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大学 > 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7-11-2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8-05-1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01-2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7-11-2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711215460.6 申请日 2017-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7958269B 公开/公告日 2020-01-24
授权日 2020-01-24 预估到期日 2037-11-28
申请年 2017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6K9/62G06Q50/30 主分类号 G06K9/6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3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熊晓夏 等.危险换道驾驶行为预测方法研究《.汽车工程》.2017,第39卷(第9期),倪捷 等.面向驾驶辅助系统的换道安全性预测模型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第16卷(第4期),吴剑.考虑人_车_路因素的行车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7,袁捷 等.基于markov转移矩阵预测机场道面使用状态《.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第40卷(第11期),;
引用专利 CN102568200A、CN106740864A、US2015/0127349A1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5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发明人 熊晓夏、陈龙、梁军、蔡英凤、马世典、曹富贵、陈建锋、江晓明、陈小波 第一发明人 熊晓夏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9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一、基于车辆运行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行车风险状态进行划分;二、对于不同的行车风险状态,通过多项logistic模型估计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对行车风险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影响;三、以风险状态为隐含状态,以实际观测的车辆运动变量为状态输出值,以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参数初始值,建立反映行车状态演变规律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四、实时获取车辆运行特征,并以隐马尔可夫链模型为基础,实时预测未来风险状态。本发明建立了可反映以上特征实时变化的具有可变状态转移概率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提高了行车风险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精度,并可满足防碰撞预警实时性要求。
  • 摘要附图
    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01-24 授权
2 2018-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K 9/62 专利申请号: 201711215460.6 申请日: 2017.11.28
3 2018-04-24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车辆运行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行车风险状态进行划分;
S2:对于不同的行车风险状态,通过多项logistic模型估计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对行车风险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影响;
S3:以S1得到的风险状态为隐含状态,以实际观测的车辆运动变量为状态输出值,以S2得到的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参数初始值,建立反映行车状态演变规律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
建立反映行车状态演变规律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的方法为:
S3.1:以S1得到的风险状态为隐含状态,以实际观测的车辆运动变量向量为状态输出值,定义具有连续观测值的基于高斯混合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
S3.2:以S2得到的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作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参数的初始值,其余初始模型参数根据实际样本统计特征确定,通过Baum-Welch算法迭代得到模型参数的最优解;
考虑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后修正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参数A={aij(Zt)}的迭代方法为:
S3.2.1:根据前向和后向算法,得到在给定观测值序列O=(o1,o2,...,oT)和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模型时刻t处于Si状态且时刻t+1处于Sj状态的联合概率为:
其中qt为时间
窗t的行车风险类别,Zt为t时间窗内的自变量,aij(Zt)为S2中获取的与时刻t时间窗内行车风险类别、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相关的基于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状态转移概率;为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可由 项代替时变的aij(Zt)项,其中 表示风险类别i下所有观测样本中多项logistic回归自变量向量的均值;bj(ot+1)表示风险状态Sj下观测到ot+1的概率: 其中cjm是风险状态Sj下第m个高斯分布的权
值,N(ot+1,μjm,∑jm)为第m个高斯分布下观测值ot+1的概率,μjm和∑jm分别是风险状态Sj下第m个高斯分布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αt(i)为前向变量,表示给定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从初始时刻到时刻t的部分观测值序列o1,o2,...,ot和时刻t模型处于状态Si的联合概率,即:αt(i)=P(o1,o2,...,ot,qt=Si|λ)其大小可由前向算法递推过程计算获取;βt+1(j)为后向变量,表示给定模型参数λ和时刻t+1模型处于状态Sj的条件下,从时刻t+2时刻到最终时刻模型的部分观测值序列ot+2,ot+3,...,oT的联合概率,即:βt+1(j)=P(ot+2,ot+3,...,oT|,qt+1=Sj,λ)其大小可由后向算法递推过程计算获取;
S3.2.2:根据前向和后向算法,得到在给定观测值序列O=(o1,o2,...,oT)和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模型时刻t处于Si状态的概率为:
S3.2.3:对ξt(i,j)按时间维度进行求和获得从状态Si转移至状态Sj的期望次数为同理对γt(i)按时间维度进行求和获得从状态Si发生状态转移的期望次数为
则从状态Si转移至状态Sj的期望概率为: 同时由S2中多项
logistic模型估计的转移概率 为:
其中 表示在风险类别i条件下
多项logistic回归中第j风险类别项的回归系数,定义狄拉克函数
表示风险类别i下所有观测样本中多项logistic回归自变量向量的均值;则对于风险状态Si,其下一时刻转移至各风险状态的概率比值为:
根据前向算法和后向算法的递推结果 更
新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即令 等于 等价于令以下等式成立:
其中 表示修正后的模型参数,等式两边
同时取对数: 假设每个类
别项参数向量 内的各元素以相同比例 进行调整修正,则修正后的回归系数应满足如下迭代等式:
根据多项logistic模型
效用值的相对性性质可令 进而迭代求解上述等式,获得修正后的第k项回归系

S3.2.4:不断迭代更新模型参数 及其他模型参数,直到连续两次重估的模型参数对应的概率 的增量小于给定的收敛阈值,最终得到的模型参数 即为给定观测样本下最优的隐马尔可夫模型,相应的由模型参数 即为最终求得的可以反映
驾驶员、道路和环境特征的行车风险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S4:实时获取S1中的车辆运行特征,并以隐马尔可夫链模型为基础,实时预测未来风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运行特征包括车辆行驶信息、驾驶员信息、道路信息及环境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行驶信息包括本车速度,本车加速度,本车与前车之间距离和本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变化率;所述驾驶员信息包括事故或邻近事故发生前驾驶员操纵行为,驾驶员注意力区域,驾驶员非驾驶任务数目,驾驶员非驾驶任务等级及驾驶员方向盘使用情况;所述道路信息包括车道数,交通流密度,道路线形及道路纵坡;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照明情况,天气状况及路面状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行车风险状态进行划分实现方法如下:
S1.1:获取事故数据样本及邻近事故数据样本,其中每个样本为事故发生前车辆运行特征时间序列;
S1.2:采用滚动时间窗对时间序列数据样本进行分割,对每个样本分别计算分割后的滚动时间窗内车辆行驶信息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值;
S1.3:对车辆行驶信息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值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每个类别中所有样本的平均碰撞时间TTC及平均车间时间THW,对TTC和THW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行车过程的风险类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对行车风险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影响估计方法如下:利用滚动时间窗在每一个样本时间序列中,以时刻t时间窗的起始时刻t′观测得到的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变量为自变量,以下一个时间窗t+1的行车风险类别qt+1为因变量,得到Nr组自变量-因变量回归样本,建立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与行车风险状态类别的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为:
其中aij(Zt)=P
(qt+1=Sj|qt=Si)表示风险状态由时刻t的Si状态转移至时刻t+1的Sj状态的概率,即状态间转移概率,其大小与时刻t时间窗内的自变量Zt有关, 表示属于风险类别i的自变量样本, 表示在风险类别i条件下多项logistic回归中第j风险类别项的回归系数, 表示在风险类别i条件下多项logistic回归中第k风险类别项的回归系数,K为风险类别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实时预测未来风险状态的方法为:
S4.1:在车联网环境下,信息采集设备实时采集车辆运行特征,将当前时刻设为第T个时间窗的起始时刻,结合由存储设备存储的前T-1个滚动时间窗起始时刻的车辆行驶信息变量向量ot和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变量向量Zt,获得时长均为T的观测样本O=(o1,o2,...,oT)和Z=(Z1,Z2,...,ZT);
S4.2:根据S3得到的隐马尔可夫模型 以及观测样本O和Z,通过Viterbi算法获得与观测样本O对应的最优隐含状态序列为Q=(q1,q2,...,qT),则预测得到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刻的第T个时间窗内的行车风险状态为qT,即从当前时刻开始至未来时间窗时长内的行车风险状态预测为qT;
S4.3:根据S4.2得到的未来时间窗时长内行车风险状态为qT,可制定相应的车辆预警策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评价和智能交通系统主动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公路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在繁荣经济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对公路交通安全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压力。我国平均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安全生产中死亡人数最多的领域。据多项研究报告表明,若驾驶员能提早0.5s意识到有事故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则可以避免50%的事故;若提早至1s则可以避免90%的事故。因此,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和系统研发已成为智能车辆开发的重要研究领域。
[0003] 行车危险度预测作为实现智能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关键部分,通过有机结合感知、通信和控制等相关技术,减少驾驶员的负担和避免驾驶员的判断错误,可以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率,对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行车危险度预测主要通过实时计算选定的预警变量并与预设的不同风险等级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进而建立不同的控制策略。现有应用较广的预警变量主要包括车间时间THW,碰撞时间TTC和车间距离等。而实际上,从行车风险形成开始到发生危险冲突的整个过程很难用单一的预警参数进行描述,需要采用更复杂的算法和模型进行研究。同时,目前现有预警模型算法通常仅考虑车辆的运行特征(如速度特征和加速度特征),而忽略了实时的驾驶员行为、道路和环境变化对行车风险状态的影响,不能全面刻画行车状态之间的内在演变规律,不利于行车风险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精度。因此,有必要研究充分考虑驾驶员行为、道路和环境特征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
[0004] 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车联网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在交通运行过程中参与各方之间行驶信息的实时交互,为实现满足上述条件的行车危险度预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S1:基于车辆运行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行车风险状态进行划分;
[0007] S2:对于不同的行车风险状态,通过多项logistic模型估计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对行车风险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影响;
[0008] S3:以S1得到的风险状态为隐含状态,以实际观测的车辆运动变量为状态输出值,以S2得到的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参数初始值,建立反映行车状态演变规律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
[0009] S4:实时获取S1中的车辆运行特征,并以隐马尔可夫链模型为基础,实时预测未来风险状态。
[0010] 进一步,所述车辆运行特征包括车辆行驶信息、驾驶员信息、道路信息及环境信息。
[0011] 进一步,所述车辆行驶信息包括本车速度,本车加速度,本车与前车之间距离和本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变化率;所述驾驶员信息包括事故或邻近事故发生前驾驶员操纵行为,驾驶员注意力区域,驾驶员非驾驶任务数目,驾驶员非驾驶任务等级及驾驶员方向盘使用情况;所述道路信息包括车道数,交通流密度,道路线形及道路纵坡;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照明情况,天气状况及路面状况。
[0012] 进一步,所述S1中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行车风险状态进行划分实现方法如下:
[0013] S1.1:获取事故数据样本及邻近事故数据样本,其中每个样本为事故发生前车辆运行特征时间序列;
[0014] S1.2:采用滚动时间窗对时间序列数据样本进行分割,对每个样本分别计算分割后的滚动时间窗内车辆行驶信息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值;
[0015] S1.3:对车辆行驶信息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值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每个类别中所有样本的平均碰撞时间TTC及平均车间时间THW,对TTC和THW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行车过程的风险类别。
[0016] 进一步,所述S2中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对行车风险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影响估计方法如下:利用滚动时间窗在每一个样本时间序列中,以时刻t时间窗的起始时刻t′观测得到的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变量为自变量,以下一个时间窗t+1的行车风险类别qt+1为因变量,得到Nr组自变量-因变量回归样本,建立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与行车风险状态类别的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为:其中aij(Zt)=P(qt+1
=Sj|qt=Si)表示风险状态由时刻t的Si状态转移至时刻t+1的Sj状态的概率,即状态间转移概率,其大小与时刻t时间窗内的自变量Zt有关, 表示属于风险类别i的自变量样本,表示在风险类别i条件下多项logistic回归中第j风险类别项的回归系数, 表示在风险类别i条件下多项logistic回归中第k风险类别项的回归系数,K为风险类别数。
[0017] 进一步,所述S3中建立反映行车状态演变规律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的方法为:
[0018] S3.1:以S1得到的风险状态为隐含状态,以实际观测的车辆运动变量向量为状态输出值,定义具有连续观测值的基于高斯混合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
[0019] S3.2:以S2得到的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作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参数的初始值,其余初始模型参数根据实际样本统计特征确定,通过Baum-Welch算法迭代得到模型参数的最优解。
[0020] 进一步,考虑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后修正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参数A={aij(Zt)}的迭代方法为:
[0021] S3.2.1:根据前向和后向算法,得到在给定观测值序列O=(o1,o2,...,oT)和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模型时刻t处于Si状态且时刻t+1处于Sj状态的联合概率为:其中aij(Zt)为
S2中获取的与时刻t时间窗内行车风险类别、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相关的基于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状态转移概率;为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可由 项代替时变的aij
(Zt)项,其中 表示风险类别i下所有观测样本中多项logistic回归自变量向量的均值;bj(ot+1)表示风险状态j下观测到ot+1的概率: 其中cjm
是风险状态Sj下第m个高斯分布的权值,N(ot+1,μjm,∑jm)为第m个高斯分布下观测值ot+1的概率,μjm和∑jm分别是风险状态Sj下第m个高斯分布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αt(i)为前向变量,表示给定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从初始时刻到时刻t的部分观测值序列o1,o2,…,ot和时刻t模型处于状态Si的联合概率,即:αt(i)=P(o1,o2,…,ot,qt=Si|λ其大小可由前向算法递推过程计算获取;βt+1(j)为后向变量,表示给定模型参数λ和时刻t+1模型处于状态Sj的条件下,从时刻t+2时刻到最终时刻模型的部分观测值序列ot+2,ot+3,...,oT的联合概率,即:βt+1(j)=P(ot+2,ot+3,...,oT|,qt+1=Sj,λ)其大小可由后向算法递推过程计算获取;
[0022] S3.2.2:根据前向和后向算法,得到在给定观测值序列O=(o1,o2,...,oT)和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模型时刻t处于Si状态的概率为:
[0023] S3.2.3:对ξt(i,j)按时间维度进行求和获得从状态Si转移至状态Sj的期望次数为同理对γt(i)按时间维度进行求和获得从状态Si发生状态转移的期望次数为则从状态Si转移至状态Sj的期望概率为: 同时由S2中多项
logistic模型估计的转移概率 为:
[0024]
[0025] 其中定义狄拉克函数表示风险类别i下所有观测样本中多项logistic回归自变量向量的
均值;则对于风险状态Si,其下一时刻转移至各风险状态的概率比值为:
根据前向算法和后向算法的递推结果 更
新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即令 等于 等价于令以下等式成立:
其中 表示修正后的模型参数,等式两边
同时取对数: 假设每个类别
项参数向量 内的各元素以相同比例 进行调整修正,则修正后的回归系数应满足如下
迭代等式: 根据多项logistic
模型效用值的相对性性质可令 进而迭代求解上述等式,获得修正后的第k项回
归系数
[0026] S3.2.4:不断迭代更新模型参数 及其他模型参数,直到连续两次重估的模型参数对应的概率 的增量小于给定的收敛阈值,最终得到的模型参数 即为给定观测样本下最优的隐马尔可夫模型,相应的由模型参数 即为最终求得的可以
反映驾驶员、道路和环境特征的行车风险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0027] 进一步,所述S4中实时预测未来风险状态的方法为:
[0028] S4.1:在车联网环境下,信息采集设备实时采集车辆运行特征,将当前时刻设为第T个时间窗的起始时刻,结合由存储设备存储的前T-1个滚动时间窗起始时刻的车辆行驶信息变量向量ot和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变量向量Zt,获得时长均为T的观测样本O=(o1,o2,...,oT)和Z=(Z1,Z2,...,ZT);
[0029] S4.2:根据S3得到的隐马尔可夫模型 以及观测样本O和Z,通过Viterbi算法获得与观测样本O对应的最优隐含状态序列为Q=(q1,q2,...,qT),则预测得到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刻的第T个时间窗内的行车风险状态为qT,即从当前时刻开始至未来时间窗时长内的行车风险状态预测为qT;
[0030] S4.3:根据S4.2得到的未来时间窗时长内行车风险状态为qT,可制定相应的车辆预警策略。
[003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2] 1.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实时的驾驶员行为、道路和环境特征对行车风险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可反映以上特征实时变化的具有可变状态转移概率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揭示了行车状态之间的内在演变规律,提高了行车风险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精度;
[0033] 2.本发明利用滚动时间窗形式对实时行车历史观测数据进行分割,在此基础上利用Viterbi算法实现了未来时间窗时长内的行车状态风险预测,可以满足防碰撞预警实时性要求;
[0034] 3.本发明实现实时行车风险预测所需参数在车联网条件下通过信息采集和传输设备即可获取,可实施性强。

实施方案

[003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38]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方法,包括步骤:
[0039] 步骤一:基于车辆运行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行车风险状态进行划分;
[0040] 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行车风险状态进行划分实现方法如下:
[0041] 步骤1:获取自然驾驶数据库中的事故数据样本及邻近事故数据样本共N组{X1,X2,...,XN},其中每个样本Xi(i=1,2,...,N)为时长为Ti时间序列,包括如下车辆、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共16个变量维度:
[0042] ①车辆行驶信息:本车速度x1,本车加速度x2,本车与前车之间距离x3,本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变化率x4;
[0043] ②驾驶员信息:(邻近)事故发生前驾驶员操纵行为x5,驾驶员注意力区域x6,驾驶员非驾驶任务数目x7,驾驶员非驾驶任务等级x8,驾驶员方向盘使用情况x9;
[0044] ③道路信息:车道数x10,交通流密度x11,道路线形x12,道路纵坡x13;
[0045] ④环境信息:照明情况x14,天气状况x15,路面状况x16。
[0046] 步骤2:采用滚动时间窗的方式对时间序列数据样本进行分割,滚动时间窗长度为w,时间窗滚动间隔δ为自然驾驶数据库中采样间隔的整数倍,为提高预测模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滚动时间窗参数的推荐值为w=5秒,δ=1秒;对每个样本Xi(i=1,2,...,N)时间序列进行时间窗划分,获得共 个时间窗;对每个样本Xi(i=1,2,...,N)分别计算每个滚动时间窗内车辆行驶信息变量x1-x4的期望值E和方差值σ,得到共N′组统计值向量,每组统计值向量包括[E(x1),σ(x1),E(x2),σ(x2),E(x3),σ(x3),E(x4),σ(x4)]共8个维度;
[0047] 步骤3:对步骤2中得到的具有8个维度的N′组统计值向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推荐类别数K=5,计算每个类别中所有样本的平均碰撞时间TTC(可由x3和x4的比值计算获取)及平均车间时间THW(可由x3和x1的比值计算获取),对TTC和THW大小进行排序,得到行车过程的K=5个等级的风险类别,分别定义为S1=安全状态,S2=低风险状态,S3=中风险状态,S4=高风险状态,S5=事故状态。
[0048] 步骤二:对于不同的行车风险状态,通过多项logistic模型估计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对行车风险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影响;
[0049] 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道路和环境)特征对行车风险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影响估计方法如下:
[0050] 与步骤一中的滚动时间窗定义一致,在每一个样本时间序列中,以时刻t时间窗的起始时刻t′观测得到的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变量x5-x16为自变量,自变量表示为Zt=[x5t′,x6t′,...,x16t′],以下一个时间窗t+1的行车风险类别qt+1为因变量,最后得到共组自变量-因变量回归样本(Nr为回归样本的个数),建立驾驶员行为和周围交通环境特征与行车风险状态类别的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0051]
[0052] 其中:aij(Zt)=P(qt+1=Sj|qt=Si)表示风险状态由时刻t的Si状态转移至时刻t+1的Sj状态的概率,即状态间转移概率,其大小与时刻t时间窗内的自变量Zt有关, 表示属于风险类别i的自变量样本, 表示在风险类别i条件下多项logistic回归中第j风险类别项的回归系数, 表示在风险类别i条件下多项logistic回归中第k风险类别项的回归系数,K=5为步骤一划分的风险类别数。
[0053] 步骤三:以步骤一得到的风险状态为隐含状态,以实际观测的车辆运动变量为状态输出值,以步骤二得到的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参数初始值,建立反映行车状态演变规律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图2);
[0054] 建立反映行车状态演变规律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的方法为:
[0055] 步骤1:以步骤一得到的风险状态为隐含状态,以实际观测的车辆运动变量O=(o1,o2,...,oT)为状态输出值(其中每一个观测值 是时刻t时间窗的起始时刻t′观测得到的由步骤一中x1-x4组成的d=4维车辆行驶信息变量向量[x1t′,x2t′,x3t′,x4t′],t=1…T),定义具有连续观测值的基于高斯混合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λ={Π,A,C,M,U},其中Π={πi},i=1,2,...,K为隐含状态{S1,S2,...,SK}(即由步骤一划分的K=5个行车风险状态)的概率分布,其中,A={aij(Zt)},i,j=1,2,...,5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其中Zt=[x5t′,x6t′,…,x16t′]与步骤二中定义一致,x5t′,x6t′,...,x16t′为时刻t时间窗的起始时刻t′观测得到的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变量,c={cjm}为高斯混合系数(权重),其中j表示风险状态等级,cjm是风险状态Sj下第m个高斯分布的权值,m=1,...,nj表示风险状态Sj下的高斯混合数,M={μjm}表示高斯混合均值向量,U={∑jm}表示高斯混合协方差矩阵,μjm和∑jm分别是风险状态Sj下第m个高斯分布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
[0056] 步骤2:以步骤二得到的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作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参数的初始值,其余初始模型参数根据实际样本统计特征确定,通过Baum-Welch算法迭代得到模型λ参数的最优解;考虑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后修正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参数A={aij(Zt)}的迭代方法如下,其余参数迭代方法与标准Baum-Welch算法相同,在此不予冗述;
[0057] a)根据前向和后向算法,得到在给定状态输出值序列O=(o1,o2,…,oT)和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模型时刻t处于Si状态且时刻t+1处于Sj状态的联合概率为:
[0058]
[0059] 其中:aij(Zt)为步骤二中获取的与时刻t时间窗内行车风险类别、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相关的基于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状态转移概率,为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可由项代替时变的aij(Zt)项,其中 表示风险类别i下所有观测样本中多项logistic回归自变量向量的均值;bj(ot+1)表示风险状态j下观测到ot+1的概率:
[0060]
[0061] 其中;N(ot+1,μjm,∑jm)为第m个高斯分布下观测值ot+1的概率,αt(i)为前向变量,表示给定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从初始时刻到时刻t的部分观测值序列o1,o2,...,ot和时刻t模型处于状态Si的联合概率,即:
[0062] αt(i)=P(o1,o2,…ot,qt=Si|λ)   (4)
[0063] αt(i)的大小可由前向算法递推过程计算获取;βt+1(j)为后向变量,表示给定模型参数λ和时刻t+1模型处于状态Sj的条件下,从时刻t+2时刻到最终时刻模型的部分观测值序列(ot+2,ot+3,...,oT)的联合概率,即:
[0064] βt+1(j)=P(ot+2,ot+3,...,oT|,qt+1=Sj,λ)   (5)
[0065] βt+1(j)的大小可由后向算法递推过程计算获取;
[0066] b)根据前向和后向算法,得到在给定观测值序列O=(o1,o2,...,oT)和模型参数λ的条件下,模型时刻t处于Si状态的概率为:
[0067]
[0068] c)对ξt(i,j)按时间维度进行求和获得从状态Si转移至状态Sj的期望次数为同理对γt(i)按时间维度进行求和获得从状态Si发生状态转移的期望次数为
则从状态Si转移至状态Sj的期望概率为:
[0069]
[0070] 同时由步骤二中多项logistic模型估计的转移概率 为:
[0071]
[0072] 其中:定义狄拉克函数 表示风险类别i下所有观测样本中多项logistic回归自变量向量的均值;
[0073] 则对于风险状态Si,其下一时刻转移至各风险状态的概率比值为:
[0074]
[0075] 根据前向算法和后向算法的递推结果 更新多项logistic模型参数,即令 等于 等价于令以下等式成立:
[0076]
[0077] 其中: 表示修正后的模型参数,公式(10)两边同时取对数:
[0078]
[0079] 假设每个类别项参数向量 内的各元素以相同比例 进行调整修正,则修正后的回归系数应满足如下迭代等式:
[0080]
[0081] 根据多项logistic模型效用值的相对性性质可令 进而迭代求解式(12),获得修正后的第k项回归系数
[0082] d)不断迭代更新模型参数 及其他模型参数(按Baum-Welch标准算法),直到连续两次重估的模型参数对应的概率 的增量小于给定的收敛阈值,最终得到的模型参
数 即为给定观测样本下最优的隐马尔可夫模型,相应的由模型参数
即为最终求得的可以反映驾驶员、道路和环境特征的行车风险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0083] 步骤四:实时获取步骤一中列出的车辆、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数据,并以步骤三得到的反映行车状态演变规律的隐马尔可夫链模型为基础,实时预测未来风险状态;
[0084] 实时预测未来风险状态的方法为:
[0085] 步骤1:在车联网环境下,信息采集设备实时采集步骤一中列出的车辆、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变量x1-x16,将当前时刻设为第T个时间窗的起始时刻,结合由存储设备存储的前T-1个滚动时间窗起始时刻的车辆行驶信息变量向量(即步骤三定义的隐马尔可夫实际观测的车辆运动变量ot=[x1t′,x2t′,x3t′,x4t′],其中t′为时刻t时间窗的起始时刻)和驾驶员、道路和环境信息变量向量(即步骤二定义的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自变量Zt=[x5t′,x6t′,...,x16t′],其中t′为时刻t时间窗的起始时刻),获得时长均为T的观测样本O=(o1,o2,...,oT)和Z=(Z1,Z2,...,ZT);
[0086] 步骤2:根据步骤三得到的隐马尔可夫模型 以及步骤1中的观测样本O=(o1,o2,...,oT)和Z=(Z1,Z2,...,ZT),通过Viterbi算法获得与观测样本O对应的最优隐含状态序列为Q=(q1,q2,...,qT),则预测得到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刻的第T个时间窗内的行车风险状态为qT,即从当前时刻开始至未来w(滚动时间窗时长)时长内的行车风险状态预测为qT;
[0087] 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未来时间窗时长w内行车风险状态为qT,制定相应的车辆预警策略:当qT={S1,S2}时,车辆处于低风险状态,此时驾驶员无需采取任何处理措施;qT=S3时,车辆处于临近碰撞风险状态,此时驾驶员应采取减速或转向避让措施;当qT={S4,S5},两车处于紧急碰撞风险状态,此时驾驶员或车辆应采取紧急制动或紧急转向避让措施。以上三级策略分别对应的风险状态最终取值应由驾驶员行为特性和用户接受度特性决定,可通过设计不同车速和车头时距条件下的同车道双车跟车实验最终确定。
[0088] 以上所述对本发明进行了简单说明,并不受上述工作范围限值,只要采取本发明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简单修改运用到其他设备,或在不改变本发明主要构思原理下做出改进和润饰的等行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35]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行车危险度预测流程框图;
[0036] 图2为本发明的实现行车风险状态预测所需观测向量、相应隐含状态和时间序列的概念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