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0021]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0022] 实施例:
[0023] (1)根据太平洋牡蛎幼苗(眼点幼虫期)的营养需求,选择牟氏角毛藻、颗石藻、球等鞭金藻、雨生红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为微藻藻种。
[0024] (2)利用光生物反应器(ZL201220434882.9)对步骤(1)中选择的微藻藻种进行培养,获得微藻藻液。其中牟氏角毛藻、颗石藻、球等鞭金藻、雨生红球藻和亚心形扁藻的培养温度为23℃,接种密度为1×104个细胞/mL,培养基分别为f/2、NMB3、f/2、BBM和康维方培养基;蛋白核小球藻培养温度为28℃,接种密度为1×104个细胞/mL,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后,分别获得密度为1.0×109(牟氏角毛藻)、2.7×1010(颗石藻)、1.5×1010(球等鞭金藻)、6.8×109(雨生红球藻)、5.0×1010(蛋白核小球藻)、9.2×109(亚心形扁藻)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0025] (3)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按微藻细胞个数比例配置成用于太平洋牡蛎幼苗的、不同总密度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
[0026] 实施例1-12中微藻细胞个数比例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为评价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有益效果,以太平洋牡蛎幼苗的成活率(%)和发病率(%)为指标,评价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效果如表2所示。
[0027] 表1
[0028]
[0029] 表2
[0030]
[0031] 对比例1:
[0032] (1)选择牟氏角毛藻为微藻藻种。
[0033] (2)利用光生物反应器(ZL201220434882.9)对步骤(1)中选择的微藻藻种进行培养,获得微藻藻液。牟氏角毛藻的培养温度为23℃,接种密度为1×104个细胞/mL,培养基为f/2培养基。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获得培养密度为1.5×109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0034] (3)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配制成用于太平洋牡蛎幼苗的、总密度为1.5×105个细胞/mL的微藻活体饵料。
[0035] (4)将步骤(3)中获得的微藻活体饵料按0.3L/m3水体投喂太平洋牡蛎幼苗。
[0036] (5)经评价,利用本产品所喂养的太平洋牡蛎幼苗30d,成活率为85.5%,发病率为23.6%。
[0037] 对比例2:
[0038] (1)选择蛋白核小球藻为微藻藻种。
[0039] (2)利用光生物反应器(ZL201220434882.9)对步骤(1)中选择的微藻藻种进行培4
养,获得微藻藻液。蛋白核小球藻的培养温度为28℃,接种密度为1×10 个细胞/mL,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获得培养密度为4.2×1010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0040] (3)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配制成用于太平洋牡蛎幼苗的、总密度为4.2×105个细胞/mL的微藻活体饵料。
[0041] (4)将步骤(3)中获得的微藻活体饵料按0.2L/m3水体投喂太平洋牡蛎幼苗。
[0042] (5)经评价,利用本产品所喂养的太平洋牡蛎幼苗30d,成活率为80.3%,发病率为26.1%。
[0043] 可见,采用本申请生产的由多种微藻细胞制成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比单独采用一种微藻细胞做活体饵料,更能提高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并降低其发病率。而且不同微藻细胞之间的混合比例对贝类成活率及发病率等评价指标有较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微藻细胞所富含的营养物质有差别,如硅藻类富含脂肪酸、小球藻富含蛋白质等,且在贝类幼苗的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针对不同贝类幼苗选择适合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