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喻春芳 >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12-0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06-1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6-1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12-0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1484214.5 申请日 2018-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9763222B 公开/公告日 2021-06-11
授权日 2021-06-11 预估到期日 2038-12-06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D01H13/22D01H13/32D01H1/38D01H1/36 主分类号 D01H13/2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8
权利要求数量 9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1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1974.07.26王雯雯等.基于欧式距离的细纱断纱检测. 《丝绸》.2017,第55卷(第1期),第35-40页.;
引用专利 FR2208405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喻春芳 当前专利权人 喻春芳
发明人 喻春芳 第一发明人 喻春芳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学士路655号 邮编 31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宁波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王珍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涉及纺纱领域。该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包括滑槽、滑杆、滑块、报警机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固定机构、驱动机构、加捻装置和控制面板,所述滑槽位于底座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所述滑杆的左右两侧均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与滑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和底座的上表面均与报警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该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当监测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加捻装置关闭,使加捻装置卡料后及时关闭,防止加捻装置内堆积较多的纱线,维修起到较为麻烦。
  • 摘要附图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6-11 授权
2 2021-06-08 著录事项变更 申请人由喻春芳变更为喻春芳 地址由315181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工业园24号鹏雄纺织变更为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学士路655号
3 2019-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D01H 13/22 专利申请号: 201811484214.5 申请日: 2018.12.06
4 2019-05-1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包括滑槽(2)、滑杆(3)、滑块(4)、报警机构(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固定机构(8)、驱动机构(9)、加捻装置(10)和控制面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位于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所述滑杆(3)的左右两侧均与滑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3)的表面与滑块(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4)的表面与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4)的上表面和底座(1)的上表面均与报警机构(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报警机构(5)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6)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背面与固定机构(8)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背面与驱动机构(9)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9)的表面与第二支撑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与加捻装置(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加捻装置(10)的正面与控制面板(11)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报警机构(5)分别与固定机构(8)、驱动机构(9)、加捻装置(10)和控制面板(11)电连接;
所述报警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块(501)、第一弹簧(502)、第二固定块(503)、第一红外测距仪(504)、外壳(505)、控制器(506)和报警器(507),所述滑块(4)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块(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501)的右侧与第一弹簧(502)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02)的右侧与第二固定块(50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03)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03)的左侧与第一红外测距仪(504)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03)的上表面与外壳(50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03)的上表面并位于外壳(505)的内部与控制器(50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505)的顶部与报警器(50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506)分别与第一红外测距仪(504)、报警器(507)、固定机构(8)、驱动机构(9)、加捻装置(10)和控制面板(11)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6)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第一电动推杆(801)、第一挡板(802)和第一支撑柱(803),所述第一电动推杆(801)的正面与第一支撑板(6)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801)与控制器(506)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801)的背面与第一挡板(802)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802)的背面与第一支撑柱(803)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803)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安装块(901)、驱动电机(902)、转轴(903)、第二挡板(904)和第二支撑柱(905),所述安装块(901)的正面与第二支撑板(7)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901)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9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02)与控制器(506)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0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903)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903)的外壁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撑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903)的正面与第二挡板(904)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904)的正面与第二支撑柱(905)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905)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7)的上表面均设置第三支撑板(12),第三支撑板(12)上设有第二电动推杆(13)、固定板(14)、第二弹簧(15)和按压块(16),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6)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底部与第二电动推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3)与控制器(506)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3)的底部与固定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4)的底部与第二弹簧(1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的底部与按压块(1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块(16)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底部设有第二红外测距仪(17),所述第二红外测距仪(17)位于前后第二电动推杆(13)之间,第二红外测距仪(17)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红外测距仪(17)与控制器(506)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16)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支撑杆(18)和挡块(19),所述按压块(16)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杆(1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8)的表面与固定板(1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8)的顶部与挡块(19)的底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包括第三电动推杆(20)和第一支撑块(21),所述第三电动推杆(20)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20)与控制器(506)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20)的表面顶部与第一支撑块(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21)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
(802)的底部包括第二支撑块(22)和第二支撑杆(23),所述第二支撑块(22)的内壁与第一挡板(802)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22)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2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
(904)的底部包括第三支撑块(24)和第三支撑杆(25),所述第三支撑块(24)的内壁与第二挡板(904)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块(24)的底部与第三支撑杆(2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25)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纱线进行加捻加工时,大多使用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对纱线加捻加工,加工出来纱线缠绕在纱线筒上,当加工出的纱线卡在加捻纺纱装置出料口处时,导致加工出的纱线无法正常排出,若作业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加捻纺纱装置卡料,加捻纺纱装置继续工作,使较多的纱线堆积加捻纺纱装置,维修起来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新颖,具有卡料报警功能的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
[0004] 技术方案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包括滑槽、滑杆、滑块、报警机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固定机构、驱动机构、加捻装置和控制面板,所述滑槽位于底座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所述滑杆的左右两侧均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与滑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和底座的上表面均与报警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报警机构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背面与固定机构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背面与驱动机构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与第二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与加捻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加捻装置的正面与控制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报警机构分别与固定机构、驱动机构、加捻装置和控制面板电连接。
[0006] 所述报警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一红外测距仪、外壳、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侧与第一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与第二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侧与第一红外测距仪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与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并位于外壳的内部与控制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报警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红外测距仪、报警器、固定机构、驱动机构、加捻装置和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挡板和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正面与第一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背面与第一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背面与第一支撑柱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块、驱动电机、转轴、第二挡板和第二支撑柱,所述安装块的正面与第二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内壁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正面与第二挡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正面与第二支撑柱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均包括第三支撑板、第二电动推杆、固定板、第二弹簧和按压块,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与第二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按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块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包括第二红外测距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并位于前后第二电动推杆之间与第二红外测距仪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红外测距仪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块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支撑杆和挡块,所述按压块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与固定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与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包括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表面顶部与第一支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包括第二支撑块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内壁与第一挡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包括第三支撑块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内壁与第二挡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底部与第三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该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通过设置滑槽、滑杆、滑块和报警机构,当加捻装置发生卡料时,加捻装置与第一固定块之间纱线缠绕在纱线筒上后,使第一固定块向右移动,导致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距离增大,第一红外测距仪对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距离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将监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加捻装置关闭,使加捻装置卡料后及时关闭,防止加捻装置内堆积较多的纱线,维修起到较为麻烦,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打开,对周围的作业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提醒作业人员及时对卡料的加捻装置进行维修。
[0017] 2、该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板、第二弹簧和按压块,第二弹簧对按压块起到推动作用,使按压块与纱线筒紧密表面,对纱线筒的上缠绕的纱线起到按压作用,防止纱线筒与加捻装置之间的纱线突然断裂,导致原本缠绕在纱线筒上的纱线散开,需要对纱线筒上的纱线进行重新缠绕,增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0018] 3、该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二红外测距仪,纱线缠绕在纱线筒上后,形成纱线卷,随着缠绕在纱线筒上的纱线增多,使纱线卷直径增大,进而使按压块与固定板之间距离减小,第二红外测距仪对按压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距离进行监测,当按压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距离减小时,第二红外测距仪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推杆打开,使第二电动推杆的伸出端向上移动,带动固定板向上移动,使固定板与按压块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防止按压块与固定板之间距离减小,使第二弹簧过度压缩,导致第二弹簧对按压块的推力增大,进而增大推动块与纱线之间的摩擦力,容易造成纱线磨损。
[0019] 4、该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通过设置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一支撑块,将纱线筒放置在第一支撑块上,通过控制第三电动推杆的伸出端上下移动,使纱线筒上下移动,便于将空的纱线筒与固定机构和驱动机构对齐,并且,第一支撑块对纱线筒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将缠绕好的纱线筒取下来。
[0020] 5、该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通过设置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块和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块和第二支撑杆的配合作用下,对第一挡板起到支撑作用,第三支撑块和第三支撑杆的配合作用下,对第二挡板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将纱线筒分别套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后,纱线筒向下的重力较大,容易导致第一挡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连接处断裂或第二挡板与转轴之间连接处断裂。

实施方案

[0027]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包括滑槽2、滑杆3、滑块4、报警机构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固定机构8、驱动机构9、加捻装置10和控制面板11,滑槽2位于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滑杆3的左右两侧均与滑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3的表面与滑块4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杆3对滑块4起到支撑作用,滑块4的表面与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槽2对滑块4起到导向作用,滑块4的上表面和底座1的上表面均与报警机构5的底部固定连接,报警机构5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6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6的背面与固定机构8的正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7的背面与驱动机构9的正面固定连接,驱动机构9的表面与第二支撑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与加捻装置10的底部固定连接,加捻装置10的正面与控制面板11的背面固定连接,报警机构5分别与固定机构8、驱动机构9、加捻装置10和控制面板11电连接。
[0028] 报警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块501、第一弹簧502、第二固定块503、第一红外测距仪504、外壳505、控制器506和报警器507,滑块4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块50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501的右侧与第一弹簧502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02的右侧与第二固定块
503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02对第一固定块501起到拉动作用,使第一固定块501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弹簧502向右移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二固定块503的底部与底座
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503的左侧与第一红外测距仪504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红外测距仪504对第一固定块501和第二固定块503之间距离进行监测,第二固定块503的上表面与外壳505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503的上表面并位于外壳505的内部与控制器506的底部固定连接,外壳505的顶部与报警器507的底部固定连接,报警器507打开后,产生闪烁和蜂鸣,对周围的作业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控制器506分别与第一红外测距仪504、报警器
507、固定机构8、驱动机构9、加捻装置10和控制面板11电连接,作业人员通过控制控制面板
11,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06,通过控制器506控制报警器507、固定机构8、驱动机构9和加捻装置10工作,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6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包括第三电动推杆20和第一支撑块21,第三电动推杆20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三电动推杆20与控制器506电连接,第三电动推杆20的表面顶部与第一支撑块2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块21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通过设置第三电动推杆20和第一支撑块21,将纱线筒放置在第一支撑块21上,通过控制第三电动推杆20的伸出端上下移动,使纱线筒上下移动,便于将空的纱线筒与固定机构8和驱动机构9对齐,并且,第一支撑块21对纱线筒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将缠绕好的纱线筒取下来,固定机构8包括第一电动推杆801、第一挡板802和第一支撑柱803,第一电动推杆801的正面与第一支撑板6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推杆801与控制器506电连接,第一电动推杆801的背面与第一挡板802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动推杆801控制第一挡板802左右移动,第一挡板802的背面与第一支撑柱803的正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803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第一挡板802的底部包括第二支撑块22和第二支撑杆23,第二支撑块22的内壁与第一挡板802的底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块22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23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块22和第二支撑杆23的配合作用下,对第一挡板802起到支撑作用,第二支撑杆23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驱动机构9包括安装块901、驱动电机902、转轴903、第二挡板904和第二支撑柱905,安装块901的正面与第二支撑板7的背面固定连接,安装块901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902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902与控制器506电连接,驱动电机90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
903的背面固定连接,转轴903的内壁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撑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转轴903的正面与第二挡板904的背面固定连接,打开驱动电机902,通过转轴903使第二挡板90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柱905上的纱线筒转动,第二挡板904的正面与第二支撑柱905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905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第二挡板904的底部包括第三支撑块24和第三支撑杆25,第三支撑块24的内壁与第二挡板904的底部滑动连接,第三支撑块24的底部与第三支撑杆25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25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撑块24和第三支撑杆25的配合作用下,对第二挡板904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板6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7的上表面均包括第三支撑板12、第二电动推杆13、固定板14、第二弹簧15和按压块16,第三支撑板12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于第一支撑板6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12的底部与第二电动推杆
13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推杆13与控制器506电连接,第二电动推杆13的底部与固定板
14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4的底部与第二弹簧15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5的底部与按压块16的顶部固定连接,按压块16的中心与第一固定块50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第二弹簧15对按压块16起到推动作用,使按压块16与纱线筒紧密表面,对纱线筒的上缠绕的纱线起到按压作用,第三支撑板12的底部包括第二红外测距仪17,第三支撑板12的底部并位于前后第二电动推杆13之间与第二红外测距仪17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红外测距仪17与控制器506电连接,第二红外测距仪17对按压板与第三支撑板12之间距离进行监测,按压块16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支撑杆18和挡块19,按压块16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杆18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8的表面与固定板14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8的顶部与挡块19的底部固定连接,挡块19对第一支撑杆18起到限位作用。
[0029] 将纱线筒放置在第一支撑块21上,通过控制面板11控制控制器506,将第三电动推杆20打开,使第一支撑块21向上移动,并将纱线筒与固定机构8和驱动机构9对齐,通过控制面板11控制控制器506,将第一电动推杆801打开,使第一挡板802与第二挡板904之间距离减小,通过第一挡板802和第二挡板904将纱线筒夹住,同时第一支撑柱803和第二支撑柱905插入纱线筒内部,对纱线筒起到支撑作用,通过控制面板11控制控制器506,将加捻装置
10打开,并将加工出的纱线固定在纱线筒上,通过控制面板11控制控制器506,将驱动电机
902打开,使纱线缠绕在纱线筒上,当加捻装置10发生卡料时,加捻装置10与第一固定块501之间纱线缠绕在纱线筒上后,使第一固定块501向右移动,导致第一固定块501与第二固定块503之间距离增大,第一红外测距仪504对第一固定块501和第二固定块503之间距离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第一固定块501与第二固定块503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将监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06,通过控制器506控制加捻装置10关闭,同时,通过控制器506控制报警器507打开,使报警器507产生闪烁和蜂鸣。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结构的侧视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图3中B处放大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结构的正视图。
[0026] 其中,1底座、2滑槽、3滑杆、4滑块、5报警机构、501第一固定块、502第一弹簧、503第二固定块、504第一红外测距仪、505外壳、506控制器、507报警器、6第一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8固定机构、801第一电动推杆、802第一挡板、803第一支撑柱、9驱动机构、901安装块、902驱动电机、903转轴、904第二挡板、905第二支撑柱、10加捻装置、11控制面板、12第三支撑板、13第二电动推杆、14固定板、15第二弹簧、16按压块、17第二红外测距仪、18第一支撑杆、19挡块、20第三电动推杆、21第一支撑块、22第二支撑块、23第二支撑杆、24第三支撑块、
25第三支撑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