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0]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3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拦截保护隐私数据占用大量的时间和内存开销的问题。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一种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及系统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发明的一种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及系统。
[003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及系统,利用标签化操作,对所有的隐私数据进行标签化操作,不需要建立相应的隐私数据拦截分析系统,只需要在智能机网络出口处,建立对NFC,蓝牙,网络,短消息网络出口拦截标签化操作,防止用被标签的户隐私数据在没有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泄露。
[003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用于对带触屏操作的智能终端中的隐私数据进行拦截保护,在此,所述智能终端包括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而且具有多媒体影音功能的电子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触屏终端等。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 步骤S11,根据所述隐私数据的类别为所述智能终端内确认的隐私数据添加对应标签。具体地,在执行步骤S11前,应确定智能终端中用户的隐私数据:用户在进行标签统计的时候,首先确定哪些是用户的隐私数据,因为在不同的用户对应的隐私的概念不一样,有的将网络访问记录,聊天记录视为隐私数据,有的将通话记录,短消息记录视为隐私数据。所以,具体哪些是用户的隐私数由用户自由确定。
[0035] 对用户确定的隐私数据加上特殊标签:对获取的用户隐私数据,如果需要进行管控,就需要对隐私数据绩效加标签操作,本实施例中利用智能终端的方便特点,在相应的隐私数据上采用长按操作系统弹出相应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行标签后操作,相应的标签信息就加到用户隐私信息上面。
[0036]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隐私数据的类别为所述隐私数据添加对应标签具体包括:长按所述隐私数据直至弹出可进行为所述隐私数据添加对应标签操作的对话框;根据所述隐私数据的类别通过所述对话框为所述隐私数据添加对应标签。
[0037] 也就是说,在步骤S11中,首先应对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标签化操作。在进行标签化操作的时候注意是针对相应的隐私数据的类进行的,具体如表1所示。
[0038] 表1隐私数据分类和标签对应关系
[0039]隐私数据类别 相应类 隐私数据上标签创建
媒体信息(图片,音频,视频) Media,picture,Audio Meido_lable,Audio_lableSD卡文件,文本 File Sdcard,EmmC File_lable
SMS,MMS短信材料 SMS,MMS SMS_lable,MMS_lable
联系人号码,消息 Contacts,message Contacts_lablemessage_lable
[004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隐私数据添加对应标签具体为:在所述隐私数据的类属性后添加标签标识符。通过所述对话框查看所述隐私数据是否添加对应标签。
[0041] 步骤S12,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数据出口处拦截带有标签的隐私数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接口处检查隐私数据上的特殊标签进行拦截:由于大部分用户隐私的数据是采用对媒体,文件的信息存储,在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标签化处理后,在网络接口处对带有标签的数据进行拦截,没有带有标签的隐私数据不需要进行拦截。
[004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出口包括单不限于2G/3G/4G网络出口、WiFi网络出口、蓝牙出口、NFC出口以及短消息网络出口。
[0043] 本实施例的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通过在智能操作系统上,对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确定,如果相应的隐私数据包括媒体文件,SD卡文件,已经相应的SMS,MMS短信彩信,联系人号码。在相应的隐私文件上长按,右键弹出,对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标签化操作。这个时候就将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了添加标签操作。在网络系统接口处,主要是NFC,蓝牙,短信彩信接口,网络接口主要针对标签的隐私数据进行拦截操作,如果相应的隐私数据没有标签操作,数据可以直接出去,如果已经加了标签化操作,相应的接口会提醒用户进行拦截。本实施例的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可以简化用户隐私数据管控操作,不去像以往方法对隐私数据管控进行分析行为操作,涉及指令涉及百条、千条、万条甚至更高的数量级采样,以往的方式将带来大量的时间和内存开销。在本实施例的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中许多应用程序向外发送用户的隐私数据时,只需要在智能终端网络出口处,建立对NFC,蓝牙,网络,短消息网络出口拦截标签化操作,防止被标签的户隐私数据在没有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泄露。
[0044]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隐私数据拦截保护方法的实施过程。
[0045] 一、如图3所示,首先进行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
[0046] 1)确定隐私数据:智能终端中用户的隐私数据包括多媒体,联系人,用户关心的短信彩信,这些都是隐私数据。
[0047] 2)对隐私数据进行长按操作,弹出对话框:智能系统在确定了隐私数据后,通过在隐私数据上进行长按操作系统弹出对话框,对话框中包括标签化操作选项。如果用户按下了标签化按钮后系统提示是否进行隐私数据是否标签化操作。
[0048] 3)隐私数据是否已标签化操作:对隐私数据是否进行标签化判断,如果隐私数据没有标签化操作,接着继续执行下面的操作,否则隐私数据表示已经进行了标签化操作,不需要再进行标签后操作,结束。
[0049] 4)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在判断用户隐私数据没有进行标签化操作后,启动相应的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
[0050] 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首先要对隐私数据进行分类,将隐私数据分为媒体信息(音频,视频,图片等)。我们知道媒体的media类有picture,Audio等媒体隐私信息,在对其进行标签化操作后,将相应的类进行序列化操作加入“*_lable”操作。这样一个用户隐私数据和用户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后的比较区别就是,标签化操作后,隐私数据相应的类后面带有相应的“*_lable”标识符。这点不同于一般的加密操作,现有技术中很多采用对隐私数据调用加密算法对隐私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但是加密操作会浪费系统开销。
[0051] 二、如图4所示,进行拦截标签化的隐私数据操作:
[0052] 1)数据接口侦听检查外送的隐私数据:智能终端中之所以出现隐私数据泄露,无非通过相应的网络接口(数据接口)将用户的隐私数据进行泄露,如果我们采用方法,将相应的网络接口进行管控,那么就不存在相应的数据泄露。这里的网络接口主要包括无线外围接口进行管控(包括NFC,蓝牙,网络接口,短信彩信接口),在这些网络接口设置侦听操作隐私数据标签“*_lable”操作。
[0053] 2)判断隐私数据的标签标识符,如果发现了隐私数据的标签,接着继续执行下面的操作3),如果没有发现到隐私数据的标签,接着继续执行下面的操作4)。
[0054] 3)如果检查到用户隐私数据的标签,启动拦截操作,对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拦截,智能终端弹出对话框让用户确认进行拦截操作。表示外围接口处有上次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这里由于采用了前期标签化操作,所有隐私数据可以被拦截。
[0055] 4)由于前期没有对隐私数据进行标签化操作,所以智能终端认为该隐私数据不重要,没有必要进行标签化操作,网络外围接口对非用户隐私数据可行像普通的文件一样进行上传,下载操作而不去提示。
[005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隐私数据拦截保护系统,用于对带触屏操作的智能终端中的隐私数据进行拦截保护,通过在智能操作系统上,对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确定,如果相应的隐私数据包括媒体文件,SD卡文件,已经相应的SMS,MMS短信彩信,联系人号码。在相应的隐私文件上长按,右键弹出,对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标签化操作。这个时候就将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了添加标签操作。在网络系统接口处,主要是NFC,蓝牙,短信彩信接口,网络接口主要针对标签的隐私数据进行拦截操作,如果相应的隐私数据没有标签操作,数据可以直接出去,如果已经加了标签化操作,相应的接口会提醒用户进行拦截。
[0057]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隐私数据拦截保护系统1包括:标签添加模块11和拦截模块12。
[0058] 标签添加模块11用于根据所述隐私数据的类别为所述智能终端内确认的隐私数据添加对应标签;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标签添加模块11中,在所述隐私数据的类属性后添加标签标识符。
[0059]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添加模块11包括:对话框单元111和添加单元112。
[0060] 对话框单元111用于在长按所述隐私数据时弹出可进行为所述隐私数据添加对应标签操作的对话框,可通过所述对话框查看所述隐私数据是否添加对应标签。
[0061] 用户在进行标签统计的时候,首先确定哪些是用户的隐私数据,因为在不同的用户对应的隐私的概念不一样,有的将网络访问记录,聊天记录视为隐私数据,有的将通话记录,短消息记录视为隐私数据。所以,具体哪些是用户的隐私数由用户自由确定。
[0062] 添加单元112与所述对话框单元111相连,根据所述隐私数据的类别通过所述对话框为所述隐私数据添加对应标签。
[0063] 对用户确定的隐私数据加上特殊标签:对获取的用户隐私数据,如果需要进行管控,就需要对隐私数据绩效加标签操作,本实施例中利用智能终端的方便特点,在相应的隐私数据上采用长按操作系统弹出相应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行标签后操作,相应的标签信息就加到用户隐私信息上面。也就是说,在标签添加模块11中,首先应对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标签化操作。在进行标签化操作的时候注意是针对相应的隐私数据的类进行的,具体如前所示的表1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隐私数据的类属性后添加标签标识符。通过所述对话框查看所述隐私数据是否添加对应标签。
[0064] 拦截模块12与所述标签添加模块11相连,用于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数据出口处拦截带有标签的隐私数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拦截模块12在数据接口处检查隐私数据上的特殊标签进行拦截:由于大部分用户隐私的数据是采用对媒体,文件的信息存储,在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标签化处理后,在网络接口处对带有标签的数据进行拦截,没有带有标签的隐私数据不需要进行拦截。
[0065]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出口包括但不限于2G/3G/4G网络出口、WiFi网络出口、蓝牙出口、NFC出口以及短消息网络出口。
[0066]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隐私数据拦截保护系统1,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隐私数据拦截保护系统1的工作过程。
[0067] 首先通过标签添加模块11进行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
[0068] 对隐私数据进行长按操作,对话框单元111弹出对话框:智能系统在确定了隐私数据后,通过在隐私数据上进行长按操作系统弹出对话框,对话框中包括标签化操作选项。如果用户按下了标签化按钮后系统提示是否进行隐私数据是否标签化操作。对隐私数据是否进行标签化判断,如果隐私数据没有标签化操作,启动相应的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否则隐私数据表示已经进行了标签化操作,不需要再进行标签后操作,结束。在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时:在判断用户隐私数据没有进行标签化操作后,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首先要对隐私数据进行分类,将隐私数据分为媒体信息(音频,视频,图片等)。我们知道媒体的media类有picture,Audio等媒体隐私信息,在对其进行标签化操作后,通过添加单元112将相应的类进行序列化操作加入“*_lable”操作。这样一个用户隐私数据和用户隐私数据标签化操作后的比较区别就是,标签化操作后,隐私数据相应的类后面带有相应的“*_lable”标识符。这点不同于一般的加密操作,现有技术中很多采用对隐私数据调用加密算法对隐私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但是加密操作会浪费系统开销。
[0069] 在完成隐私数据的标签化操作后,通过拦截模块12进行拦截标签化的隐私数据操作。拦截模块12在数据接口侦听检查外送的隐私数据:智能终端中之所以出现隐私数据泄露,无非通过相应的网络接口(数据接口)将用户的隐私数据进行泄露,如果我们将相应的网络接口进行管控,那么就不存在相应的数据泄露。这里的网络接口主要包括无线外围接口进行管控(包括NFC,蓝牙,网络接口,短信彩信接口),在这些网络接口设置侦听操作隐私数据标签“*_lable”操作。如果拦截模块12发现了隐私数据的标签,启动拦截操作,对相应的隐私数据进行拦截,智能终端弹出对话框让用户确认进行拦截操作。表示外围接口处有上次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这里由于采用了前期标签化操作,所有隐私数据可以被拦截。如果拦截模块12没有发现到隐私数据的标签,是由于前期没有对隐私数据进行标签化操作,所以智能终端认为是用户认为该隐私数据不重要,没有必要进行标签化操作,网络外围接口对非用户隐私数据可行像普通的文件一样进行上传,下载操作而不去提示。
[0070]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隐私数据进行标签化操作,许多应用程序向外发送用户的隐私数据时,只需要在智能终端的数据出口处,建立对NFC,蓝牙,网络,短消息网络出口拦截标签化操作,防止用被标签的户隐私数据在没有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泄露。在本发明中不需要建立相应的隐私数据拦截分析系统,所以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拦截保护隐私数据占用大量的时间和内存开销的问题。本发明简单高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71]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