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大学 >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6-02-22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6-07-0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9-04-02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6-02-2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610096580.8 申请日 2016-02-22
公开/公告号 CN105644288B 公开/公告日 2019-04-02
授权日 2019-04-02 预估到期日 2036-02-22
申请年 2016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60G15/00B60G17/00 主分类号 B60G15/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6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发明人 沈钰杰、陈龙、张孝良、杨晓峰 第一发明人 沈钰杰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车辆悬架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2)依据戴维南定理,建立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3)由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求解系统内阻抗的速度型表达式。(4)求解负载无阻尼条件下的速度型阻抗表达式。(5)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当负载的阻抗与系统内阻抗互为共轭时,建立惯质系数与激励频率的关系式。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使车辆ISD悬架以最大功率吸收振动能量,传递到车身的振动能量相应减小以获得优越的乘坐舒适性。为可控车辆ISD悬架确定有效控制率提供理论支撑,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 摘要附图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9-04-02 授权
2 2016-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0G 15/00 专利申请号: 201610096580.8 申请日: 2016.02.22
3 2016-06-08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车辆悬架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包括:
车身(1),质量为m2;悬架弹性元件(2),刚度为k;悬架阻尼元件(3),阻尼系数为c;悬架惯性元件(4),惯质系数为b;车轮(5),质量为m1;车轮等效弹性元件(6),刚度为kt;
所述动力学模型能够扩展到包含有线性的刚度特性、阻尼特性、惯性特性的半车动力学模型及整车动力学模型;
步骤2,依据戴维南定理,建立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将悬架弹性元件(2)、悬架阻尼元件(3)、悬架惯性元件(4)作为负载(8);来自路面的激励作为理想电压源(7),除负载(8)以外的车身(1)和车轮(5)及车轮等效弹性元件(6)等效为信号源的内阻抗;
所述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能够同时适用包含多个悬架弹性元件(2)、悬架阻尼元件(3)、悬架惯性元件(4)或其三种元件的组合结构;
步骤3,由等效机械网络模型中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求解系统内阻抗的速度型表达式;
步骤4,由等效机械网络模型中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求解负载无阻尼条件下的速度型阻抗表达式;
步骤5,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当负载无阻尼条件下的阻抗与系统内阻抗互为共轭时,建立惯质系数与激励频率的关系式,进而得到车辆ISD悬架参数的匹配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属于车辆悬架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惯容器作为一种新兴的两端点机械元件,其隔振潜力已经在车辆悬架、火车悬架、建筑物隔振等领域得到证实。由惯容器、弹簧和阻尼(ISD,Inerter-Spring-Damper)三类元件组成的新型ISD机械隔振网络成为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
[0003] 作为质量元件的有效替代者,惯容器实现了以“力-电流”为基础的机电相似性理论的完全对应,学者们尝试着应用电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新型机械隔振系统的特性。中国专利200810123830.8通过对比惯容器与电容器具有相似的“通高频,阻低频”属性,提出一种应用惯性蓄能器的车辆悬架,在全频域范围内有效缓冲和衰减路面不平度的冲击。
[0004] 相较于传统被动悬架的“弹簧-阻尼”二元件,含有惯容器的车辆ISD悬架系统具有更优越的隔振性能。然而,多元件、多参数的匹配是车辆ISD悬架面临的重要难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ISD悬架系统的参数匹配方法,使得车辆ISD悬架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0006]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电学系统中的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将悬架作为负载,以悬架系统吸收最大功率作为条件进行车辆ISD悬架系统的参数匹配。其具体步骤如下:
[0007] 步骤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车辆悬架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身,质量为m2;悬架弹性元件,刚度为k;悬架阻尼元件,阻尼系数为c;悬架惯性元件,惯质系数为b;车轮,质量为m1;车轮等效弹性元件,刚度为kt;
[0008] 步骤2,依据戴维南定理,建立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将悬架弹性元件、悬架阻尼元件、悬架惯性元件作为负载;来自路面的激励作为理想电压源,除负载以外的车身和车轮及车轮等效弹性元件等效为信号源的内阻抗;
[0009] 步骤3,由等效机械网络模型中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求解系统内阻抗的速度型表达式;
[0010] 步骤4,由等效机械网络模型中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求解负载无阻尼条件下的速度型阻抗表达式;
[0011] 步骤5,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当负载无阻尼条件下的阻抗与系统内阻抗互为共轭时,建立惯质系数与激励频率的关系式,进而得到车辆ISD悬架参数的匹配方法。
[0012]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动力学模型还可以扩展到包含有线性的刚度特性、阻尼特性、惯性特性的半车动力学模型及整车动力学模型。
[0013]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可同时适用包含多个悬架弹性元件、悬架阻尼元件、悬架惯性元件或其三种元件的组合结构。
[0014] 采用本发明的有益实施效果是:
[0015] 本发明根据电学系统中的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将悬架系统作为负载,将除悬架以外的其他元件等效为系统的内阻抗。当悬架以最大功率吸收路面传递的能量时,传递到车身的振动能量相应减小,可有效提升与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0016] 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的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有效解决了含有惯容器、弹簧、阻尼器三类机械元件隔振系统的参数协调匹配问题。较好的解决了车辆ISD悬架系统多参数多目标的优化求解,同时也适用于多个惯容器、多个弹簧、多个阻尼器或其三类元件组合结构构成的复杂悬架结构的参数匹配。
[0017] 相较于常规优化匹配算法,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的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且可为探索车辆可控ISD悬架系统的有效控制率提供理论支撑。

实施方案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0] 一种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0031] 步骤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车辆悬架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身1,质量为m2;悬架弹性元件2,刚度为k;悬架阻尼元件3,阻尼系数为c;悬架惯性元件4,惯质系数为b;车轮5,质量为m1;车轮等效弹性元件6,刚度为kt;
[0032] 步骤2,依据戴维南定理,建立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将悬架弹性元件2、悬架阻尼元件3、悬架惯性元件4作为负载8;来自路面的激励作为理想电压源7,除负载8以外的车身1和车轮5及车轮等效弹性元件6等效为信号源的内阻抗;
[0033] 步骤3,由等效机械网络模型中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求解系统内阻抗的速度型表达式;
[0034] 步骤4,由等效机械网络模型中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求解负载无阻尼条件下的速度型阻抗表达式;
[0035] 步骤5,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当负载无阻尼条件下的阻抗与系统内阻抗互为共轭时,建立惯质系数与激励频率的关系式,进而得到车辆ISD悬架参数的匹配方法。
[0036] 所述步骤1中的动力学模型还可以扩展到包含有线性的刚度特性、阻尼特性、惯性特性的半车动力学模型及整车动力学模型。
[0037] 所述步骤2中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可同时适用包含多个悬架弹性元件2、悬架阻尼元件3、悬架惯性元件4或其三种元件的组合结构。
[0038] 本发明以并联的“惯容器-弹簧-阻尼器”三元件组成的车辆ISD悬架结构为实施例,在四分之一悬架动力学模型中对参数匹配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具体步骤如下:
[0039] 1、建立车辆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1为车身,质量为m2,2为悬架弹性元件,刚度为k,3为悬架阻尼元件,阻尼系数为c,4为悬架惯性元件,惯质系数为b,5为车轮,质量为m1,6为车轮等效弹性元件,刚度为kt。zs表示车身的垂向位移,zu表示车轮的垂向位移,zr表示路面的垂向激励位移。其中,悬架弹性元件2、悬架阻尼元件3、悬架惯性元件4的上支点分别与车身1相连,下支点分别与车轮1相连。车轮等效弹性元件6的上支点与车轮5相连,下支点与路面输入相连。
[0040] 2、建立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依据戴维南定理,将悬架作为负载8,来自路面的激励作为理想电压源7,除负载8以外的车身1和车轮5及车轮等效弹性元件6等效为信号源的内阻抗。得到如图3所示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
[0041] 3、求解系统内阻抗的表达式。由元件的串并联关系,得到系统内阻抗的速度型表达式为:
[0042]
[0043] 4、求解负载8无阻尼阻抗表达式。无阻尼条件下,负载8仅由并联的悬架弹性元件2与悬架惯性元件4组成,其速度型阻抗的表达式为:
[0044]
[0045] 5、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建立惯质系数与激励频率的关系式,进而得到车辆ISD悬架参数的匹配方法。由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可知,当负载8的阻抗与系统内阻抗互为共轭时,悬架系统吸收的能量最大,因此传递到车身的振动能量最小。
[0046] 根据其共轭相等得到关系式:
[0047]
[0048] 化简得到惯质系数b与圆频率w的关系式为:
[0049]
[0050] 令ω=2πf,化简得到:
[0051]
[0052] 其中,m2取320kg,m1取45kg,k取22kN·m-1,kt取192kN·m-1,c取1300N·s·m-1时,由此得到惯质系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0053] 选取频率为1Hz、1.25Hz、1.5Hz、1.75Hz、2Hz的正弦激励,图4中对应匹配的惯容系数分别为545kg、344kg、235kg、170kg、127kg。
[0054] 根据传统动力学模型对无阻尼系统进行仿真,以车身质量吸收的动能为评价指标,首先对无阻尼条件下进行分析,如图5所示。
[0055] 可以看出,在各频率点对应的惯质系数值处,车身吸收的动能能量均为最小。由此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0056] 进一步地,在有阻尼条件下对车身质量吸收的动能进行分析,得到图6。由图可知,各频率点对应的惯质系数值处,车身吸收的动能能量均为最小,说明此匹配方法也适用于有阻尼系统。
[0057]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的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在传统被动悬架中引入惯容器,并匹配惯容器的参数,使ISD悬架在车身固有频率处以最大功率吸收车身振动能量,从而衰减共振峰值,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某款成熟轿车后悬传统被动悬架车身固有频率为1.32Hz,根据图4得到的匹配的惯质系数为307kg。
[0058] 图7和图8分别为频率1.32Hz的正弦激励下,车身吸收的动能能量和车身加速度的仿真时域图。
[0059] 由图7和图8可知,车辆ISD悬架车身吸收的动能能量和车身加速度明显小于传统悬架,表明引入的惯容器能够使悬架在车身固有频率处以最大功率的吸收来自路面激励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抑制车身共振,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0060] 所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的车辆ISD悬架参数匹配方法流程图。
[0020] 图2是车辆四分之一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示意图。
[0021] 图3是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机械网络模型。
[0022] 图4是惯质系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0023] 图5是无阻尼条件下车身吸收动能图。
[0024] 图6是有阻尼条件下车身吸收动能图。
[0025] 图7是动能能量时域图。
[0026] 图8是车身加速度时域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1.车身,2.悬架弹性元件,3.悬架阻尼元件,4.悬架惯性元件,5.车轮,6.车轮等效弹性元件,7.理想电压源,8.负载。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