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5-04-2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5-08-2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8-03-0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5-04-2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510184003.X 申请日 2015-04-20
公开/公告号 CN104799082B 公开/公告日 2018-03-06
授权日 2018-03-06 预估到期日 2035-04-20
申请年 2015年 公开/公告年 2018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23K50/80A23K10/30 主分类号 A23K50/8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2
权利要求数量 3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2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李华琳等.培育密度对长牡蛎面盘幼虫生长影响的对比试验《.水产科学》.2004,第23卷(第6期),第20-21页. 王志滨等.微藻在几种常见贝类人工育苗中的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14,(第11期),第299-300页.;
引用专利 CN1653938A、CN87104387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科技大学
发明人 邓祥元、高坤、成婕、胡小丽 第一发明人 邓祥元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梦溪路2号 邮编 21200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楼高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是由以下微藻藻种经培养后按细胞个数比例混合的微藻藻液组成:牟氏角毛藻15%‑20%、颗石藻20%‑25%、球等鞭金藻5%‑10%、雨生红球藻15%‑20%、蛋白核小球藻25%‑30%和亚心形扁藻10%‑15%,且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生产方法如下:(1)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对微藻藻种分别进行培养,获得培养密度为1×109‑5×1010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2)将微藻藻液按细胞个数比例配制成微藻复合活体饵料,获得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本申请将多种微藻细胞制成复合活体饵料,营养均衡,可有效提高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并降低其发病率。
  • 摘要附图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16]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29]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31]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9-1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注销 合同备案号: X2021980006173 让与人: 江苏科技大学 受让人: 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解除日: 2021.08.26
2 2021-08-06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 A23K 50/80 合同备案号: X2021980006173 专利申请号: 201510184003.X 申请日: 2015.04.20 让与人: 江苏科技大学 受让人: 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申请公布日: 2015.07.29 授权公告日: 2018.03.06 许可种类: 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 2021.07.14
3 2018-03-06 授权
4 2015-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23K 1/18 专利申请号: 201510184003.X 申请日: 2015.04.20
5 2015-07-29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微藻藻种经培养后按细胞个数比例混合的微藻藻液组成:牟氏角毛藻15%-20%、颗石藻20%-25%、球等鞭金藻5%-
10%、雨生红球藻15%-20%、蛋白核小球藻25%-30%和亚心形扁藻10%-15%,且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藻种选择:
根据贝类幼苗的营养需求,选择微藻藻种为牟氏角毛藻、颗石藻、球等鞭金藻、雨生红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2)微藻培养:
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对步骤(1)中选择的藻种分别进行培养,获得密度为1×109-5×1010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3)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配制:
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按以下细胞个数比例百分数配制成总密度为1×105-5×
105个细胞/mL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
将步骤(3)中获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按照0.1-0.3L/m3养殖水体的投喂密度投喂贝类幼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贝类幼苗为太平洋牡蛎幼苗,生长期为眼点幼虫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微藻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牡蛎、贻贝、蛤和扇贝等经济贝类的增养殖在世界渔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业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产业中的支柱之一。微藻作为贝类幼苗的最佳饵料,是贝类育苗的唯一合适食物源。
[0003] 近年来,随着各国水产养殖业的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微藻饵料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微藻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与开发得到迅速发展,微藻饵料在水产饲料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贝类苗种与养殖生产过程中,微藻的作用主要有三种类型:(1)经过特殊处理浓缩或高密度培养的微藻细胞直接作为贝类等幼苗的活鲜饵料;(2)以微藻原粉的形式作为高级饲料添加剂,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不同微藻营养成分的组成研发专用的微藻饵料;(3)利用“微藻一浮游动物”食物链的生态系统原理,利用不同营养类型的微藻培养轮虫、卤虫等原生动物,进而开发高档间接饵料。评价微藻饵料效果的方法,主要是将微藻直接作饵料进行投喂试验,比较贝类的成活率和发病率;分析研究微藻的生化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比例,与贝类的营养需要进行对照;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各种微藻的饵料效果。
[0004] 目前,美国开发的Aguaro微藻饵料利用不同微藻的比例配制,可满足不同养殖品种的需求;英国的Cell System公司开发出富含EPA或DHA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微藻饲料;日本开发出多种浓缩微藻饵料,可根据鱼、虾、蟹、贝类等的不同需要进行批量生产。但由于微藻所特有的生长特性导致其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仍然很低,到目前为止,只有开放式培养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比较成功,已经放大到中国台湾的18万m2(生产小球藻)和墨西哥城生产螺旋藻的20万m2,乃至大到澳大利亚西部生物技术公司的50公顷。但开放系统普遍存在着生长参数难以控制,培养环境不稳定;容易被污染,很难实现无菌培养,产率较低等缺点,只能用 于螺旋藻,小球藻及盐藻等少数能耐受极端环境生长的微藻培养;对角毛藻、金藻等经济藻类的大规模培养很难适用,使微藻饵料制品的开发和市场化进程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廉的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是由以下微藻藻种经培养后按细胞个数比例混合的微藻藻液组成:牟氏角毛藻(15%-20%)、颗石藻(20%-25%)、球等鞭金藻(5%-10%)、雨生红球藻(15%-20%)、蛋白核小球藻(25%-30%)和亚心形扁藻(10%-15%),且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
[0008]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1)藻种选择:
[0010] 根据贝类幼苗的营养需求,选择微藻藻种为牟氏角毛藻、颗石藻、球等鞭金藻、雨生红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所述的贝类幼苗为太平洋牡蛎幼苗(眼点幼虫期);
[0011] (2)微藻培养:
[0012] 利用光生物反应器(ZL201220434882.9)对步骤(1)中选择的藻种分别进行培养,获得密度为1×109-5×1010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0013] (3)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配制:
[0014] 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按细胞个数比例进行配制成用于贝类幼苗的、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微藻复合活体饵料配方如下所示:
[0015]
[0016] (4)将步骤(3)中获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投喂贝类幼苗,投喂密度为0.1-0.3L/m3养 殖水体。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将微藻细胞做成活体饵料不仅可以避免因干燥所造成的营养损失,而且可提高贝类幼苗的成活率,降低其发病率。
[0019] (2)由多种微藻细胞制成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可拟补因单一微藻所造成的营养不均衡,提高贝类幼苗的生长速率及品质。
[0020] (3)本发明所研制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具有成本低、纯度高、效果好等特点,且易于实现工业化放大生产。

实施方案

[0021]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0022] 实施例:
[0023] (1)根据太平洋牡蛎幼苗(眼点幼虫期)的营养需求,选择牟氏角毛藻、颗石藻、球等鞭金藻、雨生红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为微藻藻种。
[0024] (2)利用光生物反应器(ZL201220434882.9)对步骤(1)中选择的微藻藻种进行培养,获得微藻藻液。其中牟氏角毛藻、颗石藻、球等鞭金藻、雨生红球藻和亚心形扁藻的培养温度为23℃,接种密度为1×104个细胞/mL,培养基分别为f/2、NMB3、f/2、BBM和康维方培养基;蛋白核小球藻培养温度为28℃,接种密度为1×104个细胞/mL,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后,分别获得密度为1.0×109(牟氏角毛藻)、2.7×1010(颗石藻)、1.5×1010(球等鞭金藻)、6.8×109(雨生红球藻)、5.0×1010(蛋白核小球藻)、9.2×109(亚心形扁藻)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0025] (3)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按微藻细胞个数比例配置成用于太平洋牡蛎幼苗的、不同总密度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
[0026] 实施例1-12中微藻细胞个数比例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为评价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有益效果,以太平洋牡蛎幼苗的成活率(%)和发病率(%)为指标,评价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效果如表2所示。
[0027] 表1
[0028]
[0029] 表2
[0030]
[0031] 对比例1:
[0032] (1)选择牟氏角毛藻为微藻藻种。
[0033] (2)利用光生物反应器(ZL201220434882.9)对步骤(1)中选择的微藻藻种进行培养,获得微藻藻液。牟氏角毛藻的培养温度为23℃,接种密度为1×104个细胞/mL,培养基为f/2培养基。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获得培养密度为1.5×109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0034] (3)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配制成用于太平洋牡蛎幼苗的、总密度为1.5×105个细胞/mL的微藻活体饵料。
[0035] (4)将步骤(3)中获得的微藻活体饵料按0.3L/m3水体投喂太平洋牡蛎幼苗。
[0036] (5)经评价,利用本产品所喂养的太平洋牡蛎幼苗30d,成活率为85.5%,发病率为23.6%。
[0037] 对比例2:
[0038] (1)选择蛋白核小球藻为微藻藻种。
[0039] (2)利用光生物反应器(ZL201220434882.9)对步骤(1)中选择的微藻藻种进行培4
养,获得微藻藻液。蛋白核小球藻的培养温度为28℃,接种密度为1×10 个细胞/mL,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获得培养密度为4.2×1010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0040] (3)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配制成用于太平洋牡蛎幼苗的、总密度为4.2×105个细胞/mL的微藻活体饵料。
[0041] (4)将步骤(3)中获得的微藻活体饵料按0.2L/m3水体投喂太平洋牡蛎幼苗。
[0042] (5)经评价,利用本产品所喂养的太平洋牡蛎幼苗30d,成活率为80.3%,发病率为26.1%。
[0043] 可见,采用本申请生产的由多种微藻细胞制成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比单独采用一种微藻细胞做活体饵料,更能提高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并降低其发病率。而且不同微藻细胞之间的混合比例对贝类成活率及发病率等评价指标有较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微藻细胞所富含的营养物质有差别,如硅藻类富含脂肪酸、小球藻富含蛋白质等,且在贝类幼苗的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针对不同贝类幼苗选择适合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