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0002]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电梯的制造运行等也涉及到一
些智能制造的相关知识,位于轿厢服务的最低层站以下的井道部分为缓冲基坑,缓冲基坑
是电梯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关卡。其内设有缓冲器及电梯停止开关和井道灯开关、电源插
座及照明等。基坑应有足够的空间,出入基坑时要遵守出入基坑的方法的规定。在基坑里作
业时,不允许运行轿厢。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时,操作者要按照在基坑里作业人员的指示进
行,为了减缓电梯坠楼撞击地底的力道,在电梯基坑中都设置有缓冲装置,但是有些基坑中
的缓冲装置效果不够良好,对冲击力道的减弱效果不够明显,为了保证电梯使用者的安全,
需要对基坑内部的缓冲装置进行一定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电梯用缓冲基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有些基坑中的缓冲装置效果不够良好,对冲击力道的减弱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制造电梯用缓冲基坑,包括电梯基坑、消音棉、第二支撑板、第二缓冲弹簧、第二封盖、排油孔和第二固定板,所述
电梯基坑的内壁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内部预留有滑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的内部放
置有滑轮,且滑轮与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且第
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粘贴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的上表面与电梯本体相接触,所述
消音棉固定在第一支撑板和连接板之间,且连接板的下方固定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
缓冲弹簧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电梯基坑的底面
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电梯基坑的内部,且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
撑杆位于缓冲器外壳的内部,且缓冲器外壳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封盖,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固
定在支撑杆的底端,且第二缓冲弹簧的底端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所述第二封盖固定在缓冲
器外壳的底端,且第二封盖位于固定底座的正下方,所述排油孔设置在第二缓冲弹簧的外
侧,且排油孔与缓冲器外壳之间设置有储油室,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缓冲器外壳的下表
面上。
[0005] 优选的,所述滑轮共设置有两组,且滑轮与连接杆之间构成转动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缓冲弹簧之间为焊接,且第一固定板的形状结构为矩形,并且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形状结构相同,同时第一固定板的四个角上均设置
有固定螺栓。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第二缓冲垫,且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电梯基坑内部的中心位置。
[0008] 优选的,所述排油孔共设置有三组,且排油孔呈等间距分布在储油室的内壁上,同时排油孔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0009] 优选的,所述储油室剖面呈圆环状,且储油室的高度等于第二缓冲弹簧的高度。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制造电梯用缓冲基坑,
[0011] (1)在电梯基坑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部预留有滑动凹槽,滑动凹槽的设置不仅可以方便第一支撑板的上下移动,同时也能对第一支撑板起到一定的固定作
用;
[0012] (2)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这样可以减缓电梯本体坠落时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撞击;
[0013] (3)第一缓冲弹簧和缓冲器外壳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在电梯基坑的底面上,这样可以将第一缓冲弹簧和缓冲器外壳牢牢的固定在电梯基坑的底面上,防
止第一缓冲弹簧和缓冲器外壳受到巨大撞击后脱离原本的位置;
[0014] (4)在储油室和第二缓冲弹簧的周围都放置有液压油,支撑杆在受到撞击下降时,第二缓冲弹簧压缩会抵消掉一部分力,同时液压油受到挤压流动,产生动能,从而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减缓电梯本体下坠的速度;
[0015] (5)排油孔呈等间距分布在储油室的内壁上,同时排油孔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大孔径的排油孔液压油在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小孔径的排油孔液压油在流动时受到
的阻力大,液压油流动的阻力从下到大依次增大,这样便于液压油对电梯本体下坠动能的
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