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排水性好的市政道路路砖结构,包括与土壤接触的土壤接触层1,土壤接触层1的上方连接有中空层2,中空层2的顶部设有上端面平整的铺装层3,中空层2中设有空腔201,土壤接触层1的底部设有与土壤接触的多孔部件,且多孔部件上的孔与空腔201连通,铺装层3的侧壁设有连续或断续分布的开槽,开槽与空腔201连通。
[0037] 土壤接触层1是路砖结构的下层,铺设在土壤表面的一层,为高密度砖结构组成,可以保持其硬度,中空层2和铺装层3一体成型,是与土壤接触层1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中空层2是连接铺装层3和土壤接触层1的,中空层2内部有一个空腔201,可以使得内部的通道连通,土壤接触层1的底部设有与土壤接触的多孔部件,多孔部件上有很多疏孔,当铺设路砖时,疏孔结构和土壤层接触,一部分嵌入到土壤中,另一部分使得土壤进入到疏孔结构中,令接触面很松散和疏松,不会形成致密的压合层,因此有利于渗水,铺装层3的侧壁设有连续或断续分布的开槽,开槽与空腔201连通,当路砖铺设完毕后,由于路砖之间的缝隙底层容易填满泥土,而上层不容易被密实的泥土覆盖,及时覆盖了,在较大的雨水冲刷时也会漏出,这样水会从连续或断续分布的开槽中进入到空腔201然后下渗,且铺装层3的上表面是完整的不带开槽的,因此保持整个铺装路面的平整。
[0038] 具体的,土壤接触层1的上方设有限位凸块11,限位凸块11的外侧、土壤接触层1的上端面形成与中空层2接触的抵触面12,中空层2扣合在抵触面12的上端面,限位凸块11的内侧设有若干个透水槽111,透水槽111的下部连接多孔部件,透水槽111的上部与空腔201连通。
[0039] 由于路砖是上下可分离的结构,利用土壤接触层1上方的限位凸块11对上方的中空层2起到拼接限位的作用,限位凸块11的内侧有透水槽111,主要是实现上下连通,使得多孔部件与土壤接触时,土壤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到透水槽111中,由于透水槽111与土壤的相对面积较大,空腔201中积累的水也很容易从透水槽111的下部排出。
[0040] 具体的,多孔部件包括网格板4,网格板4连接在土壤接触层1的底部,网格板4的内侧设有支撑连接部41,支撑连接部41将网格板4内侧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与透水槽111对应的部分,在支撑连接部41的内侧设有切割网42,切割网42的下方设有弧形格网43。
[0041] 网格板4主要是由一个方形的框架以及框架内侧的支撑连接部41构成,形成了较强的支撑主体,支撑连接部41之间形成了镂空空间,其与透水槽111对应分布,网格板4的底部,支撑连接部41的内侧,也就是镂空空间的下部,设置了切割网42,切割网42和土壤接触的时候将土壤分隔分散,使其变得疏松。
[0042] 具体的,弧形格网43的弧面向下,且弧形格网43和切割网42之间均设有若干个通孔,弧形格网43的最低点与切割网42之间的间距小于十毫米,弧形格网43沿切割网42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分布,切割网42和弧形格网43由若干个交错的格条401构成,格条401的内部嵌设有钢条402。
[0043] 利用弧形格网43可以在切割网42的底部再增加一层与土壤的接触部分,这不仅增加了路砖的定位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土壤的分隔能力,使土壤更深入的部分也被分隔疏松,提高土壤的渗水性,利用内嵌钢条402的格条401可以增加切割网42和弧形格网43的强度,并便于网格的定型和加工。
[0044] 具体的,开槽包括渗水入口301,渗水入口301的内侧设有向内延伸的连接通道204,连接通道204的下方设有竖向布置的下渗通道203,下渗通道203的第一端与连接通道
204连通,下渗通道203的另一端与空腔201连通,空腔201的侧部设有连通至中空层2端面的砖间横向通道202,四个中空层2侧面上的砖间横向通道202的高度对应。
[0045] 当路面上积水时,水顺着路砖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渗水入口301中,并顺着连接通道204进入到下渗通道203中,然后进入到空腔201中,实现往土壤中的下渗,而由于土壤间也存在局部土壤易下渗,而局部不容易下渗的情况,因此利用砖间横向通道202,易于下渗的土壤上空腔201水位较低,使得水在路砖间进行转移,从而也带动了疏松的土壤转移,使土壤的分布更加均匀,渗水能力也逐渐趋向于均匀,提高整体路面的渗水效果。
[0046] 具体的,铺装层3的边沿设有弧面31,渗水入口301的上部位于弧面31高度位置的中段,渗水入口301的下部位于中空层2的上部,渗水入口301自外向内逐渐收窄,铺装层3的厚度至少为八毫米。
[0047] 为了增加缝隙的渗水效果,铺装层3的边沿设有弧面31,通过弧面31可以增加缝隙的大小,而渗水入口301的高度设置的较高,可以防止渗水入口301被杂质堵住,也便于将杂质进行清扫打理,渗水入口301自外向内逐渐收窄实现防止大块杂质进入,通过一定厚度的铺装层3保持铺装层3的结构强度。
[0048] 具体的,连接通道204自中空层2的边缘向下向中空层2的中心处延伸,连接通道204自外侧向内逐渐扩张,连接通道204的通径小于下渗通道203的通径,连接通道204在中空层2的内部交错分布。
[0049] 连接通道204自中空层2的边缘向中空层2的中心是向下倾斜着延伸的,方便水的下滑下渗,且内部的通径越来越大,可以提高水的流通能力,增加排水效果,设计成交错分布可以防止其中一个通道堵住后无法下渗,这样增加路砖整体的排水能力。
[0050] 具体的,空腔201的上部呈拱形,中空层2的高度至少为三十毫米,空腔201的高度至少为十毫米,砖间横向通道202连通至空腔201的侧部。
[0051] 设计成拱形的结构可以增加路砖整体的强度,且为了增加排水储水效果,中空层2的高度设计较厚,足够实现大量水的排水能力。
[0052] 具体的,铺装层3为三角形、矩形或六边形。
[0053] 根据需要可以在道路上铺设三角形、矩形或六边形等边沿被完全拼接的形状,而圆形椭圆则不行,会出现大量的裸露。
[0054] 具体的,抵触面12的上端面垫设有密封圈。
[0055] 通过在抵触面12上垫放密封圈,可以更容易的将周围的地砖找平,不需要使劲敲打路砖的表面,且这样的结构也增加了路砖的抗压和抗震性。
[005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土壤接触层1是路砖结构的下层,铺设在土壤表面的一层,为高密度砖结构组成,可以保持其硬度,中空层2和铺装层3一体成型,是与土壤接触层1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中空层2是连接铺装层3和土壤接触层1的,中空层2内部有一个空腔201,可以使得内部的通道连通,土壤接触层1的底部设有与土壤接触的多孔部件,多孔部件上有很多疏孔,当铺设路砖时,疏孔结构和土壤层接触,一部分嵌入到土壤中,另一部分使得土壤进入到疏孔结构中,令接触面很松散和疏松,不会形成致密的压合层,因此有利于渗水,铺装层3的侧壁设有连续或断续分布的开槽,开槽与空腔201连通,当路砖铺设完毕后,由于路砖之间的缝隙底层容易填满泥土,而上层不容易被密实的泥土覆盖,及时覆盖了,在较大的雨水冲刷时也会漏出,这样水会从连续或断续分布的开槽中进入到空腔201然后下渗,且铺装层3的上表面是完整的不带开槽的,因此保持整个铺装路面的平整,由于路砖是上下可分离的结构,利用土壤接触层1上方的限位凸块11对上方的中空层2起到拼接限位的作用,限位凸块11的内侧有透水槽111,主要是实现上下连通,使得多孔部件与土壤接触时,土壤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到透水槽111中,由于透水槽111与土壤的相对面积较大,空腔201中积累的水也很容易从透水槽111的下部排出,当路面上积水时,水顺着路砖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渗水入口301中,并顺着连接通道204进入到下渗通道203中,然后进入到空腔201中,实现往土壤中的下渗,而由于土壤间也存在局部土壤易下渗,而局部不容易下渗的情况,因此利用砖间横向通道202,易于下渗的土壤上空腔201水位较低,使得水在路砖间进行转移,从而也带动了疏松的土壤转移,使土壤的分布更加均匀,渗水能力也逐渐趋向于均匀,提高整体路面的渗水效果。
[005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5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