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乐恒冬 > 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专利详情

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11-02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3-05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11-0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1204674.5 申请日 2020-11-02
公开/公告号 CN112364066A 公开/公告日 2021-02-12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0-11-02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6F16/2457G06F16/2458G06F16/29G06Q10/06 主分类号 G06F16/2457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3
引用专利数量 12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HUANG YUNKUEI 等: "A study of internet book reviews and borrowing intention", 《LIBRARY REVIEW》; 2、郑虎: "基于借阅分析索引表的图书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3、侯茜: "高校图书馆预约复本量探析", 《图书馆界》;
引用专利 US2008114729A1、CN101248369A、US2008289566A1、CN103913161A、CN104240007A、CN105069057A、CN106897430A、CN106934959A、CN107609153A、CN108717624A、CN109902628A、CN111429672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乐恒冬 当前专利权人 乐恒冬
发明人 乐恒冬 第一发明人 乐恒冬
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通扬南路324号 邮编 214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无锡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柏枫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GPS模块、信息系统、核实单元、控制器、数据库、交换设备及客户端,通过中央处理器对信息系统、GPS模块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调配,通过GPS模块对图书的位置坐标进行定位,通过信息系统帮助用户进行登录并借书的流程,通过数据库对用户的借书情况和图书的借出信息进行分类和调取,通过控制器将从中央处理器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客户端上供用户准确找到所借图书的位置,本发明通过大数据调取不同年级的不同用户借还书的周期信息,分析用户借书的目的是查阅资料还是丰富知识量,系统根据用户借书的目的借出纸质的或者电子版的图书,减少了图书馆因图书资源不足而无法借书的状况。
  • 摘要附图
    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3-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F 16/2457 专利申请号: 202011204674.5 申请日: 2020.11.02
2 2021-02-1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信息系统、GPS模块、控制器、核实单元、数据库、交换设备及客户端,所述GPS模块、信息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核实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库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库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
连接,所述数据库与多个不同的客户端通过所述交换设备进行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
对所述信息系统、GPS模块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调配,所述GPS模块用于对图书的
位置坐标进行定位,所述信息系统用于帮助用户登录并进行借书,所述数据库用于对用户
的借书情况和图书的借出信息进行分类和调取,所述控制器用于将从所述中央处理器接收
到的数据传输到所述客户端上供用户准确找到所借图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中存
储有不同图书的位置信息和图书的电子版本,用于帮助用户确认所借图书的具体位置,并
且在纸质图书的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电子版图书,所述数据库中另外存储有不同
用户历史借还书的记录,用于判断和分析用户在登录所述信息系统时借书的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系统中
存储有用户登录借书的日期和还书的日期,用于统计不同用户的借还书周期并将数据通过
所述中央处理器传输到所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实单元中
记录有以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每一次借还书的周期,所述核实单元用于核对并确认用户的
具体信息并将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器中,所述控制器将对应用户的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整
理的信息进行匹配,供系统分析对应用户借书的目的并选择相应形式的图书给用户。

5.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建模;
S2:用户登录信息系统;
S3:信息系统识别判断并确认用户的身份;
S4:用户输入想要查找的图书名,确认图书类别,数据库调取信息确认图书是否已借
出;
S5:若图书已全部借出,数据库调取该图书的电子版本并发送到客户端;
S6:若图书未全部借出,定位该图书的位置坐标并将路线传输到客户端;
S7:若图书资源不足时,出现多个用户借用同一本图书的情况,信息系统统计不同用户
查找图书的时间并进行排序;
S8:根据现有图书的数量和预测的用户借书的目的合理分配借出图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S3中:
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建模,以图书馆的入口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图书的位置坐标集合
为{(x1,y1,z1),(x2,y2,z2),...,(xn,yn,zn)},用户在客户端登录信息系统,输入账号和密码,信息系统在识别确认用户身份的同时将统计的该用户的借还书周期记录数据传输到数
据库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用
户在信息系统上输入想要查找的图书名后,数据库根据该图书的类别调取图书信息,确认
对应图书是否已被借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
若对应图书已全部借出,数据库从信息系统中调取对应图书的电子版并通过交换设备将电
子版图书发送到对应用户所在的客户端以供用户进行阅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若
对应图书未全部借出还有剩余,通过GPS模块定位对应图书的位置坐标(xi,yi,zi),确认到达对应图书书架的路线并形成3D引导图,客户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实时进行路线显示,指
引用户准确快速地找到要借的图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S8
中:在图书资源不足时,若出现多个用户借用同一本图书的情况,信息系统统计不同用户查找图书的时间并进行排序,时间集合为{t1,t2,...,tj},其中:t1A={A1,A2,A3,A4},其中,A1={(k,b11),(k,b12),...,(k,b1n)},k=1;A2={(k,b21),(k,b22),...,(k,b2n)},k=2;A3={(k,b31),(k,b32),...,(k,b3n)},k=3;A4={(k,b41),(k,b42),...,(k,b4n)},k=4,所述A1、A2、A3、A4表示同一年级的用户的借书记录集合,所述元素k表示用户所属的年级,{b11,b12,...,b1n;b21,b22,...,b2n;b31,b32,...,b3n;b41,b42,...,b4n}表示所属同一年级的不同用户的借还书周期,设置同一年级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分别为
根据公式 计算同一年级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
设置借还书周期阈值为tm,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的范围为[0,tm)或[tm,+∞),若
代表该年级用户借书的目的是查阅资料,若 代表该年级用户借书的目
的是丰富知识量,通过比较分析每一年级用户借书的普遍目的,用户在输入想要借的图书
后,核实单位对该用户借还书的周期进行确认,确认结果与数据库中每一年级用户的平均
借还书周期进行比较,预测该用户所在的年级和借书的目的,若用户借书的目的是查阅资
料,发送电子图书到该用户所在客户端;若用户的目的是丰富知识量,在还有纸质版图书的情况下将对应图书的位置坐标发送到该用户所在客户端,最后,根据借书的时间顺序、现有纸质图书的数量和预测的借书目的合理分配借出图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信息共享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即将信息这一种在互联网时代中重要性越发明显的资源与他人共同分享,以便更加合理地达到
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共享信息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信息标准化和法律的保护下,能够用来共享的信息越来越多,而在校园里,首先,在大规模图书馆中,在借书时确认图书的具体位置后,没有具体的路线指示用户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对应图书,其次,因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有限,经常会出现学生借不到书的情况,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当然,图书馆系统也有电子版的图书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用户借书的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借出纸质版本或者电
子版本的图书,从而达到图书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但是,在图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分配借出图书成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 所以,人们需要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信息系统、GPS模块、控制器、核实单元、数据库、交换设备及客户端,所述GPS模块、信息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核实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
述数据库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库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库与多个
不同的客户端通过所述交换设备进行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对所述信息系统、GPS模块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调配,所述GPS模块用于对图书的位置坐标进行定位,所述信息系统用于帮助用户登录并进行借书,所述数据库用于对用户的借书情况和图书的借出信
息进行分类和调取,所述控制器用于将从所述中央处理器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所述客户端
上供用户准确找到所借图书的位置,结合所述GPS模块和所述数据库为用户准确快速地找
到图书作出指引,节省了借书的时间。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图书的位置信息和图书的电子版本,用于帮助用户确认所借图书的具体位置,并且在纸质图书的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电子版
图书,所述数据库中另外存储有不同用户历史借还书的记录,用于判断和分析用户在登录
所述信息系统时借书的目的,利用大数据平台捕捉、管理和处理不同用户的所在年级和借
还书的周期组成的用户借书记录集合,计算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为后续分析用户借书
目的提供了数据支撑。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系统中存储有用户登录借书的日期和还书的日期,用于统计不同用户的借还书周期并将数据通过所述中央处理器传输到所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将
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信息系统在用户登录借书的同时存储了借书记录,并将之发
送到数据库中,便于数据库统计整理数据形成集合。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核实单元中记录有以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每一次借还书的周期,所述核实单元用于核对并确认用户的具体信息并将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器中,所述控制器
将对应用户的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整理的信息进行匹配,供系统分析对应用户所在的年级
和借书的目的并选择相应形式的图书给用户。
[0009] 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0] S1: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建模;
[0011] S2:用户登录信息系统;
[0012] S3:信息系统识别判断并确认用户的身份;
[0013] S4:用户输入想要查找的图书名,确认图书类别,数据库调取信息确认图书是否已借出;
[0014] S5:若图书已全部借出,数据库调取该图书的电子版本并发送到客户端;
[0015] S6:若图书未全部借出,定位该图书的位置坐标并将路线传输到客户端;
[0016] S7:若图书资源不足时,出现多个用户借用同一本图书的情况,信息系统统计不同用户查找图书的时间并进行排序;
[0017] S8:根据现有图书的数量和预测的用户借书的目的合理分配借出图书。
[0018] 进一步的,在步骤S1-S3中: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建模,以图书馆的入口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图书的位置坐标集合为{(x1,y1,z1),(x2,y2,z2),...,(xn,yn,zn)},用户在客户端登录信息系统,输入账号和密码,信息系统在识别确认用户身份的同时将统计的该用
户的借还书周期记录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对图书馆进行建模有助于GPS模块定位图书的
位置形成具体的路线和3D引导图指引用户准确找到想找的图书。
[0019]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用户在信息系统上输入想要查找的图书名后,数据库根据该图书的类别调取图书信息,确认对应图书是否已被借出。
[0020]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若对应图书已全部借出,数据库从信息系统中调取对应图书的电子版并通过交换设备将电子版图书发送到对应用户所在的客户端以供用户进行阅读,事先确认图书有无剩余有利于为出现纸质图书全部借出的情况做好充足准备。
[0021] 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若对应图书未全部借出还有剩余,通过GPS模块定位对应图书的位置坐标(xi,yi,zi),确认到达对应图书书架的路线并形成3D引导图,客户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实时进行路线显示,指引用户准确快速地找到要借的图书,节省了借书的时间。
[0022] 进一步的,在步骤S7-S8中:在图书资源不足时,若出现多个用户借用同一本图书的情况,信息系统统计不同用户查找图书的时间并进行排序,时间集合为{t1,t2,...,tj},其中:t1书的平均周期 设置借还书周期阈值为tm,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的范围为[0,tm)或
[tm,+∞),若 代表该年级用户借书的目的是查阅资料,若 代表该年级用
户借书的目的是丰富知识量,通过比较分析每一年级用户借书的普遍目的,用户在输入想
要借的图书名称后,核实单位对该用户借还书的周期进行确认,确认结果与数据库中每一
年级用户的平均借还书周期进行比较,预测该用户所在的年级和借书的目的,若用户借书
的目的是查阅资料,发送电子图书到该用户所在客户端;若用户的目的是丰富知识量,在还有纸质版图书的情况下将对应图书的位置坐标发送到该用户所在客户端,最后,根据借书
的时间顺序、现有纸质图书的数量和预测的借书目的合理分配借出图书。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4] 1.本发明基于共享信息,用来共享的信息是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大规模图书馆中,在借书时确认图书的具体位置后,如果没有具体的路线指示,用户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对应图书,本发明通过对整个图书馆进行建模,以图书馆入口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在用户输入图书名后,若该图书未全部借出还有剩余,利用GPS模块定位该图书的具体位置传输到数据库中,并将数据库中存储的到达该图书书架的路线和3D引导图通过交换设备发送到
用户所在的客户端,指引用户准确快速地找到该图书,节省了借书的时间;
[0025] 2.因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有限,有时会出现某本图书资源不足导致用户借不到书的情况,虽然图书馆系统中有对应图书的电子版,但是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纸质版和电子版
图书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某些用户来说,他们借书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需要看完整本书,他们就需要纸质书来理解里面的内容来丰富知识量,并且纸质材料也能缓解视觉
疲劳,因此,长时间的阅读显然纸质书更加舒适;而对于另外一些用户来说,他们借书的目的是查阅资料,并不需要看完整本图书,显然电子书更适合他们,本发明在图书资源不足
时,利用数据库捕捉、管理和处理不同用户的所在年级和借还书的周期组成的用户借书记
录集合,计算不同年级用户借还书平均周期,设定借书周期阈值tm,用户在信息系统输入想要借的书名后,核实单元会对用户借书的周期进行确认,再将核实结果与数据库存储的数
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分析该用户所处的年级和借书的目的,再根据不同用户借书
的时间顺序、现有纸质图书的数量和分析的借书目的合理分配借出图书,实现了图书资源
的共享,图书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实施方案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0]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信息系统、GPS模块、控制器、核实单元、数据库、交换设备及客户端,GPS模块、信息系统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核实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库的输入端,数据库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库与多个不同的客户端通过交换设备进行连接,中央处理器用于对信息系统、GPS模块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调配,GPS模块用于对图书的位置坐标进行定位,信息系统用于帮助用户登录并进行借书,数据库用于对用户的借书情况和图书的借出信息进行分类和调
取,控制器用于将从中央处理器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客户端上供用户准确找到所借图书的
位置,结合GPS模块的定位功能和数据库为用户准确快速地找到图书作出指引,便于节省借书时间。
[0031] 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图书的位置信息和图书的电子版本,用于帮助用户确认所借图书的具体位置,并且在纸质图书的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电子版图书,数据库中
另外存储有不同用户历史借还书的记录,用于判断和分析用户在登录信息系统时借书的目
的,利用大数据平台捕捉、管理和处理不同用户的所在年级和借还书的周期组成的用户借
书记录集合,计算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为后续分析用户借书目的提供了数据支撑。
[0032] 信息系统中存储有用户登录借书的日期和还书的日期,用于统计不同用户的借还书周期并将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器传输到数据库中,数据库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0033] 核实单元中记录有以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每一次借还书的周期,核实单元用于核对并确认用户的具体信息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将对应用户的信息与数据库中
整理的信息进行匹配,供系统分析对应用户所在的年级和借书的目的并选择相应形式的图
书给用户。
[0034] 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S1: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建模;
[0036] S2:用户登录信息系统;
[0037] S3:信息系统识别判断并确认用户的身份;
[0038] S4:用户输入想要查找的图书名,确认图书类别,数据库调取信息确认图书是否已借出;
[0039] S5:若图书已全部借出,数据库调取该图书的电子版本并发送到客户端;
[0040] S6:若图书未全部借出,定位该图书的位置坐标并将路线传输到客户端;
[0041] S7:若图书资源不足时,出现多个用户借用同一本图书的情况,信息系统统计不同用户查找图书的时间并进行排序;
[0042] S8:根据现有图书的数量和预测的用户借书的目的合理分配借出图书。
[0043] 在步骤S1-S3中: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建模,以图书馆的入口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图书的位置坐标集合为{(x1,y1,z1),(x2,y2,z2),...,(xn,yn,zn)},用户在客户端登录信息系统,输入账号和密码,信息系统在识别确认用户身份的同时将统计的该用户的借还书
周期记录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对图书馆进行建模用于GPS模块定位图书的位置形成具体
的路线和3D引导图指引用户准确找到想找的图书。
[0044] 在步骤S4中:用户在信息系统上输入想要查找的图书名后,数据库根据该图书的类别调取图书信息,确认对应图书是否已被借出。
[0045] 在步骤S5中:若对应图书已全部借出,数据库从信息系统中调取对应图书的电子版并通过交换设备将电子版图书发送到对应用户所在的客户端以供用户进行阅读,事先确
认图书有无剩余便于为出现纸质图书全部借出的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
[0046] 在步骤S6中:若对应图书未全部借出还有剩余,通过GPS模块定位对应图书的位置坐标(xi,yi,zi),确认到达对应图书书架的路线并形成3D引导图,客户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实时进行路线显示,指引用户准确快速地找到要借的图书。
[0047] 在步骤S7-S8中:在图书资源不足时,若出现多个用户借用同一本图书的情况,信息系统统计不同用户查找图书的时间并进行排序,时间集合为{t1,t2,...,tj},其中:t1集合:A={A1,A2,A3,A4},其中,A1={(k,b11),(k,b12),...,(k,b1n)},k=1;A2={(k,b21),(k,b22),...,(k,b2n)},k=2;A3={(k,b31),(k,b32),...,(k,b3n)},k=3;A4={(k,b41),(k,b42),...,(k,b4n)},k=4,A1、A2、A3、A4表示同一年级的用户的借书记录集合,元素k表示用户所属的年级,{b11,b12,...,b1n;b21,b22,...,b2n;b31,b32,...,b3n;b41,b42,...,b4n}表示所属同一年级的不同用户的借还书周期,设置同一年级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分别为
根据公式 计算同一年级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
设置借还书周期阈值为tm,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的范围为[0,tm)或[tm,+∞),若
代表该年级用户借书的目的是查阅资料,若 代表该年级用户借书的目
的是丰富知识量,通过比较分析每一年级用户借书的普遍目的,用户在输入想要借的图书
后,核实单位对该用户借还书的周期进行确认,确认结果与数据库中每一年级用户的平均
借还书周期进行比较,预测该用户所在的年级和借书的目的,若用户借书的目的是查阅资
料,发送电子图书到该用户所在客户端;若用户的目的是丰富知识量,在还有纸质版图书的情况下将对应图书的位置坐标发送到该用户所在客户端,最后,根据借书的时间顺序、现有纸质图书的数量和预测的借书目的合理分配借出图书。
[0048] 实施例一:设置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的范围为[0,4)或[4,+∞),设置大一年级的用户的借书记录为A1={(k,2),(k,1),(k,2),(k,4),(k,7),(k,3),(k,3)},k=1,根据公式 计算大一年级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 设置大二年级的用户的借书记录为A2={(k,3),(k,4),(k,2),(k,4),(k,6),(k,5),(k,3)},k=2,根据公式 计算大二年级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 预测大一、
大二年级用户借书的目的为查阅资料,设置大三年级的用户的借书记录为A3={(k,3),(k,
4),(k,4),(k,7),(k,6),(k,5),(k,1)},k=3,根据公式 计算大三年级用
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 设置大四年级的用户的借书记录为A4={(k,2),
(k,6),(k,4),(k,9),(k,10),(k,8),(k,3)},k=4,根据公式 计算大四年
级用户借还书的平均周期 预测大三、大四年级用户借书的目的为丰
富知识量,用户1在信息系统中输入图书名,核实单位确认该用户需要借2天书,预测1用户所处年级是大一,借书的目的是查阅资料;用户2在信息系统中输入图书名,核实单位确认该用户需要借6天书,预测该用户所处年级是大四,借书的目的是丰富知识量,数据库将对应电子版图书通过交换设备发送到用户1所在的客户端,将纸质版图书位置发送到用户2所
在的客户端。
[004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7]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系统及方法的系统结构图;
[0028]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共享信息的通讯系统及方法的方法步骤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