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付科枝 >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4-3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9-0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4-3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0367003.4 申请日 2020-04-30
公开/公告号 CN111527953A 公开/公告日 2020-08-14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0-04-30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G13/02 主分类号 A01G13/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5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205098592U、CN206230591U、CN206869971U、CN207972048U、CN110834358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付科枝 当前专利权人 泉州台商投资区一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付科枝 第一发明人 付科枝
地址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韶山西路1号2栋402室 邮编 337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江西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西省萍乡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降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架,控制屏,电机,展膜机构,打孔机构和卷膜机构;支撑架顶端中左部设置有控制屏,支撑架内底端右中部设置有电机;支撑架内左部设置有展膜机构;支撑架内中部设置有打孔机构。本发明达到了对生物降解地膜的预先打孔处理,代替传统的边种作物边开孔方式,使生物降解地膜的孔洞分布均匀,同时避免打孔的同时会对作物产生一定的损伤,同时对打孔区域进行固定,避免对地膜产生撕裂的效果。
  • 摘要附图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9-0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2.08.24 申请人由付科枝变更为泉州台商投资区一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由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韶山西路1号2栋402室变更为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杏田村杏田公交总站二楼203
2 2020-09-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G 13/02 专利申请号: 202010367003.4 申请日: 2020.04.30
3 2020-08-14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架(1),控制屏(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展膜机构(4),打孔机构(5)和卷膜机构(6);支撑架(1)顶端中左部设置有控制屏(2);
支撑架(1)内底端右中部设置有电机(3);支撑架(1)内左部设置有展膜机构(4);支撑架(1)内中部设置有打孔机构(5);支撑架(1)内右部设置有卷膜机构(6),并且卷膜机构(6)右端底部与电机(3)相连接,而且卷膜机构(6)左端中顶部和中底部均与展膜机构(4)相连接,而且卷膜机构(6)左端底部与打孔机构(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展膜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一传动辊(402),第二传动轮(403),第二传动辊(404),第三传动轮(405),第一圆柱(406),第一磨砂棉棍(407),第四传动轮(408),第一地膜卷(409),水管(4010),洒水喷头(4011),开关阀(4012),第五传动轮(4013),第三传动辊(4014),第六传动轮(4015),第四传动辊(4016),第七传动轮(4017),第一圆棒(4018),第二圆棒(4019),第一展棍(4020),第一滑块(4021),滑轨(4022),第二展棍(4023),第二滑块(4024),第八传动轮(4025),第二圆柱(4026)和第二磨砂棉棍(4027);第一传动轮(401)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辊(4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顶部设置有第五传动轮(4013);第二传动轮(403)前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辊(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3)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4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5)前端轴心与第一圆柱(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5)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柱(406)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一磨砂棉棍(407)六组;第一圆柱(406)右部设置有水管(4010);第四传动轮(408)前端轴心与第一地膜卷(409)进行转动连接;水管(4010)顶端与洒水喷头(4011)进行套接;水管(4010)右端底部设置有开关阀(4012);第五传动轮(4013)前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辊(4014)进行转动连接;
第五传动轮(4013)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4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15)前端轴心与第四传动辊(4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15)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4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17)前端轴心与第一圆棒(4018)进行转动连接;
第七传动轮(4017)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2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棒(4018)前端轴心与第二圆棒(4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棒(4018)外表面前底部与第一展棍(4020)进行插接;第二圆棒(4019)外表面前底部与第二展棍(4023)进行插接;第一展棍(4020)外表面中底部与第一滑块(4021)进行插接;第一滑块(4021)底部与滑轨(4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展棍(4023)外表面中底部与第二滑块(4024)进行插接,并且第二滑块(4024)底部与滑轨(4022)相连接;第八传动轮(4025)前端轴心与第二圆柱(4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柱(4026)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二磨砂棉棍(4027)六组;第一传动轮(401)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一传动辊(402)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辊(404)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圆柱(406)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地膜卷(409)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水管(4010)外表面中顶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13)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三传动辊(4014)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辊(4016)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圆棒(4018)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圆棒(4019)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滑轨(4022)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圆柱(4026)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打孔机构(5)包括第一锥齿轮(501),第九传动轮(502),第十传动轮(503),第二锥齿轮(504),第三锥齿轮(505),第十一传动轮(506),第十二传动轮(507),斧轮(508),传动杆(509),压柱(5010),基座(5011),第一气缸(5012),第一铁管(5013),第一底座(5014),第二底座(5015),第二铁管(5016),伸缩杆(5017)和第二气缸(5018);第一锥齿轮(501)顶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502)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503)顶端轴心与第二锥齿轮(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504)顶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505);第三锥齿轮(505)后端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506)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50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507)前端轴心与斧轮(508)进行转动连接;斧轮(508)前端底部与传动杆(509)进行传动连接;斧轮(508)顶部设置有基座(5011);传动杆(509)后端底部与压柱(5010)进行传动连接;基座(5011)顶端中部与第一气缸(5012)相连接;基座(5011)内左端底部和内右端底部均与第一铁管(5013)进行焊接;第一铁管(5013)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5014);第一底座(5014)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5015);第二底座(5015)内底部设置有第二铁管(5016);第二铁管(5016)底端与伸缩杆(5017)相连接;伸缩杆(5017)底端与第二气缸(5018)相连接;第一锥齿轮(501)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一气缸(5012)顶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气缸(5018)底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卷膜机构(6)包括第四锥齿轮(601),第五锥齿轮(602),第十三传动轮(603),第六锥齿轮(604),第十四传动轮(605),异形转轮(606),四方转轮(607),第十五传动轮(608),第十六传动轮(609),第七锥齿轮(6010),第八锥齿轮(6011),第十七传动轮(6012),第三圆柱(6013),第一拨杆(6014),第十八传动轮(6015),第二地膜卷(6016),第十九传动轮(6017),第五传动辊(6018),第二十传动轮(6019),第六传动辊(6020),第九锥齿轮(6021),第十锥齿轮(6022),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第二十二传动轮(6024),第四圆柱(6025),第二拨杆(6026),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第七传动辊(6028),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和第八传动辊(6030);第四锥齿轮(601)左端后部与第五锥齿轮(602)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1)左端轴心与第六锥齿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602)后端轴心与第十三传动轮(603)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三传动轮(603)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5)前端轴心与异形转轮(606)进行转动连接;异形转轮(606)右端设置有四方转轮(607);四方转轮(607)后端轴心与第十五传动轮(60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608)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609)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前端轴心与第七锥齿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6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七锥齿轮(6010)前端顶部与第八锥齿轮(6011)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6011)顶端轴心与第九锥齿轮(602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前端轴心与第三圆柱(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6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圆柱(6013)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一拨杆(6014)六组;第十八传动轮(6015)前端轴心与第二地膜卷(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6017)前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辊(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6017)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传动轮(6019)进行传动连接;
第二十传动轮(6019)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辊(6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6021)顶端后部与第十锥齿轮(6022)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6022)后端轴心与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右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二传动轮(602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6024)前端轴心与第四圆柱(602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圆柱(6025)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二拨杆(6026)六组;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前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辊(602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辊(603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锥齿轮(601)右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3)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锥齿轮(604)左端与第一锥齿轮(50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5)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五传动轮(608)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圆柱(6013)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地膜卷(6016)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辊(6018)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6019)左端与第一传动轮(401)相连接;第六传动辊(6020)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圆柱(6025)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辊(6028)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左端与第五传动轮(4013)相连接;第八传动辊(6030)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圆棒(4018)内部凹槽与第一展棍(4020)顶部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展棍(4020)和第二展棍(4023)底部均为柔软的毛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异形转轮(606)扇形部分与四方转轮(607)凹陷圆弧相匹配,异形转轮(606)转动杆部分与四方转轮(607)内空隙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拨杆(6014)与压柱(5010)直径相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降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降解地膜就是能被生物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新型地膜。在地膜覆盖作物后,通常需要打孔以便增加地膜的透气性,防止膜下土壤CO2含量过高,传统打孔方式为将地膜铺在田地后,边种作物边开孔,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地膜的开孔也会不均匀,并且在打孔的同时会对作物产生一定的损伤,而且由于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粘连性,在打孔时会有整体被撕裂的风险,导致整块地膜损坏。
[0003] 目前需要研发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来克服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了克服传统打孔方式为将地膜铺在田地后,边种作物边开孔,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地膜的开孔也会不均匀,并且在打孔的同时会对作物产生一定的损伤,而且由于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粘连性,在打孔时会有整体被撕裂的风险,导致整块地膜损坏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
[0005]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架,控制屏,电机,展膜机构,打孔机构和卷膜机构;支撑架顶端中左部设置有控制屏;支撑架内底端右中部设置有电机;支撑架内左部设置有展膜机构;支撑架内中部设置有打孔机构;支撑架内右部设置有卷膜机构,并且卷膜机构右端底部与电机相连接,而且卷膜机构左端中顶部和中底部均与展膜机构相连接,而且卷膜机构左端底部与打孔机构相连接。
[0007] 更进一步的,展膜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辊,第三传动轮,第一圆柱,第一磨砂棉棍,第四传动轮,第一地膜卷,水管,洒水喷头,开关阀,第五传动轮,第三传动辊,第六传动轮,第四传动辊,第七传动轮,第一圆棒,第二圆棒,第一展棍,第一滑块,滑轨,第二展棍,第二滑块,第八传动轮,第二圆柱和第二磨砂棉棍;第一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顶部设置有第五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圆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柱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一磨砂棉棍六组;第一圆柱右部设置有水管;第四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地膜卷进行转动连接;水管顶端与洒水喷头进行套接;水管右端底部设置有开关阀;第五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四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圆棒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棒前端轴心与第二圆棒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棒外表面前底部与第一展棍进行插接;第二圆棒外表面前底部与第二展棍进行插接;第一展棍外表面中底部与第一滑块进行插接;第一滑块底部与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展棍外表面中底部与第二滑块进行插接,并且第二滑块底部与滑轨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二圆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柱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二磨砂棉棍六组;第一传动轮右端与卷膜机构相连接;第一传动辊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传动辊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一圆柱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一地膜卷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水管外表面中顶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右端与卷膜机构相连接;第三传动辊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辊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一圆棒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圆棒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滑轨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圆柱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
[0008] 更进一步的,打孔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斧轮,传动杆,压柱,基座,第一气缸,第一铁管,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二铁管,伸缩杆和第二气缸;第一锥齿轮顶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顶端轴心与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顶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前端轴心与斧轮进行转动连接;斧轮前端底部与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斧轮顶部设置有基座;传动杆后端底部与压柱进行传动连接;基座顶端中部与第一气缸相连接;基座内左端底部和内右端底部均与第一铁管进行焊接;第一铁管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内底部设置有第二铁管;第二铁管底端与伸缩杆相连接;伸缩杆底端与第二气缸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右端与卷膜机构相连接;第一气缸顶部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气缸底部与支撑架相连接。
[0009] 更进一步的,卷膜机构包括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六锥齿轮,第十四传动轮,异形转轮,四方转轮,第十五传动轮,第十六传动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十七传动轮,第三圆柱,第一拨杆,第十八传动轮,第二地膜卷,第十九传动轮,第五传动辊,第二十传动轮,第六传动辊,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二十一传动轮,第二十二传动轮,第四圆柱,第二拨杆,第二十三传动轮,第七传动辊,第二十四传动轮和第八传动辊;第四锥齿轮左端后部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左端轴心与第六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前端轴心与异形转轮进行转动连接;异形转轮右端设置有四方转轮;四方转轮后端轴心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锥齿轮前端顶部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顶端轴心与第九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三圆柱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圆柱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一拨杆六组;第十八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二地膜卷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十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二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右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四圆柱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圆柱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二拨杆六组;第二十三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三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锥齿轮右端轴心与电机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六锥齿轮左端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五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六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三圆柱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地膜卷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五传动辊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左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辊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圆柱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辊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左端与第五传动轮相连接;第八传动辊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
[0010] 更进一步的,第一圆棒内部凹槽与第一展棍顶部相匹配。
[0011] 更进一步的,第一展棍和第二展棍底部均为柔软的毛刷。
[0012] 更进一步的,异形转轮扇形部分与四方转轮凹陷圆弧相匹配,异形转轮转动杆部分与四方转轮内空隙相匹配。
[0013] 更进一步的,第一拨杆与压柱直径相同。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 为解决传统打孔方式为将地膜铺在田地后,边种作物边开孔,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地膜的开孔也会不均匀,并且在打孔的同时会对作物产生一定的损伤,而且由于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粘连性,在打孔时会有整体被撕裂的风险,导致整块地膜损坏的问题,设计了展膜机构,通过展膜机构将成卷的生物降解地膜向右展开,达到了通过对生物降解地膜的预拉处理,避免生物降解地膜因前后卡顿导致被撕裂,同时通过洒水和舒展的配合提高地膜的贴合能力并且防止地膜输送过程中产生褶皱的效果,设计了打孔机构,通过打孔机构对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打孔处理,达到了对生物降解地膜的预打孔,同时对打孔区域进行固定,避免对地膜产生撕裂的效果,设计了卷膜机构,通过卷膜机构将打孔完成的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收卷,达到了通过间歇式传送生物降解地膜,使打孔均匀,同时通过填充孔洞对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拉动,避免孔洞导致地膜受力不均,收卷时产生故障的效果。

实施方案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 实施例
[0024] 一种生物降解地膜打孔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支撑架1,控制屏2,电机3,展膜机构4,打孔机构5和卷膜机构6;支撑架1顶端中左部设置有控制屏2;支撑架1内底端右中部设置有电机3;支撑架1内左部设置有展膜机构4;支撑架1内中部设置有打孔机构5;支撑架1内右部设置有卷膜机构6,并且卷膜机构6右端底部与电机3相连接,而且卷膜机构6左端中顶部和中底部均与展膜机构4相连接,而且卷膜机构6左端底部与打孔机构5相连接。
[0025] 展膜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一传动辊402,第二传动轮403,第二传动辊404,第三传动轮405,第一圆柱406,第一磨砂棉棍407,第四传动轮408,第一地膜卷409,水管4010,洒水喷头4011,开关阀4012,第五传动轮4013,第三传动辊4014,第六传动轮4015,第四传动辊4016,第七传动轮4017,第一圆棒4018,第二圆棒4019,第一展棍4020,第一滑块
4021,滑轨4022,第二展棍4023,第二滑块4024,第八传动轮4025,第二圆柱4026和第二磨砂棉棍4027;第一传动轮401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辊4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顶部设置有第五传动轮4013;第二传动轮403前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辊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3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4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5前端轴心与第一圆柱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5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柱406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一磨砂棉棍407六组;第一圆柱406右部设置有水管4010;第四传动轮408前端轴心与第一地膜卷409进行转动连接;水管4010顶端与洒水喷头4011进行套接;水管4010右端底部设置有开关阀4012;第五传动轮4013前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辊4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13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4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15前端轴心与第四传动辊4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15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4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17前端轴心与第一圆棒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17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2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棒4018前端轴心与第二圆棒4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棒4018外表面前底部与第一展棍4020进行插接;第二圆棒4019外表面前底部与第二展棍4023进行插接;第一展棍4020外表面中底部与第一滑块4021进行插接;第一滑块4021底部与滑轨4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展棍4023外表面中底部与第二滑块4024进行插接,并且第二滑块4024底部与滑轨4022相连接;第八传动轮4025前端轴心与第二圆柱4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柱4026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二磨砂棉棍4027六组;第一传动轮401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一传动辊402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辊404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圆柱406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地膜卷409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水管4010外表面中顶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13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三传动辊4014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
1相连接;第四传动辊4016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圆棒4018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圆棒4019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滑轨4022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圆柱4026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0026] 打孔机构5包括第一锥齿轮501,第九传动轮502,第十传动轮503,第二锥齿轮504,第三锥齿轮505,第十一传动轮506,第十二传动轮507,斧轮508,传动杆509,压柱5010,基座5011,第一气缸5012,第一铁管5013,第一底座5014,第二底座5015,第二铁管5016,伸缩杆
5017和第二气缸5018;第一锥齿轮501顶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502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503顶端轴心与第二锥齿轮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504顶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505;第三锥齿轮505后端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506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50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507前端轴心与斧轮508进行转动连接;斧轮508前端底部与传动杆509进行传动连接;斧轮508顶部设置有基座5011;传动杆509后端底部与压柱5010进行传动连接;基座5011顶端中部与第一气缸5012相连接;基座5011内左端底部和内右端底部均与第一铁管5013进行焊接;第一铁管5013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5014;第一底座5014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5015;第二底座5015内底部设置有第二铁管5016;第二铁管5016底端与伸缩杆5017相连接;伸缩杆5017底端与第二气缸5018相连接;第一锥齿轮501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一气缸5012顶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气缸5018底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
[0027] 卷膜机构6包括第四锥齿轮601,第五锥齿轮602,第十三传动轮603,第六锥齿轮604,第十四传动轮605,异形转轮606,四方转轮607,第十五传动轮608,第十六传动轮609,第七锥齿轮6010,第八锥齿轮6011,第十七传动轮6012,第三圆柱6013,第一拨杆6014,第十八传动轮6015,第二地膜卷6016,第十九传动轮6017,第五传动辊6018,第二十传动轮6019,第六传动辊6020,第九锥齿轮6021,第十锥齿轮6022,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第二十二传动轮6024,第四圆柱6025,第二拨杆6026,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第七传动辊6028,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和第八传动辊6030;第四锥齿轮601左端后部与第五锥齿轮602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1左端轴心与第六锥齿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602后端轴心与第十三传动轮60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3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5前端轴心与异形转轮606进行转动连接;异形转轮606右端设置有四方转轮
607;四方转轮607后端轴心与第十五传动轮60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608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609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前端轴心与第七锥齿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6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七锥齿轮6010前端顶部与第八锥齿轮6011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6011顶端轴心与第九锥齿轮
602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前端轴心与第三圆柱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6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圆柱6013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一拨杆
6014六组;第十八传动轮6015前端轴心与第二地膜卷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
6017前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辊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6017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传动轮601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传动轮6019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辊6020进行转动连接;
第九锥齿轮6021顶端后部与第十锥齿轮6022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6022后端轴心与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右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二传动轮
602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6024前端轴心与第四圆柱602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圆柱6025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二拨杆6026六组;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前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辊602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辊603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锥齿轮601右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3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锥齿轮604左端与第一锥齿轮50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5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五传动轮608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圆柱6013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地膜卷6016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辊6018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6019左端与第一传动轮401相连接;第六传动辊6020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第四圆柱6025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辊6028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左端与第五传动轮4013相连接;第八传动辊6030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0028] 第一圆棒4018内部凹槽与第一展棍4020顶部相匹配。
[0029] 第一展棍4020和第二展棍4023底部均为柔软的毛刷。
[0030] 异形转轮606扇形部分与四方转轮607凹陷圆弧相匹配,异形转轮606转动杆部分与四方转轮607内空隙相匹配。
[0031] 第一拨杆6014与压柱5010直径相同。
[0032]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支撑架1将装置水平放置在所要使用的位置,接通电源,通过控制屏2调配装置,预先准备好所要加工的生物降解地膜,通过第一地膜卷409和第二地膜卷6016将生物降解地膜固定好,接着启动电机3,通过展膜机构4将成卷的生物降解地膜向右展开,接着通过打孔机构5对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打孔处理,最后通过卷膜机构6将打孔完成的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收卷,得到打孔加工完成的生物降解地膜卷料,该装置实现了对生物降解地膜的预先打孔处理,代替传统的边种作物边开孔方式,使生物降解地膜的孔洞分布均匀,同时避免打孔的同时会对作物产生一定的损伤。
[0033] 展膜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一传动辊402,第二传动轮403,第二传动辊404,第三传动轮405,第一圆柱406,第一磨砂棉棍407,第四传动轮408,第一地膜卷409,水管4010,洒水喷头4011,开关阀4012,第五传动轮4013,第三传动辊4014,第六传动轮4015,第四传动辊4016,第七传动轮4017,第一圆棒4018,第二圆棒4019,第一展棍4020,第一滑块
4021,滑轨4022,第二展棍4023,第二滑块4024,第八传动轮4025,第二圆柱4026和第二磨砂棉棍4027;第一传动轮401前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辊4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顶部设置有第五传动轮4013;第二传动轮403前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辊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3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4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5前端轴心与第一圆柱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5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柱406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一磨砂棉棍407六组;第一圆柱406右部设置有水管4010;第四传动轮408前端轴心与第一地膜卷409进行转动连接;水管4010顶端与洒水喷头4011进行套接;水管4010右端底部设置有开关阀4012;第五传动轮4013前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辊4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13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4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15前端轴心与第四传动辊4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15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4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17前端轴心与第一圆棒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17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2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棒4018前端轴心与第二圆棒4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棒4018外表面前底部与第一展棍4020进行插接;第二圆棒4019外表面前底部与第二展棍4023进行插接;第一展棍4020外表面中底部与第一滑块4021进行插接;第一滑块4021底部与滑轨4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展棍4023外表面中底部与第二滑块4024进行插接,并且第二滑块4024底部与滑轨4022相连接;第八传动轮4025前端轴心与第二圆柱4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柱4026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二磨砂棉棍4027六组;第一传动轮401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一传动辊402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辊404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圆柱406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地膜卷409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水管4010外表面中顶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13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三传动辊4014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
1相连接;第四传动辊4016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圆棒4018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圆棒4019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滑轨4022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圆柱4026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0034] 当生物降解地膜放置在第一地膜卷409上时,通过第一传动轮40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辊402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辊404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三传动轮40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圆柱406进行转动,使第一磨砂棉棍407顺时针转动,同时第三传动轮405转动带动第四传动轮408进行转动,使第一地膜卷409顺时针转动,向右输送生物降解地膜,同时打开开关阀4012,将水管4010接通,通过洒水喷头4011对地膜的底端进行洒水处理,提高地膜的贴合能力,同时第五传动轮4013转动带动第三传动辊4014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六传动轮401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四传动辊4016进行转动,通过第三传动辊4014和第四传动辊4016配合第一传动辊402和第二传动辊404向右输送生物降解地膜,同时带动第七传动轮401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圆棒4018和第二圆棒4019同步进行转动,通过第一圆棒4018和第二圆棒4019内部凹槽与第一展棍4020和第二展棍4023顶部接触,在第一圆棒4018和第二圆棒4019转动时,带动第一展棍4020在第一滑块
4021在滑轨4022内滑动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带动第二展棍4023在第二滑块4024在滑轨4022内滑动的作用下向前移动,通过第一展棍4020和第二展棍4023的分别向后向前的相向移动,使第一展棍4020和第二展棍4023底部的毛刷对生物降解地膜进行前后舒展,同时第七传动轮4017传动第八传动轮4025,进而带动第二圆柱4026进行转动,使第二磨砂棉棍4027顺时针转动,配合第一磨砂棉棍407向右拉动生物降解地膜,该机构通过对生物降解地膜的预拉处理,避免生物降解地膜因前后卡顿导致被撕裂,同时通过洒水和舒展的配合提高地膜的贴合能力并且防止地膜输送过程中产生褶皱。
[0035] 打孔机构5包括第一锥齿轮501,第九传动轮502,第十传动轮503,第二锥齿轮504,第三锥齿轮505,第十一传动轮506,第十二传动轮507,斧轮508,传动杆509,压柱5010,基座5011,第一气缸5012,第一铁管5013,第一底座5014,第二底座5015,第二铁管5016,伸缩杆
5017和第二气缸5018;第一锥齿轮501顶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502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503顶端轴心与第二锥齿轮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504顶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505;第三锥齿轮505后端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506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50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507前端轴心与斧轮508进行转动连接;斧轮508前端底部与传动杆509进行传动连接;斧轮508顶部设置有基座5011;传动杆509后端底部与压柱5010进行传动连接;基座5011顶端中部与第一气缸5012相连接;基座5011内左端底部和内右端底部均与第一铁管5013进行焊接;第一铁管5013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5014;第一底座5014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5015;第二底座5015内底部设置有第二铁管5016;第二铁管5016底端与伸缩杆5017相连接;伸缩杆5017底端与第二气缸5018相连接;第一锥齿轮501右端与卷膜机构6相连接;第一气缸5012顶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气缸5018底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
[0036] 当生物降解地膜经展开输送至第一底座5014和第二底座5015中间时,通过第一气缸5012向下推动基座5011,基座5011向下移动时,同步带动第三锥齿轮505,第十一传动轮506,第十二传动轮507,斧轮508,传动杆509,压柱5010和第一铁管5013向下移动,第二气缸
5018通过伸缩杆5017向上推动第二铁管5016,使第一铁管5013和第二铁管5016贴合,将生物降解地膜打孔区域进行固定,此时第二锥齿轮504和第三锥齿轮505处于啮合状态,第一锥齿轮501转动带动第九传动轮50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传动轮50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504进行转动并且第二锥齿轮504啮合第三锥齿轮50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一传动轮506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二传动轮50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斧轮508进行转动,进而传动传动杆509,通过斧轮508转动使压柱5010上下往复运动,向下运动时对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打孔操作,该机构实现了对生物降解地膜的预打孔,同时对打孔区域进行固定,避免对地膜产生撕裂。
[0037] 卷膜机构6包括第四锥齿轮601,第五锥齿轮602,第十三传动轮603,第六锥齿轮604,第十四传动轮605,异形转轮606,四方转轮607,第十五传动轮608,第十六传动轮609,第七锥齿轮6010,第八锥齿轮6011,第十七传动轮6012,第三圆柱6013,第一拨杆6014,第十八传动轮6015,第二地膜卷6016,第十九传动轮6017,第五传动辊6018,第二十传动轮6019,第六传动辊6020,第九锥齿轮6021,第十锥齿轮6022,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第二十二传动轮6024,第四圆柱6025,第二拨杆6026,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第七传动辊6028,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和第八传动辊6030;第四锥齿轮601左端后部与第五锥齿轮602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1左端轴心与第六锥齿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602后端轴心与第十三传动轮60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3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5前端轴心与异形转轮606进行转动连接;异形转轮606右端设置有四方转轮
607;四方转轮607后端轴心与第十五传动轮60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608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609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前端轴心与第七锥齿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6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七锥齿轮6010前端顶部与第八锥齿轮6011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6011顶端轴心与第九锥齿轮
602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前端轴心与第三圆柱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12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6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圆柱6013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一拨杆
6014六组;第十八传动轮6015前端轴心与第二地膜卷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
6017前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辊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6017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传动轮601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传动轮6019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辊6020进行转动连接;
第九锥齿轮6021顶端后部与第十锥齿轮6022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6022后端轴心与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右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二传动轮
602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6024前端轴心与第四圆柱602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圆柱6025外表面等距设置有第二拨杆6026六组;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前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辊602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辊603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锥齿轮601右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3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锥齿轮604左端与第一锥齿轮50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5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五传动轮608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圆柱6013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地膜卷6016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辊6018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6019左端与第一传动轮401相连接;第六传动辊6020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第四圆柱6025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辊6028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左端与第五传动轮4013相连接;第八传动辊6030顶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0038] 当生物降解地膜完成打孔后,通过第四锥齿轮601啮合第五锥齿轮60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三传动轮603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六锥齿轮604进行转动,为展膜机构4提供动力,同时带动第十四传动轮605进行转动,进而传动异形转轮606,当异形转轮606扇形部分与四方转轮607接触时,四方转轮607静止,当异形转轮606转动杆在四方转轮607内部间隙内滑动时,带动四方转轮607进行转动,实现四方转轮607的间歇式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五传动轮60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十六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七传动轮601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圆柱601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拨杆6014在接触生物降解地膜孔洞同时向右拉动地膜,同时第十七传动轮6012转动带动第十八传动轮601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地膜卷6016顺时针转动,对打孔完成的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收卷,同时第十七传动轮6012转动带动第十九传动轮601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五传动辊6018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十传动轮6019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六传动辊6020进行转动,使第五传动辊6018和第六传动辊6020向右输送生物降解地膜,同时第十六传动轮609转动带动第七锥齿轮6010进行转动并且第七锥齿轮6010啮合第八锥齿轮6011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6021进行转动并且第九锥齿轮6021啮合第十锥齿轮602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进行转动,进而传动第二十二传动轮6024,进而传动第四圆柱6025,带动第二拨杆6026逆时针转动,第二拨杆6026在接触生物降解地膜孔洞同时向右拉动地膜,同时第二十一传动轮6023传动第二十三传动轮6027,进而带动第七传动辊6028进行转动,同时传动第二十四传动轮6029,进而带动第八传动辊6030进行转动,使第七传动辊6028和第八传动辊6030配合第五传动辊6018和第六传动辊6020作用向右输送生物降解地膜,该机构通过间歇式传送生物降解地膜,使打孔均匀,同时通过填充孔洞对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拉动,避免孔洞导致地膜受力不均,收卷时产生故障。
[0039] 第一圆棒4018内部凹槽与第一展棍4020顶部相匹配,实现了当第一圆棒4018转动时带动第一展棍4020进行左右往复运动。
[0040] 第一展棍4020和第二展棍4023底部均为柔软的毛刷,避免对生物降解地膜舒展时刮伤地膜。
[0041] 异形转轮606扇形部分与四方转轮607凹陷圆弧相匹配,异形转轮606转动杆部分与四方转轮607内空隙相匹配,实现了对生物降解地膜的间歇式输送。
[0042] 第一拨杆6014与压柱5010直径相同,实现了填充孔洞对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拉动,避免孔洞导致地膜受力不均,收卷时产生故障。
[0043]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展膜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七传动轮,第一圆棒,第二圆棒,第一展棍,第一滑块,滑轨,第二展棍和第二滑块组合右视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打孔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的卷膜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架,2-控制屏,3-电机,4-展膜机构,5-打孔机构,6-卷膜机构,401-第一传动轮,402-第一传动辊,403-第二传动轮,404-第二传动辊,405-第三传动轮,406-第一圆柱,407-第一磨砂棉棍,408-第四传动轮,409-第一地膜卷,4010-水管,4011-洒水喷头,4012-开关阀,4013-第五传动轮,4014-第三传动辊,4015-第六传动轮,
4016-第四传动辊,4017-第七传动轮,4018-第一圆棒,4019-第二圆棒,4020-第一展棍,
4021-第一滑块,4022-滑轨,4023-第二展棍,4024-第二滑块,4025-第八传动轮,4026-第二圆柱,4027-第二磨砂棉棍,501-第一锥齿轮,502-第九传动轮,503-第十传动轮,504-第二锥齿轮,505-第三锥齿轮,506-第十一传动轮,507-第十二传动轮,508-斧轮,509-传动杆,
5010-压柱,5011-基座,5012-第一气缸,5013-第一铁管,5014-第一底座,5015-第二底座,
5016-第二铁管,5017-伸缩杆,5018-第二气缸,601-第四锥齿轮,602-第五锥齿轮,603-第十三传动轮,604-第六锥齿轮,605-第十四传动轮,606-异形转轮,607-四方转轮,608-第十五传动轮,609-第十六传动轮,6010-第七锥齿轮,6011-第八锥齿轮,6012-第十七传动轮,
6013-第三圆柱,6014-第一拨杆,6015-第十八传动轮,6016-第二地膜卷,6017-第十九传动轮,6018-第五传动辊,6019-第二十传动轮,6020-第六传动辊,6021-第九锥齿轮,6022-第十锥齿轮,6023-第二十一传动轮,6024-第二十二传动轮,6025-第四圆柱,6026-第二拨杆,
6027-第二十三传动轮,6028-第七传动辊,6029-第二十四传动轮,6030-第八传动辊。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