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湖南农业大学 > 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7-01-11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7-06-23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12-0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7-01-11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710017664.2 申请日 2017-01-11
公开/公告号 CN106719426B 公开/公告日 2020-12-04
授权日 2020-12-04 预估到期日 2037-01-11
申请年 2017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K67/02A01G22/22 主分类号 A01K67/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1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5130001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5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廖晓兰、黄璜、郑华斌、李静怡、陈灿、傅志强 第一发明人 廖晓兰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 邮编 41012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6
申请人所在省 湖南省 申请人所在市 湖南省长沙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马强、李发军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所述养鸭系统包括开设在稻田内的稻田沟系,所述稻田沟系内设置有第一岛,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以及第二岛,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单位稻田的养鸭密度,养鸭密度由225‑450只/公顷至1350‑1500只/公顷,显著增加乐单位养鸭数量提高单位产值;同时通过稻田景观的改变解决鸭群体进入稻田过程中的拥堵、踩踏,进而造成局部水稻秧苗破坏严重。
  • 摘要附图
    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2-04 授权
2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K 67/02 专利申请号: 201710017664.2 申请日: 2017.01.11
3 2017-05-31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包括开设在稻田内的稻田沟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内设置有;
第一岛(4),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以及
第二岛(3),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
所述第一岛为梯形分流浮岛;所述梯形分流浮岛包括一个梯形平面架,梯形平面架内放水生植物水葫芦;所述梯形平面架的两条平行的边长分别为2.8-3米和0.8-1米,梯形平面架的高度0.5-0.8米,平放在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为回字沟、一字沟或十字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的沟宽0.8-
1.0米,深1.0~1.8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岛的投放位置为鸭苗入田的一边;相邻两个第一岛的设置间隔为3-5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四周设有围栏。

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岛为每隔
3-5米种植的植物,每组植物呈三角种植,每条边长30-60cm。

7.一种利用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进行养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稻田沟系;
S2、在稻田沟系内设置第一岛(4)和第二岛(3),所述第一岛(4)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所述第二岛(3)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
S3、投放鸭苗及田间管理;
还包括双季稻高产栽培,所述双季稻高产栽培包括:
1) 品种选择与搭配,早晚稻品种遵循熟期和品质的原则,在确保高产、优质的前提下,早稻选择早熟、高产的水稻品种,晚稻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
2)选择育秧移栽和直播方式,其中移栽密度为15-25cm*15-25cm/株,直播水稻种子3-
5kg/亩;
3)施肥量为早稻纯氮为6-8kg/亩,晚稻纯氮为8-10kg/亩,其中N:P2O5:K2O之比为1:
0.4-0.6:0.8-1.2;
4)病虫害监测:采取物理方法和鸭的捕食能力相结合防治,杜绝使用农药防治,重点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
5) 水稻适时收获:水稻稻穗中至少97%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养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鸭苗及其田间管理包括:
1) 雏鸭选择:选择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
2) 养殖方式为围栏式养殖或放牧式养殖两种;围栏式养殖需添置鸭舍于田块任意一角,按坐北朝南的方位建设,鸭舍大小按8-12羽鸭/㎡计算,同时因地制宜,在田块周边设置围栏,围栏密度使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放牧式养殖需放养在距离稻田在1000米以内,按
8-12羽鸭/㎡计算鸭舍大小,并配备水面供鸭嬉戏;
3)周年饲养计划:第一批雏鸭于早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20-35日龄、个体重150-
250克的雏鸭,每亩放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30-50天;第二批雏鸭于晚稻季秧苗移栽后
3-7天,投放15-30日龄、个体重150-200克的雏鸭,每亩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40-60天;
4) 科学饲养;
5) 疾病防治;
6) 鸭适时收获:水稻生育期发育至灌浆期后,及时将鸭从田间收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属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稻田生态养鸭技术由于其增产增效、减排稻田甲烷的功能,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稻田生态养鸭的数量一般控制在15~30只/亩,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284732A公开的一种利用稻田养殖鸭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860286A公开的一种生态养鸭育稻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39274公开的一种稻田养鸭方法,这些养殖密度能够基本实现杂草和病虫害的控制,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单位产值不再具备优势,因此,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值有助于稻田生态养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0003] 目前,普遍的做法有选择品质更好的鸭品种和提高养殖数量。前人已在鸭品种选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水稻垄栽种养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一文对比分析不同鸭品种的经济效益发现: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相比,养殖绿头野鸭的纯利润是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纯利润的2.7倍,产投比也比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高出将20.0%,成本收益率和劳动生产率也显著高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
[0004] 当然,提高养殖数量是另一条重要的途径,但鸭数量的成倍增加后,其群体数量大、加上鸭的合群性强,入田过程中鸭群集中、拥挤,对水稻秧苗的踩踏危害明显加重,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鸭苗入田的有序性,进而减轻对水稻秧苗的危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鸭苗入田的有序性,进而减轻对水稻秧苗的危害,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显著提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单位稻田的养鸭密度,养鸭密度由225~450只/公顷至1350~1500只/公顷,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养鸭数量提高单位产值。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包括开设在稻田内的稻田沟系,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稻田沟系内设置有;
[0008] 第一岛,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以及
[0009] 第二岛,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
[0010] 由此,鸭群被第一岛和第二岛分散成小鸭群,避免汇集成群而导致互相踩踏,或造成秧苗损坏。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0012] 优选地,所述构建稻田沟系中稻田沟系为回字沟、一字沟或十字沟;优选所述回字沟为沿田埂内侧开挖“口”形沟,田边内侧形成4条环沟,稻田中间仍保持原状,所形成的平面为田面。
[0013]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稻田沟系的沟宽0.8-1.0米,深1.0~1.8米;优选所述回字沟包括四条一字沟,其中一条深1.2~1.8米,其余三条深1.0米-1.5米。
[0014] 为了达到最佳的鸭群分流效果,所述第一岛为梯形分流浮岛;优选所述梯形分流浮岛包括一个梯形平面架,梯形平面架内放水生植物水葫芦;优选所述梯形平面架的两条平行的边长分别为2.8-3米和0.8-1米,梯形平面架的高度0.5-0.8米,平放在水面。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岛的投放位置为鸭苗入田的一边;优选相邻两个第一岛的设置间隔为3-5米。
[0016] 对于围栏式养殖模式,所述稻田四周设有围栏,以将鸭子约束在稻田内活动。
[0017] 优选地,所述第二岛为每隔3-5米种植的植物,每组植物呈三角种植,每条边长30-60cm。更优选地,种植的植物为茭瓜。
[0018]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进行养鸭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9] S1、构建稻田沟系;
[0020] S2、在稻田沟系内设置第一岛和第二岛;
[0021] S3、投放鸭苗及田间管理。
[0022]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投放鸭苗及其田间管理包括:
[0023] 1)雏鸭选择:选择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
[0024] 2)养殖方式为围栏式养殖或放牧式养殖两种;围栏式养殖需添置鸭舍于田块任意一角,按坐北朝南的方位建设,鸭舍大小按8-12羽鸭/㎡计算,同时因地制宜,在田块周边设置围栏,围栏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宜;放牧式养殖需放养在距离稻田在1000米以内,按8-12羽鸭/㎡计算鸭舍大小,并配备水面供鸭嬉戏;
[0025] 3)周年饲养计划:第一批雏鸭于早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20-35日龄、个体重150-250克的雏鸭,每亩放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30~50天;第二批雏鸭于晚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15-30日龄、个体重150-200克的雏鸭,每亩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40~60天;
[0026] 4)科学饲养;
[0027] 5)疾病防治;
[0028] 6)鸭适时收获:水稻生育期发育至灌浆期后,及时将鸭从田间收回。
[0029] 其中,科学饲养和疾病防治为常规技术。
[0030]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双季稻高产栽培,所述双季稻高产栽培包括:
[0031] 1)品种选择与搭配,早晚稻品种遵循熟期和品质的原则,在确保高产、优质的前提下,早稻选择早熟、高产的水稻品种,晚稻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
[0032] 2)选择育秧移栽和直播方式,其中移栽密度为15-25cm×15-25cm/株,直播水稻种子3-5kg/亩;
[0033] 3)施肥量为早稻纯氮为6-8kg/亩,晚稻纯氮为8-10kg/亩,其中N:P2O5:K2O之比为1:0.4-0.6:0.8-1.2;
[0034] 4)病虫害监测:采取物理方法和鸭的捕食能力相结合防治,杜绝使用农药防治,重点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
[0035] 5)水稻适时收获:水稻稻穗中至少97%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
[003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景观生态的方法设置梯形第一岛和第二岛,通过梯形第一岛使大鸭群分散为小鸭群、第二岛进一步使小鸭群之间无法在视觉上发现对方,从而不会汇集成大鸭群。
[0037] 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单位稻田的养鸭密度,养鸭密度由常规的225~450只/公顷至1350~1500只/公顷;通过稻田景观的改变解决鸭群体进入稻田过程中的拥堵、踩踏,进而造成局部水稻秧苗破坏严重;通过显著增加单位养鸭数量提高单位产值。

实施方案

[0041]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42] 一种早稻稻田高密度养鸭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构建稻田沟系、设置用于对鸭群进行分流的梯形的第一岛4、用于对鸭群进行视觉隔离的第二岛3、投放鸭苗及其田间管理、早稻高产栽培。
[0043] 所述构建稻田沟系中稻田沟系为“回字”结构,沿田埂内侧开挖“口”形沟。田边内侧形成4条环沟,田中间仍保持原状,所形成的平面为田面。田面是除沟以外的部分,即田面,保持原貌。沟沿田埂内侧开挖,宽0.8-1.0米,深1.0~1.5米,共四条,其中一条深1.2~1.8米。面为沟以外的田面,保持原状,不作改造。
[0044] 所述设置第一岛为一个竹制的梯形平面架,两条平行的边长分别为2.8-3米、0.8-1米,梯形高度0.5-0.8米,平放水面,梯形内放水生植物水葫芦。投放位置为鸭苗入田的一边,设置间隔为3-5米。
[0045] 所述第二岛为每隔5米种植3丛茭瓜,呈等腰三角种植,每条边长40厘米。
[0046] 所述鸭苗投放及其田间管理包括:
[0047] 1)雏鸭选择:选择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如绍兴鸭、麻鸭、绿头野鸭,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
[0048] 2)养殖方式为围栏式养殖或放牧式养殖两种。围栏式养殖需添置鸭舍于田块任意一角,按坐北朝南的方位建设,鸭舍大小按10羽鸭/㎡计算;同时因地制宜,在田块周边设置围栏,围栏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宜,围栏高度为35-45cm为宜;而放牧式养殖需在放养稻田距离在1000米以内,按按10羽鸭/㎡计算鸭舍大小,并配备一定水面供鸭嬉戏。
[0049] 3)放养数量和时间:投放20-25日龄,个体重150-250克的雏鸭;放养时间为移栽后3-7天,一般每亩放90-100只;
[0050] 4)科学饲养:按“早喂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给雏鸭在早、晚各补料1次,以后仅在每天早上投少量补充料促育肥;
[0051] 5)疾病防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鸭舍、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2%的生石灰乳消毒围栏;对鸭进行饮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种疫苗,以20日龄左右接种较好,如发现异常情况,做好应急准备。
[0052] 6)鸭适时收获:水稻生育期发育至灌浆期后,要及时将鸭从田间收回,避免鸭啄食稻穗,造成水稻产量的损失;
[0053] 所述早稻高产栽培中:
[0054] 1)选择育秧移栽和直播方式,其中移栽密度为20cm×20cm、直播水稻种子3-5kg/亩;
[0055] 2)施肥量为纯氮6-8kg/亩,以不同肥力水平增施或减施,施肥质量比为N:P2O5:K2O之比为1:0.4-0.6:0.8-1.2;
[0056] 3)病虫害监测:仔细观察田间的病虫害变化,在病虫害集中突发,采取物理方法和鸭的捕食能力相结合防治,但杜绝使用农药防治;
[0057] 4)水稻适时收获:水稻稻穗中97%的谷粒呈金黄色时,即可收获,以便获得较高的产量。
[0058] 本发明可以采用周年饲养计划:第一批雏鸭于早稻育秧后1~3日内孵化出来或购买,早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20-35日龄、个体重150-250克的雏鸭,每亩放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30~50天;第二批雏鸭于早稻齐穗后10-20日孵化出来或购买,晚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15-30日龄、个体重150-200克的雏鸭,每亩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40~60天。
[0059] 表1 本发明的双季稻养鸭系统与传统双季稻养鸭系统的成本对比表
[0060]
[0061]
[0062] 表2 本发明的双季稻养鸭系统与传统双季稻养鸭系统的收益对比表
[0063]
[0064]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38]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0039] 在图中
[0040] 1-稻田;2-稻田沟系;3-第二岛;4-第一岛。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