式出水流道可以适应水位的变化,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0005] 申请号为201410777674.2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水力性能优异的虹吸式出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它通过优化主要几何参数来降低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这对于泵站运行的稳定性、高效性、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并没有给出相对完善的设计公式,这对泵站的建设带来诸多不便。专利号为201420795367.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水力性能优异的虹吸式出水流道,其也仅仅给出了设计方法,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但是它也没有系统完善的设计公式。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以上所述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法,大大降低了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不仅给出了其主要几何参数的具体设计公式,而且可以将其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对虹吸式出水流道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控制出水流道的扩散段、出水弯管段、上升段、驼峰段、下降段、出口段等主要相关参数来降低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达到提高泵站运行的稳定性、高效性、经济性,从而能够延长泵站的维修周期。此外,还可以将其与现代化设备相结合,使参数化设计成为可能。
[0007]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确定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参数,包括: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出口直径D、虹吸式出水流道扩散段的高度L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曲率半径R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弯曲角α1、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上升角α、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长度L2、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平面扩散角Φ、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弯曲角α2、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宽度B、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高度h、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曲率半径R2、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高度h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过渡圆半径r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下倾角β、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长度L3、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弯曲角α3、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曲率半径R3、叶轮中轴线至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的长度L,以改善流动达到提高泵站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 (1)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宽度B、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出口直径D、虹吸式出水流道扩散段的高度L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曲率半径R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弯曲角α1、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上升角α、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长度L2、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下倾角β、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长度L3、叶轮中轴线至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的长度L的设计公式为:
[0010] B=0.964e0.5713D  (1)
[0011]
[0012]
[0013]
[0014] α1=-1.894Q4+23.69Q3-103.6Q2+167.4Q+4.73  (5)
[0015]
[0016] L2=4.593e-5α3.143+1.27  (7)
[0017] β=-25.08sinQ+0.2243Q2+42.4  (8)
[0018]
[0019]
[0020] 式中:
[0021] B—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宽度,米;
[0022] D—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出口直径,米;
[0023] L1—虹吸式出水流道扩散段的高度,米;
[0024] R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曲率半径,米;
[0025] α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弯曲角,度;
[0026] α—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上升角,度;
[0027] L2—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长度,米;
[0028] β—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下倾角,度;
[0029] L3—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长度,米;
[0030] L—叶轮中轴线至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的长度,米;
[0031] D0—泵站用泵的叶轮直径,米;
[0032] Q—泵站用泵的流量,米3/秒。
[0033] (2)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平面扩散角Φ、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曲率半径R3、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高度h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过渡圆半径ri的设计公式为:
[0034]
[0035] R3=-0.467sinQ+0.002965cosQ+0.05814tanQ+3.267  (12)
[0036]
[0037] ri=-0.007235e0.66Q+0.233e0.2204Q  (14)
[0038] 式中:
[0039] Φ—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平面扩散角,度;
[0040] R3—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曲率半径,米;
[0041] h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高度,米;
[0042] r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过渡圆半径,米;
[0043] D0—泵站用泵的叶轮直径,米;
[0044] Q—泵站用泵的流量,米3/秒。
[0045] (3)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高度h的设计公式为:
[0046] h=2.845e-11+0.4333B+1.635e-11Q+1.697e-11B2-1.254e-11BQ+2.304e-12Q2  (15)[0047] 式中:
[0048] h—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高度,米;
[0049] B—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宽度,米;
[0050] Q—泵站用泵的流量,米3/秒。
[0051] (4)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曲率半径R2的设计公式为:
[0052] R2=5.461sin(9.568h+9.443)+3.466sin(12.27h+22.09)  (16)
[0053] 式中:
[0054] R2—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曲率半径,米;
[0055] h—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高度,米。
[0056] (5)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弯曲角α2的设计公式为:
[0057]
[0058] 式中:
[0059] α2—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弯曲角,度;
[0060] Q—泵站用泵的流量,米3/秒。
[0061] (6)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弯曲角α3的设计公式为:
[0062] α3=9.443e-21β5-3.911e-18β4+5.835e-16β3-4.067e-14β2+β-1.709e-11  (18)[0063] 式中:
[0064] α3—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弯曲角,度;
[0065] β—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下倾角,度。
[0066] 由以上步骤可以得到相对系统准确的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参数的设计方法。
[006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68] 本发明所述设计方法通过分别对扩散段和上升段的长度和管径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沿程水力损失。此外,通过对出水弯管段,驼峰和出口段的曲率半径,长度以及管径的优化设计,来减少涡流以及降低冲撞水力损失。不仅如此,下降段的下倾角等相关几何参数的调整大大改善了流道内水流流态的平稳性。对于泵站运行的稳定性、高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69] 图1是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剖面图。
[0070] 图2是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平面图。
[0071] 图3是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下降段及出口段的断面图。
[0072] 具体实施方法
[007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74] 本发明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的主要几何参数,包括: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出口直径D、虹吸式出水流道扩散段的高度L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曲率半径R1、虹吸式出水流道出水弯管段的弯曲角α1、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上升角α、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长度L2、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段的平面扩散角Φ、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弯曲角α2、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宽度B、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断面高度h、虹吸式出水流道驼峰的曲率半径R2、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高度h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以及出口段的断面过渡圆半径ri、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下倾角β、虹吸式出水流道下降段的长度L3、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弯曲角α3、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段的曲率半径R3、叶轮中轴线至虹吸式出水流道出口的长度L等。
[0075] 此实施例是在给定设计工况流量Q、泵站用泵的叶轮直径D0来计算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参数:
[0076] B=0.964e0.5713D  (1)
[0077]
[0078]
[0079]
[0080] α1=-1.894Q4+23.69Q3-103.6Q2+167.4Q+4.73  (5)
[0081]
[0082] L2=4.593e-5α3.143+1.27  (7)
[0083] β=-25.08sinQ+0.2243Q2+42.4  (8)
[0084]
[0085]
[0086]
[0087] R3=-0.467sinQ+0.002965cosQ+0.05814tanQ+3.267  (12)
[0088]
[0089] ri=-0.007235e0.66Q+0.233e0.2204Q  (14)
[0090] h=2.845e-11+0.4333B+1.635e-11Q+1.697e-11B2-1.254e-11BQ+2.304e-12Q2  (15)[0091] R2=5.461sin(9.568h+9.443)+3.466sin(12.27h+22.09)  (16)
[0092]
[0093] α3=9.443e-21β5-3.911e-18β4+5.835e-16β3-4.067e-14β2+β-1.709e-11  (18)[0094] 以本发明上升段为例:
[0095] 当Q=3.02m3/s,D=1.6m,L2=3.2m时,
[0096] 由 可得,v=1.5m/s,
[0097] 由达西公式: 可得,且对于大型泵站通常采用混凝土管道:即,λ=0.0139
[0098] 得Hf=0.002m,此沿程水力损失远远小于传统经验法给出的水力损失,[0099] 式中:Hf—沿程水力损失,m;
[0100] λ—摩擦系数;
[0101] L2—上升段管道长度,m;
[0102] v—管道内有效截面上的平均流速,m/s;
[0103] D—上升段管道直径,m;
[0104] g—重力加速度,m/s2。
[0105] 因此,本发明给出的上升段沿程水力损失比传统经验法得出的水力损失更为可靠,其他各部分水力损失算法与之类似。
[0106] 本发明采用系统准确的公式设计法进行一种泵站用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参数的设计,通过对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来降低其水力损失,从而提高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和泵站的维修周期。不仅如此,其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
[0107] 综上所述,为本发明专利参照实施例做出的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包含本发明构思范围内的其他实施例以及变形例。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