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9] 一种医用手动制氧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制氧部1,储氧腔2及供氧部16;所述制氧部1包括筒架3和包裹在所述筒架3外侧的气囊4,所述筒架3内装填有分子筛吸附剂,用于在制氧过程中吸附空气中的氮气,从而使排出的气流中氧气得到富集;所述气囊4允许使用者对其手动按压从而向所述筒架3内部单向泵送空气;所述气囊4具有弹性,其能够在被挤压时被压缩,而在挤压作用消失时,借助于自身弹性回弹至膨胀状态。
[0020] 优选的,所述筒架3包括优选圆柱状的筒体31及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31顶部和底部,且与所述筒体31同轴的顶板32和底板34;其中,至少所述顶板32具有大于所述筒体31的直径,从而形成超出所述筒体31的外壁的环状的凸缘33。所述气囊4的上下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凸缘33和所述底板34的外边缘,从而构成包裹所述筒体31的外壁的泵气腔。
[0021] 优选的,所述凸缘3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35,每一个所述第一进气口35内配合设有一个第一单向阀12,所述第一单向阀12允许空气自外部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35进入所述泵气腔,而不允许气体自所述泵气腔向外逃逸。具体的,当所述气囊4由压缩状态回弹至膨胀状态的过程中(下称回弹过程)开启,从而允许外部空气进入泵气腔;而在所述气囊4被挤压的过程中(下称挤压过程),所述第一单向阀12封闭所述第一进气口35,防止泵气腔内的空气在此过程中自所述第一进气口35处逸出。
[0022] 优选的,所述筒体31的侧壁下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36,每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口36内配合设有一个第二单向阀13,所述第二单向阀13允许气体经第二进气口36处自泵气腔进入所述筒体31的内腔,而不允许气体自所述筒体31的内腔反向的进入所述泵气腔;具体的,在挤压过程中,泵气腔内气压升高,迫使第二单向阀13开启,气体自泵气腔进入筒体31的内腔;而在回弹过程中,泵气腔内气压降低,第二单向阀13封闭第二进气口36,防止气体自筒体31的内腔反向进入泵气腔。
[0023] 优选的,所述筒体31的内腔中,位于所述第二进气口36的上方设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能够吸附进入所述筒体31的内腔中的空气中的氮气,从而使氧气得到富集。
[0024] 优选的,所述储氧腔2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32的上部;所述顶板32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氧口39,所述出氧口39内配合设有一个第三单向阀15;所述第三单向阀15允许经吸附剂吸附后的富氧气体经所述出氧口39进入储氧腔2,而不允许所述储氧腔2中的氧气经所述出氧口39反向进入所述筒体31的内腔。
[0025] 优选的,所述底板34的中心处开设有逆放口38,且所述筒体31的内腔底部,位于所述第二进气口36的下方设有一隔板5,所述隔板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51;具体的,所述隔板5可以是孔板或格栅板。所述筒体31的底部侧壁上,位于所述隔板51的下方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37。
[0026] 所述隔板5、底板34及所述筒体31的底部侧壁共同围合出一个球囊腔6,所述球囊腔6内设有一球囊62,所述球囊62至少通过管道61连接所述第二通气孔37。所述球囊62倍定位在所述逆放口38的附近,从而当所述气囊4处在挤压过程中时,泵气腔中的一部分气体自所述第二通气孔37经所述管道61进入球囊62,迫使所述球囊62膨胀,从而封堵所述逆放口38;这允许进入所述筒体31内腔中的空气得以保持较高的压力,而不会从所述逆放口38处逸出,从而提供吸附剂对氮气的吸附能力,提高制氧效率;而当所述气囊4处在回弹状态时,所述球囊62中的气体反向流入所述气囊4中,从而所述球囊62收缩,此时,所述逆放口38处于开启状态;筒体31内从所述吸附剂中解吸的富氮气体从经所述通气口51进入球囊腔6,随后经所述逆放口38处排出;所述吸附剂得到再生。
[0027] 优选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同心设置的外筒7和内筒8,及自下而上依次间隔布置的环隔板10和圆隔板9;其中,所述环隔板10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筒7的外径,且所述环隔板10的边缘与所述筒体31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环隔板10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内筒8的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圆隔板9的外径与所述外筒7的外径相同,且其中部延伸至所述内筒8的内腔中;所述外筒7和内筒8的侧壁上均设有尺寸小于吸附剂颗粒的孔,以允许气体穿过。所述外筒7、内筒8环隔板10及圆隔板9围合成依次串联的吸附剂填充腔11;以允许气体依次沿径向穿透所述吸附剂填充腔11内的吸附剂,延长制氧阶段气体流经吸附剂层的路径长度,提高出氧浓度。
[0028] 优选的,所述圆隔板9的中心处设有位于所述内筒8的内腔内的第二逆放孔91;所述第二逆放孔中配合设有第四单向阀14。所述第四单向阀14在挤压过中闭合,从而迫使气体沿吸附剂填充腔11的径向穿透吸附剂层,保证吸附制氧路径的长度;而在回弹过过程中,所述第四单向阀14开启;使所述内筒8形成直通的逆放气排放管道,此时,各吸附剂填充腔11中释放的氮气可直接由内筒8迅速排放,而无需沿串联的折流路径排出,从而极大的提高逆放效率。
[0029] 优选的,所述第三单向阀15为延时单向阀,其包括阀盖1501,阀柱1502,阀底1503,阀腔1504,气孔1505和弹簧1506;所述阀柱1502连接在所述阀盖1501和所述阀底1503之间;阀柱内部设有贯通所述阀底1503的阀腔1504,所述阀腔1504与所述筒体31的内腔连通;所述气孔1505设置所述阀柱1502的中上部;所述弹簧1506套设在所述阀柱1502的外部,且两端分别于所述阀底1503及所述顶板32的下表面抵靠。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1506向所述阀底1503施加作用力,使得阀盖1501贴靠所述顶板32的上表面,此时所述气孔1505位于所述出氧口39内,并被所述出氧口39的内壁封堵,出氧路径被阻断;挤压状态时,筒体31内腔中的气压逐渐升高,此时所述阀柱1502逐渐上移,当所述筒体31内腔中的气压升至一定程度时,所述阀柱1502持续克服所述弹簧1506的弹力,并升高直至所述气孔1505露出所述顶板
32的上表面,此时,处于路径连通,富氧空气被排入储氧腔2。
[0030] 所述第三单向阀15允许在所述筒体31的内腔中保持一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得所述吸附剂可以在一较大气压条件下执行吸附制氧功能,最终有效提高排出气流中的氧气浓度。
[0031] 使用时,手动挤压气囊4,此时,第一单向阀12受压封闭所述第一进气口35;第二单向阀13打开,使得第二进气口36处于开放状态;空气从泵气腔进入筒体31的内腔,同时,挤压作用还使得一部分空气进入球囊62,使得所述球囊62膨胀,并在所述隔板5的限制下,封堵所述逆放口38;进入筒体31内腔的空气被迫向上穿透串联的多个吸附剂填充腔11,空气中的氮气被吸收,剩余的富氧空气到达第三单向阀15处,继续挤压气囊4,使富氧气体压力升高直至第三单向阀15开启,富氧气体排入所述储氧腔2;松开气囊4,所述气囊4在弹性作用下回弹;此时第一单向阀12开启,外部空气进入泵气腔;第二单向阀13闭合,球囊62收缩,使得逆放口38处于开放状态;第四单向阀14开启,多个吸附剂填充腔11转变为通过内筒8并联,吸附剂层吸收的氮气迅速释放,并通过逆放口38排出到制氧装置外部;然后再次挤压气囊4,进入下一制氧循环。
[0032] 以上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的较佳实施方式举例,但本发明可行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经过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通过常规手段的替换等改进方式所得到的实施方案也属于本发明可行的实施方式范畴,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