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王斌 >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12-29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7-0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12-2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1593776.0 申请日 2020-12-29
公开/公告号 CN112957102A 公开/公告日 2021-06-15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0-12-29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61B17/3205A61B17/12 主分类号 A61B17/3205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王斌 当前专利权人 王斌
发明人 冯涛、冯学兵 第一发明人 冯涛
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引江路11号 邮编 22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扬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推进管,所述推进管的管壁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腔体和第二内腔体,并且推进管表面对应第一内腔体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一限位件。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第一凸缘、第一限位件、第一活动座、传递外管以及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防止在将推进管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的位置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起到防脱落的效果,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的内径尺寸不同,因而便可根据治疗需求提供不同套扎力的胶圈。
  • 摘要附图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B 17/3205 专利申请号: 202011593776.0 申请日: 2020.12.29
2 2021-06-1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包括推进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管(1)的管壁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腔体(2)和第二内腔体(3),并且推进管(1)表面对应第一内腔体(2)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和第二连接孔(9),所述第二连接孔(9)和第一连接孔(6)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并且推进管(1)表面对应第一限位件(7)和第一凸缘(10)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传递外管(12),并且推进管(1)表面对应传递外管(1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行通道(13),所述第一滑行通道(1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座(14),并且第一活动座(14)与传递外管(12)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传递外管(12)的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15),所述第一轴承(15)内套接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7),所述推进管(1)内侧壁对应第二内腔体(3)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三连接孔(23)和第四连接孔(24),所述第四连接孔(24)和第三连接孔(23)内分别套设有第二凸缘(25)和第二限位件(22),并且推进管(1)内部对应第二限位件(22)和第二凸缘(25)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内传递管(30),所述内传递管(30)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座(32),所述第二活动座(32)的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33),所述第二轴承(33)内套接有第二转轴(34),所述第二转轴(3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5),所述第二螺纹杆(3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筒(36),所述第二螺纹筒(36)卡接在第二固定座(37)的侧面,所述第二固定座(37)的端面与推进管(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推进管(1)内部对应内传递管(30)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套(41),所述支撑套(41)的底部通过侧板座(42)与推进管(1)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内传递管(30)表面对应支撑套(41)的位置开设有第三滑行通道(43);所述推进管(1)的表面套设有第二胶圈(40),并且第二胶圈(40)位于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之间,所述支撑套(4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胶圈(29),并且第一胶圈(29)位于第二凸缘(25)与第二限位件(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体(2)内侧对应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第一连接座(4),所述第一连接座(4)和第一凸缘(10)、第一限位件(7)的相对面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轴(11)、第一连接轴(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4)远离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的一面通过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与第一内腔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体(3)内部对应第二限位件(22)和第二凸缘(25)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座(27),所述第二连接座(27)与第二凸缘(25)、第二限位件(22)的相对面分别通过第四连接轴(26)、第三连接轴(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27)远离第二限位件(22)和第二凸缘(25)的一面通过第二弹性支撑装置(28)与第二内腔体(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28)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包括外筒(51),所述外筒(51)的端部与第一内腔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筒(51)的内部套接有内杆(53),所述内杆(5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4)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4)的另一面通过弹簧(52)与外筒(51)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扭轮轴(20),所述第二螺纹杆(3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扭轮轴(3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传递管(30)表面对应第一滑行通道(13)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滑行通道(31),并且第一活动座(14)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行通道(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管(1)的表面套设有防护套(39),且所述防护套(39)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10)远离第一连接座(4)的一面为弧面体,所述第二凸缘(25)远离第二连接座(27)的一面为弧面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0003] 痔疮套扎术是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其原理是将特制的胶圈(例如橡胶圈、乳胶圈、硅胶圈等)套扎于内痔的根部(或基底部),借此利用胶圈的弹性回缩力阻断痔疮血供,使之坏死、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套扎器的枪杆以及套扎器”(专利号:CN 209751143 U),该专利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临床中所使用的痔疮套扎器器械,其套扎管主要是平面直柱形的,操作视野不便,角度不便导致操作时手腕需要随着方位角度摆动,操作极度不便,并且管口是圆平面,吸引口由于面积过大导致受创伤组织面积很大,该专利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推动组件、气压管路、限位部以及导向部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已解决此技术问题,然而,该专利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缺少对弹性胶圈的限制性条件,导致杆件在插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弹性胶圈的位置容易被改变,且无法根据治疗需要提供不同套扎力的胶圈,因此,现阶段市场上亟需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缺少对弹性胶圈的限制性条件,导致杆件在插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弹性胶圈的位置容易被改变,且无法根据治疗需要提供不同套扎力胶圈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包括推进管,所述推进管的管壁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腔体和第二内腔体,并且推进管表面对应第一内腔体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一限位件,并且推进管表面对应第一限位件和第一凸缘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传递外管,并且推进管表面对应传递外管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行通道,所述第一滑行通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座,并且第一活动座与传递外管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传递外管的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推进管内侧壁对应第二内腔体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内分别套设有第二凸缘和第二限位件,并且推进管内部对应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凸缘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内传递管,所述内传递管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活动座的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卡接在第二固定座的侧面,所述第二固定座的端面与推进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 所述第一内腔体内侧对应第一凸缘和第一限位件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一凸缘、第一限位件的相对面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远离第一凸缘和第一限位件的一面通过第一弹性支撑装置与第一内腔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 所述第二内腔体内部对应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凸缘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第二凸缘、第二限位件的相对面分别通过第四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凸缘的一面通过第二弹性支撑装置与第二内腔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端部与第一内腔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内部套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另一面通过弹簧与外筒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 所述推进管内部对应内传递管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底部通过侧板座与推进管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内传递管表面对应支撑套的位置开设有第三滑行通道。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 所述推进管的表面套设有第二胶圈,并且第二胶圈位于第一凸缘和第一限位件之间,所述支撑套的表面套设有第一胶圈,并且第一胶圈位于第二凸缘与第二限位件之间。
[001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 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扭轮轴,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扭轮轴。
[001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 所述内传递管表面对应第一滑行通道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滑行通道,并且第一活动座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行通道内。
[002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 所述推进管的表面套设有防护套,且所述防护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2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4] 所述第一凸缘远离第一连接座的一面为弧面体,所述第二凸缘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面为弧面体。
[0025]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 1、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第一凸缘、第一限位件、第一活动座、传递外管以及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防止在将推进管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的位置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起到防脱落的效果,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的内径尺寸不同,因而便可根据治疗需求提供不同套扎力的胶圈。
[0027] 2、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内腔体、第一连接座、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第一凸缘和第一限位件,受弹簧弹力作用,内杆始终在外筒内部处于伸展的状态,第一连接座在内杆的推动下便可带动第一凸缘和第一限位件分别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向外侧探出,便可将第二胶圈限制在第一凸缘和第一限位件之间,有效提高了第二胶圈在推进管表面的稳定性,防止在将推进管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第二胶圈的位置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起到防脱落的效果。
[0028] 3、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筒、第一转轴、第一轴承、第一活动座和传递外管,扭动第一扭轮轴,使第一螺纹杆在第一螺纹筒内进行旋转动作,受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下,便可通过第一活动座推动传递外管向第一凸缘乃至第一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在当传递外管与第一凸缘发生接触时,由于第一凸缘与第一内腔体内侧壁之间以弹簧作为连接弹性连接关系的媒介,便可使第一凸缘通过挤压的方式完全没入第二连接孔内,第一限位件在第一凸缘的带动下完全没入第一连接孔内,因而便可撤去作用在第二胶圈上的限制效果。
[0029] 4、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二内腔体、第二连接座、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第二凸缘和第二限位件,受弹簧弹力作用,内杆始终在外筒内部处于伸展的状态,第二连接座在内杆的推动下便可带动第二凸缘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在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内向外侧探出,便可将第一胶圈限制在第二凸缘和第二限位件之间,有效提高了第一胶圈在支撑套表面的稳定性,防止在将推进管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第一胶圈的位置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起到防脱落的效果。
[0030] 5、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筒、第二活动座、第三滑行通道、第二弹性支撑装置,扭动第二扭轮轴,使第二螺纹杆在第二螺纹筒内进行旋转动作,受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下,便可通过第二活动座推动内传递管向第二凸缘乃至第二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在当内传递管与第二凸缘发生接触时,由于第二凸缘与第二内腔体内侧壁之间以弹簧作为连接弹性连接关系的媒介,便可使第二凸缘通过挤压的方式完全没入第四连接孔内,第二限位件在第二凸缘的带动下完全没入第三连接孔内,因而便可撤去作用在第一胶圈上的限制效果。
[0031] 6、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的内径尺寸不同,因而便可根据治疗需求提供不同套扎力的胶圈。
[0032] 7、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利用第一螺纹杆和和第二螺纹杆,以扭力作用驱动力,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可起到防误操作的发生。

实施方案

[004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6]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包括推进管1,推进管1的管壁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腔体2和第二内腔体3,并且推进管1表面对应第一内腔体2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和第二连接孔9,第二连接孔9和第一连接孔6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并且推进管1表面对应第一限位件7和第一凸缘10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传递外管12,并且推进管1表面对应传递外管1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行通道13,第一滑行通道1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座14,并且第一活动座14与传递外管12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传递外管12的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15,第一轴承15内套接有第一转轴16,第一转轴1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7,推进管1内侧壁对应第二内腔体3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三连接孔23和第四连接孔24,通过设计的第二内腔体3、第二连接座27、第二弹性支撑装置28、第二凸缘25和第二限位件22,受弹簧52弹力作用,内杆53始终在外筒51内部处于伸展的状态,第二连接座 27在内杆53的推动下便可带动第二凸缘25和第二限位件
22分别在第三连接孔 23和第四连接孔24内向外侧探出,便可将第一胶圈29限制在第二凸缘25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有效提高了第一胶圈29在支撑套41表面的稳定性,防止在将推进管1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第一胶圈29的位置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起到防脱落的效果,第四连接孔24和第三连接孔23内分别套设有第二凸缘25和第二限位件22,并且推进管1内部对应第二限位件22和第二凸缘25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内传递管30,内传递管30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座32,第二活动座32的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33,第二轴承33内套接有第二转轴34,第二转轴3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5,第二螺纹杆3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筒36,第二螺纹筒36卡接在第二固定座37的侧面,第二固定座37的端面与推进管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计的第二螺纹杆35、第二螺纹筒36、第二活动座32、第三滑行通道43、第二弹性支撑装置28,扭动第二扭轮轴38,使第二螺纹杆35在第二螺纹筒36内进行旋转动作,受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下,便可通过第二活动座32推动内传递管30向第二凸缘25乃至第二限位件22的方向移动,在当内传递管30与第二凸缘25发生接触时,由于第二凸缘25与第二内腔体3内侧壁之间以弹簧52作为连接弹性连接关系的媒介,便可使第二凸缘25通过挤压的方式完全没入第四连接孔24内,第二限位件22在第二凸缘25的带动下完全没入第三连接孔23内,因而便可撤去作用在第一胶圈29 上的限制效果。
[0047]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内腔体2内侧对应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 的位置设置有同一个第一连接座4,第一连接座4和第一凸缘10、第一限位件7 的相对面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轴11、第一连接轴8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4远离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的一面通过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与第一内腔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计的第一内腔体2、第一连接座4、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受弹簧52弹力作用,内杆53始终在外筒51内部处于伸展的状态,第一连接座4在内杆53的推动下便可带动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分别在第一连接孔6和第二连接孔9内向外侧探出,便可将第二胶圈40 限制在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之间,有效提高了第二胶圈40在推进管1表面的稳定性,防止在将推进管1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第二胶圈40的位置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起到防脱落的效果。
[0048]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内腔体3内部对应第二限位件22和第二凸缘25 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座27,第二连接座27与第二凸缘25、第二限位件22的相对面分别通过第四连接轴26、第三连接轴2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27远离第二限位件22和第二凸缘25的一面通过第二弹性支撑装置28与第二内腔体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49] 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28的结构相同,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包括外筒51,外筒51的端部与第一内腔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外筒51的内部套接有内杆53,内杆5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4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4的另一面通过弹簧52与外筒51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通过设计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第一螺纹杆17、第一螺纹筒18、第一转轴16、第一轴承15、第一活动座14和传递外管12,扭动第一扭轮轴
20,使第一螺纹杆17在第一螺纹筒18内进行旋转动作,受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下,便可通过第一活动座14推动传递外管12向第一凸缘10乃至第一限位件7的方向移动,在当传递外管12与第一凸缘10发生接触时,由于第一凸缘 10与第一内腔体2内侧壁之间以弹簧52作为连接弹性连接关系的媒介,便可使第一凸缘10通过挤压的方式完全没入第二连接孔9内,第一限位件7在第一凸缘10的带动下完全没入第一连接孔6内,因而便可撤去作用在第二胶圈40上的限制效果。
[0050] 具体的,如图2所示,推进管1内部对应内传递管30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套 41,支撑套41的底部通过侧板座42与推进管1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内传递管30表面对应支撑套41的位置开设有第三滑行通道43。
[0051] 具体的,如图3所示,推进管1的表面套设有第二胶圈40,并且第二胶圈 40位于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之间,支撑套4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胶圈29,并且第一胶圈29位于第二凸缘25与第二限位件22之间,通过设计的第一胶圈 29和第二胶圈40,第一胶圈29和第二胶圈40的内径尺寸不同,因而便可根据治疗需求提供不同套扎力的胶圈。
[0052]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螺纹杆1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扭轮轴20,第二螺纹杆3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扭轮轴38,通过设计的第一螺纹杆17和第二螺纹杆35,利用第一螺纹杆17和和第二螺纹杆35,以扭力作用驱动力,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可起到防误操作的发生。
[0053] 具体的,如图2所示,内传递管30表面对应第一滑行通道13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滑行通道31,并且第一活动座14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行通道31内。
[0054] 具体的,如图1所示,推进管1的表面套设有防护套39,且防护套39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55]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凸缘10远离第一连接座4的一面为弧面体,第二凸缘25远离第二连接座27的一面为弧面体。
[0056] 工作原理:使用时,受弹簧52弹力作用,内杆53始终在外筒51内部处于伸展的状态,第一连接座4在内杆53的推动下便可带动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分别在第一连接孔6和第二连接孔9内向外侧探出,便可将第二胶圈40限制在第一凸缘10和第一限位件7之间,有效提高了第二胶圈40在推进管1表面的稳定性,防止在将推进管1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第二胶圈40的位置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起到防脱落的效果,扭动第一扭轮轴20,使第一螺纹杆17在第一螺纹筒18内进行旋转动作,受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下,便可通过第一活动座14推动传递外管12向第一凸缘10乃至第一限位件7的方向移动,在当传递外管12与第一凸缘10发生接触时,由于第一凸缘10与第一内腔体2 内侧壁之间以弹簧52作为连接弹性连接关系的媒介,便可使第一凸缘10通过挤压的方式完全没入第二连接孔9内,第一限位件7在第一凸缘10的带动下完全没入第一连接孔6内,因而便可撤去作用在第二胶圈
40上的限制效果,受弹簧 52弹力作用,内杆53始终在外筒51内部处于伸展的状态,第二连接座27在内杆53的推动下便可带动第二凸缘25和第二限位件22分别在第三连接孔23和第四连接孔24内向外侧探出,便可将第一胶圈29限制在第二凸缘25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有效提高了第一胶圈29在支撑套41表面的稳定性,防止在将推进管1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第一胶圈29的位置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起到防脱落的效果,扭动第二扭轮轴38,使第二螺纹杆35在第二螺纹筒36内进行旋转动作,受扭力以及螺纹咬合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下,便可通过第二活动座32推动内传递管30向第二凸缘25乃至第二限位件22的方向移动,在当内传递管30与第二凸缘25发生接触时,由于第二凸缘25与第二内腔体3内侧壁之间以弹簧52作为连接弹性连接关系的媒介,便可使第二凸缘25通过挤压的方式完全没入第四连接孔24内,第二限位件22在第二凸缘25的带动下完全没入第三连接孔23内,因而便可撤去作用在第一胶圈29上的限制效果。
[0057]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推进管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内传递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第一凸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支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内传递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套扎力度可控的套扎器中推进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例说明:
[0044] 1、推进管;2、第一内腔体;3、第二内腔体;4、第一连接座;5、第一弹性支撑装置;51、外筒;52、弹簧;53、内杆;6、第一连接孔;7、第一限位件;8、第一连接轴;9、第二连接孔;
10、第一凸缘;11、第二连接轴;12、传递外管;13、第一滑行通道;14、第一活动座;15、第一轴承;16、第一转轴;17、第一螺纹杆;18、第一螺纹筒;19、第一固定座;20、第一扭轮轴;21、第三连接轴;22、第二限位件;23、第三连接孔;24、第四连接孔;25、第二凸缘;26、第四连接轴;
27、第二连接座;28、第二弹性支撑装置;29、第一胶圈;30、内传递管;31、第二滑行通道;32、第二活动座;33、第二轴承;34、第二转轴; 35、第二螺纹杆;36、第二螺纹筒;37、第二固定座;38、第二扭轮轴;39、防护套;40、第二胶圈;41、支撑套;42、侧板座;43、第三滑行通道。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