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李金宝 > 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3-11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9-03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3-11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265179.3 申请日 2021-03-11
公开/公告号 CN113105265A 公开/公告日 2021-07-13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1-03-11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04B41/80 主分类号 C04B41/8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6
权利要求数量 7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李金宝 当前专利权人 李金宝
发明人 李金宝 第一发明人 李金宝
地址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街道华西汽贸城13幢3号 邮编 334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江西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西省上饶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床板、支撑脚架、安装顶架、运行控制屏和静置凝固转移系统等;支撑脚架上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焊接。本发明实现了对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封堵处理,对蜂窝陶瓷载体进行自动固定定位,然后通过间隔挤出的方式对陶瓷蜂窝载体的截面孔洞进行间隔封堵,并从封堵孔洞另一侧截面开口处伸入至相应的孔洞内部对泥料进行挤压塑形防止泥料受到重力自然流动变形。
  • 摘要附图
    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9-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4B 41/80 专利申请号: 202110265179.3 申请日: 2021.03.11
2 2021-07-13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包括有:
工作机床板(1);
支撑脚架(2),支撑脚架(2)上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
安装顶架(3),安装顶架(3)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
其特征是,还包括有:
运行控制屏(4),运行控制屏(4)与安装顶架(3)相连接;
静置凝固转移系统(5),静置凝固转移系统(5)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上方与安装顶架(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静置凝固转移系统(5)包括有:
电机架(501),电机架(50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
动力电机(502),动力电机(502)与电机架(501)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传动轮(503),第一传动轮(503)轴心与动力电机(502)输出轴进行固接;
第一转轴杆(504),第一转轴杆(504)轴心与第一传动轮(503)进行固接;
第二传动轮(505),第二传动轮(505)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4)进行固接;
第一轴承架板(506),第一轴承架板(506)与第一转轴杆(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506)下方与电机架(501)进行焊接;
第三传动轮(507),第三传动轮(50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7)与第一轴承架板(506)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半齿轮(508),第一半齿轮(508)轴心与第三传动轮(507)进行固接;
第一平齿轮(509),第一平齿轮(509)与第一半齿轮(508)进行啮合;
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轴心与第一平齿轮(509)进行固接;
第一固定轴柱(5011),第一固定轴柱(5011)与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柱(501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固接;
第一转移拨杆(5012),第一转移拨杆(5012)与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进行固接;
第四传动轮(5013);
第二转轴杆(5014),第二转轴杆(5014)与第四传动轮(5013)进行固接;
第二轴承架板(5015),第二轴承架板(5015)与第二转轴杆(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板(5015)下方与电机架(501)进行焊接;
第五传动轮(5016),第五传动轮(5016)轴心与第二转轴杆(5014)进行固接;
第六传动轮(5017),第六传动轮(501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1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7)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5015)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半齿轮(5018),第二半齿轮(5018)轴心与第六传动轮(5017)进行固接;
第二平齿轮(5019),第二平齿轮(5019)与第二半齿轮(5018)进行啮合;
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轴心与第二平齿轮(5019)进行固接;
第二固定轴柱(5021),第二固定轴柱(5021)与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轴柱(502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固接;
第二转移拨杆(5022),第二转移拨杆(5022)与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进行固接;
电动传送机构(5023),电动传送机构(5023)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承载转移长板(5024),承载转移长板(5024)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固接;
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与承载转移长板(5024)相接触;
收卷控制辊(5026),收卷控制辊(5026)外表面缠绕有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收卷控制辊(5026)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转动连接;
控制电机(5027),控制电机(5027)输出轴与收卷控制辊(5026)进行固接,控制电机(5027)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
第七传动轮(5028),第七传动轮(502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5028)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5015)进行转动连接;
第四平齿轮(5029),第四平齿轮(5029)轴心与第七传动轮(5028)进行固接;
第五平齿轮(5030),第五平齿轮(5030)与第四平齿轮(5029)进行啮合;
第八传动轮(5031),第八传动轮(5031)轴心与第五平齿轮(5030)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5031)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503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
转移台(5032),转移台(5032)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包括有:
第一安装承载架(601),第一安装承载架(60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
第一泥料挤出机(602),第一泥料挤出机(602)下方与第一安装承载架(601)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挤出筒(603),第一挤出筒(603)与第一泥料挤出机(602)相连接;
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与第一挤出筒(603)相连接;
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衔接座台(606),第一衔接座台(606)与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相连接;
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下方与第一衔接座台(606)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半圆夹环(608),第一半圆夹环(608)与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相连接;
第二半圆夹环(609),第二半圆夹环(609)与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相连接;
第二安装承载架(6010),第二安装承载架(6010)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
第二泥料挤出机(6011),第二泥料挤出机(6011)下方与第二安装承载架(6010)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挤出筒(6012),第二挤出筒(6012)与第二泥料挤出机(6011)相连接;
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与第二挤出筒(6012)相连接;
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衔接座台(6015),第二衔接座台(6015)下方与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相连接;
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下方与第二衔接座台(6015)进行螺栓连接;
第三半圆夹环(6017),第三半圆夹环(6017)与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相连接;
第四半圆夹环(6018),第四半圆夹环(6018)与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包括有:
第一电动升降柱(701),第一电动升降柱(701)上方与安装顶架(3)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电动升降柱(702),第二电动升降柱(702)上方与安装顶架(3)进行螺栓连接;
安装长板(703),安装长板(703)上方依次与第一电动升降柱(701)和第二电动升降柱(702)进行螺栓连接;
电动滑轨(704),电动滑轨(704)上方与安装长板(703)进行螺栓连接;
电动滑座(705),电动滑座(705)与电动滑轨(704)进行滑动连接;
阻尼转轴座(706),阻尼转轴座(706)与电动滑座(705)进行固接;
连接轴柱(707),连接轴柱(707)与阻尼转轴座(706)进行转动连接;
第三平齿轮(708),第三平齿轮(708)轴心与连接轴柱(707)进行固接;
固定套环(709),固定套环(709)上方与连接轴柱(707)进行固接;
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与固定套环(709)进行套接;
不完整齿轨板(7011),不完整齿轨板(7011)上方与安装长板(703)进行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收卷控制辊(5026)和控制电机(5027)均设置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完整齿轨板(7011)前端的有齿部分可以带动第三平齿轮(708)转动一百八十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被固定后,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的直管和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的直管正对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孔洞,并且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的直管和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的直管在前后方向上交替排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碳化硅,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通过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
[0003] 目前,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104844272A针对已有的专利申请号CN200610106776.7,名称“壁流式蜂窝陶瓷载体坯堵孔方法”该专利中采用薄膜包住壁流式蜂窝陶瓷载体坏的两个截面,在薄膜上交叉开孔且两截面上的薄膜孔互不导通,用挤压的方式将堵孔泥料挤入,形成尾端封闭的通道,需过滤的气体由一端开孔进入壁流式蜂窝陶瓷载体坯内后,通过孔壁过滤后进入相邻的孔中排出。该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蜂窝陶瓷目数多且孔小,采用薄膜开孔封堵的方法,开孔过程极易误操作,封堵成品率低;2.挤压方法简陋,进入坯体孔道中的泥料不均匀,坯体易开裂,泥料易松动;
3.封堵效率低,不能够连续生产作业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端面封堵方法及装置,其采用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相配的专用封堵模具,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两端面的封堵效率和封堵效果,同时提高了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封堵的成品率;另一方面,配合专用的封堵泥,克服了封堵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坯体开裂、孔道泥料松动、封堵孔道中的泥料不均等问题,但是其主要针对向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一侧截面孔洞内部挤入泥料做出了改进和设计,但是其并未就挤入后的处理做出其他设计;
其中在泥料被挤入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一侧孔洞后,此时由于泥料中含有水分,其具有一定流动性,进而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水平状态时,其内部的泥料会受到重力进行缓慢流动趋于水平,导致泥料封堵的孔洞出现空隙,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再次竖直放置进行静置时,泥料会重新从水平缓慢流动至竖直状态堆积将孔洞堵住,但是初次泥料流动至水平状态时,部分泥料会粘连至标准泥料长度上侧的位置,导致泥料内侧截面为斜面,即孔洞泥料一侧边缘较薄,经受外力后较薄的部分会开裂掉落,影响后续使用。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其中在泥料被挤入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一侧孔洞后,此时由于泥料中含有水分,其具有一定流动性,进而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水平状态时,其内部的泥料会受到重力进行缓慢流动趋于水平,导致泥料封堵的孔洞出现空隙,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再次竖直放置进行静置时,泥料会重新从水平缓慢流动至竖直状态堆积将孔洞堵住,但是初次泥料流动至水平状态时,部分泥料会粘连至标准泥料长度上侧的位置,导致泥料内侧截面为斜面,即孔洞泥料一侧边缘较薄,经受外力后较薄的部分会开裂掉落,影响后续使用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
[0006]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床板;
支撑脚架,支撑脚架上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焊接;
安装顶架,安装顶架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焊接;
运行控制屏,运行控制屏与安装顶架相连接;
静置凝固转移系统,静置凝固转移系统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
错位单向封堵系统,错位单向封堵系统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
孔内定长挤压系统,孔内定长挤压系统上方与安装顶架相连接。
[0007] 作为优选,静置凝固转移系统包括有:电机架,电机架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
动力电机,动力电机与电机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轴心与动力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
第一转轴杆,第一转轴杆轴心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一轴承架板,第一轴承架板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下方与电机架进行焊接;
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与第一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半齿轮,第一半齿轮轴心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一平齿轮,第一平齿轮与第一半齿轮进行啮合;
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轴心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固接;
第一固定轴柱,第一固定轴柱与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柱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固接;
第一转移拨杆,第一转移拨杆与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进行固接;
第四传动轮;
第二转轴杆,第二转轴杆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二轴承架板,第二轴承架板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板下方与电机架进行焊接;
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半齿轮,第二半齿轮轴心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二平齿轮,第二平齿轮与第二半齿轮进行啮合;
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轴心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
第二固定轴柱,第二固定轴柱与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轴柱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固接;
第二转移拨杆,第二转移拨杆与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进行固接;
电动传送机构,电动传送机构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
承载转移长板,承载转移长板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固接;
防粘承载转移布,防粘承载转移布与承载转移长板相接触;
收卷控制辊,收卷控制辊外表面缠绕有防粘承载转移布,收卷控制辊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转动连接;
控制电机,控制电机输出轴与收卷控制辊进行固接,控制电机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
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四平齿轮,第四平齿轮轴心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五平齿轮,第五平齿轮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啮合;
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转移台,转移台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焊接。
[0008] 作为优选,错位单向封堵系统包括有:第一安装承载架,第一安装承载架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焊接;
第一泥料挤出机,第一泥料挤出机下方与第一安装承载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挤出筒,第一挤出筒与第一泥料挤出机相连接;
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与第一挤出筒相连接;
第一电动转轴架座,第一电动转轴架座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衔接座台,第一衔接座台与第一电动转轴架座相连接;
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下方与第一衔接座台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半圆夹环,第一半圆夹环与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相连接;
第二半圆夹环,第二半圆夹环与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相连接;
第二安装承载架,第二安装承载架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焊接;
第二泥料挤出机,第二泥料挤出机下方与第二安装承载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挤出筒,第二挤出筒与第二泥料挤出机相连接;
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与第二挤出筒相连接;
第二电动转轴架座,第二电动转轴架座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衔接座台,第二衔接座台下方与第二电动转轴架座相连接;
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下方与第二衔接座台进行螺栓连接;
第三半圆夹环,第三半圆夹环与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相连接;
第四半圆夹环,第四半圆夹环与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相连接。
[0009] 作为优选,孔内定长挤压系统包括有:第一电动升降柱,第一电动升降柱上方与安装顶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电动升降柱,第二电动升降柱上方与安装顶架进行螺栓连接;
安装长板,安装长板上方依次与第一电动升降柱和第二电动升降柱进行螺栓连接;
电动滑轨,电动滑轨上方与安装长板进行螺栓连接;
电动滑座,电动滑座与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
阻尼转轴座,阻尼转轴座与电动滑座进行固接;
连接轴柱,连接轴柱与阻尼转轴座进行转动连接;
第三平齿轮,第三平齿轮轴心与连接轴柱进行固接;
固定套环,固定套环上方与连接轴柱进行固接;
反向定位插杆组,反向定位插杆组与固定套环进行套接;
不完整齿轨板,不完整齿轨板上方与安装长板进行焊接。
[0010] 作为优选,收卷控制辊和控制电机均设置有两个。
[0011] 作为优选,不完整齿轨板前端的有齿部分可以带动第三平齿轮转动一百八十度。
[0012] 作为优选,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被固定后,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的直管和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的直管正对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孔洞,并且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的直管和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的直管在前后方向上交替排列。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第一、为解决其中在泥料被挤入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一侧孔洞后,此时由于泥料中含有水分,其具有一定流动性,进而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水平状态时,其内部的泥料会受到重力进行缓慢流动趋于水平,导致泥料封堵的孔洞出现空隙,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再次竖直放置进行静置时,泥料会重新从水平缓慢流动至竖直状态堆积将孔洞堵住,但是初次泥料流动至水平状态时,部分泥料会粘连至标准泥料长度上侧的位置,导致泥料内侧截面为斜面,即孔洞泥料一侧边缘较薄,经受外力后较薄的部分会开裂掉落,影响后续使用的问题;
第二、设计了静置凝固转移系统,错位单向封堵系统和孔内定长挤压系统,在使用时首先将碳化硅陶瓷载体固定至错位单向封堵系统,然后错位单向封堵系统将泥料封堵至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一侧截面的孔洞内,同时控制孔内定长挤压系统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另一侧截面的孔洞内部插入至相应的孔洞内,从另一侧对泥料进行加压塑形,然后控制错位单向封堵系统将碳化硅陶瓷载体传送至静置凝固转移系统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再次传送至错位单向封堵系统,即对另一侧截面的相应孔洞进行泥料封堵,并通过孔内定长挤压系统再次进行加压塑形;
第三、实现了对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封堵处理,对蜂窝陶瓷载体进行自动固定定位,然后通过间隔挤出的方式对陶瓷蜂窝载体的截面孔洞进行间隔封堵,并从封堵孔洞另一侧截面开口处伸入至相应的孔洞内部对泥料进行挤压塑形防止泥料受到重力自然流动变形,自动将一侧封堵完成的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平放进行冷却凝固,对另一侧截面进行错位再次自动封堵的效果。

实施方案

[0016]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7] 实施例1一种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工作机床板
1、支撑脚架2、安装顶架3、运行控制屏4、静置凝固转移系统5、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和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支撑脚架2上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安装顶架3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运行控制屏4与安装顶架3相连接;静置凝固转移系统5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上方与安装顶架3相连接。
[0018] 工作过程:在使用错位式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封堵装置时,首先将此装置稳定固定至工作平面,然后外接电源,手动打开运行控制屏4控制装置进行运转,将碳化硅陶瓷载体固定至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然后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将泥料封堵至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一侧截面的孔洞内,同时控制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另一侧截面的孔洞内部插入至相应的孔洞内,从另一侧对泥料进行加压塑形,然后控制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将碳化硅陶瓷载体传送至静置凝固转移系统5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再次传送至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即对另一侧截面的相应孔洞进行泥料封堵,并通过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再次进行加压塑形,实现了对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封堵处理,对蜂窝陶瓷载体进行自动固定定位,然后通过间隔挤出的方式对陶瓷蜂窝载体的截面孔洞进行间隔封堵,并从封堵孔洞另一侧截面开口处伸入至相应的孔洞内部对泥料进行挤压塑形防止泥料受到重力自然流动变形,自动将一侧封堵完成的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平放进行冷却凝固,对另一侧截面进行错位再次自动封堵的效果。
[0019] 其中,静置凝固转移系统5包括有电机架501、动力电机502、第一传动轮503、第一转轴杆504、第二传动轮505、第一轴承架板506、第三传动轮507、第一半齿轮508、第一平齿轮509、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第一固定轴柱5011、第一转移拨杆5012、第四传动轮5013、第二转轴杆5014、第二轴承架板5015、第五传动轮5016、第六传动轮5017、第二半齿轮
5018、第二平齿轮5019、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第二固定轴柱5021、第二转移拨杆5022、电动传送机构5023、承载转移长板5024、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收卷控制辊5026、控制电机
5027、第七传动轮5028、第四平齿轮5029、第五平齿轮5030、第八传动轮5031和转移台5032;
电机架50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动力电机502与电机架50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传动轮503轴心与动力电机502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504轴心与第一传动轮50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505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4进行固接;第一轴承架板506与第一转轴杆
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506下方与电机架501进行焊接;第三传动轮50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7与第一轴承架板506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半齿轮508轴心与第三传动轮507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509与第一半齿轮508进行啮合;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轴心与第一平齿轮509进行固接;第一固定轴柱5011与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柱501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固接;第一转移拨杆5012与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5014与第四传动轮5013进行固接;第二轴承架板5015与第二转轴杆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板5015下方与电机架501进行焊接;第五传动轮5016轴心与第二转轴杆5014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501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1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7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半齿轮5018轴心与第六传动轮5017进行固接;第二平齿轮5019与第二半齿轮5018进行啮合;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轴心与第二平齿轮5019进行固接;第二固定轴柱5021与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轴柱502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固接;第二转移拨杆5022与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进行固接;电动传送机构5023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承载转移长板5024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固接;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与承载转移长板5024相接触;收卷控制辊5026外表面缠绕有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收卷控制辊5026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转动连接;控制电机5027输出轴与收卷控制辊5026进行固接,控制电机5027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七传动轮502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5028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5029轴心与第七传动轮5028进行固接;第五平齿轮5030与第四平齿轮5029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5031轴心与第五平齿轮5030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5031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503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转移台5032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
[0020] 在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对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一侧截面孔洞封堵完成后,然后控制带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平放在电动传送机构5023上方表面,然后控制接通电动传送机构5023电源,即电动传送机构5023带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向后运动,此时动力电机502带动第一传动轮503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503带动第一转轴杆504和第二传动轮505进行转动,进而第二传动轮505带动第八传动轮5031进行转动,进而第八传动轮5031带动第五平齿轮5030进行转动,然后第五平齿轮5030带动第四平齿轮5029进行转动,进而第四平齿轮5029带动第七传动轮5028进行转动,然后第七传动轮5028带动第四传动轮5013进行转动,然后第四传动轮5013带动第二转轴杆5014进行转动,然后第二转轴杆5014带动第五传动轮
5016进行转动,进而第五传动轮5016带动第六传动轮5017进行转动,进而第六传动轮5017带动第二半齿轮5018进行转动,然后第二半齿轮5018带动第二平齿轮5019进行转动,即第二平齿轮5019带动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进行转动,即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带动第二转移拨杆5022向左拨动,待电动传送机构5023带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运动至第二转移拨杆5022前侧后,第二转移拨杆5022将电动传送机构5023顶部的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拨动至左侧的承载转移长板5024上方的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上方表面,然后人工将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上下翻转,使封堵完成的一侧朝下接触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待第二半齿轮5018与第二平齿轮5019脱离啮合后,即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0通过其弹力带动第二转移拨杆
5022向右运动进行复位,然后控制接通控制电机5027电源,即控制电机5027转动带动收卷控制辊5026进行转动,即收卷控制辊5026带动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向前拉扯,然后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带动其顶部的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控制切断控制电机
5027电源,即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静置凝固,等待下一侧碳化硅蜂窝陶瓷被至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顶部后,再次控制实现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进而碳化硅陶瓷载体向前运动,依次重复操作,待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顶部最前侧的第一个碳化硅陶瓷载体运动至最前侧时,此时第一个碳化硅陶瓷载体的静置时间已经足够,此时第一传动轮503带动第三传动轮507进行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507带动第一半齿轮508进行转动,即第一半齿轮508带动第一平齿轮509进行转动,进而第一平齿轮509带动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进行转动,然后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0带动第一转移拨杆5012向左拨动,进而第一转移拨杆5012将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顶部最前侧的第一个碳化硅陶瓷载体向左拨动至转移台
5032顶部表面,然后可以控制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将此碳化硅陶瓷载体夹起,对其另一侧截面的孔洞进行封堵,完成了对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静置,使其内侧泥料初步凝固,并完成了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转移。
[0021] 其中,错位单向封堵系统6包括有第一安装承载架601、第一泥料挤出机602、第一挤出筒603、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第一衔接座台606、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第一半圆夹环608、第二半圆夹环609、第二安装承载架6010、第二泥料挤出机6011、第二挤出筒6012、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第二衔接座台6015、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第三半圆夹环6017和第四半圆夹环6018;第一安装承载架60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第一泥料挤出机602下方与第一安装承载架60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挤出筒603与第一泥料挤出机602相连接;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与第一挤出筒603相连接;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衔接座台606与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相连接;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下方与第一衔接座台606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半圆夹环608与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相连接;第二半圆夹环609与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相连接;第二安装承载架6010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第二泥料挤出机6011下方与第二安装承载架6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挤出筒6012与第二泥料挤出机6011相连接;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与第二挤出筒6012相连接;第二电动转轴架座
6014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衔接座台6015下方与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相连接;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下方与第二衔接座台6015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半圆夹环6017与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相连接;第四半圆夹环6018与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
6016相连接。
[0022] 首先控制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带动第三半圆夹环6017和第四半圆夹环6018合并将要进行封堵处理的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夹持固定,即此时蜂窝陶瓷载体的截面孔洞正好与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对应,然后控制第二泥料挤出机6011通过第二挤出筒
6012将其内部的泥料挤出,泥料通过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进入到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孔洞中,挤出多余标准长度的一段泥料,然后控制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相应的封堵孔洞的另一侧截面开口插入对泥料左侧进行挤压塑形,塑形完成后控制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进行逆时针转动九十度,即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带动第二衔接座台
6015、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第三半圆夹环6017和第四半圆夹环6018向左转动,即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转动九十度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截面与电动传送机构5023顶部表面平行,然后控制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6带动第三半圆夹环6017和第四半圆夹环
6018张开,然后控制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4又顺时针转动九十度完成复位,经过静置凝固转移系统5的处理,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被转移至转移台5032顶部表面,然后控制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进行顺时针转动九十度,然后控制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带动第一半圆夹环608和第二半圆夹环609相互靠近将转移台5032顶部表面的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夹持固定,然后控制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进行逆时针转动九十度完成复位,此时碳化硅右侧间隔封堵完成,即一半的孔洞右侧封堵完成,剩下的右侧未封堵的孔洞的左侧截面开口与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正对,然后控制第一泥料挤出机602通过第一挤出筒603和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将泥料挤出至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左侧孔洞内侧,同时再次控制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相应的左侧封堵孔洞的另一侧截面开口插入对泥料右侧进行挤压塑形,待塑形封堵完成后可控制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5再次顺时针转动九十度,然后控制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7带动第一半圆夹环608和第二半圆夹环609张开,然后将封堵完成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再次放置在转移台5032顶部表面,然后人工再次将其上下翻转一百八十度,将其从转移台5032顶部表面顶部取走进行静置,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料凝固,完成了对他碳化硅蜂窝陶瓷截面孔洞的封堵。
[0023] 其中,孔内定长挤压系统7包括有第一电动升降柱701、第二电动升降柱702、安装长板703、电动滑轨704、电动滑座705、阻尼转轴座706、连接轴柱707、第三平齿轮708、固定套环709、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和不完整齿轨板7011;第一电动升降柱701上方与安装顶架3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升降柱702上方与安装顶架3进行螺栓连接;安装长板703上方依次与第一电动升降柱701和第二电动升降柱702进行螺栓连接;电动滑轨704上方与安装长板703进行螺栓连接;电动滑座705与电动滑轨704进行滑动连接;阻尼转轴座706与电动滑座
705进行固接;连接轴柱707与阻尼转轴座7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708轴心与连接轴柱707进行固接;固定套环709上方与连接轴柱707进行固接;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与固定套环709进行套接;不完整齿轨板7011上方与安装长板703进行焊接。
[0024] 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被固定至第三半圆夹环6017和第四半圆夹环6018内侧后控制第二泥料挤出机6011向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右侧孔洞挤入,然后控制带动电动滑轨704带动电动滑座705向右移动,然后电动滑座705带动阻尼转轴座706、连接轴柱707、第三平齿轮708、固定套环709和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向右运动,即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向右运动插入至右侧挤入泥料的孔洞,从其左侧伸入将泥料左侧挤压塑形,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被固定至第一半圆夹环608和第二半圆夹环609内侧后控制第一泥料挤出机602向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截面左侧孔洞挤入,此时控制电动滑轨704带动电动滑座705向左移动,然后电动滑座705带动阻尼转轴座706、连接轴柱707、第三平齿轮708、固定套环709和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向左运动,运动过程中第三平齿轮708与不完整齿轨板7011啮合,进而不完整齿轨板7011带动第三平齿轮708进行转动,进而第三平齿轮708带动连接轴柱707、固定套环709和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进行转动一百八十度,进而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左右反向后从碳化硅蜂窝陶瓷右侧未封堵的孔洞插入,进而将左侧相应的泥料进行挤压塑形,完成了对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泥料的挤压塑形。
[0025] 其中,收卷控制辊5026和控制电机5027均设置有两个。
[0026] 以便于在前后侧两组收卷控制辊5026和控制电机5027可带动防粘承载转移布5025在向前或向后运动过程中保持紧绷。
[0027] 其中,不完整齿轨板7011前端的有齿部分可以带动第三平齿轮708转动一百八十度。
[0028] 以便于在反向定位插杆组7010向左运动至或向右运动时可进行自动翻转一百八十度。
[0029] 其中,在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被固定后,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的直管和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的直管正对于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的孔洞,并且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的直管和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的直管在前后方向上交替排列。
[0030] 以便于在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3向碳化硅蜂窝陶瓷载体右侧孔洞间隔封堵后,右侧未封堵的孔洞,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4可以从左侧将右侧未封堵的孔洞封堵,进而形成右侧未封堵的孔洞左侧被封堵,左侧未封堵的孔洞右侧被封堵,形成左右两侧截面的孔洞间隔封堵的效果。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静置凝固转移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错位单向封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孔内定长挤压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标记说明:1_工作机床板,2_支撑脚架,3_安装顶架,4_运行控制屏,5_静置凝固转移系统,6_错位单向封堵系统,7_孔内定长挤压系统,501_电机架,502_动力电机,503_第一传动轮,504_第一转轴杆,505_第二传动轮,506_第一轴承架板,507_第三传动轮,508_第一半齿轮,509_第一平齿轮,5010_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5011_第一固定轴柱,5012_第一转移拨杆,5013_第四传动轮,5014_第二转轴杆,5015_第二轴承架板,5016_第五传动轮,5017_第六传动轮,5018_第二半齿轮,5019_第二平齿轮,5020_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5021_第二固定轴柱,5022_第二转移拨杆,5023_电动传送机构,5024_承载转移长板,5025_防粘承载转移布,5026_收卷控制辊,5027_控制电机,5028_第七传动轮,5029_第四平齿轮,
5030_第五平齿轮,5031_第八传动轮,5032_转移台,601_第一安装承载架,602_第一泥料挤出机,603_第一挤出筒,604_第一挤出内插定位管,605_第一电动转轴架座,606_第一衔接座台,607_第一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8_第一半圆夹环,609_第二半圆夹环,6010_第二安装承载架,6011_第二泥料挤出机,6012_第二挤出筒,6013_第二挤出内插定位管,6014_第二电动转轴架座,6015_第二衔接座台,6016_第二开合电动控制轴座,6017_第三半圆夹环,
6018_第四半圆夹环,701_第一电动升降柱,702_第二电动升降柱,703_安装长板,704_电动滑轨,705_电动滑座,706_阻尼转轴座,707_连接轴柱,708_第三平齿轮,709_固定套环,
7010_反向定位插杆组,7011_不完整齿轨板。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