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郭山河 >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专利详情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9-2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12-27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4-1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09-2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1116770.7 申请日 2018-09-26
公开/公告号 CN109235912B 公开/公告日 2022-04-15
授权日 2022-04-15 预估到期日 2038-09-26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E04G21/32 主分类号 E04G21/3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3
权利要求数量 4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郭山河 当前专利权人 郭山河
发明人 梁敏君 第一发明人 梁敏君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都市森林一期15幢1302 邮编 31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宁波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包括两组防护底板一和两组防护底板二,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二,所述防护底板一和所述防护底板二组成的底面四周倾斜设置有三个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安装有横轴,三个所述横轴分别安装在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和所述防护底板二底部;所述防护底板一包括减震层,所述减震层为两层钢筋网,两层所述钢筋网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防护底板设置减震层、缓冲层和防护层,增大结构强度;另外,防护侧板倾斜设置,增大了防护面积,降低了安全隐患;而且,本装置在施工结束时拆卸,重复使用,增长使用寿命。
  • 摘要附图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4-15 授权
2 2022-04-05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2.03.23 申请人由陈军福变更为郭山河 地址由451100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孟庄镇肖庄255号变更为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都市森林一期15幢1302
3 2019-1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04G 21/32 专利申请号: 201811116770.7 申请日: 2018.09.26
4 2019-01-18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防护底板一(4)和两组防护底板二(5),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4)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二(5),所述防护底板一(4)和所述防护底板二(5)组成的底面四周倾斜设置有三个防护侧板(3),三个所述防护侧板(3)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2),每个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均安装有横轴(1),三个所述横轴(1)分别安装在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4)和所述防护底板二(5)的底部;
三个所述支撑柱(2)为弹簧柱,在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之间连接有多条等间距设置的弹性绳,弹性绳的长度使得连接在两个防护侧板之间的绳体呈自然下垂的“U”形,其“U”形绳体的底端未触及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围成的底面围合区域平面;在与建筑物对立的剩余的一个中间防护侧板(3)下端的支撑柱数量多于其他两个防护侧板下方支撑柱的设置数量;其中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与中间防护侧板(3)之间接触的边框上均各自包覆设置有磁条,以及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的顶端的边框上也均包覆有磁条,在所述顶端的边框的下部邻近区域还设置有缓冲海绵;
所述防护底板一(4)包括减震层(404),所述减震层(404)为两层钢筋网,两层所述钢筋网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403),所述减震层(404)上面和下面均设置有防护层(402),上面的所述防护层(402)的上部设置有缓冲层(401);
所述防护层(402)分为两层,上层为软塑料板,下层为钢板;
三个所述防护侧板(3)组成的形状为锥形斗状;
当工作人员掉落至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上方区域时,通过在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与中间的防护侧板(3)之间通过磁条磁性连接,在工作人员掉落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到弹性绳上后,弹性绳带动绳体两端的两个防护侧板(3)产生一个中间靠拢的分力,该分力克服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与中间防护侧板(3)之间接触的边框上的磁条吸合力,从而带动两对立侧的防护侧板(3)向中间靠拢,直至两个防护侧板顶端的磁条吸合,该两对立侧的防护侧板(3)在吸合后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顶盖,该顶盖下避免了工作人员在经过长距离掉落后产生的冲击力造成的二次弹起而发生的飞出防护平台的二次伤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层(404)内填充有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所述横轴(1)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支撑柱(2)焊接在所述横轴(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底板一(4)两端设置有凹槽(405),所述防护底板二(5)两端设置有凸块(501),所述防护底板一(4)通过所述凹槽(405)与所述凸块(501)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人口数目的不断增加,住房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而在高楼建筑过程中,建筑安全尤为重要;在建筑物进行混凝土支模施工时,一般围绕建筑物搭建一圈安全防护网,来防止建筑物外围施工人员的跌落及建筑物外围施工材料的坠落;现有的安全防护网多为塑料编织网,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且结构强度低,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性能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防护网多为塑料编织网,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且结构强度低,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将防护底板设置减震层、缓冲层和防护层,增大结构强度,另外,防护侧板倾斜设置,增大了防护面积,降低了安全隐患;而且,本装置在施工结束时拆卸,重复使用,增长使用寿命,详见下文阐述。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包括两组防护底板一和两组防护底板二,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二,所述防护底板一和所述防护底板二组成的底面四周倾斜设置有三个防护侧板,三个所述防护侧板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安装有横轴,三个所述横轴分别安装在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和所述防护底板二的底部;
[0006] 所述防护底板一包括减震层,所述减震层为两层钢筋网,两层所述钢筋网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层上面和下面均设置有防护层,上面的所述防护层的上部设置有缓冲层。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层内填充有橡胶垫。
[0008]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层分为两层,上层为软塑料板,下层为钢板。
[0009] 作为优选,三个所述防护侧板组成的形状为锥形斗状。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横轴和所述支撑柱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支撑柱焊接在所述横轴上。
[0011] 作为优选,三个所述防护侧板之间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0012]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底板一两端设置有凹槽,所述防护底板二两端设置有凸块,所述防护底板一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连接。
[0013] 采用上述结构,在建筑物一周搭建所述横轴,然后将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和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二通过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块连接放置在所述横轴上,将三个所述支撑柱分别焊接在三个所述横轴上,三个所述防护侧板分别倾斜连接在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和一组所述防护底板二上,三个所述支撑柱顶端分别与三个所述防护侧板连接,当人或坠落物掉防护平台时,所述防护底板一和所述防护底板二的所述缓冲层和所述减震层缓冲人或坠落物受到的冲击力,减小伤害程度;当施工结束时,将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横轴连接部分断开,一一拆卸即可。
[0014] 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将防护底板设置减震层、缓冲层和防护层,增大结构强度,另外,防护侧板倾斜设置,增大了防护面积,降低了安全隐患;而且,本装置在施工结束时拆卸,重复使用,增长使用寿命;2、类U型弹性绳和防护侧板的磁条设计确保工作人员掉落后滑落到指定最佳弹性缓冲支撑区域,并且避免二次弹性飞出和冲击伤害。

实施方案

[002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25] 第一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包括两组防护底板一4和两组防护底板二5,两组防护底板一4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组防护底板二5,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组成的底面四周倾斜设置有三个防护侧板3,三个防护侧板3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2,每个支撑柱2的底部均安装有横轴1,三个横轴1分别安装在两组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底部;
[0026] 防护底板一4包括减震层404,减震层404为两层钢筋网,两层钢筋网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403,减震层404上面和下面均设置有防护层402,上面的防护层402的上部设置有缓冲层401。
[0027]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减震层404内填充有橡胶垫,如此设置,减少坠落物掉落时对防护底板的冲击力;
[0028] 防护层402分为两层,上层为软塑料板,下层为钢板,如此设置,既能起到防护效果,而且坠落物或人受到软塑料板的缓冲,减少冲击力;
[0029] 三个防护侧板3组成的形状为锥形斗状,如此设置,增大防护面积;
[0030] 横轴1和支撑柱2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支撑柱2焊接在横轴1上,如此设置,增强牢固性,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0031] 三个防护侧板3之间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拆卸;
[0032] 防护底板一4两端设置有凹槽405,防护底板二5两端设置有凸块501,防护底板一4通过凹槽405与凸块501连接,如此设置,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
[0033] 采用上述结构,在建筑物一周搭建横轴1,然后将两组防护底板一4和两组防护底板二5通过凹槽405和凸块501连接放置在横轴1上,将三个支撑柱2分别焊接在三个横轴1上,三个防护侧板3分别倾斜连接在两组防护底板一4和一组防护底板二5上,三个支撑柱2顶端分别与三个防护侧板3连接,当人或坠落物掉防护平台时,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缓冲层401和减震层404缓冲人或坠落物受到的冲击力,减小伤害程度;当施工结束时,将支撑柱2与横轴1连接部分断开,一一拆卸即可。
[0034] 第二实施方式: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包括两组防护底板一4和两组防护底板二5,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4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二5,所述防护底板一4和所述防护底板二5组成的底面四周倾斜设置有三个防护侧板3,三个所述防护侧板3的下端均搭接有支撑柱2,每个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均安装有横轴1,三个所述横轴1分别安装在两组所述防护底板一4和所述防护底板二5的底部;
[0035] 三个所述支撑柱2为弹簧柱,在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之间连接有多条等间距设置的弹性绳,弹性绳的长度使得连接在两个防护侧板之间的绳体呈自然下垂的类U形,其U形绳体的底端未触及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围成的底面围合区域平面;在与建筑物对立的剩余的一个中间防护侧板3下端的支撑柱数量多于其他两个防护侧板下方支撑柱的设置数量;其中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与中间防护侧板3之间接触的边框上均各自包覆设置有磁条,以及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的顶端的边框上也均包覆有磁条,在所述顶端的边框的下部邻近区域还设置有缓冲海绵;
[0036] 所述防护底板一4包括减震层404,所述减震层404为两层钢筋网,两层所述钢筋网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403,所述减震层404上面和下面均设置有防护层402,上面的所述防护层402的上部设置有缓冲层401。
[0037]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工作人员发生意外,如果正好竖直落到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底面围合区域,则该防护底板一和二可以很好地保护受害者,但是在实际情况下,由于三个防护侧板3围合的区域面积远远大于上述底面围合区域的面积,有很大概率会发生工作人员掉落的位置不是正好在所述底面围合区域上方,而是在三个防护侧板3上,而三个防护侧板3之间通过扣合连接,且在下端受到刚性的支撑柱2支撑,会直接导致防护侧板3被砸坏,工作人员从防护侧板3被砸坏的区域直接掉落,而不会接触到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底面围合区域,因此造成防护失效,因此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三个所述防护侧板3之间的扣合连接方式修改为磁条吸合,且将支撑柱修改为弹簧柱式,在对立的两个防护侧板3之间连接设置有多条弹性类U形悬垂的绳子,以及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的顶端的边框上也均包覆有磁条;该实施方式的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上述技术缺陷,实现在工作人员在不同掉落位置均能够最终被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底面围合区域所接触并被弹性支撑抵消,并且避免二次弹性飞出和冲击伤害,且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38] 在工作人员发生意外掉落时,当其掉落到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上方区域时,则其首先接触到连接在两个防护侧板3之间的多条弹性绳并同时受到下端弹簧柱式支撑柱2的缓冲,由于弹性绳的长度较长,绳体在两防护侧板3之间呈自然下垂的类U形,则工作人员在受到支撑柱2的弹性余缓冲后沿着弹性绳滚落到绳体类U型的底部,在该滚落过程中受到弹性绳的弹性缓冲并最终与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底面围合区域接触,受到最终的弹性支撑缓冲,在两对立防护侧板与中间防护侧板之间接触的边框采用磁条包覆,使得在工作人员掉落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到弹性绳上后,该弹性绳带动绳体两端的两个防护侧板
3产生一个中间靠拢的分力,该分力克服两个对立设置的防护侧板3与中间防护侧板3之间接触的边框上的磁条吸合力,从而带动两对立侧的防护侧板3向中间靠拢,直至两个防护侧板顶端的磁条吸合,该两对立侧的防护侧板3在吸合后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顶盖,该顶盖下避免了工作人员在经过长距离掉落后产生的冲击力造成的二次弹起而发生的飞出防护平台的二次伤害,且围合成所述顶盖的防护侧板3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海绵,进一步防减轻工作人员受到的伤害。因此该设计避免了工作人员直接砸穿两个防护侧板3,造成保护失效。
[0039] 此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当工作人员的掉落位置位于中间的防护侧板3的上方时,则其中间的防护侧板3底部设置的多个弹簧柱式支撑端可以保证该防护侧板受到冲击时会发生预弹性缓冲,最终滑落到与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底面围合区域并受到弹性缓冲支撑,不会发生砸穿防护侧板的意外。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正好竖直落到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底面围合区域,则工作人员首先受到弹性绳的预缓冲,然后再与防护底板一4和防护底板二5的底面围合区域接触,则大大减小了直接砸向地面围合区域受到的冲击力和二次反弹概率。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的防护底板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的防护底板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的防护底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 1、横轴;2、支撑柱;3、防护侧板;4、防护底板一;401、缓冲层;402、防护层;403、减震弹簧;404、减震层;405、凹槽;5、防护底板二;501、凸块。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