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墙壁开孔的强度支撑结构,包括外圈体1、海绵层101、内圈体2、内垫201、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卡位框5、侧板501、顶板502、限位弹簧503、固定螺钉504、底板505、连接轴506和副杆6,外圈体1内侧嵌入设置有内圈体2,外圈体1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卡位框5,外圈体1内侧与内圈体2外侧之间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与副杆6,且第一支撑杆3呈对称状位于第二支撑杆4左右两侧设置,且副杆6位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之间设置,外圈体1外侧嵌入设置有海绵层101,卡位框5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505,底板505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侧板501,侧板501远离底板505一侧活动连接有顶板502,顶板502与侧板501之间嵌入设置有连接轴
506,且连接轴506同时设置于顶板502之间和底板505与侧板501之间,顶板502下表面嵌入设置有限位弹簧503,且限位弹簧503下端与底板505上表面相连接,内圈体2内侧嵌入设置有内垫201。
[0021]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宽度大于第二支撑杆4宽度,副杆6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二者之间均呈倾斜设置,且副杆6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夹角为45°,利用三者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在外圈体1与内圈体2之间,使得装置固定在墙壁孔洞中时可对墙壁孔洞形成良好的支撑效果,大大提高了开孔墙壁的牢固性。
[0022] 本实施例中,顶板502相对水平面呈上下60°夹角范围活动设置,且限位弹簧503最小形变力与顶板502质量呈配套设置,使得顶板502可自由的被挤压着上下摆动,同时大大提高装置的适应性。
[0023] 本实施例中,卡位框5设有若干个为一组,且卡位框5设有四组呈均匀排布位于外圈体1外表面设置,当装置卡入孔洞时,孔洞内壁挤压着卡位框5中的顶板502向下压制,进而使得顶板502挤压着限位弹簧503压缩,使得限位弹簧503提供反向作用力顶住顶板502与孔洞内壁相接触,大大提高了装置卡入墙壁孔洞后的稳定性。
[0024] 本实施例中,外圈体1与内圈体2二者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且外圈体1厚度是内圈体2厚度的两倍,使得外圈体1与内圈体2二者在使用时其自身具备十分优异的抗压性,从而大大提高装置的坚固性。
[0025]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副杆6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2:1:1,且三者数量与外圈体1直径呈配套设置,使得多个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副杆6对外圈体1与内圈体2之间进行支撑,进而令装置对于墙壁孔洞的支撑效果大大提升。
[0026]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墙壁开孔的强度支撑结构时,首先,将装置卡入建筑孔洞中,嵌入时孔洞内壁挤压着卡位框5中的顶板502向下压制,进而使得顶板502挤压着限位弹簧503压缩,使得限位弹簧503提供反向作用力顶住顶板502与孔洞内壁相接触,大大提高了装置卡入墙壁孔洞后的稳定性,随后利用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副杆6三者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在外圈体1与内圈体2之间,使得装置固定在墙壁孔洞中时可对墙壁孔洞形成良好的支撑效果,大大提高了开孔墙壁的牢固性。
[0027]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