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外壳1、风机2、输风管3、第一滤网4、煤口5、炉膛6、锅本体7、第二滤网8、连接槽9、第一板式换热器10、固定管11、吸热层12、隔热层13、运输管14、第二板式换热器15和风扇16,外壳1内部的下端设置有风机2,且风机2的一端连接有输风管3,输风管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滤网4,且第一滤网4的顶部设置有炉膛6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煤口5,并且外壳1的顶部固定有锅本体7,第二滤网
8安装在锅本体7的底部,且第二滤网8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槽9,并且第二滤网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板式换热器10,固定管11安装在第二滤网8的一侧,第一滤网4的两侧均设置有隔热层13,且隔热层13的表面包裹有吸热层12,并且吸热层12的表面连接有运输管14,运输管1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板式换热器15,外壳1的表面嵌入有风扇16;
[0024] 连接槽9设置有4个,且第一滤网4与第二滤网8分别和连接槽9为卡和连接,并且第一滤网4与第二滤网8的孔径均为0.1mm,4个连接槽9使得第一滤网4与第二滤网8安装的非常稳定,且0.1mm孔径的第一滤网4与第二滤网8使得细小的燃烧煤不会泄露掉落;
[0025] 固定管11为倾斜设置,且固定管11的高度高于第一滤网4的高度,倾斜设置的固定管11有利于未完全燃烧的燃烧煤能够通过固定管11掉落到炉膛6中重新进行燃烧,固定管11的高度较高有利于燃烧煤直接能够掉落到第一滤网4的表面固定,方便在炉膛6中燃烧;
[0026] 吸热层12的内部充满冷却液,且吸热层12为冷却循环设置,冷却液能够将余热进行吸收,且冷却循环装置方便对余热进行循环利用,使得该锅炉的余热利用率增高;
[0027] 隔热层13为内真空结构,且隔热层13的外轮廓和吸热层12的内轮廓相贴合,真空结构有利于防止热量的散失,隔热层13的外轮廓和吸热层12的内轮廓相贴合有利于部分热量仍然通过隔热层后,吸热层能够对该部分热量进行吸收;
[0028] 运输管14和吸热层12为一体化结构,且运输管14的一端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5为固定连接,一体化结构有利于冷却液的循环,且固定连接保证了冷却液不会渗漏。
[0029]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循环流化床锅炉时,通过图1-3首先,通过煤口5添加燃烧煤,第一滤网4的孔径为0.1mm,燃烧煤不会掉落,将风机2将冷风抽入,通过输风管3将风传递至炉膛6中,燃烧煤燃烧发出热量,由于燃烧煤的半径较小,通过风而流化,燃烧后将热量传递给锅本体7,锅本体7被热量加热,之后流化热风通过第二滤网8,未被完全燃烧的燃烧煤被第二滤网8阻挡后,通过固定管11重新回到第一滤网4的上方,重新进行流化燃烧,该锅炉的表面设置有风扇16,方便对第一板式换热器10、第二板式换热器14以及风机2进行散热,延长了各设备的使用寿命;
[0030] 通过图4,第二滤网8和连接槽9的固定方式为卡和连接,卡和连接保证了第二滤网8的稳定性,使得风机2传输过来的热风不会使得第二滤网8脱落;
[0031] 通过图5-6,第一板式换热器10将锅本体7利用剩下的余热进行转换,将余热的热能转化后排给输风管3中,方便接下来的炉膛6加热,热能转化后的冷风通过第一板式换热器10排出锅炉外面,第二板式换热器10将带有热能的冷却液转化为新的冷却液,将热能传输给输风管3中,方便炉膛中的加热燃烧。
[0032] 外壳1、风机2、输风管3、第一滤网4、煤口5、炉膛6、锅本体7、第二滤网8、连接槽9、第一板式换热器10、固定管11、吸热层12、隔热层13、运输管14、第二板式换热器15和风扇16。
[0033]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