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印染用的无接触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座1,两个滑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有L型板3,L型板3一端和支撑杆2固定连接,L型板3的上端设置有转棍4,转棍4的一侧设置有夹板5,夹板5一端铰接有铰接柱6,铰接柱6的一端和转棍4固定连接,转棍4和夹板5之间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咬合柱7,咬合柱7的一侧设置有推进柱8,推进柱8一端接触有弹簧一9,推进柱8和弹簧一9设置在转棍4外侧壁上开设的圆柱槽中,转棍4的中部贯穿有轴杆,轴杆的端部连接有侧耳板10,轴杆贯穿侧耳板10上开设的通孔,侧耳板10的下端和L型板3固定连接,转棍4的下端设置有控制柱11,控制柱11上贯穿有传动杆12,传动杆12一端和转棍4固定连接,控制柱11的一端连接有L型柱13,L型柱13下端延伸到L型板3中,L型柱13中设置有波纹管14,控制柱11的一端延伸到L型柱13中,且控制柱11端部和波纹管14固定连接,L型柱13的侧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向滑块15,导向滑块15的一端接触有弹簧片16,夹板5的一侧接触有导向块17,导向块17下端和L型板3固定连接,L型板3中开设有直管腔18,直管腔18一端延伸到L型柱13中,滑座1中开设有集散管腔19和主管腔20,直管腔18一端和集散管腔
19连通,集散管腔19的一侧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主管腔20,主管腔20一端延伸到滑座1的外壁上开设的板状槽中,主管腔20的内腔中设置有伸缩筒21、气阀26和弹簧二30,弹簧二30的一端设置有气阀26,弹簧二30的另一端接触有伸缩筒21,伸缩筒21一端延伸到滑座1上的板状槽中,滑座1的板状槽中设置有外筒22、控制板23和橡胶板24,外筒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板23,控制板23一端延伸到滑座1外部,外筒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24,橡胶板
24一端和伸缩筒21接触,外筒22的中部套接有中心轴25,中心轴25的一端和滑座1上的板状槽内壁固定连接,参考图1,滑座1和支撑杆2组成的夹具整体设置在滑轨31上,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控制驱动机构和本发明连接,实现对本发明的控制移动工作,将带印染的布匹放置在两个滑座1之间,即支撑杆2的上方位置,布匹的边缘被转棍4和夹板5配合夹持住,这样布匹中部悬空的通过印染区间,实现无接触式印染工作。
[0021] 气阀26包括隔板27、橡胶盘28和T型盘29,隔板27形状为圆板且板体中部位置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粗孔,隔板27的板体边缘位置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细孔,隔板27的一侧接触有圆盘状的橡胶盘28,橡胶盘28中部贯穿有T型盘29,T型盘29一端和隔板27固定连接,隔板27固定在主管腔20的内壁上。
[0022] 弹簧二30和滑轨31活动套接造主管腔20的内腔中,弹簧二30的一端和隔板27接触,橡胶板24一端封堵伸缩筒21上的内孔,铰接柱6形状为圆柱一侧一体连接方形板,铰接柱6的圆柱和夹板5的一端端部开设的圆柱槽契合。
[0023] 夹板5为弧形板状且板体的内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棱台状的咬合柱7,咬合柱7一端延伸到转棍4的外侧壁上开设的棱柱槽中。
[0024] 推进柱8和弹簧一9活动套接在转棍4上开设的圆柱槽中,推进柱8为圆柱状且推进柱8一端和弹簧一9接触,弹簧一9一端和转棍4上的圆柱槽底面接触,推进柱8的另一端延伸到转棍4外部,且推进柱8端部和夹板5接触。
[0025] 波纹管14和控制柱11活动套接在L型柱13上开设的圆柱槽中,转棍4的一端和L型柱13上的圆柱槽底面固定连接,直管腔18一端延伸到波纹管14的内腔中,波纹管14的另一端和L型柱13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片16为波浪板状,导向滑块15和弹簧片16设置在L型柱13上的圆柱槽内壁上开设的滑槽中,传动杆12贯穿控制柱11上开设的通孔。
[0026] 工作原理:自然状态下,弹簧片16反弹推动导向滑块15,进而控制控制柱11缩回到L型柱13中,控制柱11牵制传动杆12,传动杆12移动带动转棍4转动,转棍4转动控制夹板5,夹板5缩回到转棍4和导向块17之间,导向块17迫使夹板5贴在转棍4上,如果需要夹板5张开,这样便于将布匹的边缘插入到转棍4和夹板5之间,具体操作为,手动按压控制板23,进而控制外筒22转动,外筒22带动橡胶板24,橡胶板24移动顶起伸缩筒21,同时橡胶板24封堵伸缩筒21上的内孔,这样伸缩筒21起到活塞柱的效果,伸缩筒21移动将气流挤走,气流流经主管腔20、集散管腔19和直管腔18,最终气流涌进波纹管14中,松开对控制板23的按压,弹簧二30反弹推动使伸缩筒21恢复初始位置,如此循环,逐渐有气流流入到波纹管14中,波纹管14膨胀形变,气压推动控制柱11移动,控制柱11带动传动杆12,进而控制转棍4转动,转棍4转动带动夹板5,夹板5从转棍4和导向块17之间伸出来,进而弹簧一9反弹推动推进柱8,推进柱8移动顶起夹板5,这样转棍4和夹板5之间产生夹角,接下来即可将布匹边缘放置在转棍4和夹板5之间,停止按压控制板23后,气流逐渐逆流,因为弹簧片16反弹推动使控制柱11逐渐恢复初始状态,这样夹板5和转棍4配合夹持布匹边缘,气流逆流路径上遇到气阀26,气流迫使橡胶盘28贴在隔板27上,这样气流只能通过隔板27上的细管腔外排,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工人完成将布匹边缘精准放置在转棍4和夹板5之间的工作。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