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专利详情

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4-2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8-3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12-02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4-2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455636.5 申请日 2021-04-26
公开/公告号 CN113251961B 公开/公告日 2022-12-02
授权日 2022-12-02 预估到期日 2041-04-26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1B15/00 主分类号 G01B15/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6
权利要求数量 7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赵文生、朱鹏文、王大伟、王晶 第一发明人 赵文生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周希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包括三层:顶层由四条长方形的耦合微带线组成;中间层为介质板;底层为金属薄片,底层设于中间层的下表面;四条耦合微带线分为两组,两组耦合微带线并排平行且对称布设于中间层的上表面,同一组耦合微带线中的两条微带线之间存在间隙,两组耦合微带线之间保持间距;动子能沿定子的长度方向移动,动子包括两层:上层为介质板,下层为方形金属补丁,下层设于上层的下表面,下层方形金属补丁的两端分别电接触两组耦合微带线处于内侧的两条耦合微带线。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其使得测量待测物体偏移原来位置的位移量的结果更加精确。
  • 摘要附图
    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
  • 说明书附图:图1
    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
  • 说明书附图:图2
    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
  • 说明书附图:图3
    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
  • 说明书附图:图4
    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12-02 授权
2 2021-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1B 15/00 专利申请号: 202110455636.5 申请日: 2021.04.26
3 2021-08-13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包括定子和动子;
定子包括三层:顶层由四条长方形的耦合微带线组成;中间层为介质板;底层为金属薄片,底层设于中间层的下表面;四条耦合微带线分为两组,两组耦合微带线并排平行且对称布设于中间层的上表面,同一组耦合微带线中的两条微带线之间存在间隙,两组耦合微带线之间保持间距;
动子能沿定子的长度方向移动,动子包括两层:上层为介质板,下层为方形金属补丁,下层设于上层的下表面,下层方形金属补丁的两端分别电接触两组耦合微带线处于内侧的两条耦合微带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在四条耦合微带线中,靠外侧的两条微带线分别接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形成二端口网络;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分别连接SMA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在四条耦合微带线中,靠内侧的两条微带线均开有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定子的中间层为方形介质板。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定子中间层的介电常数为3.66,损耗角正切为0.00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动子的上层为方形介质板。

7.如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动子上层的介质板材料与定子的中间层介质板材料相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微波传感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的微波位移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 应用微波技术制造的传感器灵敏度高,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且制作成本、测量成本低,在医疗、生物医学、工业等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有许多类似材料识别、湿度感应、材料缺陷检测等功能的微波传感器被研发成功,此类传感器形态各异,特点也不尽相同。
[0003] 诸如航天飞行器等领域,对某个物体的测量在其任务中十分重要,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种类的基于各种原理的形态各异的位移、角度传感器。微波位移传感器的一般策略是待测物体与传感器一部分的可动结构相连接,或是谐振结构,或是微波电路的某一部分,而待测物体的移动将携带传感器可动部分一起移动,且这个部分的移动将改变微波电路或其中谐振单元一部分的性质或引发不同的耦合效应,进而可以从传感器端口获得的输出信号中提取待测物体移动量的信息。
[0004] 对于微波角度/位移传感器而言,有几个较为重要的指标:第一个是灵敏度,测量一个微小的位移量尤其需要更高的灵敏度,更高的灵敏度通常意味着更精确的测量结果;第二是动态范围,对于不同的应用,需要的动态范围通常是不同的,同时更大的动态范围与更高的灵敏度通常是不可并存的,也就是说动态范围与灵敏度之间需要做出选择,更大的动态范围往往是以灵敏度作为代价的;第三是设计的尺寸相对于动态范围的大小,一些设计在测量一定动态范围内的位移量时使用了很大的电路面积,会使得整体的器件尺寸相对来说过大;第四是传感器的操作频率,从应用的角度考虑,更低的操作频率更好。虽然目前已经研发了各种类型、各种原理的传感器,然而现有传感器通常动态范围过小,或是灵敏度不足。而对于传感器而言,传感器灵敏度的高低也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传感器拥有更高的灵敏度说明其能够对待测物体位置的微小变化实现更准确、更精确地区分。另外还有一类微波传感器由于其工作原理的性质难以在尺度上进行扩展,因此其应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
因而,亟需研发一种高动态范围高灵敏度同时具备可扩展性的微波位移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动态范围的可扩展微波位移传感器,其能够在较大的尺度上对待测物体的偏移量进行测量,使用双谐振点的差值进行对位移量的检测,以获取更大的灵敏度,使得在测量物体的位移时可以有更高的精确度。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其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包括三层:顶层由四条长方形的耦合微带线组成;中间层为介质板;底层为金属薄片,底层设于中间层的下表面;四条耦合微带线分为两组,两组耦合微带线并排平行且对称布设于中间层的上表面,同一组耦合微带线中的两条微带线之间存在间隙,两组耦合微带线之间保持间距;动子能沿定子的长度方向移动,动子包括两层:上层为介质板,下层为方形金属补丁,下层设于上层的下表面,下层方形金属补丁的两端分别电接触两组耦合微带线处于内侧的两条耦合微带线。
[0008] 优选的,在四条耦合微带线中,靠外侧的两条微带线分别接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形成二端口网络;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分别连接SMA头。
[0009] 优选的,在四条耦合微带线中,靠内侧的两条微带线均开有通孔。
[0010] 优选的,定子的中间层为方形介质板。
[0011] 优选的,定子中间层的介电常数为3.66,损耗角正切为0.004。
[0012] 优选的,动子的上层为方形介质板。
[0013] 优选的,动子上层的介质板材料与定子的中间层介质板材料相同。
[0014] 本发明微波位移传感器能够较大程度地应用介质板上的空间,使得在测量同等程度的动态范围时,相较于其他结构这一结构器件所占用的空间更小。此外,传输零点频率差的计算方式来对位移量做出测量,一来增加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在环境因素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由于结果由中心频率两侧的两个谐振点一起给出,因此在环境发生改变时也依然可以给出稳定的测量。
[0015]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其使得测量待测物体偏移原来位置的位移量的结果更加精确。

实施方案

[0020]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耦合微带线的微波位移传感器,包括定子和动子,动子与待测物体相连,以测量其相对定子的位移量。
[0022] 定子分为三层:顶层1‑1包括四条长方形的金属补丁;中间层1‑2为介质板;底层1‑3是金属薄片。
[0023] 本实施例中,定子的中间介质层1‑2为罗杰斯4350系列的方形介质板,其介电常数为3.66,损耗角正切为0.004,厚度为0.762mm。整个定子介质板的长度为30mm,宽度为20mm。
[0024] 方形介质板1‑2的上表面设置定子顶层1‑1,其由两组耦合微带线组成。两组并排且对称排列的耦合微带线线结构共涉及四条平行微带线,同一组耦合微带线中的两条微带线之间存在间隙,两组耦合微带线之间也有较长的横向距离。本实施例中,同一组耦合微带线中的两条微带线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3mm,而两组耦合微带线之间的间距则设置为17.85mm。两组耦合微带线靠内侧的一条均开有通孔1‑6,将两组耦合微带线接地以取得更好的测量性能。
[0025] 在四条耦合微带线中,靠外侧的两条微带线分别接输入端口1‑4、输出端口1‑5,从而形成二端口网络。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分别连接一个SMA头,SMA头则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相连。
[0026] 方形介质板1‑2的下表面设置定子底层1‑3,其是一个完整的金属薄片,作为整个传感器的底面,以保证信号的完整性不受影响。
[0027] 动子分为两层:第一层2‑1是下层,处于第二层之下表面,其是方形金属补丁;第二层2‑2采用了罗杰斯4350系列的方形介质板2‑2。动子的两端分别接触两组耦合微带线处于内侧的两个微带线。与动子相连的待测物体移动将引起动子与定子之间的相对运动。
[0028] 动子的第二层介质板材料与定子的中间介质相同,其长度为19mm,使其横跨两组耦合微带线靠内侧的一条,同时也可保证点接触;宽度设置为5mm,以满足工艺加工的需求,太窄的介质板难以加工。
[0029] 定子上的四条微带线宽度均为1.69,以达到50欧姆的阻抗匹配;同时动子的金属补丁的宽度也被设置为1.69mm。定子上两组耦合微带线均平行同向,终端均近似断路,或可以视为由一电容接至地面。本实施例中,上述微带结构参数均按照50欧姆的标准进行设置以匹配外部的测量电路,以防止损耗。对于耦合线结构,两条相邻微带线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3mm,而两组微带线之间的距离则设置为17.85mm,动子的微带结构与定子的顶层微带线形成电接触,通过动子沿定子上移动的相对位移量来改变两条耦合微带线的性质,进而影响输出的传输零点所处的频率点。出于工艺的考量,定子的介质板尺度大于其上金属补丁尺度,且金属层的参数仍然维持50欧姆微带线参数的设置,而介质板的宽度则大于金属补丁的宽度设置为5mm。
[0030] 通过动子移动而引起两个谐振点的变化,再通过这两个谐振点频率的差值来计算,计算过程如下:设d为位移量与1mm的比值,Δf为右侧谐振点与左侧谐振点的差值与1GHz的比值,则:
[0031] d=7.5×Δf+0.875
[0032] 待测物体移动的量,该传感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优良性能,而且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广、实用性很强。
[0033] 如图2所示为结构的参数标注图。其中,L1表示定子介质板的长度,W1表示定子介质板的宽度;L2表示动子介质板的长度,W2表示动子介质板的宽度;Ls表示定子上方形微带结构的长,Ws表示定子上方微带结构的宽,两组耦合先上的四条微带线均采用一致的长、宽;G表示一组耦合线内部两条微带线之间的间隙大小,两组耦合线采取相同的间隙。Lm表示动子上金属层的长,Wm表示动子上金属层的宽;D表示定子上两个耦合线上内部的微带结构之间的横向的距离;Ts表示定子介质板的厚度,Tm表示动子介质板的厚度。通过优化得到各个参数的数值,如表1所示:
[0034] 表1
[0035] 参数 L1 W1 L2 W2 Ls Ws数值(mm) 30 20 19 5 16 1.69
参数 Lm Wm D Ts Tm G
数值(mm) 19 1.69 17.85 0.762 0.762 0.3
[0036]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双端口一定频率范围内随定子位移量变化的传输系数图。可以看出,在如图3所示的频率段内存在两个谐振点,分别位于中心频率的左右两侧。随着动子相对定子向一个方向移动,两个传输零点的位置都分别发生了单调性变化。位于中心频率右侧的传输零点,随着待测物体的位移不断右移;位于中心频率左侧的传输零点,随着待测物体的位移不断左移。因此,随着待测物体向某一个方向移动,左右两侧传输零点的差值将会逐渐增大,且按照两个传输零点之间频率的差值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待测物体在这一方向上的移动的位移量。根据输出型号传输零点的位置,即可以推断待测物体位移的情况。此处的测量方式体现了灵敏度的意义,另外对于环境改变时表现的稳定性作为本发明的优势也能更加精确地给出测量的结果。
[0037] 如图4所示为中心频率左右的两个谐振点在待测物体发生位移之后在频率上的移动图。从此图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左右两个谐振点随着横轴位移量的增大,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初始时两个谐振点均位于中心频率附近的位置;而物体位移量增大以后则两个谐振点都相距中心频率越来越远。
[0038]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参数标注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二端口传输系数随动子位移量变化的示意图;
[0019] 图4是中心频率左右的两个谐振点在待测物体发生位移之后在频率上的移动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