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6] 一种铝制易拉罐,包括易拉罐罐体1、上端盖2,所述易拉罐罐体1上端与上端盖2固定连接,所述上端盖2上端开设有出液口23,且上端盖2上端外表面开设环槽29,所述上端盖2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5,所述限位杆25为T形结构设计,所述出液口23上端设置有拉板24,所述拉板24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块241,所述拉板24左端开设有圆孔244,所述限位杆25贯穿圆孔244,所述拉板24与上端盖2通过限位杆25与圆孔244活动连接,且拉板24为扇形结构设计,所述拉板24下端固定连接有拉环26,所述拉环26为铝材质构成并由a段和b段组成,所述拉环26b段左侧与出液口23内壁固定连接,且拉环26a段右侧固定连接有铝箔纸22,所述铝箔纸22与出液口23环形内壁固定连接。
[003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空气中的灰尘附着在易拉罐表面,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工作时,使用者通过拇指逆时针推动推块241从而迫使拉板24通过圆孔244以限位杆25为圆心进行翻转,此时拉环26整体向右倾斜,拉环26b段下端会与出液口23内壁接触并相互抵制,使用者继续施加外力逆时针旋转拉板24使得拉环26b段与出液口23的内壁断开,拉环26逆时针运动撕开铝箔纸22从而将出液口23打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灰尘进入易拉罐内部,有效地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003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拉板24下端外表面前沿位置固定连接有清理块243,所述清理块243与环槽29相对应匹配,所述上端盖2的环形外表面开设有豁口21,所述拉板24下端外表面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清理棉246,且清理棉246与清理块243位于同一直线上。
[003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往往一次性无法将饮品饮用完毕,这就导致液体会残留在上端盖2的环槽29内部并与附着在上端盖2的灰尘结合,从而在使用者下次饮用时被带入口腔,进而对使用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工作时,基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在拉板24旋转时清理块243会沿着环槽29运动并对内部的灰尘进行驱赶,从豁口21处将其排出,从而减少上端盖2出液口23处的灰尘的附着量,同时拉板24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清理棉246会对上端盖2进行清理,使用者推动拉板24运动时清理棉246会将上端盖2清理出扇形区域,从而防止灰尘与使用者嘴部沾染,进而提高饮品的安全性。
[004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以及图4所示,所述上端盖2上端外表面位于出液口23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阻块28,所述阻块28右侧固定连接有凸起块281,所述上端盖2上端外表面位于阻块28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翻边242,所述翻边242与凸起块281之间的竖直距离小于拉板24的厚度,所述凸起块281靠近阻块28的底端与拉板24平行,所述上端盖2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凸环245。
[00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易拉罐开启过后,内部的饮品会直接与空气接触,这就使得空气中的灰尘同样会进入易拉罐内部对内部的饮品造成污染,工作时,基于第一种实施例,当使用者短时间内不在饮用饮品时将拉板24以限位杆25为圆心顺时针转动,使得拉板24将出液口23覆盖,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污染易拉罐内部的饮品,此时拉板24的左侧下端外表面会与翻边242接触,翻边242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用者将拉板24继续顺时针转动,拉板24的左侧上端边沿位置与阻块28一侧的凸起块281接触,此时在凸起块281与拉板24的配合下对翻边242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拉板24具有向上翻动的趋势,同时也受到凸起块281的限制将拉板24卡在阻块28一侧,从而提高拉板24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降低灰尘进入易拉罐的概率。
[004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凸环245为圆形结构设计并围绕出液口23一圈,所述凸环245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隔膜27,所述隔膜27为可降解材料构成,所述拉环26b段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刀261,且切刀261为月牙状设计,且其内圆部分设有刀刃。
[004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易拉罐内部的饮品含有一定的气体,易拉罐晃动后内部气体会伴随气泡在使用者打开易拉罐时喷出,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工作时,当易拉罐轻易摇晃产生气体后,易拉罐内部的气压将变大从而使得隔膜27向上膨胀,此时隔膜27会与切刀261外圆部分接触,基于第一种实施例拉环26a段以拉环26b段与出液口23连接的位置为支点向右翻转,此时拉环26b段下端的切刀261以拉环26b段与出液口23连接的位置为支点向左翻转,从而使得切刀261的尖端刺破隔膜27,隔膜27与易拉罐之间的气体和气泡经过切刀261刺破的隔膜27处排向隔膜27与铝箔纸22之间的空隙中,对带有气泡的气体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使用者继续推动拉板24逆时针运动时,拉环26b段断开与出液口23的连接,由于拉环26为铝制材料制成受到外力形变后无法恢复,拉环26始终为倾斜状态,当拉板24继续逆时针运动后,切刀261在倾斜的拉环26的带动下对隔膜27进行切割,该切刀
261工作原理与刨刀类似,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开启易拉罐时造成内部液体飞溅对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004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易拉罐罐体1下端胶接有底座3,所述底座3上端固定连接有橡皮筋一31,所述底座3在初始状态下为凹字形结构设计,所述底座3为橡胶材质构成,且其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凸起。
[00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夏天使用者将易拉罐放入冰箱内部,在需要饮用时将其拿出,由于温度的差异会使得易拉罐表面产生水珠,水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滴落在桌面,工作时,底座3呈凹字形结构设计,底座3会将水珠进行收集,防止直接与桌面接触,从而使得使用者在饮用完饮品后无需再对桌面进行擦拭,降低使用者的劳动量,使用者将凹字形结构设计的底座3向下翻动,使底座3变成类似于吸盘形状,从而产生吸盘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使用时可通过向下翻动的底座3在放置易拉罐的区域对其进行一定的吸附,进而提高对易拉罐的固定效果,防止易拉罐罐体1摔落出现破损的情况。
[004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橡皮筋一31数量为四组,且其以底座3的中心为中点环形等距离分布,所述橡皮筋一31上端固定连接有橡皮筋二32,所述橡皮筋二32为圆环形,并套在易拉罐罐体1环形外表面。
[004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易拉罐的携带方式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只有手持,从而导致手部空间被占用无法进行其它操作,工作时,使用者拉动橡皮筋一31和橡皮筋二32,从而解放手部空间,在拉动橡皮筋一31的同时,橡皮筋一31对底座3产生向上拉扯的作用,从而迫使凹字形结构设计的底座3向上弯曲,进而可对易拉罐易拉罐罐体1的底部进行包裹减少磕碰对易拉罐造成的影响。
[0048] 工作原理:使用者通过拇指逆时针推动推块241从而迫使拉板24通过圆孔244以限位杆25为圆心进行翻转,此时拉环26整体向右倾斜,拉环26b段下端会与出液口23内壁接触并相互抵制,使用者继续施加外力逆时针旋转拉板24使得拉环26b段与出液口23的内壁断开,拉环26逆时针运动撕开铝箔纸22从而将出液口23打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灰尘进入易拉罐内部,有效地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基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在拉板24旋转时清理块243会沿着环槽29运动并对内部的灰尘进行驱赶,从豁口21处将其排出,从而减少上端盖2出液口23处的灰尘的附着量,同时拉板24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清理棉246会对上端盖2进行清理,使用者推动拉板24运动时清理棉246会将上端盖2清理出扇形区域,从而防止灰尘与使用者嘴部沾染,进而提高饮品的安全性,基于第一种实施例,当使用者短时间内不在饮用饮品时将拉板24以限位杆25为圆心顺时针转动,使得拉板24将出液口23覆盖,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污染易拉罐内部的饮品,此时拉板24的左侧下端外表面会与翻边242接触,翻边242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用者将拉板24继续顺时针转动,拉板24的左侧上端边沿位置与阻块28一侧的凸起块281接触,此时在凸起块281与拉板24的配合下对翻边242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拉板24具有向上翻动的趋势,同时也受到凸起块281的限制将拉板24卡在阻块28一侧,从而提高拉板24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降低灰尘进入易拉罐的概率,当易拉罐轻易摇晃产生气体后,易拉罐内部的气压将变大从而使得隔膜27向上膨胀,此时隔膜27会与切刀261外圆部分接触,基于第一种实施例拉环26a段以拉环26b段与出液口23连接的位置为支点向右翻转,此时拉环26b段下端的切刀261以拉环26b段与出液口23连接的位置为支点向左翻转,从而使得切刀261的尖端刺破隔膜27,隔膜27与易拉罐之间的气体和气泡经过切刀
261刺破的隔膜27处排向隔膜27与铝箔纸22之间的空隙中,对带有气泡的气体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使用者继续推动拉板24逆时针运动时,拉环26b段断开与出液口23的连接,由于拉环26为铝制材料制成受到外力形变后无法恢复,拉环26始终为倾斜状态,当拉板24继续逆时针运动后,切刀261在倾斜的拉环26的带动下对隔膜27进行切割,该切刀261工作原理与刨刀类似,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开启易拉罐时造成内部液体飞溅对使用者造成的影响,底座3呈凹字形结构设计,底座3会将水珠进行收集,防止直接与桌面接触,从而使得使用者在饮用完饮品后无需再对桌面进行擦拭,降低使用者的劳动量,使用者将凹字形结构设计的底座3向下翻动,使底座3变成类似于吸盘形状,从而产生吸盘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使用时可通过向下翻动的底座3在放置易拉罐的区域对其进行一定的吸附,进而提高对易拉罐的固定效果,防止易拉罐罐体1摔落出现破损的情况,使用者拉动橡皮筋一31和橡皮筋二32,从而解放手部空间,在拉动橡皮筋一31的同时,橡皮筋一31对底座3产生向上拉扯的作用,从而迫使凹字形结构设计的底座3向上弯曲,进而可对易拉罐易拉罐罐体1的底部进行包裹减少磕碰对易拉罐造成的影响。
[004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