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烟台大学 >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专利详情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11-1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5-1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6-2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11-1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1245451.3 申请日 2020-11-10
公开/公告号 CN112707509B 公开/公告日 2022-06-21
授权日 2022-06-21 预估到期日 2040-11-10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01J20/24C02F3/32C02F101/20 主分类号 B01J20/2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烟台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烟台大学
发明人 赵晓栋、韩瑞芳、荣虎松、樊伟杰、邱盛尧 第一发明人 赵晓栋
地址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0号 邮编 264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5
申请人所在省 山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山东省烟台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叶帅东
摘要
本发明提供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涉及环保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制备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再将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加入到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进行吸附净化。上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包括生物炭基体和微藻;上述微藻的藻种经预培养、驯化和预处理后,混合,再与生物炭形成固定化颗粒;上述微藻包括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微藻和生物炭基体固化形成颗粒,通过提升微藻中藻体蛋白的表达丰度,增加了藻体分泌的藻体蛋白的浓度和数量,提高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从而提高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达到高效去除重金属、藻体回收容易的目的。
  • 摘要附图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6-21 授权
2 2021-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2F 3/32 专利申请号: 202011245451.3 申请日: 2020.11.10
3 2021-04-2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包括生物炭基体和微藻;
所述微藻的藻种经预培养、驯化和预处理后,混合,再与生物炭形成固定化颗粒;
所述驯化是在离子浓度不超过0.3mg/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进行的;
所述微藻包括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
2+ 3+ 3+ 2+
其中,所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Fe 、Fe 、Al 、Zn 离子的重量比为0.5:0.5‑1:1‑2:1,所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还含有0.02‑0.04mg/L的3‑巯基丙酸和0.01‑0.05mg/L的甲基丙烯磺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其特征是:所述驯化的条件为:pH为
7‑8,光照强度为4000‑5000Lx,光暗周期为14h:10h,温度为25‑35℃,时间为3‑6d。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废水处理中的用途,所述废水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或生活废水;所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处理功效为去除所述废水中的氮、磷和重金属。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微藻的藻种经预培养、驯化和预处理后,混合得到混合微藻;所述驯化是在离子浓度为
2+ 3+ 3+ 2+
0.2‑0.3mg/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进行的,所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Fe 、Fe 、Al 、Zn离子的重量比为0.5:0.5‑1:1‑2:1,所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还含有0.02‑0.04mg/L的3‑巯基丙酸和0.01‑0.05mg/L的甲基丙烯磺酸钠;
所述生物炭的制备,以及,
所述混合微藻与所述生物炭混合后,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经CaCl2固化成型;
所述微藻的藻种包括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所述各藻种以1:1:1:1‑3的重量比例混合;
所述固化成型步骤如下:将生物炭和混合微藻在转速为200‑300rpm、光照强度为3000‑
4000Lx条件下振荡混合12‑24h后,加入到浓度为1.5‑2wt%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滴入浓度为1‑2wt%的CaCl2溶液中,固化1‑2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得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于烘箱中在40‑60℃烘干至恒重即可;
所述生物炭和混合微藻的重量比为1:1‑3,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20‑35%,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1:0.8‑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物炭是由农林废弃物经100‑150℃的预烤后,于400‑500℃的条件下炭化2‑6h后得到的。

6.利用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包括:
所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为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
和,
将所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加入到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进行吸附净化;
所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水体中的使用量不低于0.3g/L。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的巨大消耗,使采矿、钢铁冶金、机械加工等工业迅速崛起,造成了重金属类物质的开采利用被不断扩大化的局面,更多的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工业排放的重金属(比重大于5,且相对原子质量在63.5~200.6之间的金属元素)污染废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并对环境和生命体健康造成持久性伤害。工业废水中通常含Pb、Hg、Ni、Cr、Cd、As、Zn、Ti等重金属元素。
[0003] 作为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水成为重金属污染最好的媒介。重金属极难被降解,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被人体摄入后,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肝脏损伤等各种疾病,因此去除或降低重金属离子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我国对于各种含重金属废水均有明确的排放标准。然而,局限于当前的水处理技术等原因,仍旧有大量含重金属废水进入水体。此外,即使重金属废水达标排放,但鉴于其化学稳定性所造成的积累性污染也不容忽视。
[0004] 对重金属污染水体治理,传统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包括沉淀法、螯合树脂法、高分子捕集剂法、天然沸石吸附法、膜技术、活性炭吸附工艺、离子交换法等。然而,采用离子交换、膜过滤、化学沉淀、电解法、反渗透等传统方法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均存在不足之处,离子交换法所用的离子交换树脂耐热性和循环再生性较差;膜过滤法存在后期维护成本过高的缺点;化学沉淀法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造成二次污染;电解法耗电量大,成本过高,且不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废水;反渗透法耗能高,成本高。
[0005] 研究发现,藻类对重金属具有优越的吸附富集能力。在20世纪藻类就已经被应用于环境领域,相比于传统物理、化学等方法,利用微藻进行重金属修复具有以下优势:(1)吸附作用快,滞留时间短,节约能耗;(2)微藻可利用光合作用来获得碳源和能量,无需额外提供碳源来保证微藻的生长,成本低,不需要持续有机物供给;(3)回收的重金属易于洗脱,运用简单的化学试剂就能解吸再利用;(4)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和磷,为微藻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无机营养,使其生长速度快,来源丰富;(5)环保,无废弃物产生;(6)面容比大,吸附效率高;(7)在高重金属浓度和低重金属浓度下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而使用天然藻类作为生物吸附剂处理修复重金属污染废水,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0006] 然而,很多微藻虽然有一定的重金属金属离子吸附能力,但是目前的天然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有限,且很多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力也不好,还存在机械性能低、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这大大限制了微藻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需要研究新的能高效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微藻,以及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容量高、使用寿命长、重金属去除效率高、藻体回收容易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
[0008]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9] 一种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包括生物炭基体和微藻;
[0010] 上述微藻的藻种经预培养、驯化和预处理后,混合,再与生物炭形成固定化颗粒;
[0011] 上述驯化是在离子浓度不超过0.3mg/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进行的;
[0012] 上述微藻包括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
[00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获得利用微藻和藻体分泌的藻体蛋白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和络合,同时还利用了生物炭基体对重金属的吸附效应,得到具有吸附容量高、使用寿命长、重金属去除效率高、藻体回收容易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
[0014] 根据本发明,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Fe2+、Fe3+、Al3+、Zn2+离子的重量比为0.5:0.5‑1:1‑2:1。采用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对微藻进行胁迫驯化,有利于使微藻提前适应重金属离子环境,能够在进入污染水体后快速适应环境,并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和净化,对微藻去除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具有有益提升。
[0015] 根据本发明,驯化的条件为:pH为7‑8,光照强度为4000‑5000Lx,光暗周期为14h:10h,温度为25‑35℃,时间为3‑6d。
[0016] 优选的,普通小球藻和椭圆小球藻采用HB111培养基,梅尼小环藻采用D1培养基,蛋白核小球藻采用BG11培养基。更优选地,预培养的培养条件与驯化的培养条件相同,培养时间为2‑5d。
[0017] 优选的,预处理的步骤为:驯化结束以后,将藻种收集起来,然后将各藻种以1:1:1:1‑3的重量比例混合,然后置于0.05‑0.15mol/L的盐酸溶液里,搅拌浸泡30‑60min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掉残余的氯离子,收集混合微藻,备用。盐酸可以洗掉藻类在驯化过程中吸附的金属离子和部分可溶性物质,能净化和增加藻类的吸附点,有利于后续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废水处理中的用途,废水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或生活废水;上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处理功效为去除废水中的氮、磷和重金属。
[001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能提升微藻的藻体蛋白的表达丰度,增加藻体分泌的藻体蛋白的浓度和数量,提高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0020] 上述微藻的藻种经预培养、驯化和预处理后,混合得到混合微藻;上述驯化是在离子浓度为0.2‑0.3mg/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进行的;
[0021] 上述生物炭的制备,以及,
[0022] 上述混合微藻与上述生物炭混合后,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经CaCl2固化成型;
[0023] 上述微藻的藻种包括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上述各藻种以1:1:1:1‑3的重量比例混合。
[002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微藻充分粘附于生物炭表面及其孔隙中,然后进一步固化呈颗粒状,在污染水体中去除重金属时,生物炭和微藻都能吸收溶液中大量的重金属,同时活性炭的存在也使得微藻细胞能在相对较低的重金属溶液中保持活性,并通过藻体自身及其分泌的藻体蛋白等代谢产物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提高了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金属去除率高、藻体回收容易等优点。
[0025] 根据本发明,生物炭是由农林废弃物经100‑150℃的预烤后,于400‑500℃的条件下炭化2‑6h后得到的。优选的,预烤时间为12‑16h,预烤完成后,将预烤产物粉碎至粒径为0.2‑5mm,然后再进行炭化。提前对农林废弃物进行预烤能进一步扩大其孔隙和提高其孔隙率,从而增大生物炭与重金属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果和重金属的存储量。生物炭中具有多种官能团,如氨基、磷酸基、羧基、有机羟基等能够螯合水体中的重金属,且生物炭表面大量的负电荷和吸附位点,也有利于吸附带正电的重金属离子,能进一步提升重金属的去除效果。
[0026] 根据本发明,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还含有0.02‑0.04mg/L的3‑巯基丙酸和0.01‑0.05mg/L的甲基丙烯磺酸钠。3‑巯基丙酸和甲基丙烯磺酸钠配合重金属离子对微藻进行协同驯化培养,可能是刺激了藻体通过调整蛋白代谢水平以维持藻体细胞在胁迫环境下的平衡状态,微藻藻体经协同驯化过程以后,有效提升了藻体蛋白的表达丰度,增加了藻体分泌的藻体蛋白的浓度和数量,而微藻分泌的藻体蛋白对重金属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
[0027] 根据本发明,固化成型步骤如下:将生物炭和混合微藻在转速为200‑300rpm、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条件下振荡混合12‑24h后,加入到浓度为1.5‑2wt%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滴入浓度为1‑2wt%的CaCl2溶液中,固化1‑2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得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于烘箱中在40‑60℃烘干至恒重即可。
[0028] 进一步设置为,生物炭和混合微藻的重量比为1:1‑3,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20‑35%,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1:0.8‑1.5。
[0029] 优选的,农林废弃物包括木屑、秸秆、果壳、树皮等。
[0030] 最重要的,为了达到通过将微藻和生物炭基体固化形成颗粒;通过提升微藻中藻体蛋白的表达丰度,增加了藻体分泌的藻体蛋白的浓度和数量,提高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从而提高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最终能高效去除重金属、藻体回收容易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包括:
[0031]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和,
[0032] 将上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加入到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进行吸附净化;
[0033] 上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水体中的使用量不低于0.3g/L。该方法将生物炭低耗、稳定、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与微藻高效富集氮、磷、重金属的特性相结合,提高了其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实现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和资源化回收利用,生物炭和微藻及微藻分泌物在快速去除重金属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微藻的生长代谢消耗废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达到深入净化水体的作用。
[0034] 测试结果表明,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对铅、铜、锌、铁、镉、钡、铝、铬、镍离子都显示出了较强的吸附效果,对不同的金属离子显示了不同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均能达到350mg/g以上,其中对锌、铁、铝的吸附量能达到了500mg/g以上。
[0035]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微藻和生物炭基体固化形成颗粒,用于污染水体中去除重金属,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具有吸附容量高、使用寿命长、重金属去除效率高、藻体回收容易的优点;2)采用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和3‑巯基丙酸和甲基丙烯磺酸钠相互配合对微藻进行胁迫驯化,有利于使微藻提前适应重金属离子环境,还能提升微藻的藻体蛋白的表达丰度,增加藻体分泌的藻体蛋白的浓度和数量,从而提高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3)将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用于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生物炭和微藻都能吸收溶液中大量的重金属,同时活性炭的存在也使得微藻细胞能在相对较低的重金属溶液中保持活性,通过微藻的生长代谢消耗废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达到深入净化水体的作用。

实施方案

[0039]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0] 在具体实施场景中,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购自上海光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41] 在具体实施场景中,普通小球藻和椭圆小球藻采用HB111培养基,梅尼小环藻采用D1培养基,蛋白核小球藻采用BG11培养基。
[0042] 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固化成型步骤中,将海藻酸钠加入80‑90℃的去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1.5‑2wt%的溶液,冷却后,再将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完成固化。
[0043] 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当污染水体中重金属浓度低于100mg/L时,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水体中的使用量为0.3‑0.5g/L;当污染水体中重金属浓度为100‑500mg/L时,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水体中的使用量为0.5‑0.8g/L;当污染水体中重金属浓度高于500mg/L时,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水体中的使用量不低于0.8g/L。
[0044]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固化成型步骤中,CaCl2溶液中还添加有0.01‑0.1wt%的脲嘧啶‑5‑羧酸和0.01‑0.5wt%的间氨基乙酰苯胺。在固化过程中,生物炭、海藻酸钠和微藻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固态结构,脲嘧啶‑5‑羧酸和间氨基乙酰苯胺的介入提供了新的基团和活性吸附位点,同时也能够提高产物颗粒的机械强度和耐酸碱性,使得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酸碱溶液中振荡超过48小时,以此来提升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另外还能降低颗粒中已吸附的重金属的解吸率而增强重金属离子在颗粒中的固定结合能力,从而达到对重金属固定而不易解吸的目的,能避免水体环境变化引起的解吸和二次污染。
[0045] 本发明及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叙述。
[0046] 应当理解,前面的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进行改变和修改。特别地,本发明覆盖了具有来自上文和下文上述的不同实施方案的特征的任何组合的其他实施方案,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在以下具体实例中。
[0047] 实施例1:
[0048]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1)预培养:选取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生物藻种,分别接种到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培养条件为:pH为7.5,光照强度为4500Lx,光暗周期为14h:10h,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d,上述普通小球藻和椭圆小球藻采用HB111培养基,梅尼小环藻采用D1培养基,蛋白核小球藻采用BG11培养基;
[0050] 2)驯化:分别向预培养的藻种及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2mg/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进行驯化培养,培养条件为:pH为7.5,光照强度为4500Lx,光暗周期为14h:10h,温度为2+ 3+ 3+ 2+
28℃,时间为4d,上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Fe 、Fe 、Al 、Zn 离子的重量比为0.5:0.75:
1.25:1;上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还含有0.02mg/L的3‑巯基丙酸和0.04mg/L的甲基丙烯磺酸钠;
[0051] 3)预处理:驯化结束以后,将藻种离心收集起来,然后将各藻种以1:1:1:2.5的重量比例混合,然后置于0.1mol/L的盐酸溶液里,搅拌浸泡60min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掉残余的氯离子,收集混合微藻,备用;
[0052] 4)收集农林废弃物,在烘箱内以130℃的温度预烤12h,然后粉碎至粒径低于3mm,然后置于500℃条件下炭化4h,得到生物炭;上述农林废弃物为重量比为1:1的秸秆和树皮;
[0053] 5)固化成型:将生物炭和混合微藻在转速为200rpm、光照强度为3000Lx条件下振荡混合16h,再取海藻酸钠加入80℃的去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2wt%的溶液,冷却后,将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滴入浓度为2wt%的CaCl2溶液中,固化2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得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于烘箱中在50℃烘干至恒重即可;上述生物炭和混合微藻的重量比为1:2.5,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30%,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1:1.5;
[0054] 6)将所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加入到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进行吸附净化;上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水体中的使用量不低于0.3g/L。
[0055] 实施例2:
[0056]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57] 步骤5)固化成型中,将生物炭和混合微藻在转速为200rpm、光照强度为3000Lx条件下振荡混合16h,再取海藻酸钠加入80℃的去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2wt%的溶液,冷却后,将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滴入浓度为2wt%的CaCl2溶液中,固化2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得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于烘箱中在50℃烘干至恒重即可;上述CaCl2溶液中还添加有0.05wt%的脲嘧啶‑5‑羧酸和0.015wt%的间氨基乙酰苯胺;上述生物炭和混合微藻的重量比为1:2.5,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30%,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1:1.5。
[0058] 实施例3:
[0059]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60] 步骤2)驯化:分别向预培养的藻种及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2mg/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进行驯化培养,培养条件为:pH为7.5,光照强度为4500Lx,光暗周期为14h:10h,温2+ 3+ 3+ 2+
度为28℃,时间为4d,上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Fe 、Fe 、Al 、Zn 离子的重量比为0.5:
0.75:1.25:1;上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还含有0.02mg/L的3‑巯基丙酸,未添加甲基丙烯磺酸钠。
[0061] 实施例4:
[0062]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63] 步骤2)驯化:分别向预培养的藻种及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2mg/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进行驯化培养,培养条件为:pH为7.5,光照强度为4500Lx,光暗周期为14h:10h,温2+ 3+ 3+ 2+
度为28℃,时间为4d,上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Fe 、Fe 、Al 、Zn 离子的重量比为0.5:
0.75:1.25:1;上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还含0.04mg/L的甲基丙烯磺酸钠,未添加3‑巯基丙酸。
[0064] 实施例5:
[0065]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66] 步骤2)驯化:分别向预培养的藻种及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2mg/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进行驯化培养,培养条件为:pH为7.5,光照强度为4500Lx,光暗周期为14h:10h,温2+ 3+ 3+ 2+
度为28℃,时间为4d,上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Fe 、Fe 、Al 、Zn 离子的重量比为0.5:
0.75:1.25:1。
[0067] 实施例6:
[0068]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69] 步骤2)驯化:分别向预培养的藻种及其培养基中添加含有0.02mg/L的3‑巯基丙酸和0.04mg/L的甲基丙烯磺酸钠溶液进行驯化培养,培养条件为:pH为7.5,光照强度为4500Lx,光暗周期为14h:10h,温度为28℃,时间为4d;即上述驯化过程中未添加金属离子混合溶液。
[0070] 实施例7:
[0071]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72] 步骤5)固化成型中,将生物炭和混合微藻在转速为200rpm、光照强度为3000Lx条件下振荡混合16h,再取海藻酸钠加入80℃的去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2wt%的溶液,冷却后,将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滴入浓度为2wt%的CaCl2溶液中,固化2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得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于烘箱中在50℃烘干至恒重即可;上述CaCl2溶液中还添加有0.05wt%的脲嘧啶‑5‑羧酸和0.0wt%的间氨基乙酰苯胺;上述生物炭和混合微藻的重量比为1:2.5,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30%,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1:1.5。
[0073] 实施例8:
[0074]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75] 步骤5)固化成型中,将生物炭和混合微藻在转速为200rpm、光照强度为3000Lx条件下振荡混合16h,再取海藻酸钠加入80℃的去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2wt%的溶液,冷却后,将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滴入浓度为2wt%的CaCl2溶液中,固化2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得到生物炭基微藻颗粒,于烘箱中在50℃烘干至恒重即可;上述CaCl2溶液中还添加有0.0wt%的脲嘧啶‑5‑羧酸和0.015wt%的间氨基乙酰苯胺;上述生物炭和混合微藻的重量比为1:2.5,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30%,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1:1.5。
[0076] 实施例9:
[0077]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78] 步骤3)获得混合微藻后,直接进行固化成型,即微藻不用生物炭基体进行固定,具体步骤如下:取海藻酸钠加入80℃的去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2wt%的溶液,冷却后,将混合微藻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滴入浓度为2wt%的CaCl2溶液中,固化2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得到微藻颗粒,于烘箱中在50℃烘干至恒重即可;混合微藻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30%,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1:1.5;
[0079] 实施例10:
[0080]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未采用微藻,仅采用生物炭直接进行固化成型,具体步骤包括实施例1中的步骤4)、5)、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0081] 步骤5)固化成型中,取海藻酸钠加入80℃的去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2wt%的溶液,冷却后,将生物炭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滴入浓度为2wt%的CaCl2溶液中,固化2h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得到生物炭颗粒,于烘箱中在50℃烘干至恒重即可;上述生物炭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30%,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1:1.5。
[0082] 实施例11:
[0083] 利用海洋微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工作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生物炭和混合微藻未进行固化成型,具体步骤如下:步骤5)固化成型中,将生物炭和混合微藻在转速为200rpm、光照强度为3000Lx条件下振荡混合16h,然后于烘箱中在50℃烘干至恒重,即得生物炭基体微藻颗粒;上述CaCl2溶液中还添加有0.0wt%的脲嘧啶‑5‑羧酸和0.015wt%的间氨基乙酰苯胺;上述生物炭和混合微藻的重量比为1:2.5,混合微藻和生物炭的混合物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重量占比为30%,海藻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的重量比为
1:1.5。
[0084] 实验例1:
[0085] 不同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的吸附能力测试
[0086] 实验方法:分别按照实施例1、2和9‑11的方法制备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然后分别配备含750mg/L的铅、铜、锌、铁、镉、钡、铝、铬、镍离子溶液各1L;然后向金属离子溶液中以1g/L的用量投入不同实施例制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吸附24h后,测试吸附后液体中的金属离子浓度,测试仪器为原子吸收光谱,并计算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吸附量=(Co‑Ce)×V/M,Co(mg/L)是吸附前的重金属溶液的初始浓度,Ce(mg/L)为吸附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剩余重金属的浓度,V(L)为重金属溶液的体积,M(g)为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质量。结果如表1所示。
[0087] 表1不同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方法的吸附能力,mg/g
[0088]   铅 铜 锌 铁 镉 钡 铝 铬 镍实施例1 405.2 455.4 516.3 621.4 413.1 406.8 572.1 436.5 439.9
实施例2 432.5 458.6 579.4 662.1 452.9 415.2 601.3 462.7 496.1
实施例9 302.5 366.4 395.7 401.3 322.1 304.8 326.5 284.2 334.6
实施例10 212.4 235.8 301.7 355.7 267.4 234.5 352.7 205.8 224.8
实施例11 384.5 401.8 446.8 487.6 357.6 348.7 428.6 328.1 350.8
[0089] 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和2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其中对铅、铜、锌、铁、镉、钡、铝、铬、镍离子都显示出了较强的吸附效果,对不同的金属离子显示了不同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均能达到400mg/g以上,特别对锌、铁、铝的吸附量能达到了500mg/g以上。
[0090] 结果对比发现,实施例1和实施例9‑11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吸附能力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本发明中使微藻充分粘附于生物炭表面及其孔隙中,然后再利用海藻酸钠和CaCl2进一步固化呈颗粒状,在污染水体中去除重金属时,生物炭和微藻都能吸收溶液中大量的重金属,同时活性炭的存在也使得微藻细胞能在相对较低的重金属溶液中保持活性,并通过藻体自身及其分泌的藻体蛋白等代谢产物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提高了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金属去除率高、藻体回收容易等优点。
[0091] 实验例2:
[0092] 不同方法对微藻的藻体蛋白及吸附能力的影响
[0093] 实验方法:分别按照实施例1、3‑6的方法制备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并对其中的微藻进行了藻体蛋白的测定,以预培养所得微藻为空白组。以不同实施例驯化步骤所得的微藻为实验样品,采用酚抽提法进行蛋白质的提取,蛋白质浓度测定参照Bradford蛋白测定方法。同时,还对各实施例所得混合微藻的吸附量和吸附率进行了测定,测定样液为浓度为500mg/L的铜离子溶液1L,然后向金属离子溶液中以0.7g/L的用量投入不同实施例制得的驯化步骤所得的微藻,吸附24h后,测试吸附后液体中的金属离子浓度,测试仪器为原子吸收光谱,并计算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吸附量(mg/g)=(Co‑Ce)×V/M,吸附率%=(Co‑Ce)/Co×100,Co(mg/L)是吸附前的重金属溶液的初始浓度,Ce(mg/L)为吸附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剩余重金属的浓度,V(L)为重金属溶液的体积,M(g)为混合微藻的质量。结果如图1、2所示。
[0094] 图1为不同实施例驯化步骤所得的微藻蛋白质浓度变化示意图。图1中显示,相同藻种在各实施例的驯化培养条件下,蛋白质浓度差异显著,与空白组相比,实施例1的4中微藻的藻体蛋白的蛋白质浓度都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显然,实施例1的微藻的藻体蛋白表达丰度最高,样品中的蛋白点数量也最高。在对比实施例1和3‑6的结果发现,实施例1中采用3‑巯基丙酸和甲基丙烯磺酸钠配合重金属离子对微藻进行协同驯化培养的方式,可能是刺激了藻体通过调整蛋白代谢水平以维持藻体细胞在胁迫环境下的平衡状态,微藻藻体经协同驯化过程以后,有效提升了藻体蛋白的表达丰度,从而增加了藻体分泌的藻体蛋白的浓度和数量。
[0095] 图2为不同实施例所得的混合微藻的吸附能力测定结果。结果同样显示,实施例1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率最高,是由于实施例1中采用3‑巯基丙酸和甲基丙烯磺酸钠配合重金属离子对微藻进行协同驯化培养的方式,使得微藻分泌的藻体蛋白数量增加,而藻体蛋白对重金属离子具有结合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率。
[0096] 实验例3:
[0097] 不同方法制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机械强度和耐酸碱性测试
[0098] 实验方法:按照实施例1、2、7、8、11的方法制得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利用硫酸及氢氧化钠溶液配制pH为5、7、9、11的酸碱溶液各1L,均分成5份,然后分别加入不同实施例制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1g,然后将溶液放置于恒温摇床(30℃,200r/s)振荡计时,待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出现破裂即溶液中出现生物炭炭粉末时,记录振荡时间,并结束振荡,以破损时的振荡时间计为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机械强度。结果如图3所示。
[0099] 图3为不同方法制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机械强度测试结果。结果显示,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不同pH的酸碱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实施例2的振荡时间最长,实施例11的振荡时间最短,说明实施例2中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机械强度和耐酸碱性,使得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酸碱溶液中振荡均超过48小时,以此来提升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使得颗粒在水体中不易分裂破损,不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且有利于操作及回收。
[0100] 实验例4:
[0101] 不同方法制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解吸率测定
[0102] 实验方法:按照实施例1、2、7、8、11的方法制得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秤取0.05g生物6+
炭基微藻颗粒,分别加入100mL、100mg/L Cr 溶液中,于25℃、pH为7.5的条件下,振荡吸附
6+
12h,然后取出过滤后进行测定金属离子浓度(参照实验例1的方法),得到Cr 的吸附量。再将过滤后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烘干至恒重,分别添加到100mL、0.01mol CaCl2溶液中,振荡解
6+
析4h,取出过滤后进行测定,计算Cr 的解析量和解吸率。解吸量(mg/g)=Ce×V/M,解吸率%=解吸量/吸附量×100,Ce(mg/L)为解吸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V(L)为解吸液的体积,M(g)为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质量。结果如表2所示。
[0103] 表2为不同方法制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的测定结果[0104]   吸附量mg/g 解吸量mg/g 解吸率%实施例1 116.5 13.2 11.3
实施例2 123.4 4.2 3.4
实施例7 115.5 13.4 11.6
实施例8 119.1 11.3 9.5
实施例11 86.5 17.8 20.6
[0105] 结果显示,各实施例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实施例2的解吸率最小,实施例11的解吸率最高。说明实施例2中的制备方法能够增强重金属离子在颗粒中的固定结合能力,降低颗粒中已吸附的重金属的解吸率,从而达到对重金属固定而不易解吸的目的,能避免水体环境变化引起的解吸和二次污染。
[0106] 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0107]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不同实施例驯化步骤所得的微藻蛋白质浓度变化示意图;
[0037] 图2为不同实施例所得的混合微藻的吸附能力测定结果;
[0038] 图3为不同方法制得的生物炭基微藻颗粒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机械强度测试结果。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