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南宁致侨农业有限公司 > 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专利详情

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7-10-1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8-01-30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9-11-08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7-10-1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710934589.6 申请日 2017-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7535440B 公开/公告日 2019-11-08
授权日 2019-11-08 预估到期日 2037-10-10
申请年 2017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K67/04 主分类号 A01K67/0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6
权利要求数量 7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5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5875522A、CN106922631A、CN104839100A、CN204409295U、CN2867865Y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5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南宁致侨农业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南宁致侨农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凤花、莫文油 第一发明人 陈凤花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人民东路212号211号 邮编 530012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申请人所在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靳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蚕室,设置两个搁置台,搁置台顶面具有多个通孔,通孔周向设环状凸起,每个搁置台底面设接砂槽;S2,建蚕扁,蚕扁包括壳体,排砂口,及攀爬网、调孔组件、集砂网、开合网;S3,1‑2龄蚕养殖: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小方块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1眠特性,选取自顶芽数下第四片桑叶切成中方块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2眠特性;S5,3‑5龄蚕养殖,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3眠特性,选取自顶芽数下第6‑7片桑叶喂养至蚕体成熟。本发明具有排砂单人快速完成,为蚕桑的养殖提供一个自然选择病弱蚕体淘汰的机会,降低劳动强度有益效果。
  • 摘要附图
    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9-11-08 授权
2 2018-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K 67/04 专利申请号: 201710934589.6 申请日: 2017.10.10
3 2018-01-0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长方体形蚕室,沿所述蚕室长度方向上下间隔水平设置两个搁置台,所述搁置台顶面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周向设有环状凸起,每个搁置台底面位于通孔下方倾斜设有接砂槽,所述接砂槽低端穿过所述蚕室侧壁伸出,伸出端下方设有接砂框,其中,所述蚕室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有两个窗户,所述蚕室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门;
S2,建多个蚕匾,所述蚕匾包括顶面敞开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壳体底面倾斜向下缩合形成的排砂口,及所述壳体内位于排砂口上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的攀爬网、调孔组件、集砂网、及开合网;
其中,所述攀爬网包括具有边长为22-25mm矩形网格的网体、及竖直向下设于网体节点处长度为30-40mm攀爬杆,所述攀爬杆为弹性橡胶杆;
所述调孔组件包括周向抵接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框体、沿所述第一框体长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顶面的多个条状顶网、及沿所述第一框体宽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底面的多个条状底网,所述条状顶网和所述条状底网均包括第二框体、及沿所述第二框体长度方向设于其内的多条平行网线,多个条状顶网和多个条状底网的第二框体的活动端均沿其宽度方向活动连接有抽拉杆,以拉动抽拉杆,带动多个条状顶网或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0-
90°设置,所述壳体侧壁具有使所述抽拉杆水平穿过的条状孔,所述条状孔内周向覆设橡胶圈,以使所述抽拉杆密封穿过并固定,所述条状顶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10-
12mm,所述条状底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6-8mm;
所述集砂网表面向下具有规则的密排点阵凹点,凹点底端均连通设置一储砂球,所述储砂球底面具有半径为5mm的开口;
所述开合网上竖直向上设置多个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圆锥形橡胶塞,所述开合网可沿所述蚕匾上下移动以开关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搁置台至所述蚕室顶面的距离与位于下方的搁置台至所述蚕室顶面的距离比为1:2,所述攀爬杆底端距离所述调孔组件的第一框体的距离为8-10mm,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集砂网顶面间的距离为20-22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网相对的外侧壁设有移动杆,所述蚕匾侧壁具有使移动杆垂直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底端竖直向上设置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移动杆底面固接,以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2龄蚕养殖:将蚕匾排砂口与所述环状凸起周向套设放置于所述搁置台上,以使蚕匾与所述接砂槽连通,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多个条状顶网和多个条状底网均与水平面间呈90°设置,调节室内温度为28℃,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3-4mm的小方块桑叶,铺设于集砂网上,放入待养殖蚕体,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1眠特性,调节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30-60°,调节多个条状顶网与水平面间呈0°,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18-20mm的中方块桑叶,铺设于条状顶网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上,调节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0°,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使开口打开,排除集砂网内的蚕砂,后关闭开口,当蚕体出现1眠眠起特性时,调节室内温度为27℃,选取自顶芽数下第四片桑叶切成中方块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2眠特性,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切成大于25mm的大方块桑叶,铺设于攀爬网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上,打开开口,排除集砂网内的蚕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4,3-5龄蚕养殖,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盖上塑料膜,调节室内温度为26℃,喂养至蚕体出现3眠特性,当蚕体出现3眠眠起特性时,除去盖设的塑料膜,打开门和窗户,调节室内温度为25℃,选取自顶芽数下第6-7片桑叶喂养至蚕体成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喂养过程中每天喂养4次,给食时间分别为上午7:00-7:30、中午11:00-11:30、下午16:00-16:30、晚上22:00-22:30,眠中不进行喂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透明材质材料制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桑蚕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桑蚕,一种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桑蚕属于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枯叶,榆树叶,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蚕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着莫大的关系,其中,对于4眠5龄的桑蚕而言,每次眠前把控好时间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砂,避免蚕砂带来的环境污染而导致蚕生长发育不良而体弱多病甚至死亡,眠前除砂增大劳动力的同时,不能够有效的将蚕砂和桑蚕在喂养的期间进行分离,又由于桑蚕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其自身体积不断变化,如何结合蚕体自身的生长规律快速除砂的同时,不影响蚕体的生长,同时省时省力减少劳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能够结合蚕体自身的生长规律,巧妙设置蚕扁和蚕室,达到排砂单人快速完成,为蚕桑的养殖提供一个自然选择病弱蚕体淘汰的机会,降低劳动强度。
[0005]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建长方体形蚕室,沿所述蚕室长度方向上下间隔水平设置两个搁置台,所述搁置台顶面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周向设有环状凸起,每个搁置台底面位于通孔下方倾斜设有接砂槽,所述接砂槽低端穿过所述蚕室侧壁伸出,伸出端下方设有接砂框,其中,所述蚕室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有两个窗户,所述蚕室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门;
[0007] S2,建多个蚕扁,所述蚕扁包括顶面敞开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壳体底面倾斜向下缩合形成的排砂口,及所述壳体内位于排砂口上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的攀爬网、调孔组件、集砂网、及开合网;
[0008] 其中,所述攀爬网包括具有边长为22-25mm矩形网格的网体、及竖直向下设于网体节点处长度为30-40mm攀爬杆,所述攀爬杆为弹性橡胶杆;
[0009] 所述调孔组件包括周向抵接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框体、沿所述第一框体长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顶面的多个条状顶网、及沿所述第一框体宽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底面的多个条状底网,所述条状顶网和所述条状底网均包括第二框体、及沿所述第二框体长度方向设于其内的多条平行网线,多个条状顶网和多个条状底网的第二框体的活动端均沿其宽度方向活动连接有抽拉杆,以拉动抽拉杆,带动多个条状顶网或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0-90°设置,所述壳体侧壁具有使所述抽拉杆水平穿过的条状孔,所述条状孔内周向覆设橡胶圈,以使所述抽拉杆密封穿过并固定,所述条状顶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10-12mm,所述条状底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6-8mm;
[0010] 所述集砂网表面向下具有规则的密排点阵凹点,凹点底端均连通设置一储砂球,所述储砂球底面具有半径为5mm的开口;
[0011] 所述开合网上竖直向上设置多个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圆锥形橡胶塞,所述开合网可沿所述蚕扁上下移动以开关开口。
[0012] 优选的是,位于上方的搁置台至所述蚕室顶面的距离与位于下方的搁置台至所述蚕室顶面的距离比为1:2,所述攀爬杆底端距离所述调孔组件的第一框体的距离为8-10mm,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集砂网顶面间的距离为20-22mm。
[0013] 优选的是,所述开合网相对的外侧壁设有移动杆,所述蚕扁侧壁具有使移动杆垂直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底端竖直向上设置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移动杆底面固接,以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
[0014] 优选的是,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5] S3,1-2龄蚕养殖:将蚕扁排砂口与所述环状凸起周向套设放置于所述搁置台上,以使蚕扁与所述接砂槽连通,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多个条状顶网和多个条状底网均与水平面间呈90°设置,调节室内温度为28℃,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3-4mm的小方块桑叶,铺设于集砂网上,放入待养殖蚕体,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1眠特性,调节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30-60°,调节多个条状顶网与水平面间呈0°,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18-20mm的中方块桑叶,铺设于条状顶网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上,调节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0°,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使开口打开,排除集砂网内的蚕砂,后关闭开口,当蚕体出现1眠眠起特性时,调节室内温度为27℃,选取自顶芽数下第四片桑叶切成中方块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2眠特性,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切成大于25mm的大方块桑叶,铺设于攀爬网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上,打开开口,排除集砂网内的蚕砂。
[0016] 优选的是,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7] S5,3-5龄蚕养殖,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盖上塑料膜,调节室内温度为26℃,喂养至蚕体出现3眠特性,当蚕体出现3眠眠起特性时,除去盖设的塑料膜,打开门和、窗户,调节室内温度为25℃,选取自顶芽数下第6-7片桑叶喂养至蚕体成熟。
[0018] 优选的是,整个喂养过程中每天喂养4次,给食时间分别为上午7:00-7:30、中午11:00-11:30、下午16:00-16:30、晚上22:00-22:30,眠中不进行喂养。
[0019]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由透明材质材料制成。
[0020]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蚕室的搭建通过高度和搁置台的设置,合理利用空间,且方便操作员操作,蚕扁排砂口、蚕室内接砂槽的设置,能够有效并快速的将蚕扁内的蚕砂聚集排出,蚕扁壳体内内攀爬网、调孔组件、集砂网、及开合网的设置结合了蚕体自身的生长规律,不影响蚕体的生长的同时,快速除砂省时省力,且为蚕桑的养殖提供一个自然选择病弱蚕体淘汰的机会,减少人工淘汰病弱蚕体的工作量。
[0021]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实施方案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6]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7] <实施例1>
[0028] 如图1-3所示,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 S1,建长方体形蚕室1,沿所述蚕室1长度方向上下间隔水平设置两个搁置台10,所述搁置台10顶面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具有多个通孔11,所述通孔11周向设有环状凸起12,每个搁置台10底面位于通孔11下方倾斜设有接砂槽13,接砂槽13与所述搁置台10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养殖前及养殖后对接砂槽13进行消毒清洗,所述接砂槽13低端穿过所述蚕室1侧壁伸出,伸出端下方设有接砂框14,其中,所述蚕室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有两个窗户15,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窗户15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搁置台10的上方,所述蚕室1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门(即所述蚕室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侧面,所述接砂槽13周向三侧与所述蚕室1内侧壁抵接,所述接砂槽13不与蚕室1具有门的一侧抵接),位于上方的搁置台10至所述蚕室1顶面的距离与位于下方的搁置台10至所述蚕室1顶面的距离比为1:2;
[0030] S2,建多个蚕扁2,所述蚕扁2包括顶面敞开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20,所述壳体20底面倾斜向下缩合形成的排砂口21,及所述壳体20内位于排砂口21上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的攀爬网3、调孔组件4、集砂网5、及开合网6,所述壳体20由透明材质材料制成;
[0031] 其中,所述攀爬网3包括具有边长为23mm矩形网格的网体30、及竖直向下设于网体30节点处长度为33mm攀爬杆31,所述攀爬杆31为弹性橡胶杆;
[0032] 所述调孔组件4包括周向抵接于所述壳体20内侧壁的第一框体40、沿所述第一框体40长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顶面的多个条状顶网41、及沿所述第一框体40宽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底面的多个条状底网42,所述条状顶网41和所述条状底网42均包括第二框体43、及沿所述第二框体43长度方向设于其内的多条平行网线,多个条状顶网41和多个条状底网42的第二框体43的活动端均沿其宽度方向活动连接有抽拉杆44,以拉动抽拉杆44,带动多个条状顶网41或多个条状底网42与水平面间呈0-90°设置,所述壳体20侧壁具有使所述抽拉杆44水平穿过的条状孔,所述条状孔内周向覆设橡胶圈,以使所述抽拉杆44密封穿过并固定,固定是指通过橡胶圈与抽拉杆44间的抵接的摩擦力控制,该摩擦力能够控制抽拉杆44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固定不动,当外力作用于抽拉杆44时,抽拉杆44可移动,所述条状顶网41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11mm,所述条状底网42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7mm;
[0033] 所述集砂网5表面向下具有规则的密排点阵凹点50,凹点50底端均连通设置一储砂球51,所述储砂球51底面具有半径为5mm的开口52;
[0034] 所述开合网6上竖直向上设置多个与所述通孔11相适配的圆锥形橡胶塞60,所述开合网6可沿所述蚕扁2上下移动以开关开口52,所述开合网6相对的外侧壁设有移动杆,所述蚕扁2侧壁具有使移动杆垂直穿过的穿孔45,所述穿孔45底端竖直向上设置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移动杆底面固接,以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60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52,伸缩杆具体可为包括固设于所述穿孔45底端的套筒、套设于底套筒内且顶端与所述移动杆垂直固接的顶套筒,顶套筒侧壁弹性连接有一凸块,底套筒具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圆孔,当凸块卡设于位于上端的圆孔时,即所述伸缩杆处于拉伸状态时,橡胶塞60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52,当凸块卡设于位于下端的圆孔时,即所述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时,橡胶塞60未塞设于开口52,所述攀爬杆31底端距离所述调孔组件4的第一框体40的距离为9mm,所述第一框体40和所述集砂网5顶面间的距离为21mm;
[0035] S3,1-2龄蚕养殖:养殖前对蚕室1和蚕扁2、以及其他蚕具按照现有常规方式进行消毒准备,通过催青和收蚁获得待养殖蚕体,将蚕扁2排砂口21与所述环状凸起12周向套设放置于所述搁置台10上,以使蚕扁2与所述接砂槽13连通,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60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52,多个条状顶网41和多个条状底网42均与水平面间呈90°设置,调节室内温度为28℃,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3-4mm范围内的小方块桑叶,铺设于集砂网5上,放入待养殖蚕体,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1眠特性,调节多个条状底网42与水平面间呈45°,调节多个条状顶网41与水平面间呈0°,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18-20mm范围内的中方块桑叶,铺设于条状顶网41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41上,调节多个条状底网42与水平面间呈0°,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使开口52打开,排除集砂网5内的蚕砂,后关闭开口52,当蚕体出现1眠眠起特性时,调节室内温度为27℃,选取自顶芽数下第四片桑叶切成中方块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2眠特性,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切成大于25mm的大方块桑叶,铺设于攀爬网3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41上,打开开口52,排除集砂网5内的蚕砂;
[0036] S5,3-5龄蚕养殖,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3眠特性,当蚕体出现3眠眠起特性时,除去盖设的塑料膜,打开门和、窗户15,调节室内温度为25℃,选取自顶芽数下第6-7片桑叶喂养至蚕体成熟;
[0037] 其中,整个喂养过程中每天喂养4次,给食时间分别为上午7:00-7:30、中午11:00-11:30、下午16:00-16:30、晚上22:00-22:30,结合蚕体自身的龄期(本实施例养殖是目前最普遍的4眠5龄蚕,每次眠可包括眠前、眠中、及眠起,其主要经过蚕卵,蚕卵孵化获得蚕蚁,蚕蚁经第一次喂养后得所述待养殖蚕体,待养殖蚕体至1眠前期间为1龄蚕,1眠起至2眠前为2龄蚕、2眠起至3眠前为3龄蚕、3眠起至4眠前为4龄蚕、4眠起至成熟蚕间为5龄蚕,其中,1眠特性、2眠特性、和3眠特性均为蚕体的体色变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1眠眠起特性、2眠眠起特性、和3眠眠起特性均为蜕皮,头部有灰白色转为淡褐色,头部相较之前明显变大,出现爬动寻食的状态,眠中不进行喂养,5龄蚕喂养7天基本全部成为成熟蚕。
[0038] <实施例2>
[0039] 如图1-3所示,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S1,建长方体形蚕室1,沿所述蚕室1长度方向上下间隔水平设置两个搁置台10,所述搁置台10顶面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具有多个通孔11,所述通孔11周向设有环状凸起12,每个搁置台10底面位于通孔11下方倾斜设有接砂槽13,接砂槽13与所述搁置台10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养殖前及养殖后对接砂槽13进行消毒清洗,所述接砂槽13低端穿过所述蚕室1侧壁伸出,伸出端下方设有接砂框14,其中,所述蚕室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有两个窗户15,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窗户15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搁置台10的上方,所述蚕室1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门(即所述蚕室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侧面,所述接砂槽13周向三侧与所述蚕室1内侧壁抵接,所述接砂槽13不与蚕室1具有门的一侧抵接),位于上方的搁置台10至所述蚕室1顶面的距离与位于下方的搁置台10至所述蚕室1顶面的距离比为1:2;
[0041] S2,建多个蚕扁2,所述蚕扁2包括顶面敞开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20,所述壳体20底面倾斜向下缩合形成的排砂口21,及所述壳体20内位于排砂口21上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的攀爬网3、调孔组件4、集砂网5、及开合网6,所述壳体20由透明材质材料制成;
[0042] 其中,所述攀爬网3包括具有边长为25mm矩形网格的网体30、及竖直向下设于网体30节点处长度为30mm攀爬杆31,所述攀爬杆31为弹性橡胶杆;
[0043] 所述调孔组件4包括周向抵接于所述壳体20内侧壁的第一框体40、沿所述第一框体40长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顶面的多个条状顶网41、及沿所述第一框体40宽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底面的多个条状底网42,所述条状顶网41和所述条状底网42均包括第二框体43、及沿所述第二框体43长度方向设于其内的多条平行网线,多个条状顶网41和多个条状底网42的第二框体43的活动端均沿其宽度方向活动连接有抽拉杆44,以拉动抽拉杆44,带动多个条状顶网41或多个条状底网42与水平面间呈0-90°设置,所述壳体20侧壁具有使所述抽拉杆44水平穿过的条状孔,所述条状孔内周向覆设橡胶圈,以使所述抽拉杆44密封穿过并固定,固定是指通过橡胶圈与抽拉杆44间的抵接的摩擦力控制,该摩擦力能够控制抽拉杆44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固定不动,当外力作用于抽拉杆44时,抽拉杆44可移动,所述条状顶网41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12mm,所述条状底网42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6mm;
[0044] 所述集砂网5表面向下具有规则的密排点阵凹点50,凹点50底端均连通设置一储砂球51,所述储砂球51底面具有半径为5mm的开口52;
[0045] 所述开合网6上竖直向上设置多个与所述通孔11相适配的圆锥形橡胶塞60,所述开合网6可沿所述蚕扁2上下移动以开关开口52,所述开合网6相对的外侧壁设有移动杆,所述蚕扁2侧壁具有使移动杆垂直穿过的穿孔45,所述穿孔45底端竖直向上设置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移动杆底面固接,以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60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52,伸缩杆具体可为包括固设于所述穿孔45底端的套筒、套设于底套筒内且顶端与所述移动杆垂直固接的顶套筒,顶套筒侧壁弹性连接有一凸块,底套筒具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圆孔,当凸块卡设于位于上端的圆孔时,即所述伸缩杆处于拉伸状态时,橡胶塞60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52,当凸块卡设于位于下端的圆孔时,即所述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时,橡胶塞60未塞设于开口52,所述攀爬杆31底端距离所述调孔组件4的第一框体40的距离为10mm,所述第一框体40和所述集砂网5顶面间的距离为20mm;
[0046] S3,1-2龄蚕养殖:养殖前对蚕室1和蚕扁2、以及其他蚕具按照现有常规方式进行消毒准备,通过催青和收蚁获得待养殖蚕体,将蚕扁2排砂口21与所述环状凸起12周向套设放置于所述搁置台10上,以使蚕扁2与所述接砂槽13连通,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60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52,多个条状顶网41和多个条状底网42均与水平面间呈90°设置,调节室内温度为28℃,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3-4mm范围内的小方块桑叶,铺设于集砂网5上,放入待养殖蚕体,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1眠特性,调节多个条状底网42与水平面间呈30°,调节多个条状顶网41与水平面间呈0°,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18-20mm范围内的中方块桑叶,铺设于条状顶网41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41上,调节多个条状底网42与水平面间呈0°,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使开口52打开,排除集砂网5内的蚕砂,后关闭开口52,当蚕体出现1眠眠起特性时,调节室内温度为27℃,选取自顶芽数下第四片桑叶切成中方块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2眠特性,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切成大于25mm的大方块桑叶,铺设于攀爬网3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41上,打开开口52,排除集砂网5内的蚕砂;
[0047] S5,3-5龄蚕养殖,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3眠特性,当蚕体出现3眠眠起特性时,除去盖设的塑料膜,打开门和、窗户15,调节室内温度为25℃,选取自顶芽数下第6-7片桑叶喂养至蚕体成熟;
[0048] 其中,整个喂养过程中每天喂养4次,给食时间分别为上午7:00-7:30、中午11:00-11:30、下午16:00-16:30、晚上22:00-22:30,结合蚕体自身的龄期(本实施例养殖是目前最普遍的4眠5龄蚕,每次眠可包括眠前、眠中、及眠起,其主要经过蚕卵,蚕卵孵化获得蚕蚁,蚕蚁经第一次喂养后得所述待养殖蚕体,待养殖蚕体至1眠前期间为1龄蚕,1眠起至2眠前为2龄蚕、2眠起至3眠前为3龄蚕、3眠起至4眠前为4龄蚕、4眠起至成熟蚕间为5龄蚕,其中,1眠特性、2眠特性、和3眠特性均为蚕体的体色变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1眠眠起特性、2眠眠起特性、和3眠眠起特性均为蜕皮,头部有灰白色转为淡褐色,头部相较之前明显变大,出现爬动寻食的状态,眠中不进行喂养,5龄蚕喂养7天基本全部成为成熟蚕。
[0049] <对比例1>
[005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蚕室1内设置搁置台10不设置接砂槽13,使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蚕扁2、蚕网进行养蚕,整个喂养过程按照蚕体的生长规律(4眠5龄)进行如实施例1相同的桑叶喂养方式(喂养时间、喂养桑叶大小、喂养量等相同)。
[0051] <养殖结果>
[0052] 1:收蚁后获得的蚕蚁进行称重,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及对比例1的方式分别养殖,每组分别养殖0.5g的蚁量,发现按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方式进行桑蚕的养殖,相对于对比例1而言大大的减少了人工需要,排砂可由单人快速操作完成,避免蚕砂带来的环境污染而导致蚕生长发育不良而体弱多病甚至死亡,同时,蚕体由位于下方的集砂网移动至位于上方的调控组件,及由位于上方的调孔组件移动至攀爬网,为蚕桑的养殖提供一个自然选择病弱蚕体淘汰的机会,减少人工淘汰病弱蚕体的工作量。
[0053]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所述蚕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所述蚕扁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所述调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